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書信何以讓我們動容?

2020-12-12 中國文明網

傳統書信何以讓我們動容?

發表時間:2017-02-07   來源:蘇州文明網

  只靠讀信就迅速圈粉,看似冷門的綜藝節目《見字如面》引發了不小的關注。  
  沒有藝人故意賣萌,沒有主持人插科打諢,嘉賓讀信,觀眾聆聽,簡單至極。這一綜藝節目虜獲了不少人心,不僅是因為相比於其他綜藝,它宛如一股清流讓人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恐怕還是,書信這種形式包括文字中所飽含的感情一下子擊中了我們的內心。  
  寫書信給家人、給友人,看見信,如見本人。毫不誇張地說,這樣的儀式已經離我們漸行漸遠。不是條件不允許,而是在通訊無限發達之後,我們自發摒棄了這種「從前慢」的通聯方式。時代變遷使然,這有其合理性,但是與書信一同被捨棄的還有書信形式背後與家人與朋友娓娓道來的耐心和用心,這著實讓人可惜。  
  確實通訊即時了,一個簡訊、一段視頻,隨時可以溝通你我,但我們是否發現,即便跟家人聯繫密了,但聊得不夠深了。如同碎片化的瀏覽代替了深度的閱讀,我們情感的溝通也逐漸被隻言片語或三言兩語替代,而這也恰恰是現代人覺得莫名孤獨的原因之一。  
  透過一封封的書信,看到和聽到的都是一份不負等待,某種程度上,這就是《見字如面》能讓我們動容的地方。感受傳統書信中細數生活的絮叨,感受背書感情的真摯,這樣的煙火氣讓人懷念,讓人期待,也讓人溫暖。  
  每到過年,家書的話題都會被重提,寫家書、傳家書也被呼籲。就在今年雞年春節前夕,一位火車乘警的妻子寫給他的一封手寫家書網上走紅,一行行發自內心的衷心傾訴觸發了眾多網友的淚點。  
  其實,是不是手寫不重要,在不在過年的時候也不重要,只要有心、用心,我們隨時可以拾起書信的儀式,寫下感恩,寫下思念,寫下期待,寫下自己的喜怒哀樂,讓親朋好友之間心更近、情更深。書信的形式可以變,但這種儀式感不能少,尤其是見字如面式的情感背書不能丟。(楊仲)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042442&encoding=UTF-8&data=AD2uygAAAAcAAE5bAAAAAQAk5Lyg57uf5Lmm5L-h5L2V5Lul6K6p5oiR5Lus5Yqo5a6577yfAAAAAAAAAAAAAAAuMCwCFHGLPx59tO2Doyq4KKqmQxAX0bCjAhRjXkOGgSIl0SGQ3eMDsFhaa6Jh6w..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042442&encoding=UTF-8&data=AD2uygAAAAcAAE5bAAAAAQAk5Lyg57uf5Lmm5L-h5L2V5Lul6K6p5oiR5Lus5Yqo5a6577yfAAAAAAAAAAAAAAAuMCwCFDe15I6_68pW-0SC8CM2LDW8kvsJAhQR0ebMVYWDM_G6eFrlkmTD7Xswqw..&siteid=7

