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神探」賈立群--新聞報導-人民網

2020-12-23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標題:B超「神探」賈立群

賈立群說自己在北京兒童醫院有兩項「特權」:一是電話還是稀罕物件兒的時候,醫院專門給他拉了一條從醫院到他家的專線;二是現在,從家屬院到醫院的消防通道的小門,只有他有鑰匙。

或許在別人看來,這些「特權」其實是負擔。特批裝了電話,就得24小時待命,隨叫隨到。賈立群的妻子清楚地記得,最誇張的一次,一個晚上,賈立群被醫院叫走了19回;有一把消防通道的鑰匙,意味著從家屬院到醫院20分鐘的路程,賈立群可以縮短到5分鐘。他成了能最快到達醫院的大夫,有緊急情況時,肯定是第一人選。

生活上粗線條的賈立群,會穿著兩隻不一樣的鞋趕著去醫院,會一半腦袋的頭髮長、一半腦袋頭髮短地出現在B超室。但只要拿起B超儀器的探頭,這位北京兒童醫院的B超室主任就變成了同行眼裡的醫學界「神探」。他的火眼金睛創下了36年間確診7萬多例疑難雜症的紀錄。

在患兒家長的口口相傳中,賈立群已經被神化為B超檢查的品牌,不少家長甚至以為「賈立群」是臺機器的名字,指定要做「賈立群牌B超」。

賈氏秘笈

醫院的一次業務考試中,有一道題是,兒童闌尾炎的診斷標準,一位年輕醫生居然答,「賈立群B超」。

這個回答顯然與標準答案風馬牛不相及,或者在一些專業超聲大夫看來,用B超來確診闌尾炎簡直是開玩笑。闌尾在腹腔內的位置較深,加上有腸氣幹擾,一般的B超檢查很難發現闌尾因發炎出現的異樣。

但賈立群通過一次次去手術現場比對,創立了B超診斷闌尾炎的標準。他竟然可以從闌尾外徑1毫米的差別,看出輕微發炎的闌尾和正常闌尾的區別。賈立群自己都記不清已經有多少次,別的醫院診斷為闌尾無異常的孩子,被他發現處於患病的初期,為患兒贏得了寶貴的治療時間。

為提高北京兒童醫院B超室的診斷水平,賈立群曾經派他的徒弟王曉曼,去全世界最負盛名的美國費城兒童醫院進修。剛去沒幾天,在和同行研討業務時,王曉曼就指著一張B超影像片子說,這是梅克爾憩室吧。

在場的美國同行驚呆了。他們詫異,來進修的中國大夫憑什麼根據一副B超影像去判斷腸道疾病。王曉曼輕描淡寫地說,在北京兒童醫院,B超大夫用高頻探頭檢查腸道疾病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這是師傅賈立群獨創的秘笈。

通常,腸道疾病的檢查大多靠腸鏡,可賈立群說,對患兒來說接受腸鏡檢查太遭罪,費用也較高。反覆實踐中,他發現,孩子的肚皮薄,如果用高頻探頭,再仔細一些,B超檢查發現腸道疾病完全可行。

本來是去美國取經的王曉曼,後來被那家醫院奉為上賓,辦了一場又一場的研討會,專門分享賈氏經驗。

2008年2月,連著好多個寒冷的深夜,賈立群都被急診大夫叫到醫院。他發現,與以往急診B超十有八九是腹痛的情況不同,那段時間來急診的孩子多是因為無尿,一查還都是腎結石。

賈立群回想起,剛過春節後接診的一個從哈爾濱來的孩子。那個孩子此前已因「急性腎衰」被多家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但賈立群檢查時,在孩子的輸尿管遠段發現堆成柱狀的砂礫樣結石,他認為只要做疏通處理就沒問題。果然,孩子很快轉危為安。當時,他多嘴問了一句,孩子吃什麼,家長回了一句,「三鹿奶粉」。

腎結石的孩子突然暴增,賈立群多了個心眼兒,他囑咐B超室的大夫,凡是腎結石的孩子,一定要問餵養史。結果發現,天南海北來的腎結石患兒喝的都是三鹿奶粉。

較真的賈立群和泌尿科合作,找出了結石的成分是三聚氰胺和尿素。當這個信息上報衛生部時,事實上是替政府部門坐實了,三鹿奶粉就是導致大批孩子腎結石的元兇。作為國內兒科B超界一言九鼎的人物,賈立群又領命制定了奶粉腎結石的診斷標準。

