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有收藏價值的鐘只能通過拍賣行和收藏家洽購

2020-12-22 中國經濟網

石永聯 北京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常務理事、著名古董鐘錶收藏家

丹尼斯·雷迪吉 北美鐘錶收藏家協會主席

■核桃木烏木銅鐘面落地大鐘 石永聯藏

  「市面上流通的落地大鐘至少有七八成都是內新的組裝貨。」資深藏家石永聯表示——

  近日,古董鐘錶資深藏家石永聯帶著他的近十件古董落地大鐘在中山與廣大市民見面,這是他近年來第一次給公眾公開自己的珍品。他把古董鐘錶稱為「運動中的藝術品」。由於在收藏中曾經中招,他提出,要買到有收藏價值的鐘,只能通過國際性的、有信譽的拍賣行和國際知名的收藏家洽購。

  ■收藏周刊記者 梁志欽 實習生 孫林

  從幫人修表中迷上藏表

  石永聯是一名機械工程師,從事機械製造近幾十年,材料、鑄造、熱處理、機加工、安裝、調試等各項工種都幹過,他曾當過8年機械廠廠長。

  對於如何迷戀上鐘錶,石永聯回憶,在讀小學的時候,由於伯父是當地有名的鐘表修理師傅,每天放學石永聯都會跑到他家去,看他檢修鐘錶。慢慢地伯父也教他一些有關修理鐘錶的技巧。

  「回家後,我就開始拆弄家裡的日本鐵殼座鐘和廣式掛鍾。慢慢地,左鄰右裡的鐘表有問題都找我幫忙修理。」石永聯說,自己的第一個表是出來工作後,拿著每月17元的學徒工資,加上平時積攢下來的錢在二手店買的,那是一塊25元的摩凡佗手錶,雖然防震墊和外殼被改動過,但機芯是瑞士原裝的。「那個年代這種進口表非常高級,那段日子使我開心地工作,暗地心暢,經常拆開擦油調試。自那以後,我開始收藏鐘錶。」

  曾花20多萬買到外舊內新的組裝貨

  從學徒到後來的機械工程師,石永聯的收藏領域也從古董表擴充到古董鍾,「有台鐘、掛鍾和落地大鐘,有法國、英國等不同國家的鐘,價值不同。」石永聯如數家珍般說著自己的珍藏,他直言自己最愛英式古董落地大鐘。

  對於大鐘收藏,石永聯最初是通過各地的古董市場購買的,有一次,他通過一家古董店花了20多萬元買了一座落地大鐘,本來滿懷歡喜,但等見多識廣後自己拆開後才發現,原來都是「外舊內新」的「組裝貨」——也就是鐘身、鐘面都是舊貨,而裡面的機件是新換的。「市面上流通的落地大鐘至少有七八成都是這種貨」。

  石永聯表示,已經試過幾次「中招」,他說「在市場搜羅一遍之後發現,要買到有收藏價值的鐘,只能通過國際性的、有信譽的拍賣行和國際知名的收藏家洽購,我後來直接通過大英古鐘錶收藏協會、北美古鐘錶收藏協會等機構去收藏。」

  其中,在他的收藏中,「愛爾蘭銅質鐘面桃花心木伴有嵌花落地大鐘」和「核桃木烏木銅鐘面落地大鐘」正是通過北美鐘錶收藏協會主席、國際著名鑑定家丹尼斯·雷迪吉收藏的。

  「好的古董落地大鐘還能運行過百年」

  目前,石永聯同時作為收藏機構「中嘉藝壇」的古鐘專家,也協助其通過拍賣行,收藏家等途徑,收藏到了幾十座掛鍾、落地大鐘,其中,不乏極具東方色彩,甚至中國色彩的落地大鐘,例如「銅鐘面黑漆描金落地大鐘」,就是一個原裝黑漆、保存非常完好的植物大漆黑底描金落地大鐘,大漆髹飾彩繪技藝繪製的精美圖案,它的鐘身有著具有中國色彩的繪圖,銅質鐘面上有科爾切斯特的約翰·巴費特落款籤名。該鐘箱底由橡木做成,並且還留著原始的中國風色彩的裝飾在鐘身門和底座上。

