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醫學研究,發現晚睡對近視有嚴重影響!

2020-12-10 安汰藍

晚睡是現代年輕人存在的普遍現象,據調研結果顯示,在15-35歲的年輕人中,近42.6%的人群通常在22:00-23:00入睡,近33.7%人群通常在23:00-24:00入睡,而24:00點以後才上床睡覺的人還佔到15.0%。可以做到十點之前早睡的人少之又少,人們的晚睡時間明顯延遲,從過去的十一點推遲到凌晨以後。

關於睡眠與近視關係的探討,在過去都是在研究睡眠的持續時間長短對近視發生及發展的影響。例如一項涉及3625名年齡在12-19歲之間,韓國青少年的研究確定了睡眠時間與近視嚴重程度之間存在反比關係,睡眠時間超過9小時的受試者比每晚睡眠時間少於5小時的受試者發生近視的可能性要低41%[1]。

另一項對15136名中國兒童(年齡範圍在6至18歲)的研究結果也表明,每晚睡眠時間不足7小時的兒童與每晚睡眠時間超過9小時的兒童相比,患近視的風險顯著增加[2]。類似的許多研究都證明了睡眠時間短與近視程度加深的正相關的聯繫,這或許只能讓人們有意識去注意睡眠時間充足而已。

這些研究並不能觸動愛熬夜晚睡的年輕人,反而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可以熬夜的,只要白天補覺,睡眠時間達到八九個小時,晚睡一點也沒有關係。特別是上班族,一到周六的晚上熬夜的現象就特別嚴重,壓抑了五個工作日不熬夜已經是能忍耐的最大限度了,所以一到周六晚上就放任自己,不熬夜玩手機到兩三點都不快樂了,然後到星期天一覺睡到下午一兩點。是不是只要睡眠時間充足,就不會影響到近視呢?晚睡與近視有關係嗎?

我們可以來看一項2020年10月發表在國外權威學術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晚睡與近視關係探討的研究。這項晚睡與近視的最新研究,是澳大利亞雪梨Brien Holden 視覺研究所、新南威爾斯大學視光與視覺科學學院、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和上海總醫院眼科四所機構聯合開展的,共招募上海八個地區24所學校6295名6到9歲學齡兒童,對其進行為期24個月的隨訪調查[3]。

將近兩年的隨訪,對這批的學齡兒童的近視進展情況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剛開始招募時僅有409名兒童近視,近視患病率只佔整體樣本的6.77%。而到了兩年後,近視患者佔研究樣本高達27.64%,近視率增加了將近4倍。

其中以不同的入睡時間去統計新增加的近視患病率情況時,發現晚睡(九點半及之後)的兒童近視率增加是最多的,9:30-9:59入睡的人,基線時只有7.7%的兒童近視,而24個月後近視率增加到14.0%,十點之後更晚睡覺的兒童近視率由8.7%增加到14.1%。晚上9:30或更晚睡覺的人,與晚上9:00之前睡覺的人相比,在基線檢查時近視的機率要高出1.55倍。從下圖數據可以看出,越晚睡覺,近視率增加得越多。

在基線檢查時十點之後入睡的人,只佔到了9.9%,而僅經過兩年的時間,十點之後入睡的人猛然增加到了20.0%,九點之前早睡的兒童比例從20.6%下降到6.6%。如下圖所示。

參加實驗的兒童,很明顯有一大部分由早睡轉入到晚睡行列,入睡時間9:00前、9:00-9:29、9:30之後的兒童在24個月裡增加的平均近視度數分別是-0.85±0.81D、-0.87±0.76D、-0.98±0.78D,晚睡兒童增加的平均近視度數是最多的。這些數據表明,24個月隨訪裡新增加的近視兒童,與晚睡這個因素是顯著相關的。

對於兒童來說,夜晚的環境光照、或者手機、電腦、電視屏幕光照可能是導致晚睡的主要原因。這些光照會導致孩子的晝夜節律變得紊亂,睡眠必需激素——褪黑素的分泌受到抑制,造成孩子入睡困難,很晚才能進入穩定的睡眠狀態[4]。防止不利光照破壞晝夜節律,安汰藍科技護眼鏡是個不錯的選擇,其可有效阻隔不利入睡的光照強度,不管是房間的燈光,還是電子屏幕的光照都是有效的,縮短睡眠潛伏期,讓孩子不晚睡,以更短的時間進入深度睡眠。晚睡是中國學齡兒童近視發展的危險因素,讓孩子每晚早睡可能是預防近視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 Jee, D., Morgan, I. G. & Kim, E. C.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leep duration and myopia. Acta Ophthalmol. 94(3), e204–e210(2016).

[2] Xu, X., Wang, D., Xiao, G., Yu, K. & Gong, Y. Sleep less, myopia more. Theory Clin. Pract. Pediatr. 1(1), 11–17 (2017).

[3] Liu Xiao Nicole,Naduvilath Thomas John,Wang Jingjing,Xiong Shuyu,He Xiangui,Xu Xun,Sankaridurg Padmaja R. Sleeping late is a risk factor for myopia development amongst school-aged children in China[J]. Scientific Reports,2020,10(1).

