如何管教一歲的孩子?不必要的訓斥,家長自查是否「教育過度」

2020-10-05 小兒神經運動發育科普

責罵一歲的孩子,家長們是否「教育」過度?

1歲的孩子活潑好動,不時會做出的危險的舉動。家長們驚慌失措之餘,不免大聲訓斥或責怪孩子。事後看到小傢伙因受到責罵痛哭不已時,又會不由自主的後悔。常因控制不住情緒,重複著這種「責怪式教育」而焦躁自責。小傢伙在未滿周歲時,很少受到責罵。超過1歲後,隨著認知和運動能力增強,會讓家長時刻提心弔膽,生怕會有意外發生。

本篇介紹,針對一歲的孩子,如何使孩子平穩心態,變得聽話的教育方法


稍微一不留神,小傢伙就會將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家長該如何「教育」呢

錯誤的責罵方式...控制不住的發脾氣

家長看到寶寶在做很危險或不應該做的事情時,首先要調整自己的情緒,在發怒前先需理解孩子,因為他們正處於對外界的好奇和探索階段,從而一切都是無意的行為.

「告訴你多少次了?為什麼不聽話!」這種訓斥責罵,只能向孩子傳達「媽媽的憤怒」情緒。讓孩子覺得自己的行為被否定!」或自我意識到「惹媽媽生氣了」。隨即產生「恐懼!」,「媽媽討厭我嗎?」等負面的情緒,對於制止行動絲毫沒有效果

過多和過度的職責只會讓孩子產生恐懼心裡以及負面情緒,會引起惡性循環。

正確安撫1歲孩子的注意要點

●緊急情況下的強制命令

當小傢伙跑來跑去面臨危險,或對人造成麻煩時。必須果斷制止其行動。這時期的孩子,是能夠根據大人、父母的表情來決定其行動的。

擁抱孩子並給予安慰

孩子被制止停下來後,肯定會感到驚訝和不解,因為他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此時媽媽要做的是跟孩子打招呼,並給與親切地擁抱說:「嚇壞了吧,不怕」僅此一點,便會使孩子鎮定下來感到輕鬆。

我告訴你【剛才做的。。。】講道理

讓孩子在很平靜又安心的狀態下,用1歲的孩子可以理解的語言,耐心的解釋家長制止的理由。

●一定要反覆給孩子強調正確的做法

1歲的孩子是憑自己的興趣做事,很少用頭腦思考。此時家長應給予正確做法的重複指導,使其養成習慣。比如「出門在外時,需要左右看,看看有沒有汽車駛過。」理解「應該與不應該」,這些行為模式,會在孩子頭腦中逐漸儲存起來。

很重要的一點是,媽媽一定要與孩子產生感情上的互動,在講清道理後,再對孩子進一步做常識的指導講解。

在管教孩子之前,媽媽們先正確處理自己的感受

面對危險時,媽媽都應有「保護孩子免受危險」的本能願望。

●遇到寶寶與其他小朋友發生糾紛

家長應將「邊界」的概念告訴孩子:讓寶寶分清自己和他人的區別。而不應把專注點,放到與家長之間的關係處理上

●當孩子在逛街隨手拿東西時

媽媽的「別亂摸東西!」「不要到處亂跑」!這些呵斥聲會讓孩子無所適從。讓我們把注意力,從訓斥孩子轉移到,「我應該告訴孩子怎樣是正確的做法?」上來。

一歲寶寶們的行為都是興趣大於目的的。正確得開導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發育


小結:

1歲嬰幼兒的發育特點有,「興趣大於目的」的行為傾向。經常會有不安分的情況出現。家長對孩子講道理分清是非;通過對其耐心、重複的刺激進行教育。是嬰兒早期很重要的學習形式,促使孩子養成良好的性格,及思維及認知能力不斷得到發展。