「神探」的煉成

北京兒童醫院的知名大夫經常會被各地請去會診疑難雜症,當他們接到任務時,大多會跟領導申請:帶著賈立群去吧,不然有可能「演砸了」。

陳亞軍是我國小兒外科領域著名的一把刀,他還在念博士的時候,就常常求助於賈立群。一二十年下來,陳亞軍說,他那些漂亮的手術背後,都有賈立群的支持,是他用B超探頭,抽絲剝繭般地找到病灶,指揮手術。患者送來錦旗時,他總說,你們最該去謝謝做B超的賈立群。

當真有患者來B超室道謝時,不善言辭的賈立群會不自覺地搓著手說,B超大夫很少被感謝。

確實,在醫院裡,大名鼎鼎的要麼是外科主任,要麼是內科主任,B超室這樣的輔助部門只能是幕後英雄。很多剛畢業的年輕人被分到B超室時,都有些鬱鬱寡歡,似乎拿上手術刀,才是真正的白衣天使。

80後女孩王佳梅幾年前剛到B超室時,也有些不甘心。她的師傅賈立群就跟她說了一句:「我當年也很羨慕拿手術刀的同學,可B超幹起來也挺有意思,這不,一幹也30多年了。」

接下來的日子,醫院裡流傳的各種關於賈立群的傳奇故事,給這個年輕的姑娘打開了一扇重新認識影像世界的窗戶。

用B超診斷腸重複畸形也是賈立群的獨門秘笈,他甚至牛到,隔著肚皮不僅能觀察到腸畸形,還能計算出患者畸形的部位有多長,這樣一來,外科大夫手術時更有的放矢了。王佳梅開始琢磨,師傅的火眼金睛是如何煉成的。

漸漸地,她發現了師傅的秘密。很多B超大夫只關注自己探頭下的那點事,而賈立群喜歡把什麼事都探個究竟。比如,B超檢查時,他發現一個患兒腸重複畸形,那麼之後他一定會打聽這個患者哪天手術,手術那天他會到現場,看看現實的情況和他根據影像推測的是否一樣。

就這樣一輪輪不厭其煩地往病房和手術室跑,慢慢地任何一個細小的病變也逃不出他的眼睛。越來越多的大夫做手術前,或是對疑難雜症做判斷前,都會脫口而出地問一句,賈立群的B超怎麼說。

40多年前和賈立群一起在兵團當知青的同學,聽說他成了全國時代楷模,一點也不意外,「賈立群是那種燒鍋爐,也能燒成勞模的人」,他能讓所有平凡都不同凡響。

兵團的同學大多對他印象深刻,因為他是那個從磚窯扔磚給卡車上、不扔到胳膊不聽使喚不會停下來的人;他是那個幹木工活兒,能跟老師傅一塊兒上房梁的人;他是那個做瓦工活兒,能很快獨立砌一個牆角的人。他燒的鍋爐基本就沒封過火,冬夜裡自己不睡,讓連隊的每個炕都暖暖和和。

後來,賈立群被推舉回北京上了大學。但專業不是他喜歡的無線電,而是連想都沒想過的醫學。

既來之則安之。最初對醫學沒有任何興趣的賈立群學得比別人都賣力。學解剖學的時候,他把人體頭顱骨借出來反覆琢磨,一早醒來,不光嚇別人一跳,也驚著了自己:他和顱骨竟然枕在一個枕頭上。

好說話的「神探」

「賈立群」三個字,在北京兒童醫院不僅與精確的診斷劃等號,而且也意味著有求必應。血液科的年輕大夫王希思就深有感觸。他剛工作時,碰到有一個危重的患兒急需B超診斷,可北京兒童醫院的B超,一般都要提前一兩周預約。

一位前輩讓他直接找賈立群去,王希思心裡打鼓,他一個沒名沒姓的住院醫,憑什麼就能請動在兒科B超界坐頭把交椅的賈立群。實在沒轍,王希思趁中午休息時敲開了B超室的門,賈立群沒有休息,正在做B超。