[4] Kearney S, O』Donoghue L, Pourshahidi LK,Cobice D, Saunders KJ. Myopes have significantly higher serum melatonin concentrations than non-myopes. Ophthalmic Physiol Opt. 2017;37:557–567.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家長「拖」得越久,孩子近視越嚴重
    據統計,80%的高度近視孩子吃虧在父母的一個「等」字上。很多父母都會這樣想:「我家孩子這麼小,也會近視嗎?等孩子大點再去給他配個眼鏡吧。」實際上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因為你們的「再等等」正是孩子高度近視的罪魁禍首。兩年時間「拖」到600度,這絕對不是個例。 研究發現,大部分孩子近視本可以預防與治療,在孩子剛剛近視的時候,如果及時矯正,是可以控制的。
  • 2020年JAMA十大醫學研究與發現|JAMA|抑鬱症|醫學|研究|患者|手術|...
    jamanetwork.com轉眼間,2020年已接近尾聲,這一年裡 JAMA雜誌又發了很多有意義的重磅級研究成果,本文梅斯醫學選取一些重磅級研究,帶您一起回顧JAMA系列期刊最有價值的研究進展迄今已有137年連續出版的歷史,已成為國際最頂級的四大著名醫學雜誌之一。
  • 強生全視發布兒童近視研究新發現:近視篩查和教育在亞太地區取得...
    (2020年6月12日 美國佛羅裡達州傑克遜維爾和加利福尼亞州聖安娜)作為全球眼健康領導者之一,強生全視今天發布了一項新的關於兒童近視進展的臨床研究,並詳述了亞太地區兒童近視篩查和教育的重大進展。該臨床研究和公共衛生項目是與新加坡眼科研究所(SERI)和新加坡國立眼科中心(SNEC)於2019年4月啟動的全面近視研究合作的一部分。
  • 研究發現:戶外活動時間少易患近視
    近視最主要原因 戶外活動時間太少  近視眼是怎麼形成的?遺傳還是課業負擔造成用眼過度?最新一期的英國《自然》雜誌援引多項研究指出,目前全球近視流行,主要原因恐怕是青少年戶外活動時間嚴重不足。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跟蹤調查了500名八九歲的孩子,他們在研究開始時視力正常,5年之後有五分之一患上近視。
  • 醫學專家發現OK鏡 「聯合療法」 可顯著控制近視發展 獲國際關注
    中新網上海1月17日電(孫國根 陳靜)記者17日獲悉,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周行濤教授、薛楓主治醫師領銜的上海角膜塑形鏡研究團隊等,歷經3年研究發現,角膜塑形鏡(OK鏡)聯合低濃度阿託品滴眼液治療近視可顯著控制近視發展。
  • 近視對孩子有何危害?如何預防近視?四川省人民醫院眼科專家權威解答
    封面新聞記者寧芝 劉牧雨每年的6月6日是全國愛眼日,今年愛眼日的宣傳主題是「視覺2020,關注普遍的眼健康」,有以下六個宣傳口號,涵蓋了目前眼健康關注的最主要的幾個問題——「合理用眼,關注孩子眼健康;科學防控近視,擁有光明未來;眼底一張照,眼病早知道
  • 感覺統合視覺生理康復 帶領中國孩子告別近視
    但近年來,視力低下問題已成為嚴重影響中國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社會公共衛生問題。我國學生近視率遠遠高於發達國家青少年近視率。 國家為此制定了青少年視力健康「預防為主」的方針。特別是2010年以來,每年的「全國愛眼日」國家教育部、一些省市等都不斷提出要求,學校要為學生創建良好的視覺環境,各地要因地制宜制定學生近視眼防控的實施意見,積極採用新技術新設備防治學生近視。
  • 孩子們的越來越近視,家長們也應該反思
    2020年,受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掀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線上教學熱潮,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成為全國大趨勢,線上教學成為廣大中小學生日常學習的主要途徑,線上教育機構迎來流量井噴。 線上教學所需的電視、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等電子屏幕使用率大幅提高,直接致使青少年近視率有增加趨勢。
  • 2020視覺健康與近視防控西湖論壇勝利閉幕
    2020年12月10-11日,我們在杭州再次見證堅持的力量。繼2015年6月起,連續成功舉辦五屆眼視光西湖論壇後,在同樣的地點,1000多平米的大會場,2020年12月10-11日,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學眼科醫院、浙江省重要致盲眼病防治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主辦的「2020視覺健康與近視防控西湖論壇暨第六屆眼視光西湖論壇」在杭州蕭山開元名都大酒店盛大舉行。
  • 最新研究發現循證醫學存「缺陷」
    然而,我們剛剛發表的一個研究從數學上證明:這些經典的,已經襲用十餘年的「異質性檢驗」方法學是有缺陷的。換句話說,過去十幾年來的循證醫學,其貌似強大的地基,實是建立於沙灘之上的。希金斯將這一方法寫成研究論文,發表於2003年的《不列顛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此後,I²迅速被業界接受為異質性度量的標準,被寫入了包括Cochrane系統評價手冊在內的幾乎所有循證醫學教科書,是如今幾乎每一篇Meta-分析都會用到的方法。
