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楊:孫權可愛有人情味,朱元璋:孫權不懂當皇帝,到底誰說的對

2021-01-10 貪吃的駱駝

三國時期,東吳的當家人孫權是一個比較奇葩的存在,他以19歲妙齡出道,一出道即是巔峰,因此讓為世子發愁的曹操羨慕不已,此後他雖然又掌控了東吳五十餘年,但從他帶十萬人沒打過張遼八百人,贏得「孫十萬」的美名之後,他的表現幾乎是王小二過年……以至於後人對他的評價也是眾說紛紜。

後世的大儒柏楊老先生,曾誇他是最可愛最有人情味的皇帝,而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則在字裡行間表達了他對孫權的不滿,那麼他們到底誰的對呢?

柏楊老先生為什麼要說孫權可愛有人情味呢?最初駱駝看到老先生的評語也是一臉的懵,因為駱駝印象裡的孫權,從小就是個牛人,據正史《三國志》記載,他在少年時就已經憑藉善於交際,而和他父親江東虎孫堅,他的哥哥小霸王孫策齊名。孫策去世前,也誇他在守土保疆上會比自己更強,後來他又以不及弱冠之年就繼承了父兄的衣缽,並在江東複雜的權力關係中,站穩了腳跟,隨後他聯合劉備打退了曹操,奠定了東吳三分天下的基礎.

後來他受制於東吳的本地勢力,而沒有取得更大的成就,雖然他晚年辦了很多錯事,但他仍不失為一代雄主。不過「可愛」這兩個字似乎和他不太能沾得上邊。

不過駱駝看蜀國的資料時,卻發現了一些有趣的東西。提起費禕這個名字,可能大多數人都只有個模糊的印象,但實際上他是和諸葛亮齊名的人物,因為和姜維不對付,後來早早被暗殺,才聲名不顯。在《三國志》有關費禕的記載中,曾出現過一句話,是寫孫權的,翻譯成白話文的大意是:孫權為人搞笑,還經常戲弄別人。當時駱駝嚇了一跳還以為看錯了,於是我又接著把全文看完,結果發現孫權還真是個奇葩。

當時費禕曾作為蜀國的外交官,前來拜會東吳,孫權先是安排人讓他「舌戰群儒」,然後又找人把他灌醉,試圖從他嘴裡套話,後來孫權設宴招待費禕之前,又命人做出了一些無禮的舉動來戲弄費禕,不過費禕全都給化解了過去。

駱駝最初想,這可能只是孫權因為費禕是蜀國人,因此想刷刷存在感,可能是孤例,但是隨著駱駝看到的資料越多,就越發現孫權真的是很「可愛」……

後東吳時代的權臣諸葛恪,是諸葛亮的親侄子,父親是東吳的重臣諸葛瑾,因為諸葛瑾的臉型較長,有一天孫權就命人牽來一頭驢,然後還讓人在驢頭上貼上了諸葛瑾的名字,再牽給諸葛恪看,如果是一般人看了,可能表現上會尷尬,但心裡會把孫權的女性親屬問候一遍,但諸葛恪很聰明,他只在父親的名字下加了「之驢」二字就化解了尷尬,但他心裡怎麼想,駱駝就不知道了。

史書中,除了有孫權戲弄別人的記載之外,還有別人「戲弄」他的記載,據《吳錄》記載,東吳的大將朱桓(曾以數千人打敗過曹仁的數萬人),在出徵之前,曾給孫權開玩笑說「大王,我馬上就去打仗了,未必能活著回來,臨走之前想讓大王滿足我一個願望」孫權那麼平易近人,很爽快的就同意了。但他沒想到朱桓的要求是要拔他一根鬍子,孫權依然沒有拒絕,而是把頭伸了過去,真讓朱桓拔了他的鬍子。

