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還是奴才?領導到底喜歡哪一個才?答案很現實
社會上從來不缺人才,也不缺奴才。有時候以自己的標準來定義的人才,但是在老闆眼中並不一定是人才。
人才還是奴才真的沒有界限。在職場中要想快速的得到領導的喜歡與重用,不妨先做奴才再做人才。
從古至今,社會上從來不缺人才,也不缺奴才。
領導到底是喜歡人才還是奴才?在職場上,領導都是以利益為導向,對於領導而言這個人是否對自己有用處,
有用領導就會喜歡,不管是這個人是人才,還是奴才。
在職場中,很多時候是不是覺得領導就是傻子,眼瞎,識人不清,重用小人。
其實你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來看待問題。
領導都不傻,從自身的利益角度去考慮,因為這個時候奴才對他有用,能為其輸送利益,得利了,他才會重用。
如果說人才是領導利益路上的攔路虎,肯定會毫不猶豫的一腳把你給踢開。
從用人角度而言,沒有哪個領導不喜歡頭腦靈活,工作能力強的下屬的。
如果說下屬勤勉能幹,還能處處替領導考慮,領導能不喜歡嗎?
但是往往是有才能的人都會有脾氣,覺得自己的才華橫溢,看不上領導,不把領導放到眼裡,領導心裡會痛快嗎?不想把你踩死才怪。
不管是人才還是奴才。誰對其有利,領導就會用誰,喜歡誰。
領導為什麼總會喜歡奴才?
在《人性的弱點》這本書中就很好闡述了這一點:人都是樂意聽到讚美的話; 無論他身份多顯赫,他的性格多高冷,聽到對自己的讚美之詞,總是會很舒服。
往往奴才就擅長對領導的奉承拍馬,在這樣的情況下,往往會加速對其產生好感。
畢竟領導也是人,不是神,也有著自己的七情六慾。
要是奴才能很好的把握領導的心理,領導肯定會更喜歡懂自己的知己,
俗話說:人生得一知己何其難。懂得洞察領導喜好的人,毫無疑問肯定會被領導所喜歡。
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奴才就是一無是處,毫無能力,只會懂得拍領導馬屁;
而人才是專精業務,不擅長拍馬奉承,事實真是這樣的嗎?其實奴才與人才的角色並不衝突。
比如說:乾隆年間的大貪官和珅,就十分的擅長溜須拍馬,很會揣摩皇帝的心思,知道皇帝想要是什麼,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樣的話。
每次都能把乾隆皇帝哄得非常的高興。看起來的確是個奴才,但是並不妨礙其能力非常強。
他能力有多強,精曉滿、漢、蒙、藏多種語言,這在歷史上都是少見的。並且他的職務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要是沒有能力根本坐不穩這些位置。
在職場上,有的人情商不高,就非常的吃虧。
作為員工也需要換位思考下,假如你是領導,你是願意用一個情商高的人辦事,還是用一個情商不高的人辦事。
要知道領導是沒有那麼多時間來照顧員工的情緒的。對於有情緒的員工,領導肯定不願意去用,畢竟用人了還要安撫,他不累嗎?
比如說:三國時期的曹操,對人才真的可謂是求賢若渴,是比較愛惜人才的領導。
因為他手底下才能網羅到眾多的人才。同樣在曹操這位注重人才的領導手下,但是為什麼有些人的命運卻不同呢?
郭嘉、荀彧等一眾的人才,都能得到曹操的器重。同樣是人才的楊修卻不一樣,被曹操所殺。就是因為情商不高。
想要被領導喜歡,專業技能和為人處世的能力都不可或缺。
只有把兩者能力相結合,這樣情商高人才能一直在職場中受到領導的喜歡。
文/老夏分析師
如果我寫過的一篇文章,講過的每一話,做過的一個舉動,
曾在你的心裡蕩起漣漪,那至少說明在逝去的歲月裡,
我們在某一刻,共同經歷著一樣的情愫。
有時候,雖然素未謀面。
卻已相識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
謝謝你,在這個世界的角落,找到了我!歲月靜好,願你幸福,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