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的「道」是什麼,走字旁加一個「首」,王陽明最懂

2020-12-13 道訊

《道德經》的「道」是什麼,走字旁加一個「首」,王陽明最懂。老子《道德經》通篇講的就是「道」和「德」,那麼究竟什麼是「道」,我們中國人為什麼幾千年來對老子的《道德經》情有獨鐘的?在中國古代哲學文化中,「道」是一個源起。老子《道德經》前三章都在談「道」,開篇就講「道可道,非常道」,就是在告訴我們道是一個非常難以說清楚的東西,需要人的耐心揣摩和在生活中的理解。

一、「道」是知行合一

為什麼講「道」是知行合一呢?中國的文字很有意思,就「道」字來講,先寫一個「首」,再寫一個「走之」。「首」就是人頭,腦袋的意思,腦袋代表的是人的思想;「走之」代表的就是走路,人的行動。所以,「道」就是有想法,然後付諸行動;有行動,也要伴之以思考。

因此,我們討論來討論去,搞不清老子的「道」,而「道」字的結構就已經告訴我們它的含義。道路、道德、道理、道法自然、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說明了它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也揭示了「知行合一」的規律。說到知行合一,中國有一個心學大師,也是一個和老子一樣被稱為為聖人級的人物,可謂把老子這一「道」的思想發揮的淋漓盡致,他就是王陽明,獨創心學一脈,構築了知行合一的理論體系。

二、道就是「無」

人類的基本思維就是提到什麼東西,就要在腦海裡想像它的樣子,它的形象,提到「道」我們也想搞清楚它的模樣。可真正的「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也就是所謂的大道無形。而我們的人類的主觀認知也不可能想像出道的模樣,人類的認知是有主觀性和局限性的,而道是客觀的,是不受人思想和意志局限的。所以,「道」就是「無」,無就是天地生成前的混沌狀態,天地是從無中生出來的。道的原本是空無,我們想要領會大道,就要拋棄所有的雜念,把自己恢復到毫無思想的嬰兒時期,達到一個完全虛無的境界,才能體悟道道的玄機。

三、道就是「有」

道是一種「有」,《道德經》說,有名萬物之母,所謂有,就是存在的意思,是一種正在孕育萬物的狀態,是萬物之母,萬事萬物都是一種有。萬事萬物都可以用一個「有」來涵蓋,通過包容萬物的「有」,才有了萬事萬物的區別的邊界,分類,才有了善惡美醜,高低長短。

小結:

《道德經》的「道」是什麼,走字旁加一個「首」,王陽明最懂。老子《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名天地之始,無乃萬物之母」。是對道的高度概括,所有的道可以用有和無涵蓋。道是一種無的狀態,有的能力,體會有無的概念,就能體悟大道,打開《道德經》的妙門。

