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和林:濃縮蒙古帝國興衰的前世界中心

2021-01-08 網易新聞

公元1235-1260年之間,哈拉和林是當時的世界中心。今天的同名小鎮已經名不見經傳。這種巨大反差本身,就透露著蒙古帝國興衰的密碼。

都城選址的地緣哲學

哈拉和林最早被認為是約翰王的都城

早在蒙古帝國崛起之前,哈拉和林就已經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草原城市。從早期的匈奴部族到後來的回鶻突厥,都有在這裡建立自己的堡壘或城市。倒是成為部落聯盟領袖的成吉思汗,在早期並為將其作為都城。當地也一度成為了著名的克烈部都城,以及聶斯託利派基督教在蒙古利亞地區的核心。西方早期傳說的約翰長老,便與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但在克烈部首領王汗鬧翻後,成吉思汗通過軍事勝利佔據了哈拉和林。隨著整個蒙古草原落入他的掌控,大汗也將都城從原先部落起源地向西搬遷,改到了環境、面積和經濟都更為發達的和林。尤其在1218年,蒙古人大舉遠徵中亞花剌子模時,各部族軍隊就開始到哈拉和林一帶集結。因此,哈拉和林的上位,也足以作為窺探蒙古帝國早期地緣戰略的鑰匙。

成吉思汗改變了草原歷史和和林的命運

雖然成吉思汗統領帝國的初期,一直對南面的西夏和東面的金國都如臨大敵。但他還是有意無意的讓自己的新帝國,逐步向著中亞靠攏。

首先是為了追擊乃蠻殘部與王子屈出律,帝國軍隊首次深入西域、七河流域與中亞東部。他們意外的發現,不僅居於統治階層的契丹貴族和自己沒有太大矛盾,連穆斯林人口居多的底層也非常歡迎自己。這次短暫而迅速的大勝,也為蒙古打開了通往西方的道路。

哈拉和林經常被蒙古軍隊作為集結地

接著,由於花剌子模對商隊的迫害和更加蠻橫無禮的外交態度,蒙古軍隊殺入河中等地,並被迫打通了去往印度和伊朗的兩條通道。為了追擊花剌子模殘部與王子扎蘭丁,成吉思汗甚至要親自出馬,率軍飲馬印度河畔。其後,還必須數次遠徵伊朗等地,並因此抵達了安納託利亞的東部邊緣。

在此大背景下,蒙古帝國無疑將戰略重心至於西方。成吉思汗及數位王子都活躍在西徵的第一線位置,僅僅留下一個奴隸出生的木華黎去繼續攻打金國。同樣陷入重災的西夏王國,也一直被默許支撐到成吉思汗本人去世。因此,哈拉和林的地緣情況更符合帝國戰略需要。當地也自古以來就存在一個可以通向西伯利亞、中亞、高加索、東歐大平原乃至匈牙利的遊牧通道。不僅方便軍隊的快速前進,也足以讓帝國更迅速的吸納來自外部世界的技術、資金和人口。

通過徵服中亞 蒙古人獲得了大量財富和技術

平衡兩頭的世界中心

窩闊臺時期 哈拉和林開始建設宮殿

1236年,第二代大汗窩闊臺下令將哈爾和林擴建為蒙古帝國的新都城。此時的他們,已經攻滅了控制中原的金國,並準備下一輪的向西徵伐。因此,蒙古人正式將和林升級為都城,完成了成吉思汗時期所不願意做完的事情。

當時的蒙古帝國,實際上已經是一個橫跨多個傳統文化區域的廣袤帝國。根據不同地域的生產生活習慣與民風特色,蒙古人大體上將治下的領域分為阿姆河-別失八裡-燕京這三個部分。分別對應中西亞地區、帝國西徵前的大部分領地和前金國統治下的中原。由於窩闊臺看不上氣候讓蒙古人感覺不適的南宋,所以蒙古人再次準備西徵寒冷的烏拉爾山區。哈拉和林作為首都,同時也是帝國精銳部隊的集結地,起著類似成吉思汗首次西徵時的效果。