相關焦點

  • 3-12歲家長必看:如何有效管教你的孩子
    看來,兒童教育可謂是社會教育的重中之重,那麼,在熊孩子們形成習慣和塑造性格的3-12歲,作為父母親,該如何實行有效的管教呢?在他30年諮詢生涯和無數次家長面談中,他總結出一整套可複製的、被上萬對父母驗證過的有效管教經驗,即《有效管教指南》。
  • 家長過度擔心孩子未來,教育焦慮在作怪
    很多家長包括我,對於孩子的學習尤為看重,將其當作生活中的&34;回到家中,便詢問其學習情況,之後督促他們寫作業、預習功課。每逢周六,還會帶去補習班進行&34;。但孩子卻表現出抗拒,甚至告訴父母不喜歡學習。聽到如此叛逆之舉,家長都會嚴厲訓斥,以前途為由,命令他們繼續學習。
  •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迷思(上篇) 家長行為管教錦囊
    第一部分 發文初衷是否寫這關於孩子「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醫學專業名詞簡稱ADHD)的系列文章,我糾結了很久,基於以下三方面的原因,我還是鬥膽抖出來了。這些特徵為孩子帶來負面影響,影響範圍既廣且深,包括學習、社交或守規方面。家長就需要考慮為孩子安排接受專業評估,以了解孩子是否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在評估鑑定有關個案時,我們需要對兒童的成長、學習和日常在校內及家中的表現等,作多方面的深入了解。
  • 公共場所怎管教「熊孩子」?家長孩子定位要準
    公共場所該怎麼管教「熊孩子」  刺耳尖叫、狂熱打鬧、騷擾得「四鄰不安」……人們在公共場所難免會碰到「熊孩子」。面對「熊孩子」並不是每個父母都有教子良方。相反,有的家長在公共場所「反應過度」大聲斥責孩子;有的家長則完全不作為,一副「孩子做什麼都行、都得讓著」的樣子。那麼在公共場所到底該怎麼對待「熊孩子」呢?
  • 為什麼越嚴厲的管教,孩子越不聽?家長做到這4點才能事半功倍!
    張姐吐槽自家孩子特別不聽話,常常拿父母的話當耳旁風。張姐本來想和孩子好好地講道理,但是看到孩子完全不要聽的樣子就難免要發火,最後講道理也變成了指責訓斥或者是胖揍一頓。這讓張姐很苦惱,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一天孩子不好好寫作業,張姐收拾完家務發現孩子的作業進展緩慢,於是張姐便催促了孩子幾遍「不許寫作業的時候吃水果!」「不許不專心!」
  • 孩子被過度管教的弊端,家長要適當放手
    如今很多人都會以&34;做出各種偏激的行為,情侶爭吵、打罵孩子、夫妻離婚,都是&34;。有一種過於極端的愛意,便是父母對孩子的過度管教。他們像監視器一般,對其生活和學習全部掌控。孩子的各種選擇和想法,都由父母&34;說了算。無論他們做出怎樣的反抗,父母的理由永遠是&34;。
  • 【幼兒園家長】如何用愛管教孩子
    最愛孩子的是父母,最應該管教孩子的也是父母,但有的家長卻說自己既不會愛也不會管,因為愛多了孩子不聽話,管多了反而孩子感受不到愛。那麼這些困惑的家長是如何管教孩子的呢?你不準!你必須!強勢的家長習慣對孩子下命令,對孩子說話的語氣簡單粗暴,這是溝通方式出了問題。很多父母對於如何教育孩子,未來要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並沒有明確的目標。看到別的孩子吃什麼牌子的奶粉,就給自己的孩子買相同的牌子;看到別的孩子去什麼輔導班,就讓自己的孩子報什麼輔導班。別的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也得有,家長覺得自己盡了力,也算對得起孩子。
  • 李玫瑾:孩子喜歡頂嘴,難以管教,是因為家長沒有找對教育方式
    而著名的兒童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認為,孩子頂嘴是正常的,關鍵是看家長如何教育他們。如果家長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孩子很快就會擺脫這個問題。若是他們變得更加的叛逆不好管教,多半是因為家長沒有掌握正確的方式,沒有弄清楚他們頂嘴的根本原因在哪兒。
  • 孩子動手打人,家長該不該訓斥?該如何管教?
    ,也不乏家長因為生氣動手打孩子的情況。孩子打人行為不妥,家長打孩子的行為也更是不妥,如何制止孩子高揚起的手臂?一、 了解孩子心中所想孩子可能是在感情上受到了傷害,也可能是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而傷心沮喪。一些父母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認為孩子在「小題大做」,另一些家長因為自身的羞恥感和尷尬,為了向別人證明自己不會對孩子的行為放任不管,在不了解孩子情緒的情況下嚴厲訓斥、責打,讓孩子道歉。這些做法都是不合理的,我們要用和善堅定的態度去教導和引導孩子,而不是「以暴制暴」。
  • 孩子不服管教讓家長頭疼,利用好「正面管教」,孩子乖巧又懂事
    為什麼孩子總是不服管教?想讓孩子乖巧懂事,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孩子跟家長唱反調,不服管教的樣子簡直能把人氣炸。明明是孩子自己犯了錯,為啥還這麼橫,不服管教呢?面對這樣的孩子,一味地表現出嚴厲是沒有用的,家長還要學會利用正面管教。