還沒等王希思磕磕巴巴說說明來意,賈立群就說,看完今天的預約病人就幫他看,還特別叮囑了一句,以後打個電話就行,不用特意跑一趟。王希思幾乎是蹦著回去的,沒想到「神探」這麼給面子。

王希思後來才知道,在患兒的家長中,賈立群是出了名的好說話。B超室門口烏烏泱泱的人群中,流傳著各種讓賈立群加號的竅門,甚至包括賈立群每天11點上廁所,掐好時間去廁所找他,保準拿下。還有一條秘訣是,拿出一張第二天的火車票,他肯定加班也給看。

「我知道,他們也有騙我的,但看家長都挺著急的,就給他們做了吧,我無非是晚點下班。」聊起這些千奇百怪的加號奇招,賈立群自己都樂,但他也覺得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2012年,北京兒童醫院來了新院長倪鑫,這位改革派的院長大刀闊斧地解決患者就醫過程中的「腸梗阻」問題,B超室「首當其衝」,一兩周的預約時間太長,必須要改革。

賈立群挺犯難的,北京兒童醫院每天的就診量1萬多人,外科、血液腫瘤科的患者幾乎都要做B超,別看病人要等候一兩周,但B超室的11個人已經滿負荷運轉了,賈立群自己就從不吃午飯。他算來算去,覺得撐死能把預約周期壓縮到5天。

沒想到,方案讓院長給否了,院長的底線是3天。賈立群回憶說,聽到院長的要求後,他居然當場哭了。那是他近40年來,第一次因為工作掉眼淚。

「我擔心,檢查的速度上來了,質量下去了」,賈立群說,但想想,就診的大多是外地孩子,一等,就是一家人都得在北京耗著,還是再想想辦法吧。

辦法就是,北京兒童醫院的B超室早上6點開門,晚上9點關門,一周7天都是工作日。2013年,北京兒童醫院的B超預約時間已經縮短至3天,2014年縮短至兩天。由於就診時間大大縮短,再也沒人在廁所裡圍堵賈立群了,但這個11人的團隊卻不得不長年累月地超負荷運轉。

賈立群一直想招幾個新人,可他看好的苗子總是在最後時刻「背叛」,籤約了其他綜合性醫院。「也是,綜合性醫院待遇高,兒童醫院不好幹」,賈立群也知道,當下,兒科醫生普遍短缺,B超這樣的輔助科室就更沒人願意來。