窩闊臺在哈拉和林接見各國使節

隨著蒙古軍隊的節節大勝,和林在實際上成為了新躥起的世界中心,吸引著各類人群慕名而往。僅外交人員就包括了南宋皇帝、羅馬教皇、法國國王的數位特使。屬國使臣則來自漠南漠北、燕京、中原、中亞和東歐各地。

常住人口這因此被分為中亞穆斯林與東亞「契丹人」這兩大類,以及夾在當中的傳統蒙古遊牧貴族。甚至包括一些具有超長技能的個人,因為各種原因來到哈拉和林。如為蒙古大汗打造神奇噴泉的巴黎工匠威廉。他的作品是豎立在宮殿入口的一顆銀樹,最上面是天使的雕像,根部則是4隻張開大口的銀獅子。獅子的嘴裡又分別有4根管子,可以流出馬奶酒、葡萄酒、蜂蜜酒和米酒。雖然只是大汗在特定場合時用來裝逼的玩具,但哈拉和林的富庶程度也是可見一斑。

法國工匠威廉 為蒙古大汗打造的純銀噴泉

從窩闊臺到蒙哥,幾位大汗都不忘在哈拉和林一帶發展龐大的產業基地。得益於依山傍水的位置,帝國在幾十年裡大力修建水利設施,用以開發和灌溉農田。不少掠奪自中原的人口,成為了農業生產的主力軍。而來以來自中亞為主的商人,也在城裡設有專門的商業區,將歐亞兩地的物產輸入市面。各攻陷城市的匠人,也在城裡設有專門的手工業區,並製造了大量的精美陶器。

當然,也有用於擴張城市本身的皇家磚窯。至於原本在城市周圍的部族,則必須去更遠的地方放牧。這樣就為哈拉和林留下了大片皇家園林和水草豐美之地。

哈拉和林的大部分人口來自被徵服區

任何造訪此城的外來者,還都會注意到和林城裡的密集廟宇。這其實也是蒙古帝國統治廣袤領地所必須實施的宣傳工程。除了蒙古人本身就信仰的薩滿和佛教,還有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拜火教、道教和儒家的寺廟依次坐落在城內。

窩闊臺大汗甚至在哈拉和林舉辦過世界上首次三大宗教辯論賽。伊斯蘭教、基督教和佛教的神職人員,在大汗面前據理力爭,場面一度非常熱烈。

哈拉和林也成為了東方教會的核心

引申到帝國的各個分部,蒙古人在當時也傾向於搜羅和本地有關的少數派,作為幫助自己了解和管理新地盤的助手。例如在東部,熟悉漢化又保有很多遊牧傳統的契丹人,就是負責女真、渤海與漢兒的管理層。同樣在西部,活躍在農牧混合區域的聶斯託利派基督徒和猶太人,就是負責突厥化、波斯化人口的管理團隊。

當蒙古人逐步熟悉了腳下土地,並被本地文化所影響,帝國與哈拉和林的盛世便被籠罩上了一層陰影。和林在歷史上的第一次遭難,實際上也預示著帝國不如了分崩離析階段。

哈拉和林同樣也是帝國的貿易中心

空心化的蒙古利亞

蒙古帝國內戰第一次重創了 哈拉和林

1259年,蒙哥汗死在了徵伐南宋王朝的前線。按照蒙古習慣法,留守都城和林的阿里不哥應該繼承大汗之位。但此時的蒙古各部,已經因為分散世界各地而建立起了自己的小核心。

第二年,佔據中原等地的忽必烈便以僭主身份開始了搶班奪權。哈拉和林也因此失去了對東部很多省份的控制,不再是那個眾人仰慕的世界核心。

留守和林的阿里不哥

經過四年的激戰,主要以蒙古本部與西域地區為根基的阿里不哥戰敗。忽必烈不僅坐擁中原物產,還有遠在波斯的伊爾汗國為戰略同盟。身在哈拉和林的阿里不哥,在戰略上遭遇兩頭夾擊。對於他控制的都城而言,這也意味著東西方兩頭貿易往來的中斷。

激戰中,和林及周圍地區遭到了很大破壞。原本的世界中心定位建設,反而在危機關頭成為了讓自身衰落的阿克琉斯之踵。因為自信城市的中心位置,蒙古人並不會在哈拉和林的城防上花太多心思。

