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開家庭教育中這5點大忌,就超過了80%的父母!

2020-12-22 實戰家庭教育

關注【實戰家庭教育】做智慧父母!

父母之於孩子,就像土壤之於小苗,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化作孩子的精神生命!

作家珍妮·艾裡姆曾說:「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孩子生來就是一張紙,他要通過不斷的和世界發生碰撞,才能探知事物的邊界,總結成自身的經驗。

但這讓很多父母很暴躁,抓狂,而家庭教育就在這樣的狀態展開了。

每個父母都深愛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龍心切,無意中觸犯了家庭教育大忌,直到青春期問題才開始爆發,回過頭才發現,已經在錯誤的道路上走了很遠。

下面家庭教育的大忌,看看你踩中了幾點?

01

溺愛,毒性很大傷人不淺!

毀掉一個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溺愛他!

有一個詞叫「慈母多敗兒」,父母愛孩子失去了原則,孩子也就沒有了底線!還有一個詞「慣子如殺子」,父母越是嬌慣孩子,孩子就越沒出息。

而比沒出息更可怕的是,還可能會養出個社會的「敗類」,家庭的「悲劇」!

朱某漸漸變得自私自利,冷漠,不知道感恩,即使進入了工作單位,也沒法融入集體,在外面把錢花光回到了家,養母嘮叨了幾句,結果朱某極其殘忍的殺害了母親。

就在記者採訪朱某時,他還一臉的冷漠,但他自己也承認,母親對他很好,什麼都幫自己做,甚至還會幫自己做作業!

血淋淋的案例,這就是「溺愛」餵養出的孩子。

最終,害了所有人!

每個父母對孩子的愛都不會吝嗇,但一定要有度,有節,有方法!

孩子終將會遠離父母走向社會,他的成長,父母替代不了。

02

嘮叨,激起孩子的逆反心

心理學有個現象叫做「超限效應」,它是指因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父母對孩子的嘮叨就屬於超限效應的典型表現。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嘮叨是蒼白無力的,反而是在消磨孩子的耐心,給孩子製造精神上的噪音,而這會讓孩子越來越感到厭惡,最終激化矛盾,損害親子關係。

有很多父母會發現一個現象,感覺孩子總是和自己對著幹,你讓他做什麼,他偏不那麼做。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有的不會爆發,有的到了青春期便一發不可收拾。

當孩子的內心開始構築起防禦嘮叨的屏障時,我們和孩子就幾乎喪失了有效溝通,喪失了影響孩子的機會。

學會把嘮叨變成和孩子有來有往的聊,這才有意義,有營養。

03

吵架,損傷孩子的安全感!

國內知名的心理學家曾奇峰形容說,夫妻關係是家庭的定海神針。

因為夫妻關係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來源。

最新調查表明,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中孩子心理問題檢出率為32%,離婚家庭的為30%,和睦家庭的為19%。

經常有家長諮詢中會說:「我要不是為了孩子,早都和他離婚了。」結果呢?在生活中戰火不斷,彼此傷害,而這會讓孩子變得恐懼、自卑、暴躁、甚至不尊重父母,甚至會影響孩子的婚姻觀。

有些恐婚族甚至表示,「不想重複父母婚姻的悲劇。」

有一位媽媽前來諮詢,自己婚姻狀況一團糟,經常因為孩子的事情爆發衝突,在一次嚴重的衝突過後,父親提出離婚,孩子跪地痛苦哀求爸爸:「求求你們,不要離婚!」而從那一次過後,孩子開始抑鬱,割腕,跳樓,逐漸在喪失幸福感、歸屬感和安全感的孩子,便已放棄了生的意願。

每個孩子都期望父母恩愛,只有愛在夫妻間流動,才會向下傳遞給孩子,他才能獲得安全感、幸福感和歸屬感,這是父母能給到孩子最好的禮物。

04

比較,衝垮孩子的自信心!

但正如作家劉墉說的:「那些生活在被父母比來比去陰影裡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體會不到父母的肯定和欣賞。他們的內心就像一片貧瘠荒涼的土地,缺乏原本屬於一個孩子的生機和活力。」

有調查顯示:83.4%的受訪家長,都曾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做過比較。

小孩子比誰學的東西多;

進了學校比誰的成績好;

工作了比誰的工資高,待遇好。

父母總喜歡拿「別人家孩子」的標準來要求自家的孩子,看到的永遠是別人家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和自家孩子身上的缺點。

如果問你自己的孩子的「敵人」是誰?很可能的回答是「別人家的孩子」吧?

在對比中,孩子會逐漸的喪失自信,變得自卑,因為他永遠無法超越所有人。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而父母正確的做法是,幫助孩子活出自己的意願,這是對孩子最大的認同和鼓勵。

孩子是因為相信了才會變的優秀,而不是優秀了才去相信他。

相信孩子,靜待花開。

05

打罵,損傷孩子自尊心!

