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被譯成29國文字,有60餘種外文版本,主要譯本有哪些

2020-12-11 談天下俊楚

《聊齋志異》被譯成29國文字,有60餘種外文版本,主要譯本有哪些

《聊齋志異》主要的外語譯本有哪些?

《聊齋志異》早在一百多年前,已經出現過單篇譯文,隨後不斷有各種譯本問世。據學者研究,目前《聊齋志異》有二十多種各國外語譯本。茲將其羅列如下:

一、英文譯本

1.翟理思的英譯本《聊齋志異選》(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共選譯一六四篇作品。1880年由倫敦T德拉律公司出版,共二卷。後由上海別發洋行印過三次,即1908年版(二卷四九O頁),1911年版(四九零頁),1926年版。紐約保尼與利物賴特出版社1925年也印過一次(四八八頁)。

2. Maung,GyiJ.A.與 Cheah Toon Hoon合譯的英文譯本,書名《神鏡》( The Celestial Mirror),共選譯二十四篇作品,1894年由仰光德瓦茲出版社出版。

3.蘇利埃·德·莫朗的英譯本《聊齋志異選》( Strangefrom the Lodge of Love),選譯作品二十五篇

1913年由倫敦康斯特布爾出版社和波土頓、紐約霍頓·米夫出版社分別出版(一六六頁)。

4鄺如絲的英譯本《聊齋志異》( Chinese Ghost and Love Stories)共選譯四十篇作品,由紐約潘西恩圖書公司於1946年出版(三二八頁)。

5英文選譯本還有1957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畫皮》inted Skin),譯者是YuF(共四十頁)。

二、法文譯本

1.較早的譯本是1884年中國駐巴黎公使館的總兵銜軍事參贊陳季同將軍編譯的《中國故事集》( Contes Chinoise),選譯作品二十六篇,1889年由巴黎 Calman出版。

2約坦(Do-than)翻譯的《狐嫁女》,05年由河內Schneider Imp出版。

3巴蘭( Baglin)選譯的中法對照本《中國故事》,共選譯二十四篇,1922年由北京政治學會出版。

4路易·拉盧瓦翻譯的法文譯本《魔怪集——蒲松齡》,遠譯三十篇,125年由巴黎文藝出版社出版小說。

5皮艾爾·道丹翻譯的法文譯本《中國故事集—聊齋志異選》,選譯五十篇作品,1940年由西貢萬才書局出版(三六八頁)。

6還有法文譯本《中國故事》(譯者缺),1940年由西非開吉爾斯福·埃婁拉出版社出版。

三、德文譯本

1.李德順與古吉斯塔夫·卡斯特合譯的德文選本《蒲松齡的故事),1901年由萊比錫傳記研究所出版(八十八頁)。

2馬丁·布貝爾的德文譯本《中國鬼神愛情故事選》,選譯聊齋志異》十六篇,1911年由呂騰與勒寧出版社出版(一人七頁)此譯本還有1927年版,附木刻插圖十六幅(二O四頁

3埃裡希·施米特翻譯的德文譯本《聊齋志異》,選譯二十五篇作品,1924年由柏林阿爾夫·哈格出版社出版(二一大頁)。

4李保廷講述、福斯特·斯特萊·福勞耶爾翻譯的《聊裔誌異》德文選本《中國故事》,1924年由維也納安東·紹爾藝術出版社出版,共一四零頁。

5陶彭菲翻譯的《聊齋志異》選譯本《中國故事》,1935年由布雷斯勞波·毛塞公司出版,共六十一頁。

6安娜·馮·羅道舍爾翻譯的《胭脂》,1940年由維也納W弗裡克出版社出版(七十二頁)。

7由柏林施託本出版社1947年編譯出版的《鬼狐集一聊奇選》,共二十頁。

8埃裡希·彼得·施勒克和劉冠英合譯《鬼狐魔故事選》,共二三二頁,由巴塞爾B施瓦貝出版社1955年出版。

9賴因博爾德·格林翻譯的德文譯本,書名《陸判》,選譯十六篇作品,共一一二頁,1956年由愛森納赫埃裡希·羅特出版社出版。

10凱葉翻譯《聊齋志異選》,1965年由斯圖加特裡克雷姆出版公司出版。

四、義大利文譯本

1魯·尼·朱拉翻譯的義大利文譯本,書名《中國故事集》,1926年由米蘭A蒙達多裡出版社出版(五六九頁,選譯作品九十九篇。

2在弗,海伍艾領導下翻譯的義大利文選譯本《聊誌異選,1969年由巴黎格裡瑪德出版社出版(二一六頁除以上幾種文字外,西班牙、荷蘭、比利時、挪威等國也有《聊齋志異》的譯本出版。