哈拉和林城的復原模型

除了專門的宮城,幾乎所有地方的城牆都是單層,每個城門也沒有額外的甕城保護。但偌大的城市佔地,又需要數量極多的軍隊保護。城中府庫雖然有大量存貨,卻保護不了遠在皇家佔地之外的農牧產區。

所以,忽必烈最終得到的是一座已經殘破的城市。那些長期在更遠地方放牧的部落成員,實際上對城市的感情已大不如前。而眾多來自帝國各地的定居者,也未必對生活的環境有極高的認同感。打工仔心態讓他們不可能為防禦城市拼命。這就註定了和林在軍事上實際已成為一種雞肋的負擔。

元朝時期的和林 就是帝國的精神與教育中心

新的蒙古大汗,已經不準備將都城留在遠離核心區域的草原。忽必烈在1263年開始建立靠近中原的元上都,並將原本的金國中都恢復往日地位。這等於是在行政上廢除了哈拉和林的蒙古都城地位。到1271年,忽必烈索性搬到了由中都擴建而成的大都--汗八裡,並建號大元,成為了中原式帝王。

哈拉和林因為精神層面的象徵意義,在蒙元時代還享有不少優惠政策。除了的原有的產業和城區得到恢復,還被重點建設成一座突出教育功能的新城。當然,包括忽必烈這樣的僭主式人物,也儘可能籠絡那些還留在蒙古高原的部族,作為自己軍隊的重要補充力量。此外,和林也依然是元朝帝王與其他西部汗國彼此聯繫的重要樞紐。

忽必烈將帝國都城搬到了燕京

然而,忽必烈的做法,在實際上造成了蒙古本土的空心化。自從蒙古人大規模離開原先的故土,原先的部族人口就有了很大稀釋。不少成員隨著貴族一起被冊封到遙遠的新地盤,也就不再有返回老家的衝動。個別發展起來的城市,全部仰仗農民、商人、工匠和僧侶來增加人口,根基十分薄弱。

因此,哈拉和林的黃金時代已經隨忽必烈的成功的一去不返。但這種城市的噩運才剛剛開始。

忽必烈的成功 預示著蒙古帝國的衰敗與毀滅

僭主時代

後期的和林 主要依靠貿易繼續維持大城市地位

在忽必烈開啟的僭主時代後不久,元朝本身就在1368年走向滅亡。在此之前10年,的元上都已經被紅巾軍摧毀,算是對哈拉和林命運的預演。等到大都幾乎兵不血刃的向明朝投降,出逃的必力克圖汗便開始以和林作為自己的北元都城。

1372年,明軍50000人分三路殺向哈拉和林,將領是朱元璋麾下心腹徐達。由於不熟悉草原環境,徐達選擇自己親率中路軍冒進,最終被北元軍隊伏擊大敗。哈拉和林就這樣成為了北元最重要的抵抗基地。長期的修養生息和保護政策,或多或少為當地留下了一定資源。但局勢的繼續發展,註定了此城和北元本身也只是在苟延殘喘。

攻入草原地區的紅巾軍

在西面的世界,蒙古人的霸權地位也開始趨於消退。位于波斯等地的伊爾汗國已經在1335年就完全瓦解。分離出來的眾多蒙古系貴族,忙於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廝殺不止。北方的金帳汗國則一直在忙於對付伊爾汗國,並經常和東歐的立陶宛及俄羅斯城市爆發衝突。位於河中等中亞腹地的西察合臺汗國, 也在1369年被尊崇波斯-突厥化的帖木兒撮取。剩下在西域一帶活動的東察合臺汗國,根本無力支持草原。

蒙古人當年的擴張,最終在帝國各地培養出了這些對自己解構力巨大的僭主。不能不說是歷史本身所開的一個玩笑。以其中勢力最大的朱元璋和帖木兒為例,兩者的早年生涯都得益於蒙古帝國的相對寬鬆統治。兩人在起家時段所採用的技術和組織手段,有很多也受惠於蒙古帝國的影響。但他們至少都在政治宣傳層面,將蒙古人視為不共戴天之敵。在他們的帝國紛紛成型後,也以實際行動打擊著那些還可能認同哈拉和林宮廷的蒙古地方勢力。

