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國君王譜】伊兒汗國(一):興衰

2020-12-13 騰訊網

伊兒汗國(一):興衰

伊兒汗國(蒙古語: ,西裡爾字母:Х лэгийнулс;拉丁轉寫:Hülegü-yn Ulus;波斯語: ;亞塞拜然語:Hülakül r d vl ti;英語:Ilkhanate),1220/1256–1357年,又譯伊利汗國或伊爾汗國,是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由成吉思汗之孫、拖雷的第六子旭烈兀及其子阿八哈與他的後人統治。

伊兒汗國也是當初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位時,四大汗國中最早支持忽必烈並承認其汗位的汗國,其他三個汗國在1303年元成宗時也承認元朝是帝國共主的地位。「伊兒」是蒙古語,意思大約等於「從屬」,「伊兒汗」即「從屬的汗」。伊兒汗國的位置大約在今日中亞南部至西亞一帶,首都最先在蔑剌哈(今伊朗的馬拉蓋),後為大不裡士和蘇丹尼耶(今伊朗西北部)。

1.蒙古帝國西徵時期

1231年,窩闊臺遣大將綽兒馬罕統諸部軍三萬西侵,攻滅在波斯西部復國的花剌子模帝國,徵服和招降了波斯大部分地區。其後,谷兒只(喬治亞王國)、亞美尼亞、魯迷等國也先後歸附蒙古。窩闊臺命綽兒馬罕領所部軍隊鎮戍波斯,並設置了管轄阿姆河以西波斯各省的行政機構。

1251年蒙哥即位後,置阿姆河等處行中書省,以阿兒渾為行省長官,設治於呼羅珊圖斯城(今伊朗馬什哈德附近)。蒙古軍在1219年—1221年間侵略並摧毀花剌子模帝國後,一直沒有民政機構,而是由將軍在亞塞拜然的木乾草原以及大不裡士一帶統治。

1256年,旭烈兀軍攻滅盤踞馬拶答爾(今伊朗馬贊德蘭省)諸山國。1258年攻陷巴格達,殺末代哈裡發,滅黑衣大食(即阿拔斯王朝),巴格達陷落後,屠城多日,殺近十萬餘人,城中屍臭味令蒙古軍在城外駐紮。

1259年,入侵敘利亞。次年春,蒙哥卒於四川,怯的不花繼續徵進,自率其餘軍隊退回波斯。九月,怯的不花軍在阿音札魯特被密斯兒(埃及)蘇丹忽禿思軍擊潰,蒙古所佔敘利亞諸城盡失。

2.建立

1260年,忽必烈即大汗位,與幼弟阿里不哥發生了汗位之爭。旭烈兀向爭位雙方派出使者,表示擁護忽必烈為大汗,指責阿里不哥。忽必烈遣使傳旨,將阿姆河以西直到埃及邊境的波斯國土和該地蒙古、阿拉伯軍民劃歸旭烈兀統治。於是,原由大汗政府直接管轄的波斯地區,實際上成為旭烈兀的領地,從而建立了又一個王朝。其領土東起阿姆河和印度河,西方包含小亞細亞大部分地區,南抵波斯灣,北至高加索山。旭烈兀以蔑剌哈(今伊朗東亞塞拜然省馬臘格)為首都,設宰相以掌管全國政務,任命了各省長官,命長子阿八哈領汗國東部呼羅珊等省地。

3.發展

1265年旭烈兀卒,阿八哈嗣位。阿八哈未得大汗許可,只權攝國政,同時遣使報喪,忽必烈派使者持詔立之為汗。阿八哈即位後,始定都於大不裡士,以蔑剌哈為陪都。忽必烈大舉入侵南宋,徵工匠於阿八哈,回回炮技術因而傳入中國。

1282年阿八哈卒,弟貼古迭兒繼立。

1284年,阿八哈子阿魯渾聲言其父嘗受大汗冊命,汗位應當屬己,於是在權臣不花支持下起兵推翻其叔,並遣使入元奏報。忽必烈命他繼承汗位,並授不花為丞相。

1284年元朝使臣孛羅到達,阿魯渾將他留在汗廷參議政事。阿八哈、阿魯渾父子為奪取敘利亞之地,採取與歐洲基督教國家結盟的政策,和拜佔庭帝國結親,並遣使赴羅馬教廷及英、法等國,建立了友好關係。