五、東歐文譯本

1捷克文譯本。195年,布拉格優美文學音樂與藝術國家出版社,出版了羅斯拉夫·普實克翻譯的捷克文選注本,書名為《命運之六道的故事》,共選五十一篇作品。

2羅馬尼亞文譯本。託尼·拉迪安譯註的羅馬尼亞文選注本,書名為《黃英》,全書共一七九頁,選譯十五篇,1966年由布加勒斯特世界文學出版社出版。

3波蘭文譯本。塔杜施·日比科夫斯基等人翻譯的《聊齋志異》,共選譯十八篇作品,全書二O四頁。1961年由華沙星火出版社出版。

4匈牙利文譯本。1959年匈牙利出版《聊齋志異選》,選譯三十九篇。

5保加利亞文譯本《聊齋志異選》,譯者是鮑拉·貝利瓦諾娃。1978年由索非亞人民文化出版社出版。

六、俄文譯本

1阿列克謝耶夫翻譯的俄文《聊齋志異選》譯本有好幾種。一是《狐狸的魔力——聊齋志異選(第一卷)),1922年由彼堡國家出版社出版一五八頁)二是出家人的魔力——《聊齋志異選》,共四十餘篇,1923年由莫斯科及彼得堡國家出版社分別出版(二七O頁)三是《奇異的故事—聊齋志異選》,共六十二篇,1937年由莫斯科和列寧格勒科學院出版社分別出版(四九四頁)四是1954年費德林將阿列克謝耶夫翻譯的俄文譯本重新編譯,由莫斯科文學出版社出版(二八四頁)。另外,費德林還從上述第二種譯本選取四十三篇,從上述第四種譯本選取六十二篇,編成一O五篇,書名叫《出家人與不尋常的人的故事》(五六三頁),1957年由莫斯科國家文學出版社出版。

艾德林以阿列克謝耶夫上述四種譯本為依據,選第一種譯本的譯文十四篇,第二種譯本的譯文二十四篇,第三種譯本的譯文十一篇和第四種譯本的譯文四十一篇,共計九十篇,取名《聊齋志異選》,1973年由莫斯科文學出版社出版。

2烏斯金與法因加勒合譯的《蒲松齡故事選》,共四十九篇,1961年由莫斯科國家文學出版社出版(三八三頁)。據俄羅斯社會科學院通訊院士、著名漢學家李福清(中文名)研究,俄國自1878年發表《聊齋志異》第一部譯作後,至今已出版蒲氏作品俄譯本二十九種,蒲氏文學作品論述二十二種。

七、東方語文譯本

1越文譯本。阮克孝譯《紅玉》、《魯公女》等十八篇,集為《聊齋志異》第一卷,於1937年出書。1957年該書由河內明德出版社重新出版(一一二頁另外,西貢1959年、1968年出版了越南文《聊齋志異選》兩種。

2朝鮮文譯本。朝鮮文譯本有全譯本《聊齋志異》,翻譯者是崔仁旭,1966年首爾乙酉文化社出版。全書分上、中下三冊,共四四五篇。

3日文譯本。柴田天馬選譯的《和譯聊齋志異》,選譯作品三十四篇,1919年東京玄文社出版(三九二頁)。田中貢太郎選譯、公田蓮太郎標點注釋《聊齋志異》,1926由支那文學大觀刊行會出版,選譯三十四篇。田中貢太郎另有一種選譯本(聊齋志異》1930年由東京改造社出版(四八八頁)柴田天馬翻譯的全譯本叫《定本聊齋志異》,1955年東京修道社出版,共六冊。增田涉、松枝茂夫、藤田佑賢、大村梅雄合譯的《聊齋志異》(上冊),1958年由東京平凡社出版丸山松幸的選譯本《清代怪異小說一聊齋志異》,共選二十六篇故事,1977年出版(二八五頁)。