率軍出擊草原的明初大將 徐達

最後,雙方通過使節與朝貢,實際上建立了依靠河西走廊的貿易聯繫。依然是蒙古王宮管轄的東察合臺汗國,被迫向兩邊稱臣,作為彼此間的紐帶和緩衝。這就讓依靠草原貿易路線的和林,損失慘重。

在大部分貿易斷絕的情況下,城市不僅無法支撐起反攻中原的事業,連大量雲集境內的流亡人口都不能養活。1380年,已經招募到足夠帶路黨的明軍再次北伐。在攻佔和林後,整座城市遭到摧毀。大部分建築被夷為平地,餘下的也被返回的蒙古人遺棄。

帖木兒在中亞掐斷了和林的西部貿易路線

失去了哈拉和林這個精神之都,蒙古草原內部也開始出現進一步的分化。西部的瓦剌與東部的兀良哈開始自立,讓還具有北元正統的韃靼內外交困。哈拉和林在這個階段,往往屬於瓦剌地界。他們作為蒙古部落中相對實力較強的一支,也有過重建和林的想法。

但新的和林可能並不是一座固定的城市,而是典型的遊牧大汗王庭。依靠可以快速拆卸的營帳,建立在舊城市的廢墟伏擊。在明成祖朱棣的幾次北伐中,這種移動城市也幾次被抓住而損失巨大。

很多居民在帝國滅亡後選擇重新回歸遊牧生活

一直到16世紀,還有部分人口在和林的廢墟附近居住。在達延汗的領導下,原本並不強勢的韃靼部開始了對瓦剌人的逆襲。

靠著自己的黃金家族血統和對明朝的幾次勝利,達延汗甚至準備將都城遷回哈拉和林。但隨著他的突然去世,這個計劃也就不了了之。整個韃靼內部開始繼續內戰,瓦剌人也在活得喘息之際後屢屢東進。哈爾和林就這樣在不斷的佔領和襲擊中被撕碎。