1291年阿魯渾卒,弟海合都(又名亦鄰真朵兒只)繼立。海合都揮霍無度,國庫空虛。海合都在1294年曾試著仿效元帝國發行印有漢字的紙幣(鈔),試圖擺脫財政危機,但受到了社會各階層的激烈反對和普遍抵制,不到兩個月即告失敗。

1295年,權臣謀殺海合都,奉拜都為汗,阿魯渾子合贊起兵討滅叛者,奪取汗位。早期伊兒汗國信藏傳佛教,直到合贊汗即位後確立了伊斯蘭教的國教地位。元成宗賜給他刻有漢字「王府定國理民之寶」的方印,正式承認了伊兒汗國的獨立地位。

1298年,合贊遣使入朝。成宗即將歷年應得歲賦賜合贊。合贊即位後,大力進行社會改革,制定新的土地、賦稅、驛站、貨幣等制度,限制蒙古貴族、將校和官吏對人民的橫徵暴斂,使農業、工商業得到發展,財政收入增加。他還鼓勵發展科學文化,在首都興建天文臺,設立學校,命宰相拉希德丁編纂《史集》。合贊因此被譽為賢君。在位期間與埃及的馬木路克王朝為爭奪敘利亞多次發生戰爭,合贊的軍隊曾一度攻佔大馬士革,兵鋒直指加沙及耶路撒冷,後被擊退收復,此時察合臺汗國乘機攻佔東部的吐火羅。

1304年合贊卒,弟合兒班答繼立,號完者都汗,遷都蘇丹尼耶。合兒班答遵循其兄政策,仍用拉希德丁為宰相,繼續發展經濟、文化。元成宗與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達成和議,蒙古皇室的內爭暫停,東西驛路暢通,元朝的使節往來更加頻繁。

4.衰落

1316年合兒班答卒,子阿布·賽義德嗣位,還都大不裡士。權臣出班有擁立之功,阿布·賽義德為他向元朝請封。

1324年元泰定帝授出班「開府儀同三司、翊國公」,賜銀印、金符。出班與阿布·賽義德發生矛盾。阿布·賽義德殺其第三子,出班舉兵叛,兵敗被殺。經過這次內亂,國勢削弱,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和國內民族矛盾、階級矛盾同時迸發。

1335年不賽因死後無嗣,曾經一度提出找阿里不哥後人當可汗,也無法阻止分裂、走向瓦解。伊兒汗國遂分裂成東伊朗的卡爾提德王朝,西伊朗的莫扎法爾王朝和札剌亦兒人的札剌亦兒王朝,安納託利亞的丘拜尼王朝。