從上述的事例看,孫權確實有「可愛」的一面,不過單以他的這些表現來看,似乎說他有人情味還不太夠。因此駱駝又找了一些例子,東吳的大將凌統,曾為了屬下犧牲而難過得掉淚,孫權為了安慰她,不光親自拿衣服給他擦眼淚,還親自為他更換染有血汙的衣服;他在攻取荊州以後,荊州的守將紛紛投降,但是一個叫潘濬的人卻不肯投降,藉口有病一直躺在家中,孫權親自去見他以後,又是給他講道理,又是給他擦眼淚,最終把感動的不要不要的潘濬,收入了麾下,潘濬後來也成了東吳鎮守一方的重將……從這些事來看,老先生說他有人情味也沒有錯。

不過從朱元璋這個皇帝的角度來看,孫權的這些行為,有很多和「禮制」不合,孫權的「可愛」只會讓屬下對他不尊重,也不利於國家的管理,畢竟距離才產生威嚴,因此他說的似乎也沒有錯。

不過駱駝今天的主要目的不是評判他們二人的對錯,而是想試著分析下孫權為什麼會這麼做。孫權當年能在豪門士族林立的江東坐上當家人,一是靠孫堅浴血奮戰打出來的名,二是靠孫策在江東真刀真槍奪下地利,但最重要的還是靠他自己的隱忍和他靈活的人事手腕。如果孫權不是一個善於體恤下屬,並能和下屬「玩的開」的人,他可能根本沒有辦法把江東的各方勢力融合在一處,因此駱駝認為正是因為孫權的「可愛和有人情味」,才讓他能掌管東吳長達50餘年。