很多父母振振有詞的說: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不打不成才,我們小的時候誰不是被打大的?」

前幾個月,武漢的一名初中男生,被媽媽扇了兩耳光後跳樓身亡,媽媽不把兒子當人看,孩子也不想屈辱的活著。

李玫瑾老師說:成年人給了他什麼,他就回報給成人什麼。

經常被打罵的孩子,不僅透支了對父母的信任,孩子還會變的暴躁,易怒,甚至有一天會用父母的方式來對他人。

在心理層面上,孩子也會變的脆弱,自卑,疏遠父母,遇事不敢和父母商量,內心越來越孤獨。

弗洛伊德曾說:「未表達的情緒永遠不會消亡。它們只是被活埋,並將在未來以更加醜陋的方式湧現出來。每個沒有在原生家庭好好對待的小孩,都會在自己有選擇權的婚姻愛情上暴露自己的最真實的一面。」

打罵是以暴制暴,恐懼感會讓孩子暫時聽話,但內在很「窩火」。

所以父母一定要學會正確的引導孩子,別讓你錯誤的教育方式,耽誤了孩子的成長。

教育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課。

只有父母的不斷成長,才能匹配孩子的優秀。

一起加油、共勉。

我是@實戰家庭教育,用心理學知識,以及家庭教育實踐,幫你走出教子困境!

關於青春期孩子的問題,請私信我來提問!