本文來源:冷炮歷史 作者:米南德 責任編輯: 安梁_NN2061

相關焦點

  • 羅豐:蒙古帝國首都哈拉和林考察記
    出了額爾德尼召,往北去就是哈拉和林舊城。中午時分,驕陽似火,湛藍的天空沒有一絲雲彩。帽子忘在車裡,太陽曬在臉上,先是一陣火辣辣,然後就紅撲撲,刺痛感隨即而來,許多天後方才消失。在敖其爾帶領下,我們來到蒙古帝國最宏偉的宮殿萬安宮遺址旁。遺址側有一溜臺子,小販們見有一隊人馬,瞬間提高叫賣聲。
  • 蒙古國為什麼不定都哈拉和林?
    NO.225,方唐鏡/文 忽必烈打敗阿里不哥之後,和林雖然失去帝國首都地位,但忽必烈又在漠北建立了以和林為中心的嶺北行省,終元一朝,和林都在蒙古人的帝國體系中享有極為崇高的位置。
  • 哈拉和林,在2004年成為蒙古人民共和國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
    哈拉和林位於今蒙古國境內前杭愛省西北角,蒙古帝國第二代大汗窩闊臺汗七年(1235年)在此建都。13世紀中葉,這裡是世界的首都,從萊茵河畔的維也納,到黃河邊的汴梁,從北方寒冷的俄羅斯草原(俄羅斯乾草原),到炎炎烈日下的阿拉伯半島沙漠,大半個歐亞大陸都籠罩在這座城市的權力和威勢之下。
  • 一個武力強悍徵服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為何滅亡,原因是什麼
    一不小心,沒注意就建立了一個橫跨東西方的帝國世界,並給後人留下了一個長久的棘手問題:一個遊牧民族統治農耕民族為主的蒙古元帝國如何能夠長期穩定? 在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上,整個蒙古帝國幾乎呈現出一種二元並存或對立的世界。 這裡有一個例子來說明。在成吉思汗時代,有四座由帳篷群組成的殿後宮殿,被稱為四大宮帳。成吉思汗的辦公地是隨走而到地宮帳,這是一個流動的首都。
  • 彪悍的蒙古人,蒙古第三次西徵:東方版「十字軍聖戰」
    木刺夷國與巴格達據一個當年出使蒙古的法國人記載,當時哈拉和林全城戒備,只因為蒙哥聽說,阿薩辛派向哈拉和林派出了40位刺客去刺殺自己;另一個在已向蒙古稱臣的波斯地方長官,在面見蒙哥時所以有人笑稱,這是來自哈拉和林的」十字軍東徵」。怯的不花作為先鋒,率領1.2萬人於1253年七月開始西徵。經過五年的時間,波斯東部基本上被蒙古人徵服。參與這次西徵的還有前幾次西徵後,駐留和繼續徵戰當地的部隊。
  • 【蒙古帝國君王譜】伊兒汗國(一):興衰
    伊兒汗國(一):興衰 伊兒汗國(蒙古語: ,西裡爾字母:Х лэгийнулс;拉丁轉寫:Hülegü-yn Ulus;波斯語: ;亞塞拜然語:Hülakül r d vl ti;英語:Ilkhanate),1220/1256–1357年,
  • 【蒙古帝國君王譜】窩闊臺汗國(五):貴由
    蒙古帝國第三任大汗貴由、第四任大汗蒙哥,以及後來的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堂兄弟三人都是蒙古第二次西徵時拔都的部下。 1241年12月11日,窩闊臺去世,汗位虛懸,貴由的母親乃馬真脫列哥那稱制,法紀混亂,很多宗王貴族濫發牌符徵斂財物,唯有拖雷家族沒有這樣做,贏得了聲譽。
  • 從稱霸亞歐到四分五裂,蒙古帝國經歷了什麼?
    在世界歷史中,曾出現過許多疆域遼闊、盛極一時的龐大帝國。蒙古帝國就是這類帝國的一個典型代表,其強大的軍事擴張能力至今仍令人驚嘆。
  • 蒙古帝國二千多萬平方公裡的版圖,竟都毀於黃金家族內訌?
    十三世紀可以被稱作蒙古人的世紀,僅僅幾十年的時間裡,蒙古鐵騎便踏遍了東起高麗、西至波蘭的萬裡疆土。作為一個在世界歷史中起過重要影響的王朝,蒙古帝國極盛時期曾擁有二千多萬平方公裡的版圖,其廣闊程度在人類歷史上僅次於大英帝國。然而正如這個帝國是在短短一代人的時間中崛起的一樣,它也在一代人的時間裡走向分崩離析。此間的緣由固然錯綜複雜,但說是黃金家族自己造成了帝國的瓦解並不誇張。
  • 東突厥的滅亡;回紇帝國的興起
    點擊題目下方蒙古文化周刊,免費關注默棘 連的死引起了一系列動亂,在動亂結束時,突厥帝國崩潰了。不久,默棘連之子伊然可汗(漢名)也去世,由其弟登利可汗繼位,年輕的登利可汗在默棘連遺孀的輔助下進行統治。然而741年登利被其部下左殺處死。人們認為左殺已經宣布自己為烏蘇米施可汗。
  • 同室操戈,蒙古帝國的分裂,其實在成吉思汗去世之時便已註定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奪汗位直接導致了蒙古帝國的大分裂,不過帝國分裂的種子其實在成吉思汗去世之時便已埋下。1、窩闊臺與拖雷成吉思汗有四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蒙古舊俗是幼子繼承制,即父親在世之時將年長的兒子分出去成家,而幼子留在家中。
