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症,是『自閉症譜系障礙』的簡稱。
約有半數的孤獨症病人伴有明顯的精神發育遲滯!
正常人的智商(IQ)範圍大多在85~110。
一項研究發現,55.2%的自閉症兒童IQ低於70,屬於智力落後!僅僅有2.7%的孤獨症兒童IQ超過115
孤獨症孩子智力低下率86%
有17.2%的仍不會說話,其中7歲以上的兒童仍有14.9%不會說話,僅僅0.8%有接近正常的語言交流功
運動能力評價上,35.6%的被認為明顯低於同齡兒童
71.2%的生活自理能力明顯比同齡兒童差
只有7.1%的孤獨症孩子能獨立外出購物
雖然有些孤獨症孩子在繪畫、聲樂等方面有過人表現,但是,他們卻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各種普通孩子輕易就能學會的東西;
如何說話,如何認知世界,如何溝通交流等等。
有些孩子平時很少說話,不會與人交流溝通,喜歡獨自玩而不願意與其他小朋友湊在一起。
家長誤以為孩子只是性格內向,完全未聯想到孩子或許有孤獨症的傾向,從而錯過孤獨症的最佳治療時間。
一般孤獨症患兒在1歲左右就會有明顯不同於其他孩子的表現,敏感的家長應該不難注意到。
以下這些表現,提示孩子的行為發展可能偏離了軌道,特別是1歲後有「四不」(不看、不指、不說、不應),應該儘早到兒童發育行為專科進行評估。
1、說話遲、說話少
沉默不語是孤獨症孩子常有的表現,比如兩三歲還不會說話。
其實,個別患兒也可能表現為語言發育的退化,比如2~3歲以前有表達性語言,但逐漸減少,甚至完全喪失。
2、社會交往障礙
不少孩子在年幼時就表現出了孤獨症的跡象。比如不喜歡與其他小朋友玩,或者與小朋友相處時容易發生衝突。
3個月大時被逗弄很少微笑,哺乳時也很少注視媽媽和旁人;
到了4~6個月,通常開始懂得分辨熟悉與陌生的階段,卻對親人比較冷淡,不會索取、回應擁抱。
對父母離家、回家沒有明顯的情感應答,甚至叫名字仿佛沒聽到一樣;
7~9個月正是寶寶喜歡遊戲、互動的階段,卻對無生命的物品比對人更有興趣,無法理解鬼臉、笑容等面部表情;
將近1歲還不會運用手勢語言,不會玩裝扮遊戲;
1歲~1歲半,模仿、學習的最佳時期,卻很少模仿,不會用手指指向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將近2歲,喜歡獨自玩耍、不聽從指令,對小朋友愛玩的「假裝遊戲」沒興趣或不會玩;
到了3歲,仍然不會看人臉色,不會正確使用你、我、他等人稱代詞,不懂與他人分享興趣、體會,也很少參加過家家、躲貓貓等合作性遊戲。
3、興趣局限
局限興趣是孤獨症孩子的重要表現之一,比如對廣告、天氣預報特定某一類異常感興趣,並且持續數十分鐘、幾個小時都不厭倦。
臨床上就遇過對國家國旗特別感興趣的小孩,記憶深刻,還喜歡反覆觀察。
4、刻板行為
刻板行為的最典型表現為重複某些動作。比如反覆開關門,喜歡轉圈跑,喜歡轉蓋子等。
孤獨症的治療幹預是漫長負責的,需要家長與醫生齊心協力,同時針對不同的孩子,對應的康復治療方式也不同!
想了解更多孤獨症和兒童健康方面的知識嗎?可以關注公號「醫教寶育兒助手」,回復【星訓】獲取星娃家庭訓練資料,
如果你有兒童健康方面的問題,可以私信我,我都會詳細給大家解答
也可點擊下方「了解更多」,給我留言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