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手王向榮:陝北民歌之王用歌聲祝福奧運

2020-12-14 華夏經緯網

  奧運官方網站7月2日訊 仰軒轅始祖,憶聖地延安,燃奧運聖火,傳激情夢想。今天上午,隨著93歲的老紅軍劉天佑在棗園革命舊址起跑,北京奧運火炬接力延安站傳遞正式開始。208名火炬手高舉聖火從棗園革命舊址(繞五大書記舊居傳遞)出發,過延河大橋、寶塔山等地,到達黃帝陵。在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和中國革命聖地——延安傳承全人類共有的「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夢想,傳遞全國人民對四川地震災區的愛心。

  今天的第195棒火炬手是由聯想集團推選出的陝北民歌之王王向榮,對於自己當選為北京奧運會火炬手,他很高興也很激動。在用歌聲盡抒高原情懷的同時,他還用歌聲祝福北京奧運會。

  豪爽、直率的陝北漢子王向榮,是陝北民歌的演繹者,很有藝術見地。他的演唱行腔優美、氣勢豪放,酣暢淋漓,情感真實,顯示出高度的藝術美,什麼歌經他一唱,便會有不同的意境。他曾為多部影片配過插曲, 並隨團參加過蘇聯、法國、瑞士等國的國際藝術節, 1992年還曾應邀赴日本演出。

  延安民歌又稱陝北民歌,是流傳在陝北地區的民間歌唱形式,分傳統民歌、新民歌(包括革命民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種類有:勞動歌曲,如打歷夯歌、號子;山歌,主要是信天遊,亦稱順天遊;小調、秧歌;風俗歌,如酒麴、祭祀歌、巫歌叫唱等。民歌具有濃鬱的地方色彩,語言生動,旋律流暢悠揚,節秦自由,表達了黃土高原人民的情感與願望。內容多反映男女青年之間的愛情及對舊社會統治者的反抗、對大自然的抗爭等。民歌創作產生在群眾中,唱起來高昂悠長、自然流暢,處處流露出這黃土高原的自然神韻。民歌是延安人心靈開出的花。藍天、白雲、黃土地、信天遊,這是陝北最亮麗的風光。

  王向榮是家族的第九個孩子,於1954年農曆6月20來到了黃土高原的陝北最東北的角上新民鄉。那個時期,這裡的孩子打小以黃土地為伴,以土窩子為玩伴,整天吃不上什麼飯,張大嘴一直哭。也許就是哭聲,練就了王向榮那一副好嗓子。

  王向榮的父母都是當地的歌者,小時候跟父親放羊,王向榮獲得了最早的民歌啟蒙。當《望長城》劇組到這裡,王向榮跟著父母一起唱起了歌。 1975年王向榮進入公社專業隊,修梯田、植樹、挖土、燒磚、放馬、掏碳(下煤窯)、打石頭,最苦最累的活總能看到他的身影。專業隊清一色的年輕人,白天幹活,晚上唱歌,王向榮漸漸成了骨幹。

  之後不久,王向榮參加了鄉文藝匯演,憑藉反映農業學大寨的二人臺,獲得了最高獎。之後,《五哥放羊》、《姑嫂挑菜》、二人臺《打金錢》、《兄妹趕集》等作品頻頻獲獎,奠定了他的文藝之路。 (奧運官方網站火炬接力前方報導記者 範帆 www.beijing2008.cn)

 