5.滅亡

1355年,金帳汗國可汗札尼別攻入大不裡士,殺出班後人,努失兒完不知所終,丘拜尼王朝滅亡。在紛亂中,一些地方貴族也乘機獨立,形成割據局面。

1358年,據有巴格達的蒙古貴族哈桑(札剌亦兒氏)之子兀窪思汗兼併亞塞拜然等省,移都於大不裡士,史稱札剌亦兒王朝。

1393年,札剌亦兒王朝被突厥人的帖木兒帝國所滅。

6.君主列表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相關焦點

  • 【蒙古帝國君王譜】窩闊臺汗國(五):貴由
    蒙古帝國第三任大汗貴由、第四任大汗蒙哥,以及後來的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堂兄弟三人都是蒙古第二次西徵時拔都的部下。 1241年12月11日,窩闊臺去世,汗位虛懸,貴由的母親乃馬真脫列哥那稱制,法紀混亂,很多宗王貴族濫發牌符徵斂財物,唯有拖雷家族沒有這樣做,贏得了聲譽。
  • 從稱霸亞歐到四分五裂,蒙古帝國經歷了什麼?
    蒙古帝國的興衰,還要從「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說起。大汗統治中國,這是蒙古最富庶的地區。成吉思汗之子察合臺的後裔統治著中亞地區的察合臺汗國。波斯落入伊兒汗國的統治之下,而金帳汗國的汗們則控制著俄羅斯。大汗在名義上要高於其他汗,卻很少能行使權威。事實上,爭奪權力的野心使四個汗之間關係緊張,不斷衝突。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在位時期,蒙古在中國的統治得到了加強。
  • 哈拉和林:濃縮蒙古帝國興衰的前世界中心
    這種巨大反差本身,就透露著蒙古帝國興衰的密碼。都城選址的地緣哲學因此,蒙古人正式將和林升級為都城,完成了成吉思汗時期所不願意做完的事情。當時的蒙古帝國,實際上已經是一個橫跨多個傳統文化區域的廣袤帝國。根據不同地域的生產生活習慣與民風特色,蒙古人大體上將治下的領域分為阿姆河-別失八裡-燕京這三個部分。分別對應中西亞地區、帝國西徵前的大部分領地和前金國統治下的中原。
  • 蒙古四大汗國是怎麼滅亡的?
    經過這一事件,窩闊臺和拖雷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為後來蒙古帝國的分裂埋下了伏筆。貴由去世後,蒙哥在貴由的兒子還健在的情況下,與以拔都為首的一些蒙古貴族召開了一場忽裡臺大會。在這場忽裡臺大會上,蒙哥憑藉著拔都等人的支持,被選為新一任的蒙古大汗。
  • 成吉思汗創立的蒙古帝國有多遼闊?上帝之鞭一響47國便是瑟瑟發抖
    於是大地沉淪,歐洲淪陷,臣服於成吉思汗。由成吉思汗啟,他的子孫接力創建的蒙古帝國,橫跨亞非歐,今天的47個國家,都曾是蒙古帝國的領土。成吉思汗,原名叫做孛兒只斤·鐵木真,成吉思汗是他的尊號。隨後被泰赤烏部的塔裡忽臺給抓走,若不是泰赤烏部的一家屬民救了他,那麼歷史上就不會出現成吉思汗這個尊號,只要被敵人給殺死了的鐵木真,龐大的蒙古帝國也不會出現。成吉思汗逃走之後,前去投靠父親的義兄脫裡,並尊脫裡為父。
  • 蒙古「四大汗國」——欽察汗國的結局,俄羅斯人笑到了最後
    很久沒說蒙古帝國了,再次回到這個話題,已經失去了當初的心情澎湃,靜下心來,仔細看一下蒙古帝國輝煌之後的沒落,也算是對野心家們的一種提醒,要讓他們知道: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沒有絕對的高山仰止,更多的只是一種輪迴,繁華過後,一切皆成煙雲,就像宇宙的起源一樣,它從一個原點開始,最終又將回到這個原點。
  • 這個民族所向披靡,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帝國,卻在中國屢屢吃癟
    在世界歷史上曾有這麼一個民族,他們所向披靡,建立了人類歷史上連續疆域面積最大的帝國,在鼎盛時期這個帝國的面積橫跨歐亞大陸,面積達到了恐怖的3300萬平方公裡,然而讓所有人想不到的是,這麼強大的帝國在一夜之間突然分成了五個帝國(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伊兒汗國、窩闊臺汗國、鐵木爾帝國。),那麼為何會造成這種分崩離析的局面呢?
  • 歷史上的今天,旭烈兀佔領阿拉伯帝國首都,朝哈裡發王朝結束
    阿拔斯王朝 (750~1258),哈裡發帝國的一個王朝,阿拉伯帝國的第二個世襲王朝。因阿拔斯王朝旗幟尚黑,故中國史書稱該王朝為「黑衣大食」。 阿撥斯王朝時期乃是阿拉伯的黃金時代,歷時500餘年。
  • 同室操戈,蒙古帝國的分裂,其實在成吉思汗去世之時便已註定