相關焦點

  • 三國人物:吳大帝孫權,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
    三國人物:吳大帝孫權,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大家在生活中聽到最多的不是曹操厲害就是劉備厲害,但是卻忽略了三國還有另外一個人,甚至劉備和曹操都拿他沒辦法。不用我多說,大家應該知道他是誰了。沒錯,三國中除了孫權之外,誰還能與曹操和劉備媲美呢?
  • 孫權登基後為何不追封哥哥孫策為皇帝?別怪孫權無情,他迫不得已
    開宗明義:孫權不追封孫策為皇帝是對的!很多人認為,孫權的江山從哥哥孫策手上繼承而來,當上皇帝後卻不給哥哥加帝號,太忘恩負義。這是典型不了解古代禮法的觀點,孫權這麼做是對古代禮法的嚴格執行。
  • 孫策傳位給孫權,孫權只封其子為侯爵,這是孫權的另一種報答方式
    筆者認為,這是孫權對侄子的另一種愛護。孫策傳位給孫權,是唯一選擇的確,孫策是將東吳交給了他,但是只是將東吳六郡之地交給他,而之後奠定東吳基業是在孫權首手上完成的。從這個角度上講,孫權不追封孫策為皇帝的確是在情理之中。 再說,按孫策死時的情景來看,傳位給孫權是他唯一的選擇。當時天下群雄並起,東吳基業還未奠定,按照孫策25歲即死的情況來看,其子孫紹應該只是個兒童。如果立孫紹為主,且不說外部勢力會將孫紹如何,就說東吳內部複雜的氏族鬥爭情況,豈是一個兒童能擺平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傳位給孫策,是唯一選擇,孫權用不著感恩戴德。
  • 孫策把江山給了孫權,孫權是如何對待孫策的?
    三國東吳國主孫權,十八歲坐領江東,同他對壘的曹操、劉備對孫權的評價非常高。孫權稱帝共23年,統領江東更是長達五十多年,在他之前這是非常罕見的。如果沒有孫權,我國江南地區的開發可能還要晚許多年。孫權治理江東,江東的農業、手工業等各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孫權與劉備曹操鼎足而立,威震漢末,更成為後世開發中國南方的先行者。
  • 孫權和周瑜誰厲害?周瑜和孫權的關係好嗎?
    在三國演義中,東吳孫權繼承的兄長孫策的基業。而在同時,孫權也不得不面對孫策留下來的一大堆文臣武將。孫策臨終時曾遺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張昭也就罷了,也就是一個文臣,必須依附君主。可周瑜就不同了,他可是統兵的大將。  三國是亂世,幾乎每個諸侯起家都是武將。
  • 孫權的老婆是誰?他為什麼要殺了孫策的後代?
    孫權,東漢末年吳國的建立者,他是孫堅的次子,他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哥哥小霸王孫策,在三國也是一員猛將後來去世後,孫權才成為一方霸主,孫權雖然沒有哥哥有一個超級漂亮的老婆,但也可以說是人生贏家有七位老婆,而有傳聞說孫權殺了孫策後代這是怎麼回事呢?
  • 陸遜是東吳的社稷之臣,為何會被孫權逼死,孫權為什麼要殺陸遜
    孫權逼死陸遜,明面上的理由就是陸遜參與了盜聽事件與兩宮之爭。 盜聽事件是指:孫權與楊竺密談立誰為太子合適? 皇帝立繼承人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既是皇帝的家事,又是國家大事,一般來說,如果政治覺悟比較高的大臣不願意參與這事,因為弄不好就會得罪皇帝,輕則被罷官免職,重則被殺,可是陸遜偏偏就往槍口上撞,而且還上書孫權,等於是把兩宮之爭公開化了。
  • 回到三國當皇帝,魏國曹操最累,蜀國劉備次之,吳國孫權最爽
    如果讓你回到三國替換一個皇帝,魏國曹操,蜀國劉備,吳國孫權,你選哪個國家呢?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曹操或者劉備,但如果小編有這個機會的話,我定選孫權,為什麼呢?替換皇帝不是玩一場遊戲,我們需要分析一下曹操、劉備和孫權的一生經歷和當皇帝的處境,我們去替換皇帝,當然要換一個最舒服最爽的,不能替上去累死累活的,那太不划算了。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曹操。據說曹操本姓夏侯,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所以三國裡很多人罵曹操是宦官之後,最著名的就是陳琳寫的討賊檄文了,把曹操罵的一無是處。
  • 《全面戰爭三國》孫權有什麼技能 孫權技能介紹
    導 讀 最為孫吳的建立者,孫權在三國時期的地位也是舉足輕重的。
  • 孫權和他的首席顧命大臣都有那些是非恩怨
    三國時期,丞相是一個很有權勢的職位,如漢獻帝時期的曹操,蜀漢國劉禪時期的諸葛亮。那麼,其地位和重要性都不遜色於諸葛亮的張昭,為什麼沒有當上吳國的丞相呢?或者說,他們之間到底有些什麼是非恩怨呢?這就是說,孫策的部下並沒有和孫權有一種牢固的君臣關係,尤其是,孫策去世了,很多有地有兵的「小諸侯」是有可能自己獨立成事的。因此說,張昭的這種「顧命大臣」,就更多了一層非常的意義。張昭率領群僚推立孫權為繼承人,上表漢朝廷,下令各屬地官吏、內外將官,讓他們各自奉行職守。孫權因為過於悲痛,沒有馬上主持政事。張昭對他說,作為繼承人,重要的在於使先輩的事業興旺發達,而不是守著禮制放縱哀傷的感情。