相關焦點

  • 評論:手寫書信何以感人
    評論:手寫書信何以感人 2015-12-25 13:57:31有人甚至將「手寫書信」一項列為「網絡時代的一大願望」。  從報章上看到有些城市開展「溫情家書賽」的消息,倍感親切。組織方已收到數百封家長來信。大多數來信不約而同地提到一點:「這是為父母者收到來自孩子的第一封信」。由此可見,當今年輕人對「書信」這一文體之生疏!
  • 《中國傳統書信鑑賞與寫作》出版 重拾傳統文化之美
    無論古時還是現代,書信都是傳遞信息和表達感情的重要工具。俗話說,見信如見人。以雅致簡潔見長的傳統書信應是寫作時模仿學習的榜樣。掌握閱讀與寫作傳統書信的能力,也是現代人應該廣泛具備的文化修養的一個方面。順應這一社會要求,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近日引進出版了《中國傳統書信鑑賞與寫作》一書。
  • 重走傳統書信禮儀之路 中文系女生驚呼不會寫信
    ﹖三月十八日晚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彭林老師給選修他的中華傳統禮儀課的一百五十餘名清華大學的學生上了一堂生動活潑的書信禮儀課程。長輩:恭請崇安敬請福祉敬頌頤安師長:敬請教安敬請教祺敬頌海安平輩:順祝署名——  對長輩:叩稟敬叩拜上對平輩:謹啟鞠啟手書對晚輩:字示白諭■禮儀作用E-mail該有傳統書信禮儀  學習中國傳統書信禮儀,可以使我們在不能見面的時候,從字裡行間體現出揖讓進退。
  • 大學傳授傳統書信禮儀 中文系女生感嘆不會寫信
    為什麼日本韓國以及我國香港臺灣的書信裡面有那麼多生僻的字看不明白?我們現在寫書信需要什麼樣的格式和禮儀?三月十八日晚,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彭林老師給選修他的中華傳統禮儀課的一百五十餘名清華大學的學生上了一堂生動活潑的書信禮儀課程。記者有幸旁聽了這堂長達兩個小時的課程,彭教授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和豐富的資料和實例為學生們講解了應該怎樣寫信這樣一個看上去很簡單的問題。
  • 《漢語知識》_傳統書信禮貌典雅用語
    書信禮貌典雅用語 [多年前一位大學外事處長問我,有沒有辦法把信寫得典雅一些。這位復員軍人朋友習慣了大白話的風格,但工作需要經常與教授學者往來,特別與港臺以及海外華裔那些老先生們書信往來,覺得自己有必要提升一下。
  • 寫一封信,問候春天 | 溫潤的中國傳統書信
    早先無網絡,書信字字有韻味。不多話語,便能傳達深情厚誼。
  • 寫一封信,問候春天 溫潤的中國傳統書信
    早先無網絡,書信字字有韻味。不多話語,便能傳達深情厚誼。
  • 紙短情長,那些讓我們怦然心動的書信
    >是晏殊人生中的小確幸;一封封信像小窗為我們打開那些塵封已久的歷史隔著時間與空間,與寫信的人見字如面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羲之頓首。古人的書信還不叫「書信」,而單名為「書」,或叫做「尺牘」、「書牘」、「書簡」、「書札」。君子之交淡如水,昔時的交通不如今日便捷,相見不易,相別亦難,往往又「別後不知君遠近」。書信的互呈,或可慰藉彼此的相思之情,而在往來之間的一片片信箋之外,承載著的則是讀書人的惺惺惜惺惺之意。
  • ——詳解中國傳統書信的五個部分
    稱自己的作品可說「拙作」,就是很拙劣,然後請人家「斧正」,為了體現人家的水平高,叫作「郢政」。《莊子》講,在古代「郢」這個地方,有個人可以用斧子把對方鼻子上一點點白的地方弄掉,卻毫髮無傷,這就叫「郢政」。稱自己的家為「寒舍」。總之,要把自己說得很低調、很謙虛。2.提稱語
  • 高中英語丨書信寫作類精選詞塊+萬能句式,別說沒素材了
    一說到高中英語學習的難點,很多同學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英語大作文的寫作,而寫作裡的書信類別也是平時練習較少的,所以很多同學對此最大的感受就是「無話可說」。造成無話可說的原因有很多,根本原因就是看得少、記得少、積累的少。寫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的,如果平時積累較少,考試的時候「胸無點墨」,怎麼可能寫出令閱卷人為之動容的好文章呢?高分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 承德平郵書信逐年減少 網絡時代書信文化漸行漸遠