相關焦點

  • 家庭教育,父母做到這三點,就成功了一大半
    人的一生要接受三種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是人生開始階段的教育,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一直是家庭,父母最關心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出錯的地方。家庭教育無小事,在孩子幼小時,每一個生活細節都可能成為蘊含重要教育意義的大事件。
  • 混跡職場,這5點是大忌,一定要注意
    下面這5點是職場大忌,一定要注意。1.拉幫結派拉幫結派是職場大忌,拉幫結派不僅會破壞同事之間和諧的關係,而且會把辦公室搞得烏煙瘴氣。公司老闆最討厭的就是拉幫結派搞小團體的人,如果不想變成領導最討厭的人一定不要這樣做。3.
  • 家庭教育中的大忌:失控的父母,你傷了孩子的心
    如今,父母輔導孩子寫作業已經變成了一件兩敗俱傷的事。孩子不會寫作業本來就傷心,若父母時不時的發怒,更是讓孩子處於心驚膽戰的情緒中,錯題也就更多了。父母發怒的原因一般有兩種,一是父母覺得自己若是對孩子生氣,孩子就會乖乖寫作業,類似恐嚇孩子。二是孩子的表現實在太令人生氣了,父母憤怒的情緒上來,對孩子就是一陣辱罵。無論是哪種,都沒有解決問題不說,還傷害了親子關係。
  • 優秀的孩子離不開好的家庭教育,這6點父母要牢記
    看過往年和今年的這些高考狀元的採訪發現,他們的家庭教育方式其實有很多共同點,其實優秀的孩子離不開好的家庭教育,以下這6點父母要牢記,想讓自己的孩子優秀其實並不難!孩子對家長做的事都比較關注,但家長說了什麼,對他們的感染力是不強的,所以作為父母,重要的不是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誨,而是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這些事情應該怎麼做,讓他們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中學習,而不是一味的講道理。
  • 電影中家庭教育的智慧:子女成才的關鍵,父母應該做到這三點
    擺脫宗教文化的家庭教育 在電影《摔跤吧!爸爸》中,我們看到印度濃鬱的宗教文化,如:鎮上村民們給夫妻兩人,出各種生男孩的建議;素食主義者的母親不吃葷菜、不喝牛奶。而由於宗教文化的影響,男尊女卑的觀念在印度人的腦海中根深蒂固,尤其在不發達的地區的印度女性,更是導致她們思想變得愚昧無知。
  • 《育見未來精英》 中高端家庭教育父母必修課
    15歲兒童精英素養能力輔導10年以上經驗他是一個愛碼字、愛記錄、愛突破、樂分享、真性情的施教者,平均每年一對一服務家庭超過100人,已服務過的家庭超過3000個。費用包含①  3天2夜課時的中高端家庭教育父母必修課②  精英社編委會研發的內部教材③  中高端家庭教育父母必修課家長的結業證書時間:2019
  • 父母如何給予孩子優良的家庭教育?這「3點」父母一定要做好
    這需要父母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以及正確的行為準則,讓孩子的一言一行都符合一個五好少年的標準。 但是,畢竟有的父母是第一次當爹媽,在教養孩子的時候難免力不從心,遇到問題不懂如何處理。 導致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成為了一個討人厭的熊孩子。
  • 家庭教育似烹飪,80%的父母不知道掌握火候
    有多少家庭教育都敗在了對火候的把握上,這絕對是個技術活。後來孩子接觸了全腦系列課程,在上課的過程中,老師根據孩子的個人情況,針對性培養,在課堂中講枯燥的文字知識轉為畫面呈現,再用聯想記憶的方式,既加深了孩子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也讓孩子重拾了對學習的興趣。
  • 家庭教育中除了學習成績,還要重視這四點
    很多家長認為家庭教育就是輔助學習教育,讓孩子擁有好的成績,這固然是一個方面,但卻遠遠不夠,除了成績我們要關心的還有很多,以下這四點要重視。除了學習成績,是不是還是學習成績?家庭教育中除了成績,我們還要關心什麼?
  • 校長「推門聽課」,3個「大忌」要主動避開,否則影響學校凝聚力
    不少中小學校長都喜歡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推門聽課」:在老師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拿著聽課記錄推門而入,在授課老師驚訝的表情中「鎮定自若」地聽著、拿著聽課記錄本記著……校長的這種「推門聽課」的做法,大部分初衷都是好的,校長一般是為了一線老師在授課中能夠補全短板,在業務素質方面「更上一層樓
  • 家庭教育中的大忌:父母情緒失控有多可怕?
    經民警調查後才發現,這是父母管教孩子的現場。孩子不聽話,父母管教不了,氣不過就採取了這種極端的錯誤方式。試想一下,被父母「綁架」教訓,這種情景得多令人感到害怕?這並不是單一事件。父母以為這是教育,實則是發洩。氣孩子不聽話、不安分,沒辦法疏導自己內心的憤懣,便任由壞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
  •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深遠,這兩個大忌要謹記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孩子留下印象,孩子在不知不覺中也會模仿一個家庭,父母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把積極的人生態度傳給子女。家庭興衰,取決於每一個微小的細節,一個家庭,如果犯了兩條大忌
  • 關於性侵,家庭教育中父母這方面的需要反思
    性侵不只是發生在現實生活中更容易發生在網絡上社交網絡的發達讓犯罪人有了可乘之機再此希望請父母監督好自己的孩子關於使用手機問題以及在外接觸陌生人的問題,也懇請各方社會人士多關注一下各類社會人士進入校園或接走學生的情況。
  • 那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沒有做好這五點
    孩子的交際能力差那麼,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引導和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使孩子能夠有著良好的人際關係利於孩子現在的學習和以後的發展個人認為在家庭教育中做好以下六點,可以很好的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從而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1、 在親子之間多進行「玩耍教育」,以增強孩子與別人交往的能力作為孩子最信任而且能夠給予孩子最多安全感的家長,在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的形成上的作用是最大的。良好的親子關係能夠為孩子與除父母外的其他人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
  • 家庭教育的「烹飪」藝術,80%的父母不知道掌握火候
    為人父母,在身體方面一天為之烹飪操勞,在家庭教育方面其實跟「烹飪藝術」同理。老子說,「治強國,若烹小鮮」。雷洛育兒研習社:親子教育也一樣這般。火候變大,菜就糊了;父母控制欲太強,孩子很有可能畏首畏尾變成玩偶,很有可能任性妄為翻倍叛逆。火候很小,菜是生的;父母對孩子無論不談,孩子很有可能由於沒有安全感而膽怯怯弱,很有可能由於缺乏正確引導踏入不正確的路面。有多少親子教育都敗在了對火候的掌握上,這肯定是個不簡單的技術活。
  • 喪偶式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大忌,父親們,你的孩子需要你
    首先要避開家庭教育的幾大誤區:家庭教育的範疇只針對孩子:這個觀念嚴重錯誤,既然叫家庭教育,顧名思義家庭的每個成員都有份,家長也是受教育體系內的成員。家庭教育不等於管理:管理的重點是突出以上示下的行為。家庭教育是女人的事兒:錯了,真正的家庭教育源自父親的教育實際上佔比應當更大。家庭教育忌諱「單親式」、「喪偶式」教育結合上述的三點,很多男人覺得養家是最重要的,畢竟家庭的主要開銷主要是靠男人的收入來支撐。
  • 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做到正面管教呢?
    01前言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做到正面管教,應該用寬嚴相結合,以嚴為主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是小孩教育中的核心,對小孩的影響和作用是:家庭教育大於學校教育大於社會教育。畢竟,正式上小學之前,小孩在家裡已經成長了6年了。
  • 大忌造句和解釋_大忌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大忌(dà jì)。近義詞有:禁忌。 而朗誦的節奏,更無有不是呆板機械的,這是大忌。」] 大忌參考例句: 1、健身鍛鍊貴在堅持,虎頭蛇尾健康大忌。 2、飲酒是開車的大忌,車禍是家庭的悲劇。 3、敵人不顧首尾,孤軍深入,犯了用兵大忌。
  • 家庭教育中,學霸的養成,這幾點很容易被父母忽視
    而這位媽媽,還一個勁為孩子開脫,認為孩子大點就好了,結果,我們再也沒看到這個孩子來學校上課,而且這樣的還不是個例。家庭教育中,一定要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轉變思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把學習當做一件快樂的事情,而不是父母逼迫的事情。
  • 家庭教育論壇丨第003期:幼小銜接中的家庭教育誤區
    容桂小學班主任工作室在楊柳春校長的指導下,開展了系列家庭教育論壇,不斷挖掘家庭教育在兒童成長中的原生性作用。工作室的成員們以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家庭教育案例為切入點,結合工作實際,探討問題產生的根源,並試圖尋求科學可行的解決辦法,以便家長們在家庭教育中不斷優化教育內容和方法,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為孩子們提供健康、快樂、科學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