  • 孫權做了皇帝後,為什麼不追封哥哥孫策為帝?原來他有這重顧慮
    孫權在稱帝後,像曹丕一樣尊自己的父親孫堅為武烈皇帝,廟號始祖。原以為大臣們會誇他孝道、有出息,沒想到迎來的卻是「小肚雞腸」的罵名。同樣是追尊長輩為帝,為何待遇差距這麼大呢?原來是大臣們嫌孫權沒有追尊哥哥孫策為皇帝。
  • 孫策和孫權,都是十幾歲當繼承人,為何只說孫權不容易?
    但孫權的繼承之路可以說很是艱辛,但是孫策是一無所有所以說他毫無顧忌的去拼搏自己的事業,但孫權就不一樣了,在他接手的時候卻是一個具有規模的地方勢力。作為這個勢力 的繼承人心裡負擔肯定是很大的,而這是一個難題。但這個難題在孫策那裡就沒有,所以這是孫權不容易的一個地方。
  • 孫權為何晚年對陸遜如此殘忍?原因有三!第三個原因讓孫權必殺之
    為東吳北拒曹魏,西敗劉備,陸遜理應成為孫權手下最受信任的股肱之臣!可是為何在孫權晚年的時候,突然對陸遜如此殘忍,硬生生地將其逼死?其實原因有三!第一點原因:功高震主!而孫權子嗣眾多,當時孫和被立為太子,而孫霸則在群臣中很有威望,一番暗流激湧的儲位之爭中,身為太子的孫和居然被孫權給廢了!陸遜當即就上書,直言太子的地位不可動搖:"太子正統,宜有磐石之固,魯王藩臣,當使寵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獲安。謹叩頭流血以聞。書三四上,及求詣都,欲口論適庶之分,以匡得失。"孫權當時會怎麼想?
  • 孫權麾下的「東吳四英傑」,分別是誰?都有哪些過人之處?
    三國演義,演義的是三國紛爭,英雄輩出,有遺憾有功成也有計謀。正如書中所說,浪淘英雄,是非功過轉頭空。三國時期英雄各有特色,每一個人的性格都印在我們腦海中,他們出眾的才能也讓我們欽佩不已。無論是曹操,還是劉備,身邊總是有賢能智士和卓絕武將助他們攻取天下。曹操有八虎騎,各個勇猛,劉備有五虎將更是驍勇善戰,孫仲謀身邊的四大都督更是人稱「東吳四英傑」,出謀劃策。
  • 蜀國劉備,吳國孫權,魏國的開國皇帝居然不是曹操
    三國時期群雄並起,在這裡人氣最高的有幾位,比如諸葛亮,關羽,曹操,趙雲,我們今天就來說說曹操,都知道三國,蜀國劉備,吳國孫權,曹操卻不一樣,雖然他是魏武帝,但他卻不是魏國的開國皇帝,只是他死後給他的一個名號,而開國皇帝是他的兒子曹丕魏文帝。
  • 這個漂亮女人不得了,嚇死孫權妻子,勾畫了吳國滅亡的藍圖!
    女性在古代都是沒有地位的,她們都依附於男人,但仍然有一些女性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甚至踩到了男人的腳上。例如,漢代的劉邦皇后,清代的慈禧皇后,當然也是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那麼,誰是三國演義中最有權勢的女人呢?
  • 孫權考大學 劉備上奧運 踢世界盃的曹操在哪?
    雖然有點類似孫權,忍辱負重,向曹操和曹丕稱臣。而且,孫權勸學,勸誡大將呂蒙學習,並且以自己為例,「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上圖) 臺灣作家柏楊認為,「孫權是歷史上最可愛最有人情味的皇帝之一」。02 劉備上奧運雖然我們也有很多大學生奧運選手,上大學和上奧運的孩子整體上是兩條路。奧運可能更適合劉備。
  • 諸葛瑾和諸葛亮誰優秀?諸葛恪的回答令孫權每個汗毛孔都舒展開了
    我們都知道,雖然孫權最後對諸葛恪有些小看法,但諸葛恪畢竟是孫權欽定的託孤大臣。孫權選擇諸葛恪的理由有很多,今天筆者簡單分享幾個故事,來從「才思敏捷、善於應對」這兩個點進行思考。說得通俗點,就是舔的好。諸葛恪字元遜,是諸葛瑾的長子。諸葛瑾年少知名,根據《江表傳》記載,諸葛恪年少就有文才且聰慧,能夠隨機應變,還善於辯論,同齡人沒有人能掰扯過他的。
  • 孫策為何把權力傳給孫權 孫策孫權關係
    孫策是個有本事的人,對當時的情況洞若觀火,他不想讓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付之一炬。   其三,為自己留下一條後路。孫權知道孫策是什麼人。孫策臨死前對孫權說過這樣一句話: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其實鳥之將死,其言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 真的是孫權殺了孫策嗎?
    後來孫權登基後,第一時間將孫堅封為先帝,而對於自己兄長孫策卻僅是封了一個長沙桓王。之所以這樣,其中一部分原因還是由於孫策兒子孫紹。孫紹長大後有7個兒子,要是孫權封孫策為先帝的話,那麼孫權在後來介紹孫紹時就會非常尷尬,應該這些人等於和他有同樣的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