責任編輯:侯哲

相關焦點

  • 「陝北民歌王」王向榮改編rap版《長安長安》
    「陝北民歌王」王向榮改編rap版《長安長安》 來源:人民網-娛樂頻道  2015年03月30日11:11 而另一大看點是,「陝北民歌王」王向榮繼唱搖滾之後再次接受高難度音樂挑戰——唱rap。「民歌王」唱搖滾就已經實屬不易,這次又挑戰鄭鈞的代表作《長安長安》,這著實讓網友「驚呆」。 「陝北民歌王」改編rap驚網友 「陝北民歌王」王向榮在《中華好民歌2015花樣音樂季》的舞臺上風頭正勁。
  • 馮曉泉、曾格格、王向榮、王二妮、雲飛帶你感受陝北民歌的韻味!
    2005年準備去延安演出的馮曉泉、曾格格,想用一首當地民歌作為登臺曲目,就這樣他們甄選了《趕牲靈》,為了不破壞歌曲本身的韻味,曉泉沒有對主歌進行改動,只是增加了一個「穿越」的場景,當時演出效果非常轟動。自此以後,曉泉和格格與陝北民歌的緣分便結下了,五六十首歌曲的改編與創作靈感不斷,收穫滿滿,他們的歌聲裡充滿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對黃土高原的赤誠。
  • 秦腔名家李小鋒今日正式拜師「西部歌王」王向榮
    師徒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民歌和戲曲都是靠師徒傳藝的。我們不是標新立異,是想為秦腔為民歌做點事。郭蘭英、王昆、貟恩鳳、馮健雪都不是陝北人,但都演唱過陝北民歌並有所成就。只有自我奮鬥,把藝術研究深、研究透,最終才能形成自己的風格。」
  • 陝北民歌大舞臺開唱一周年晚會暨《黃河歌謠》啟動
    陝北民歌大舞臺在陝西省音樂家協會主席、著名詞作家尚飛林先生的親自策動、一路幫扶下,在西部歌王王向榮的大力支持下,於2015年7月正式開唱。這一年,平湖驚雷,崢嶸乍現,陝北民歌大舞臺在人才培養、品牌打造、創新發展上下足了工夫,薈萃傳世經典,甄選口碑之作,唱響古今陝北民歌的華彩樂章,將感人至深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曲調,匯同膾炙人口的歌詞銘刻於心,共同傳唱。
  • 黃土地上唱響了英文版的陝北民歌
    新華網北京7月24日電(記者何宗渝)千百年來,陝北民歌一直都是陝北人抒發情感、歌唱生活的重要方式,濃濃的鄉音在黃土地上經久傳唱。但有一位「黃土漢子」——文世龍卻打破傳統,用英文將陝北民歌唱出了另一番風味。
  • 姥姥與陝北民歌《蘭花花》
    有人說陝北民歌是用老鑺 [qú] 頭鐫刻在黃土高坡上的一個民族記憶,也有人說陝北民歌是一個民族心中的音樂交響。《蘭花花》正是陝北民歌中重要的代表。最先唱出《蘭花花》的人不知是誰,民間流傳著很多關於《蘭花花》的故事,但經多人考證,有一點是共同的,蘭花花姓姬,名叫姬延芳,小名葉子,祖籍米脂縣姬家峁姬家岔,後來全家逃荒到延安臨鎮定居。
  • 近期節目:王向榮
    王向榮(上)  王向榮,陝北府谷人,父母都是著名的二人臺、山曲藝人,所以他從小就受到民間音樂的薰陶,驚人的記憶力和聰慧過人的天資,使他很早就熟悉了許多民間曲調。他的《走西口》不論唱到哪裡,聽的人都是眼淚汪汪,為之心酸。  他曾為多部影片配過插曲,並隨團參加過蘇聯、法國、瑞士等國的國際藝術節,1992年曾應邀赴日本演出。  王向榮是陝北民歌的天才演繹者,豪爽、直率、有藝術見地。他的演唱行腔優美、氣勢豪放,酣暢淋漓,情感真實,顯示出高度的藝術美,什麼歌經他一唱,便會有不同的意境。
  • 陝北民歌:用聲音守望時光歲月
    ……7月9日,陝北民歌博物館的回音壁前,駐館歌手胡俊成正在為前來參觀的遊客們演唱陝北民歌的經典曲目《蘭花花》,獲得了陣陣掌聲。高天,厚土,陝北民歌如同天籟,有人形容它是用老钁頭鐫刻在黃土高坡上的音樂巨著。陝北民歌博物館內收藏展出的民歌作品。
  • 《西安文藝》|我不是歌王—唱Rap的王向榮
    本期節目文藝名家°他是陝北黃土地養育的農村娃,他是登上央視春晚的陝北民歌代表人物,他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傳承人,他是中國第六屆金唱片獎的獲得者。他,就是王向榮。熟悉的陝北口音可是帶來的卻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王向榮°王向榮說,民歌需要多元化,而他也是在幾十年裡,一步步尋找著民歌的發展之路。
  • 中國紅——陝北民歌發展史
    「幾回回夢裡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那一聲聲信天遊,響徹在廣漠無垠、千溝萬壑的黃色高原上」陝北民歌是陝北人創作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的藝術瑰寶,是世界三大民歌之一,經久不息而代代相傳。如果論陝北民歌的廣泛影響在中華民族主體文化中的地位,我們可以用陝北民歌唱紅了天、哭慟了地、唱出了一個新天地來概括。