  • 蒙古帝國:遊牧民族建立的最大帝國
    蒙古帝國滅了40多個國家,統治了270多個民族,疆域更是到達了3000多萬平方公裡,建立了大航海時代之前最大的帝國。蒙古從蒙古高原攻擊大金帝國(東北,華北平原,蒙古草原的一部分),居高臨下,一馬平川(蒙古以絕對的優勢進攻西夏,花了21年的時間才滅亡西夏)b,以泰山壓卵之勢,滅西夏。
  • 「成吉思大交換」與作為「前世界史」的蒙古史
    從這個意義上,各個地區共同的「蒙古徵服」經歷使之成為了「蒙古世界帝國」認同的一部分,蒙古不僅僅沒有被視為來自遙遠東方的野蠻人,而是被視為一種統治象徵。正如格魯塞在《草原帝國》中所論述的,自從蒙古帝國之後,所有的「汗」都一定來自黃金家族。
  • 達利歐最新觀點:探索最強大帝國興衰背後的原因
    本文共13115字天風固定收益團隊首譯推薦閱讀時間30分鐘第一章:對全局的簡要概括  本章描述了最強大帝國典型興衰背後的因果關係。這是我研究過去五百年裡三個儲備貨幣帝國(荷蘭,英國和美國)和其他六個重要帝國(德國,法國,俄羅斯,印度,日本和中國),以及中國自公元600年左右唐朝以來所有主要王朝時對帝國興衰驅動力的提煉總結。
  • 蒙古帝國的偉大女性:「蒙古之母」——訶額侖!
    蒙古帝國的起源史中,有兩位偉大的女性,其中一位是訶額侖,另一位是孛兒帖。孛兒帖是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妻子,她孕育了蒙古帝國的幾位重要開拓者;而訶額侖是鐵木真的母親,她孕育了蒙古帝國的創始人!訶額侖,蒙古弘吉剌部斡勒忽訥氏人。
  • 繼蒙古帝國之後亞歐大陸上最大的帝國,俄羅斯帝國是如何崛起的?
    然而好景不長,蒙古帝國的入侵瞬間摧毀了東歐的繁華,基輔羅斯的大部分也都被蒙古軍徵服,只有北部地區尚且能夠維持獨立。就在這民族存亡之際,北方的羅斯城邦中出現了一位民族英雄,叫涅夫斯基,他是當時諾夫哥羅德公國的大公,在蒙古入侵時他拒絕投降,並在沃爾霍夫河之戰中擊敗蒙古軍,使得羅斯北部地區免於蒙古人的直接統治,為日後俄羅斯的崛起保留了火種。
  • 回紇突厥帝國(摩尼教)
    點擊題目下方蒙古文化周刊,免費關注 回紇突厥帝國玄宗之子肅宗 皇帝(756—762年在位)擔負起重新奪取國家的任務,因此,他向如上所述,744年,回紇突厥人取代了東突厥在蒙古的帝國。 回紇可汗,被中國人稱為默延啜,@或者葛勒可汗(745—759年在 位),很樂意接受肅宗的要求,反過來,肅宗答應將唐朝公主嫁給他。從蒙古來的回紇軍隊隨即配合帝國軍隊,在從叛軍手中奪取 洛陽城的戰鬥中(757年)給予了積極的支持。肅宗對回紇首領大 加感謝和封官。
  • 宮崎正勝:中國為什麼能在歐洲之前成為「紙幣帝國」?
    在東方,蒙古人將主力部隊留在蒙古高原的同時,派出遠徵軍,經過數次遠徵,建立了蒙古帝國( 1206 — 14 世紀)。蒙古帝國可以說是以蒙古人為核心的各地遊牧部落的聯合體,或稱利益共同體。第二代蒙古大汗窩闊臺汗徵服了俄羅斯的基輔大公國和中國北部的金,把蒙古帝國的統治範圍擴展至亞歐大陸。蒙古人在蒙古高原上修建了新首都哈拉和林,在大草原上每隔約 40 公裡設立一個驛站,制定了驛站制度,以加強蒙古高原和西部的東歐草原的聯繫。由此,蒙古大汗的特使一晝夜便可以在大草原上行進 450 公裡。
  • 蒙古帝國統治過俄羅斯,為何俄國卻稱中國為契丹,而非蒙古
    公元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河源稱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國,隨後百年之中,蒙古鐵騎席捲歐亞大陸,包括如今的俄羅斯地區。1243年,金帳汗國成立,疆域囊括俄羅斯地區。公元1283年,莫斯科公國正式建立,俄羅斯帝國的前身出現,與此同時俄羅斯人將中國命名為「契丹」(Kitan),直至今天,翻譯過來就是「契丹人民共和國」。
  • 探秘蒙古,壯美風光
    1906年改稱大庫倫,是喇嘛教的中心和王公貴族居住的地方。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蒙古政府將其定為首都,並改名為烏蘭巴託。烏蘭巴託常住人口100萬,其中70%人口是年輕人,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城市之一。烏蘭巴託市是蒙古國第一大城市,是全國的文化、科技、工業和交通中心,是蒙古國政府最高領導機構所在地,國際組織駐蒙機構大都設在此。抵達後享用晚餐.入酒店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