以上所列,只是各種外文譯本中較為重要者。據不完全統計,迄今為止,《聊齋志異》已被譯成英、法德、意、西、荷、比、挪、瑞典、捷、羅、波、匈、保、俄、越、朝、日等二十九國文字,有六十餘種外文版本行世。

相關焦點

  • 《聊齋志異》是擁有外文翻譯語種最多的一部中國古典小說
    新華網濟南4月21日電 在蒲松齡故裡山東省淄博市參加第二屆國際聊齋學術討論會的學者今天說,《聊齋志異》是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中擁有外文翻譯語種最多的一部小說。  山東大學教授馬瑞芳說,《聊齋志異》開始外傳東方國家的時間是十八世紀下半葉,開始外傳西方國家的時間為十九世紀中期,而以傳入日本的時間為最早。
  • 洋腔洋調鬧笑話 中國古典名著譯成外文的歷史
    元末明實施耐庵所著《水滸傳》,原書早在300多年前就流傳到東西方各國,在17世紀的江戶時代傳入日本,後被譯成英、法、德、意、匈、捷、波蘭等12種文字在各國發,其中,日本就有18種日文譯本。西方最早七十回全書譯本是德文,書名《強盜和士兵》,法譯本為《中國的勇士》,英譯本為《發生在河邊的故事》,另有一些英文版譯為《在沼澤地裡》。
  • 探訪蒲松齡博物館,才知道原來《聊齋志異》在國外竟然這麼火?
    1880年英文版《聊齋志異》。山東淄博蒲松齡紀念館藏。 《聊齋志異》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很高,堪稱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1916年英文版《聊齋志異》。山東淄博蒲松齡紀念館藏。 《聊齋志異》書成後,蒲松齡因家貧無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
  • 蒲松齡:聊齋志異,所有偉大背後都有一份愛情
    幾次勸他別再考了,蒲松齡卻心有不甘的問我的妻子,難道就不想做頭戴金冠的夫人嗎。而在當時,只有官員的妻子才被稱為夫人,妻子卻柔聲回答,粗茶淡飯不挨餓,我就心滿意足。這其中有手足兄弟,也有摯交親朋這一番番感慨,也都在幾十年間化作一則則小故事。由於他打小便,對民間的鬼神故事興致濃厚,業餘時間都用來撰寫小說。
  • 《聊齋志異》:鬼神故事中蘊含的深刻思想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齋名,蒲松齡在書齋中設了一個茶棚,專門詢問一些奇聞異事,然後把聽來的這些事情加工潤色之後記錄下來,《聊齋志異》便由此而生。
  • 尚繼武:《〈聊齋志異〉敘事藝術研究》
    第一章「緒論」,主要宏觀概括《聊齋志異》敘事藝術的創新所在,對《聊齋志異》敘事藝術研究歷程進行回顧和總結。 第二章「時空敘事:變幻中的奇正相生」,主要辨析敘事時空與時空敘事,論述《聊齋志異》追敘、預敘、非對稱性錯時的敘事功能和藝術效果,分析《聊齋志異》的敘事空間類型和空間敘事運用,揭示其第三敘事空間的文化意蘊。
  • 蒲松齡為什麼要寫聊齋?
    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創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郭沫若曾這樣評價:"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那麼,蒲松齡,為什麼要寫《聊齋志異》呢?
  • 名著導讀《聊齋志異》世界上最美的寓言
    (《聊齋志異,任秀》)[賞析]人物心理描寫常用的方法有多種。「行動表現式」即通過恰當的描寫人物富有鮮明個性的動作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動,是-種常用的方式。這段描寫是十分精採的,把任秀的心理活動和思想鬥爭描繪得非常真切,顯示了人物鮮明的性格特徵。
  • 中國古代故事,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大家好,我是曾利嫻,今天帶大家來探討《聊齋志異》的創作方法是什麼?《聊齋志異》的思想內容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聊齋志異》一方面「事或奇於斷髮之鄉」,「怪有過於飛頭之國」;另一方面,時代人物不盡鑿空,「花妖狐魅,皆見人情」,通過神奇荒誕的幻設揭示現實生活的本質,傳達人的生活理想。作者講究立意,注重寓意寄託,或針貶、或讚美、或諷刺、或頌揚,都不脫離現實。
  • 揚州為蒲松齡唯一遠遊地 多篇《聊齋志異》故事源於寶應
    《聊齋志異》的故事,有揭露當時社會黑暗、政治腐敗,鞭撻貪官酷吏,同情窮苦善良民眾的;有抨擊科舉制度的罪惡和弊端的;還有寫男女之間真摯愛情的。這些故事的主題思想自然和蒲松齡在寶應一年的幕賓生活有關,而直接源於寶應傳說的至少有30多篇。在昨天的開展儀式上,蒲松齡紀念館向揚州八怪紀念館贈送《聊齋志異》手稿影印本一套。