  • 西安明德理工學院迎接「西部歌王」王向榮老師走進校園
    「品味陝北文化、承襲民歌之美」。為了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6月9日下午,西安明德理工學院特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陝北民歌代表性傳承人,被譽為「西部歌王」的王向榮老師及其弟子劉美玉、延錦園走進西安明德理工學院校園舉辦專題講座。
  • 黃土地上的驕子 陝北民歌英語演唱第一人文世龍
    2007年以來,文世龍致力於陝北民歌英文翻譯與演唱工作,現已翻譯陝北民歌七十餘首,並屢次在電視媒體演唱陝北民歌和部分譯作,被譽為陝北民歌英文翻譯演唱第一人,被當地人稱為「黃土地上的驕子」。   「陝北民歌英文翻譯研究」。
  • 陝北民歌博物館用最嘹亮的歌喉,「聲」情告白榆林大地!
    「你知道陝北民歌的特點嗎?」「那你聆聽到來自榆林的聲音嗎?」在群山溝壑間,在艱難無助之際,陝北人向來以歌聲作為自己的精神慰藉。這歌聲裡,帶著濃厚的黃土氣息,蘊藏著蒼涼悲壯但又大氣樂觀的精神情愫。當陝北地區走在推翻封建統治的前列時,紅色革命成為了陝北民歌新生的土壤。劉志丹、謝子長的名字直接進入了民歌的唱詞中。陝北民歌與陝北紅軍鬧革命的歷史緊緊相伴,曲風中增添了革命的昂揚氣勢。1938年4月19日,毛澤東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為全師生講話中說:「民歌中確實有許多好東西」。
  • 【非遺故事】陝北民歌——黃土地的訴說
    世世代代的陝北人「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用攔羊嗓子回牛聲,抒發著自己的豪氣沖天,宣洩著自己的情感世界。縱情高歌美國記者斯諾在其名作《西行漫記》中感嘆道:「走向陝北,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中華民族文化。」或許不用走進陝北,只要細細聆聽陝北民歌,就能感受到它所蘊含的精神氣貌和民族之韻。
  • 奧運夢想重燃 百位明星歌聲傳遞「北京祝福」
    歌手胡夏和奧運冠軍李小鵬、陳中等人共同演唱《紅旗飄飄》百位明星登臺亮相用歌聲為奧運加油在演出中,近百名國際和國內的一線明星和奧運冠軍為奧運夢想齊聚國家體育館,和5000多名現場觀眾一起用歌聲唱響奧運夢想,傳承奧運精神,為奧運加油助威。
  • 陝北民歌與《平凡的世界》的內在情感
    是戀歌,也是青春葬禮的輓歌  ——陝北民歌與《平凡的世界》的內在情感  ■何凱凱  陝北民歌是一種獨特的民俗形式,以信天遊為載體,在黃土塬地梁峁間相互傳唱,自由高亢而富有節律,歌詞樸質純真而動人心弦。
  • 陝北民歌王子溫建林新歌《我家在陝北》唱出最美的黃土高原
    日前,有陝北民歌王子之稱的歌手溫建林發行了單曲《我家在陝北》,用鮮活通俗的歌詞、亮麗的激情熱情洋溢地讚美了家鄉的地饒物豐、文化歷史悠久。作為陝北代表性的民歌歌手之一,一直以來溫建林都對家鄉充滿感情,讚美思念家鄉的作品多不勝數,可以說是陝北民歌流行文化傳播的代表之一,通過溫建林的作品,全國各地的人民都或多或少的對陝北這片黃土地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以往的作品相比,《我家在陝北》的詞曲更熱情奔放,直接的表達出了對陝北的熱愛和讚美,算是一個新的嘗試。
  • 陝北民歌:疊音的大量運用綻放五色斑斕
    走在陝北高原上,一不留神,一嗓子「攬羊嗓子回牛聲」就會撞擊在你的心尖上,讓你的腳步踟躕難前,你不會相信那個土頭灰腦的攬羊後生嘴裡竟然會發出如此的聲音?但,白羊肚手巾打著英雄結,老羊皮褂子反毛穿-你才恍然意識到,那是遭遇了陝北民歌。  語言是陝北民歌美感的內在驅動力。它像發動機,後撐著陝北民歌奮翅迅飛;它是播種機,紮下了陝北民歌最具誘惑的魅力種子。
  • 《中國好家庭》現場驚現英語版陝北民歌
    兩個家庭都是教師家庭,但是他們的教學方式跟傳統教學方式卻有著天壤之別。想知道兩位老師是用什麼辦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嗎?今晚21:10遼寧衛視《中國好家庭》將一一為你揭曉。  陝北民歌譯成英語 創意教學大獲好評  來自延安的文世龍是一名英語老師。
  • 漂在西安的陝北民歌手:入不敷出生存壓力大
    未來還會不會以唱陝北民歌為生,蘇文心裡還沒有十足的把握,他想抽出機會,把雕塑技藝再提高一下,將陝北泥塑也申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眼下讓他頭痛的卻是,用僅有的積蓄去交個買房的首付,還是也像其他民歌手那樣,上一次《星光大道》,畢竟改曲譜、請樂隊、邀請伴舞演員等等,都需要花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