  • 失眠、脫髮、近視……2020年青年關心的健康問題關鍵詞
    2020年青年關心的健康問題關鍵詞  編者按  2020年是不尋常的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節奏。步入歲末,回首這一年的經歷,梳理困擾年輕人的「2020年健康問題關鍵詞」時,我們發現,有與疫情相關的焦慮、強迫行為、疫情肥,也有年輕人常年關注的焦點:脫髮、熬夜、抑鬱……  讓我們一起看看專家給出的建議,注意這些關鍵詞:接納負面情緒、適度宣洩、積極應對、定時吃飯、按時休息、深呼吸放鬆、音樂放鬆、冥想訓練、走出家門和真人交往、合理飲食、控制體重、堅持運動、戒菸限酒、保持樂觀、心理平衡、早睡早起
  • 近視度數冬季加深更快,防控近視要牢記這些!
    中國是近視人口大國。據數據顯示,中國的近視人數已從2014年的5.32億人增加至2018年的5.79億人,複合年增長率為2.2%,預計在2023年該數字會攀高至6.55億人,未來五年的複合年增長率將更高達2.5%。近視給人們的生活及工作帶來極大的不方便,甚至危害也不小,如高度近視更是致盲性眼病之一。可以說,當下中國的近視防控任務是相當艱巨,但防控近視又勢在必行。
  • 美國最新研究:看電視不會讓孩子近視!這件事才是近視的真兇
    國家衛建委曾調查顯示,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即一半以上兒童青少年近視。 如果孩子在6歲前就近視,並且度數每年加深100度以上,家長就要警惕是不是病理性近視了。 當然,大部分孩子近視,不是遺傳而是後天的成長環境所致。有專家研究學生戶外活動時間,結果發現: 戶外活動的減少,才是近些年孩子們近視的最大原因!
  • 近視不能報的專業超級多,現在做矯正還來得及嗎?
    近視的同學是不是感覺畫面感太強了,不禁代入了呢?其實,拋開長期戴眼鏡後眼睛會變得沒那麼有神、影響容貌這一點,近視不僅會給我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帶來不便和困擾,甚至還會影響到我們的高考錄取,因為有部分大學專業有明確規定:患有近視的考生是不能報考的!高考直通車也給大家盤點了「近視不能報考的專業」,看看你中招了沒?有沒有你最心儀的專業呢?
  • 動態照明光源新發現維仕養護檯燈近視防控黑科技
    本網1月11日訊 近期一項用於青少年近視防控和改善視力的視力養護燈——「維仕智光養護檯燈」正式在維仕護眼驛站推出。其原理:青少年戶外活動可控制近視的發生,機制是青少年戶外運動過程中接收到動態自然光源,而模擬自然光的動態照明光源有利於防控近視,同時動態照明自然光源中有一種650納米的紅光可以控制近視眼的發生和發展。
  • 為什麼人類越長大越晚睡?科學家為此進行研究,終於發現其中原因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在有能力過上穩定、安樂生活之前,人們的睡眠時間一直在往後推。初高中時,為了學有所成,金榜題名,我們可能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時間來學習。時間對每個人而言是基本公平的,為了多學一些知識,我們只能拼命擠佔睡眠時間;上了大學後,有人是為了有趣的遊戲或有趣的社交活動而熬夜狂歡,也有人是為了學業奮筆疾書。出到社會後,人們熬夜的理由似乎單一了許多,大多都是為了工作,為了生活。
  • 伊能靜4歲女兒近視了?眼鏡片如瓶底厚,關於孩子近視一次說清
    長期不正確的使用電子產品,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近視】。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達53.6%,也就是每兩個孩子中,就有一個近視。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5歲以上近視人口將達到7億。
  • 伊能靜4歲女兒近視了?眼鏡片如瓶底厚,關於孩子近視一次說清
    長期不正確的使用電子產品,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近視】。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達53.6%,也就是每兩個孩子中,就有一個近視。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5歲以上近視人口將達到7億。為什麼孩子近視率高呢?
  • |眼科|AI醫療|近視|醫學...
    由於以前的研究存在數據來源單一,樣本量小和數據不連續等等問題,經常出現同樣的問題,不同研究,結果不完全相同。所以,有些問題還不能準確的回答。現在我們有了大數據、人工智慧這些新的方法,不僅可以改變傳統的研究模式,還可以預測疾病的未來。
  • 同樣睡8小時,「晚睡晚起」和「早睡早起」區別在哪兒?
    早起的原因多是上班或上學,但晚睡的理由卻千奇百怪。中國醫師協會睡眠醫學專業委員會2018年發布的《全球睡眠狀況及睡眠認知最新調查數據和睡眠醫學最新成果》顯示:我國31.1%的人習慣「晚睡晚起」,30.9%的人屬於「晚睡早起」,能保持早睡早起型作息的只佔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