這大概是賈立群目前最大的煩惱。

相關焦點

  • 「B超神探」賈立群:縫兜拒紅包
    ,24小時隨叫隨到;為了避免患者塞紅包,他把白大褂上的口袋縫死……他,就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超聲科主任賈立群。 在同行和患者眼中,「賈立群B超」「B超神探」「縫兜大夫」早已是響噹噹的「品牌」。但63歲的賈立群卻認為,這些「品牌」都不夠分量,因為在他心中,「共產黨員就是金字招牌」。 年復一年成就「B超神探」 來到醫院,很多家長點名要做「賈立群B超」。
  • 「B超神探」賈立群:用行動描繪一份「有豐富內容的入黨申請書」
    這份入黨申請書的主人,正是如今家喻戶曉的「B超神探」——北京兒童醫院超聲科名譽主任賈立群。1969年,不滿16歲的賈立群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離開家踏上了北大荒那片黑土地。剛到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他就被分到了汽車連。然而,連方向盤都沒摸到一下,賈立群就被派去燒鍋爐了。5米多高的大鍋爐,別說燒,他之前見都沒見過。對於這份眾人眼中的苦差事,他沒有半點畏難情緒,很快就忙活起來。
  • 「賈立群B超」傳奇
    這個人就是賈立群,最終在賈立群「神探B超」的指引下,那臺手術順利完成,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2008年2月的一個深夜,黑龍江的一位父親乘最後一班飛機,抱著已經「病危」的3歲兒子趕到北京兒童醫院。很多天已經沒有一滴尿的孩子被多家醫院診斷為「急性腎衰竭」,絕望的父親將北京兒童醫院當做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剛剛入睡的賈立群又一次被電話叫醒,他立即趕到醫院,開啟機器。
  • 「B超神探」39年接診33萬多患兒
    39年接診33萬多名患兒,被譽為「B超神探」;上會關注發展兒科醫學和緩解醫患關係39年來,賈立群始終堅守在兒科B超檢查的一線崗位上,接診33萬多名患兒,診斷符合率高,他所出具的B超診斷報告精確,被譽為「賈立群B超」、「B超神探」。確診7萬多例患兒的疑難疾病,挽救了2000多位急危重症患兒的生命,贏得了患兒和家長的高度認可。
  • 恐怖襲擊事件報導的框架建構——以人民網、澎湃新聞、英國衛報...
    三、媒體報導的對比分析 1、數量與時間分布對比 所選時間區間內,人民網共發布報導44篇,其中11篇明確為轉載,其餘均標註為「人民網訊」「人民網電」;澎湃新聞發布報導79篇,其中29篇明確為轉載;衛報網發布報導236篇,其中13篇明確為轉載。
  • 「鐵人醫生」賈立群:一晚上被叫診19次,防病人塞紅包把兜縫上
    可這位叫賈立群的醫生卻說,「眼看著孩子不行了,家長不懂,可我們醫生懂,咱得對他負責。」後來,孩子的父母專門找賈立群致謝,才知道為孩子爭分奪秒的醫生竟然是大名鼎鼎的「B超神探」。沒過多久,賈立群就在廠子裡出名了,因為工人們都說:「只要是小賈值班,咱們這屋裡就一宿持續熱乎,夜裡甚至不用蓋被。」原本,賈立群覺得自己這輩子就跟鍋爐打交道了,但幸運的是命運給了他轉機。
  • 北京兒童醫院首兒所「明星小藥」、名醫賈立群們將現身這些醫院
    北京兒童醫院確診7萬多例疑難病症患兒、挽救2000多名危重患兒生命的「B超神探」賈立群,首兒所知名皮膚科專家劉曉雁等名醫團隊都將進駐成員醫院。賈立群(中)(北京日報資料庫)據介紹,天壇醫院、世紀壇醫院將增掛「北京兒童醫院天壇診療中心/世紀壇診療中心」牌匾,開設「賈立群兒童B超工作室」;朝陽醫院將增掛「首都兒科研究所朝陽診療中心
  • 人民網與紐約時報網的國際新聞報導比較研究——以3.15-4.15兩家...
    本文以人民網和紐約時報網的報導為例,用內容分析法分析對比兩家媒體在報導對方國家時的報導頻率、發稿地點、新聞議題、新聞類型、新聞體裁、流露態度、有無配圖等情況,再用框架分析法分析面對具體的重大議題——「朝核」問題時,人民網和紐約時報網是如何呈現報導框架的。
  • 人民網、新華網「2017兩會」報導比較研究
    摘要:本文以人民網、新華網2017年2月21日至3月19日的「兩會」報導為樣本,從文字新聞、圖解新聞、視頻直播以及民意調查四方面進行對比研究,分析兩網站「2017兩會」報導在內容、形式和時效等方面的差異,並探究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
  • 基於語料庫的人民網對外傳播英文報導特點研究
