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困惑,寶寶一歲七個月了,馬上就要進入「了不起的2歲」了,有時會很「淘氣」,我會忍不住對她大吼,呵斥她。之後馬上又很後悔,覺得自己不應該發脾氣,要對寶寶有耐心。
但也不能總是依著她呀,那還能教出好孩子嗎?
怎麼辦?
我只能——查書。先拿出美國兒科協會的那本《育兒百科》,原來你煩惱的不只是你的煩惱,你內疚的也不只是你一個人會內疚。
書中這樣寫道:「他有時會用大聲尖叫來抵抗,有時會不理你的警告……這些都是他對控制的早期試驗——試探你的底線,也探索他自己有多大控制力。接下來的幾年裡,探索你設下的規矩和他自己生理髮育水平之間的界限將會成為他大部分時間的主題。」
原來他在試探,他在探索……
做父母真的是需要考試的,雖然現在還沒有誰為我們舉辦這場考試,但我們自己真的是需要學習的,要不我們怎麼知道一個孩子是如何成長的,他的心裡是這樣想的,他能在什麼階段能發育到什麼程度。
你會因為訓斥了孩子而內疚嗎?
「如果你必須管教他,千萬不要內疚,更不要道歉。如果他感受到你複雜的情緒,他可能以為自己一直是對的,而你才是那個『壞人』。雖然管教孩子很不好受,但這是為人父母必須經歷的,你完全不需要內疚。孩子需要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做錯了,這樣他才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才會願意承擔後果。」
豁然開朗!
是啊,這是為人父母必須經歷的,「嬌子如殺子」。
解決了自己的這個心理障礙,就是如何管教孩子了。管教不是處罰,孩子3歲之前都不能明白處罰的含義。
孩子真的是最優秀的「模仿師」,尤其孩子過了一歲半之後,你真的會吃驚小小的人怎麼能有這麼大的模仿能力。
有次,我撿起地上的不小心掉的一塊小蘋果扔到垃圾桶,女兒也想模仿,但是地上沒有了。她居然自己拿起桌子上的蘋果咬下一口,吐到地上,然後撿起來,扔到垃圾桶。
就像有教育學家曾經說過:「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話,但他一定會模仿大人」。
所以,當孩子在你身邊時,一定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為人處世、解決矛盾、控制情緒……你不經意流露的,孩子就已經學會了。
管教不僅是反向的,同樣包括正向的。孩子做的好的時候,要及時給予鼓勵與表揚,強化正確的做好。
而做的不對時,要及時指出,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是什麼。比如孩子用踢人、咬人發洩憤怒,這時就要明確的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引導孩子用恰當的、和平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憤怒,包括用語言直接說出自己的憤怒。
不要「朝令夕改」,一會允許,一會禁止,這樣孩子就會很迷惑。給孩子定下的規矩必須一以貫之,這樣孩子才會聽。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旅行,那麼與孩子一同成長的這段旅程無疑最美好。
龍應臺在《目送》中寫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
既然如此,何不珍惜與孩子朝夕相處的這短短的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