/完/

相關焦點

  • 《道德經》之問:什麼是「道」?看《道德經》到底是什麼
    一提到《道德經》,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就是那句循環洗腦的「道可道,非常道」。儘管《道德經》家喻戶曉,聞名中外,還被許多人稱作「萬經之首」,但是真正了解它的人卻很少,而理解甚至領悟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這是很可惜的,《道德經》裡蘊藏著華夏民族的智慧精髓,這對於當下、未來的中國以及世界都是有必要意義的。
  • 老子的道德經說了個什麼道
    流傳了幾千年依然存在的道德經,人們對它的研究從來都沒有停止過。那麼多人為此趨之若鶩,必然有德道經的大道價值所在。為什麼老子的德道經能夠由古傳今而沒有被毀滅或者遺忘在歲月裡,依然有著那麼多人的追捧,讓如此多的人投入進去研究呢?那是因為每個人都在尋找適合自己的那條大道,以便解答人生中遇到的更多疑慮。
  • 《道德經》第一章:什麼是道
    《道德經》免費學習群,加微信sheduoduo2020《道德經》第一章、什麼是「道」【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jiào)。
  • 如何正確理解「道德經」三個字
    按語:本文分兩部分對「道德經」三個字進行解讀道德訓義我們要講《道德經》,首先,需要理解道到底是指什麼,德到底是指什麼
  • 《道德經》中的道和德分別是什麼意思
    《道德經》一共是81章,分為《道經》和《德經》,我們一般都是將《道經》在前,《德經》在後。後來在馬王堆發現《老子》一書,卻是《德經》在前,所以也有說《道德經》本該是《德道經》。關於《道德經》中道與德的說法也都大抵相同。
  • 解密《道德經》:老子所說的「道」,原來是這個意思!
    解密《道德經》:老子所說的「道」,原來是這個意思!「道」,是老子提出的概念,既然是概念,那麼就是通過文字來定義命名,然後通過文字來描述,這樣,老子所提出的「道」才能被世人理解認知、然後接受。但是,文字是人制定的,語言是人表達的,文字是固定的,而道是變化的,語言是大腦思維意識的產物,思維意識是主觀認知,而道是客觀存在,這兩者之間,肯定存在差異,不能等同,所以老子在道德經開篇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同樣,名可名非常名。
  • 應該怎樣理解《道德經》裡的「無為」?
    只要稍稍多讀一點《道德經》就會發現,這種解釋完全說不通。如果無為就是毫不作為,那還求個什麼道,對不對?還要追求什麼天道、地道、人道?一切對於自己來說都毫無意義,因為不管發生什麼,你什麼都不會做。如果老子是這樣的思想,那不是提倡人人都要毫無追求,都躺平了做行屍走肉嗎?
  • 《道經》加《德經》,等於《道德經》,何為「道」,何為「德」
    提起《道德經》,那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是老子為我們留下的一部經典的哲學著作,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源頭,是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的一部最偉大的名著之一,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而發布的最多的文化名著。
  • 《道德經》道生萬物是什麼意思?與道教是什麼關係?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話是誰說的?圖片源於網絡這句話出字老子(李耳)的《道德經》。老子生前擔任圖書管理員,這為他後期辯證思想的誕生提供了客觀環境條件。相傳老子在本該頤養天年時期出關往西,具體去了哪裡沒人知道,但是在途中被守關的人攔下寫了《道德經》後順利獲得許可得以出關。可見當時有不少人欽佩老子的學問的。《道德經》與道教的關係?這裡需要明確一點,老子的《道德經》和道教本沒有太大關聯,是後人建立道教把《道德經》作為了道經。
  • 《道德經》我們看不到東西,才是最重要的
    《道德經》:第三十八章,開篇就講: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下德無為而有以為。老子說,具有上德的人不表現為外在形式的「德」,所以實際上是有「德」;下德的人卻刻意表現外在形式上的「德」,因此實際上是沒有「德」。
  • 《道德經》這三個字的古文解釋
    一、道《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二達謂之歧旁,三達謂之劇旁,四達謂之衢,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七達謂之劇驂,八達謂之崇期,九達謂之逵。只有一個方向的路,叫做道。出現分叉路,叫做岐。丁字路口,叫做巨旁,有四條十字路口,則叫衢。有五個方向的岔路口,叫做康。六個方向的岔路口叫做莊。七個方向的岔路口叫做劇驂,八個方向的岔路口叫做崇期。崇期的意思就是四條路相交,路口特別多。崇,充也。道多所通,人充滿其上如共期也。有九個方向的路口,叫做達。達的繁體字是逹,逹同馗。
  • 《道德經》:道並不銳利
    整個大道有三十個銀河系,無窮大,威力無比,它平時不幹預任何事情,如果需要道來幹預的事,就沒有做不到的事。但是其大無窮、威力無比的道卻並不銳利,不像有些物體(如金剛石、刀槍劍戟等硬物),有稜有角,可以碰得頭破血流。道沒有稜角,它是圓潤通達的,碰也碰得,碰碰也沒有關係。什麼人都可以求它,都有用。各行各業求它,都有用。什麼人都可以修,什麼人都可以幫。
  • 《道德經》《論語》《孫子兵法》裡的8個至理真經!過年學最好
    無論是道家絕學《道德經》,還是儒家至尊典範《論語》,抑或謀略用權之術的傑作《孫子兵法》,古人們留下的寶貴精華有太多我們今人需要學習的地方,趁著新年將近,哲學詩畫在此整理了下,一起與大家交流,精進,提高。畢竟精神的快樂才是最好的快樂。1,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 《道德經》裡所講的道究竟是什麼呢?
    現代語言中所說的「道」,指的是做人的一種境界,做人的一種品德;而《道德經》中的「道德」指的是《道經》和《德經》,它們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道德經》難以理解,但是,一旦讀懂了「道」和「德」,也就讀懂了一半的《道德經》。什麼是道呢?
  • 王陽明為何受國人推崇?因為他道出了道德的本質,一文讀懂王陽明
    其實他們的學說與老子有相似之處,老子說「道」是宇宙的本原,程朱則說「理」是宇宙的本原。理與氣(物質)結合生成萬物,萬物都含有理,就像每條河流之中都有一個月亮。理在自然界表現為自然規律,在人類社會中表現為倫理道德。人的心中也有理,只要能認識到心中的理,你的所作所為就全部符合道德了,你也就成為聖人了。
  • 《道德經》:老子的道,可清靜無為,也可創造財富
    事實上,中國最著名的投資人張磊先生,就運用了老子「守正用奇」的哲學,創造巨額財富。可見,老子的道,是萬變的,出世可清靜無為,入世可成就事業,創造財富。關鍵看你自己怎麼用。1、守正用奇,創造財富。很多人都懂「守正用奇」的道理,也能把《道德經》倒背如流,不見得會運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2、福禍相倚,得失不驚。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正和奇,是一對矛盾。福和禍,也是一對矛盾。
  • 《道德經》入門的關鍵是對「道」的理解,「道可道」是什麼意思?
    《道德經》如何入門?《道德經》在距今大約2500年前就已經成書,文字簡短、精煉、版本繁雜,以至於我們今天研究起來非常困難。要研究《道德經》首先要理解兩個字「道」與「名」,這兩個字貫穿全書八十一章,也是千古以來,老子學術的爭端所在。
  • 黃明哲正解道德經 道德經講解視頻全集
    每次遇到這樣的問題,我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道德經》。這不僅因為,它是暢銷兩千年的「古代奇書」,被譽為「萬經之王」。全書僅僅5126個字,可研究它的書籍少說也有5000萬字。還一路暢銷到國外,據說德國每3個家庭中,就有1個家庭擁有它。
  • 《道德經》五千文,精髓盡在9個字,悟到的人,自然懂老子
    《道德經》這本書很薄,只有五千文,我第一次讀的時候,感到如獲珍寶。後來反覆讀,寫過一百多篇文章,專門分享《道德經》。
  • 道德經中的「有」與「無」究竟是什麼關係
    老子在道德經首章就說到: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那小編今天就淺談一下這個有和無究竟指的是什麼?二者之間又有著怎樣的關係呢?常言說:「道之其形,百家爭鳴。」有些人認為道德經中的有無是指所有事物形與象的體現。能夠自身看到聽到感受到的就是有,反之就是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