    和合承德網記者張豔梅    十多年前,書信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方式,和親人朋友道別,常把「寫信聯繫」掛在嘴邊。而今,這句話似乎已經慢慢沉寂,取而代之的是「打電話」或是「微信」「QQ」聯繫。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情景再難出現。
  • 韓國出土一具男屍,發現世界上最動容的情書,專家:韓國版梁祝
    或許當下真正的愛情的確是太少了,但是不能否認愛情還是有的,我們今天就帶領大家去領略下古人的愛情故事,而事情發生的地點是在韓國,當時考古隊發掘出了一座墓葬,在墓葬中我們找到了墓主的屍骸,就在屍骸中考古隊發現了一沓書信,共計有13封,解讀其內容後,所有人都為之動容,甚至有專家直言這就是韓國版的梁祝啊!
  • 馬霞聊傳統:書信有怎樣的用語?有怎樣的典故?
    大家知道有關書信的用語和典故嗎?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我們現在常說的「寫信」、「寄信」、「信件」的「信」,在古代原作「書」。《左傳·昭公六年》:「叔向使治子產書.」通常書信都交人遞達,古稱送信的使者為「信」。《世說新語·雅量)u豫章太守顧邵」條:「外啟信至,而無兒書。」信,指送信人;書,指書信。後來漸以作書為「信」,通稱「書信」.唐元鎮《酬樂天嘆窮愁見寄》詩:「老去心情隨日減,遠來書信隔年聞。」書信,古代也叫「書札」。《古詩十九首》之十七:「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
  • 書信布局上的禮儀-英文書信格式,書信格式,書信禮儀-商務指南-hc...
    這種形式講究勻稱美觀,是傳統的排列範式,目前只有少數英國人喜歡用。     ②正排式或垂直式或齊頭式(Blocked Form)。     這種排列的要領在於每個要素都從左邊開始排列,每一行都不向右縮入,因而整封信的左邊成一垂直線右邊參差不齊。這種形式雖然打字時方便省事,不需考慮左邊縮入,但不勻稱美觀,所以使用它的人也不很多。
  • 書信之美 永遠停留
    以前總有人批評綜藝節目沒文化,書信朗讀節目多選擇的是文化名人的書信往來,屬於平地起高樓,怎麼做都會顯得有文化。但也有一點讓人擔心,一旦書信朗讀類節目扎堆,新加入者為博眼球,使上種種花哨的手段,會導致書信朗讀節目失去了其本質裡的寧靜、雋永,吵吵嚷嚷鬧成一團,最後把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觀眾群給噁心到。  《朗讀者》和《見字如面》生逢其時,它們成功激活了公眾對傳統文化的那股無處釋放的熱情。
  • 女人所動容的,不過男人的深情而已!
    實際上,男人如果深情起來,只怕未必會比女人遜色,他們隱忍,愛得深沉,最令女人動容,符合以下幾點的男人必定深情!一、為你我可以犧牲自己,只為成全你今年大火的《延禧攻略》,不少人都被劇裡的男二傅恆所圈粉。三、為你我可以一直等下去《何以笙簫默》在兩年前,也成為年度劇,女人們調侃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成為何以琛的。
  • 教孩子學會寫書信,掌握正確格式,體會語文的樂趣!
    孩子學寫書信一方面體會書信往來的樂趣,另一方面要更好地掌握書信的格式、寫法,記錄的文字有見字如面的心情。思考一下,寫信的對象是誰,主題是什麼,表達的情感又是怎樣的?也許在這個在疫情的非常時期,你的內心早已感慨萬千,很想對某一群體或者某一個具體的對象表達深切的祝福和期許,讓千言萬語都化作文字,升溫思念,升華情感吧!
  • 在書信中與文化重逢
    書信曾是人類最重要的溝通載體。作為面向大眾的綜藝節目,名人書信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司馬遷激憤的《報任安書》,韓愈義正詞嚴的《祭鱷魚文》,林則徐的私信,曾國藩的家書,徐志摩熱烈的情話,劉慈欣對女兒200年後的寄語……家事國事天下事,無事不可入信,或壯懷激烈,或柔情繾綣,書信記錄了愛與痛,穿透了歷史煙雲。
  • 書信:關羽寫信給曹操,信的格式竟然那麼出人意外,你們相信嗎?
    書信禮儀細節1、問候語要單獨成行,以示禮貌。主要有"你好"、「您好」、「節日好」等。2、寫信人在書信結束時,要有對對方表達祝願、勉慰之情的短語。禮儀故事從古至今,很多名人大家都與書信有著特殊情感和故事,在傳遞信息,交流感情的同時,也體現了書信學問的博大精深。
  • 人民日報悅讀:書信文化不只是情懷
    一檔名為《朗讀者》的書信朗讀節目播出,加上已經成為熱門話題的《見字如面》,給人一種久違的書信文化氣息。   書信朗讀節目的成功,除了在內容上先聲奪人之外,其形式上的儀式感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