  • 被訓斥的孩子,永遠也長不大!家長要小心「暴力教育」
    家長是否經常帶著否定和批判的口吻,來教育孩子,甚至有時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衝著孩子大聲吼叫,企圖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計劃」被動執行。以上這些舉動,其實可以統稱為「暴力教育」。最近,在網絡上看到這樣一則熱點視頻,畫面中一位30歲左右的寶媽正在教育孩子,因為上小學的孩子沒有及時完成作業,家長被老師叫到學校,了解情況之後,回到家裡就開始對孩子進行「暴力教育」。
  • 如何管教孩子?先認識孩子不良行為的4個動機,再予以正確誘導
    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曾說過一句話:「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如何管教孩子,其實並不簡單,家長是需要學習的。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曾說:如何在尊重孩子、給孩子自由平等的同時,讓孩子尊重規則、承擔責任、贏得合作,是現代教育的基礎課題,也是父母要面對的永恆挑戰。
  • 濟南大千教育:青春叛逆期孩子如何教育——專家建議家長這樣做
    青春期叛逆是家長非常犯愁的事情,下面濟南大千教育專家為大家總結了青春叛逆期孩子如何教育,僅供大家參考。01做好親子之間的溝通世界上沒有不愛孩子的家長,可是並不是每個家長都知道該怎樣愛自己的孩子。孩子處於叛逆期,做好溝通是最基本的。
  • 淘氣不是過度管教的理由,缺少這4點難以成為孩子內心需要的父母
    3歲是孩子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之一,也是寶寶認知發展、運動發展、語言發展和思維發展的關鍵期,而如何搭建孩子的成長平臺,又成為這個關鍵期的重點話題。作為父母,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孩子成長,但這種幫助不等於我們濫用權利,對孩子進行過度管教,尤其是在面對孩子的淘氣行為時,過度管教不僅影響孩子的成長,更可能影響孩子成年後的性格、社會交往等。1.淘氣的孩子更聰明,過度管教影響孩子3大能力發展從寶寶出生到3歲,大腦發育便已達到成人腦重的70%,3-12歲完成剩餘的30%。
  • 你會因管教孩子而內疚嗎?一歲多的寶寶該如何管教他
    最近很困惑,寶寶一歲七個月了,馬上就要進入「了不起的2歲」了,有時會很「淘氣」,我會忍不住對她大吼,呵斥她。之後馬上又很後悔,覺得自己不應該發脾氣,要對寶寶有耐心。但也不能總是依著她呀,那還能教出好孩子嗎?怎麼辦?
  • 孩子感受不到我的愛,如何走出管教的誤區?
    ,渾身酸痛,但還要準備晚飯的你,看到孩子在家玩球把水打翻,灑了一地。如何才是有效管教呢?回到前面提到的情景,情景A是發洩情緒地訓斥孩子,用訓斥來懲罰ta做的錯事,而情景B中則是示範給孩子如何看待事情,教孩子承認和承擔後果,引導ta收拾局面處理問題,由此,孩子能減少內疚,收穫將功補過的勝任感,也為未來發展出「勇於踏實地承擔後果「的心態做了鋪墊。
  • 如何避免消極的教育方法
    讀《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如何避免消極的教育方法文 | 三 一 冰上一篇我們了解了父母管教孩子的四大誤區,這篇來了解消極教育方法背後的原因,對孩子的影響及情感引導。一般的消極教育方式就是直接懲罰,板起面孔、訓斥,打屁股、打手掌等。用消極教育方法背後的原因總結起來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
  • 孩子自私如何管教?硬核父母巧用這些方法,連老師都拍手叫好
    在家庭教育裡,父母對孩子的管教中,不能忽略對孩子的自私的教育,也不能以大家都自私所以我的孩子也要這樣為教育依據,更不能一味的教孩子去分享。對於孩子的自私的問題,應該什麼時候開始管教?如何管教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再明確一個概念。什麼是自私,現代社會不斷發展變化,不能再用傳統的思想去理解。自私是以個人利益為重的行為表現,但是不能用損害他人的方式去獲得自己的利益。所以,孩子在3歲之前的任何自私表現都可以不用去管教,但從3歲之後就需要家長給予正面引導,逐漸將孩子引向正確的方向上。
  • 叛逆期的孩子越管教越不聽話,家長該怎麼辦?
    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孩子變得更加早熟,叛逆期到來的也隨之變早。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叛逆的階段,在孩子大約兩歲的時候,他們會有叛逆時期,等到了孩子十幾歲青春期的時候,他們又會出現更強的叛逆。
  • 家長如何管教青春期的孩子,還不會讓孩子嫌煩?
    家長如何管教青春期的孩子,還不會讓孩子嫌煩?家長如何管教青春期的孩子,還不會讓孩子嫌煩?02 孩子犯錯時,3招教你如何管教那麼,當孩子真的犯錯時,除了大吼大叫,應該如何管教?家長如何管教青春期的孩子,還不會讓孩子嫌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