    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都是成吉思汗四子拖雷之子,也都是蒙哥的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奪汗位直接導致了蒙古帝國的大分裂,不過帝國分裂的種子其實在成吉思汗去世之時便已埋下。此時的蒙古帝國,忽必烈佔據中原,旭烈兀佔據西亞(建立伊爾汗國),拔都的後代佔據俄羅斯(建立金帳汗國),阿里不哥佔據中亞和蒙古草原。
  • 歐洲最後的蒙古汗國悲慘史
    最後的蒙古汗國--克裡米亞悲慘史 許多人聽說克裡米亞這個地名是因為近代在這裡爆發的幾次大規模戰爭。克裡米亞半島位於黑海北岸,與歐洲大陸僅有一條數公裡寬的陸地相連。克裡米亞半島的東部是刻赤半島,它與大陸隔刻赤海峽相望,刻赤海峽連接黑海和亞速海。克裡米亞半島的海岸線形成幾個海灣和良好的天然港口。
  • 俄羅斯人為啥把蒙古金帳汗國的統治者稱作「沙皇」?
    但是,俄羅斯人曾經稱蒙古金帳汗國的統治者稱作「沙皇」。這是為什麼呢?但是,隨著羅馬帝國倒塌,蒙古帝國的崛起,原本的勢力範圍被重新構建。1236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統帥「長子軍」西徵,到1240年先後徵服了欽察草原、克裡木、高加索(到打耳班)、保加爾(保加利亞)、伏爾加河和奧卡河地區以及第聶伯河流域的羅斯各公國。之後,拔都建立了金帳汗國,對俄羅斯等地實行了長達225年的佔領和統治。
  • 古代史:史上並不出名的蒙古大汗,貴由汗和蒙哥也是一代英主
    窩闊臺臨死前,立皇孫失烈門為嗣,但皇后乃馬真氏決定等貴由回來後縫承汗位。窩闊臺死後,成吉思汗的幼弟斡赤斤欲奪汗位,率兵來到都城。乃馬真氏遣使詰問他,他只得引兵退回駐地。按照蒙古習俗,汗位的繼承人要經過諸王大會選舉決定,乃馬真氏便召集各宗王和將領到都城推選新汗。
  • 蒙古帝國:遊牧民族建立的最大帝國
    1206年,鐵木真崛起,在斡難河河源建立大蒙古國,尊汗號為成吉思汗 ;經過50多年的擴張,至1259年蒙哥汗去世時,大蒙古國已佔據包括漠北、華北、東北、西藏、西域、中亞、西亞、東歐等在內的遼闊地域。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河源建立大蒙古國,尊汗號為成吉思汗 ,蒙古人開始擴張;至1259年蒙哥汗去世時,大蒙古國已佔據包括漠北、華北、東北、西藏、西域、中亞、西亞、東歐等在內的遼闊地域。
  • 成吉思汗子孫的金帳汗國,為啥還叫做欽察汗國?
    熟悉蒙古帝國歷史的人都知道,成吉思汗子孫建立了四個汗國,分別是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但是,在歷史上,金帳汗國又叫做欽察汗國。一個國家兩個稱呼,在歷史上是很少見的。那麼,金帳汗國為啥還叫做欽察汗國呢?
  • 蒙古人建立的21個國家和五大汗國首都
    很多人知道蒙古人在13世紀崛起,建立了史無前例的蒙古帝國,但到了1634年蒙古帝國末代皇帝(北元皇帝)林丹汗與滿清爭戰,因蒙古科爾沁等部與滿清勾結,林丹汗一時寡不敵眾,退守甘肅,欲與喀爾喀和衛拉特會師後進行反擊,不幸死於天花,滿清乘機佔領內蒙古,1635年蒙古帝國滅亡。甚至有些人還以為元朝滅亡就是蒙古帝國滅亡。很多人除了蒙古帝國、元朝和蒙古四大汗國外一無所知。
  • 成吉思汗是偉大的蒙古徵服者,他建立了遠跨歐亞的大帝國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Ghinggis Khan),意為「擁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1162年(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遊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取名鐵木真。
  • 滅阿拉伯帝國,統治地球陸地面積三分之一,手下卻沒有一個叛徒
    而蒙古帝國的締造者更是被全世界人銘記。這位毀譽參半的人物就是孛兒只斤·鐵木真是蒙古帝國的可汗,尊號「成吉思汗」! 孛兒只斤·鐵木真,一手打造了世界上版圖最大的帝國,滅掉阿拉伯帝國,再往前就到了非洲,巔峰時期的蒙古帝國版圖有四千多萬平方公裡,佔了地球陸地表面積的三分之一!為之後的元朝版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宮崎正勝:中國為什麼能在歐洲之前成為「紙幣帝國」?
    它由以下四個部分組成: 蒙古高原、中原地區、中國東北,稱作元; 伊斯蘭世界,稱作伊兒汗國; 中亞,稱作察哈臺汗國; 俄羅斯,稱作金帳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