  • 今日考點:初高中文言文常見詞「餘」的主要用法;今日文章:《聊齋志異》之《閻羅》
    的主要用法 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古文中常見詞「餘」的主要用法 餘>例1: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第二部分】  【聊齋短文,小小練習】 今日文章:《聊齋志異》之《閻羅>》           《閻羅》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
  • 純潔化:翟理斯《聊齋選譯》的翻譯策略
    譯本問世不久,即收到時任駐巴黎大使的曾紀澤的賀信和鼓勵,當年的《申報》亦刊文贊之。  有趣的是,翟理斯這部獲得廣泛注目和讚譽的《聊齋選譯》,僅從但明倫評註本《聊齋志異》的433篇故事中選譯了164篇,並在翻譯時對故事內容作了不同程度的改譯,甚至有意識地漏譯和誤譯,將有損「純潔性」的內容盡數刪去。
  • 翻譯家楊憲益:用文字溫潤世界
    其中,《兇宅》、《凱撒和克莉奧佩特拉》等作品更是楊憲益先生的珍稀譯本。  為了讓讀者更多維度感受一代翻譯大家的風採,6月底,世紀文景還在北京77劇場舉辦了別開生面的楊憲益中譯作品誦讀會。舞臺劇演員張巍誦讀的《凱撒和克莉奧佩特拉》中經典的獨角戲選段,讓觀眾在身臨其境中感受譯者在文字上的乾淨利落;青年詩人戴濰娜誦讀的詩歌片段,則將譯者的典雅與詩性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 苗懷明整理:近年新出蒲松齡及《聊齋志異》研究論著一覽
    書中很多考證都有獨到之處,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如通過蒲松齡的畫像題辭揭示其晚年複雜的心態;考證蒲松齡與諸城遺民集團的關係,從而探討其思想與創作所受到的影響;考證《聊齋》中「金和尚」其人的事跡,從而指出《金和尚》篇對研究明清之際寺院經濟所具有的重要史料價值。這些方面以往的研究者都不曾言及。
  • 名著閱讀:《聊齋志異》知識點匯總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也是我國古代最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為蒲松齡書齋名,「志」為記載、記錄,「異」指的是奇聞異事,因而正如書名所說,其中記述的都是民間或作者虛構的荒誕、離奇的故事。《聊齋志異》共有短篇小說431篇,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來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其內容大致有四類: 1.
  • 《聊齋志異》描繪的官場:「官貪吏虐」令人髮指
    先生走得非常突然,去年他心臟病加重以後,有一段時間一度不能寫作。6月4日,李文海先生最終為清史研究校訂完成了《〈聊齋志異〉描繪的官場百態》一文。誰知3天之後傳來噩耗,先生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斯人雖逝,壯文猶在。本刊決定刊發先生的絕筆,作為對先生最好的紀念。  蒲松齡自己稱《聊齋志異》是一部「孤憤之書」。他通過談狐說鬼,講神論怪,宣洩和傾吐著自己對種種社會現實的滿腔悲憤。
  • ——論汪曾祺從《聊齋志異》翻出的「新義」
    (吳敬梓著,張慧劍校註:《儒林外史》,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版,第112—113頁)[22] 蒲松齡:《考城隍》,《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第1—2頁。[23] 但明倫評《考城隍》,《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第3頁。[24] 唐夢賚:《唐序》,《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序言第5頁。
  • 英文聖經有哪些譯本?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NIV) NIV是重新用原文翻譯的譯本,由超過來自世界各地的英語國家的一百多個福音派(Evangelical)聖經學者合力譯成。它的特色是融合直譯與意譯方法,把原作者的思想以英語表達出來,一方面能保留原文的神髓,另一方面又能使讀者明白原意,是很適合個人研讀之用的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