    結合人民網對外傳播英文報導語料庫利用WordSmith Tools 5.0軟體進行了詞頻統計分析和共詞分析,總結了人民網對外傳播英文報導的5個特點,病探討了應用語料庫研究方法研究新聞文本的問題。這一觀點將詞彙運用進一步連接到文化、意識形態及人們對外在世界的感知,也暗示了新聞實踐和詞彙選用有關。本文認為新聞工作者在報導的過程中對報導事實的選擇、遺漏或改編,都會體現出對報導對象的態度,媒體文本中詞彙的選用反映了特定的價值觀點與意識形態。故而,我們可以透過分析人民網對外傳播英文報導,得出人民網對外傳播中的態度偏向和論述方式。 目前基於語料庫的新聞文本研究主要有兩種研究取徑。
  • 人民網抖音短視頻新聞敘事方式研究
    2、樣本描述 從2018年5月4日人民網入駐抖音平臺以來,其已生產了1000多條短視頻新聞作品,為充分了解人民網短視頻新聞的敘事方式特點和進行準確的量化分析,本文選取2018年5月4日到2019年5月31日為研究時段,統計在此期間點讚量超過100萬的視頻為研究對象,共得到69個樣本。將每一條短視頻新聞報導作為母體進行分析,以探知其新聞敘事的方式及特點。
  • 微博對新聞事件的二次建構:比較人民網和人民網新浪微博對「臨武...
    摘要     新聞報導通過對事實的選擇、強調和忽略,塑造了我們腦海中的圖景,社交媒體則在新聞報導的基礎上進行了二次加工。在對「臨武城管」事件的報導框架比較中,人民網新聞和人民網新浪微博在報導框架上表現出顯著差異,微博通過改編新聞標題、強調事件細節、突出官員和相關部門領導人的言行,對新聞報導進行二次建構,形成符合網絡受眾特點的框架模式,將網絡輿論導向對公共行政問題的協商領域。
  • 大數據時代人民網可視化數據新聞研究
    在生產內容、生產方式和可視化設計方面發現人民網數據新聞作品偏重國內新聞報導、數據來源豐富、注重視覺裝飾和主打靜態式信息圖等特點,同時也發現了數據新聞的用戶體驗度不佳、交互性不足和作品同質性強等問題。 【關鍵字】數據新聞;人民網;內容分析 一、研究背景與問題 大數據時代中的人們告別了過去稀薄的信息,走向豐富的資源。
  • 趙躍宇:人民網30分鐘報導嶽麓書院樹倒事件
    人民網北京8月25日電 由人民網主辦的全國首屆高校校長論壇今日在北京舉行。湖南大學校長趙躍宇代表各家高校發言。 以下是發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女士們、同志們,大家下午好。能夠參加今天的盛會,我非常高興。能夠與人民網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我非常榮幸。
  • 人民網韓文版報導「福建改革發展、網絡建言獻策」活動
    人民網韓文版報導「福建改革發展、網絡建言獻策」活動 2014年01月10日14:21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 ...網和網易新聞的報導——基於對「深圳山體滑坡」專題報導的分析
    對比兩者在同一議題的報導中,在政府調查認定本次事件定性為安全事故後,兩個平臺分別登出了新聞。人民網的報導是《深圳滑坡災害認定為安全事故 深圳市委市政府誠懇道歉》;網易新聞的報導是:《深圳滑坡被定性為安全事故 盤點滑坡失守五環節》。兩篇報導都指出,「本次事故是安全事故」,並且最後都引用了馬瑞興市長的話「是什麼人就該負什麼責任」。
  • 數據新聞將取代傳統新聞嗎?——基於人民網、新華網、財新網的對比...
    筆者以人民網圖解新聞、新華網數據新聞、財新網數字說和搜狐網數字之道四個頻道的數據新聞為對象,試圖通過對這些有代表性的「縮影」進行內容分析來探究數據新聞三年來發展情況,發現數據新聞發展的趨勢,以及其能否取代傳統新聞,同時為其他媒體在進行數據新聞實踐時提供參考。 關鍵詞:數據新聞,人民網,新華網,財新,搜狐。
  • ...霧霾問題報導模式對比研究——以人民網(英文版)和紐約時報網為例
    摘要:外媒對華環境新聞報導問題,對我國國家形象建設有著重要影響,在近年來日益 引起學者的關注。本研究以傳播學的視角,選取霧霾報導為切入點,希望分別以紐約時報網 和人民網(英文版為案例,分析外國媒體和中國外宣媒體的關注角度、信息來源、觀點內容 等等,從而總結出雙方環境問題報導的話語體系特點。
  • 北京兒童醫院B超診室:醫生20多年沒吃午飯
    8月13日,中國青年報記者跟著北京兒童醫院超聲科的賈立群主任當了一天助理醫生。  8月,北京市醫院管理局開展了「相約守護」醫患雙體驗活動,提供了20家市屬醫院的186個醫務體驗崗位,覆蓋了醫、護、技等各專業。各新聞單位的記者,以及來自國企、外企、高校、研究機構等各領域人士,走進醫院當專家助理、提供醫療服務。
  • x光、b超、ct,哪種檢查最傷身?有必要告訴你事實了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很多智能科技的加入讓醫療診斷更清晰便捷,像x光、b超、ct等都已經完全投入使用,但同時也招來一部分質疑聲,有人說拍片時會不會有輻射?會不會傷害我的身體?還有x光、b超、ct等哪些檢查最傷身?解決以上問題之前,我們要知道輻射是什麼,是不是真的那麼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