  另一座由名鐘匠託馬斯·安塞爾製作於1778年的「紅漆英國大鐘」也極具中國色彩,鐘身門上不但運用了髹漆技術,在描繪圖案上,更有中國繪畫風格的亭臺樓閣、花草以及穿著中國服飾的人物。整個繪畫構圖也與中國傳統繪畫異常吻合。石永聯認為,大鐘外觀塗植物大漆大紅底,是中國貴族家具常用的精細描金,大漆髹飾彩繪技藝繪製的精美圖案,顯得雍容華貴,這是一個第二代的塗漆鍾。

  石永聯說,該鐘鳴被替換過,不過是一個質量很好的替換修復,同時鐘箱上的油漆也是在維多利亞時代返修過的,中罩門和鍾底座上有些地方是比較近代的時候重新刷過油漆的。

  在石永聯看來,鐘錶有其珍貴性、裝飾性、功能性、藝術性、品牌性及全球性等特點,他更形容:「富者藏表、貴者藏小鍾、雅者藏落地大鐘,大鐘那種雄渾鳴響伴奏著古典十二樂章,使人覺得沉穩安詳!」

  不同的鐘,品質差異極大,石永聯介紹,這包括工匠名望、存世時間、舊製作人及公司狀態、質量及品牌、保存狀況、何人收藏過、是否流傳有序等因素,情況不同價格猶如天淵之別。」要收藏到好的落地大鐘,需要有一定專業知識的專家鑑賞,他認為,好的古董落地大鐘雖然存世幾百年,但可以繼續運行過百年。

  簡介

  石永聯

  北京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常務理事、著名古董鐘錶收藏家

  丹尼斯·雷迪吉

  北美鐘錶收藏家協會主席

  一個好的落地大鐘 代表著鐘匠的一生

  ■丹尼斯·雷迪吉

  古董落地大鐘是歷史上宮廷與貴族的重要裝飾,距今幾百年前製造的落地大鐘,綜合了一個國家的冶煉技術、精細加工技術、化學技術。代表著數學家、哲學家、藝術家、機械師、工藝師、木器加工師等等的技術水平。它們是複雜的計時工具及綜合性極強的藝術品,通常是由當時才華突出的科學家或藝術家所製造。而每一個鐘匠,在過上七年學徒生涯,並且能獨立製作一件大鐘的傑作之後,才算是對自由製作鐘錶的一種認可,從此以後你可以稱自己為「熟練工人」或從業數年後稱「鐘匠」。

  落地大鐘過去大部分是由人手製造,一個好的鐘匠一年只能做一個,一個好的落地大鐘代表著著名鐘匠的一生。

  古董落地大鐘是運行中的古董和藝術品,它擺動每一秒來回,而且能通過鐘身上的透鏡看到一秒一秒的消失。在300年左右裡,同一個鐘擺,一直在來回計算著每一秒,而且還是一樣準確,距今300多年鐘錶到現在已經來回120億次了。寧靜時,這種滴答聲是連續的,而且讓人安心的感覺。

  落地大鐘代表著最好的家具風格,例如齊本德爾式家具、赫波懷特式家具、謝拉頓家具以及亞洲和中式風格。正如這些家具一樣,它們採用最好的材料:橡木、烏木、胡桃木的木心,以及木匠們的精心鑲嵌。鐘錶通常由最好的銀匠精心雕刻,很明顯,鐘面上的銀在電鍍發明之前已經鍍上了。

  黃銅裝飾通常都是鍍金的,那是用來顯示財富與華麗。鐘面和鍾箱上的描金工藝大多反映著鄉村的生活風味及中國、亞洲的宮廷及商旅等圖畫,有些大鐘,當時藝術家描繪的風格與中國的貿易頻繁和穿越四大洲航海者的傳播有關,鍾箱上的油漆久經不掉,先人用天然的大漆有一套嚴謹的工藝,以至300多年後只要表面稍清理,仍光亮照人。

  幾乎全部落地大鐘都是由單獨的鐘匠製造,通常有製造者的籤名和籤寫製造的地方。落地大鐘是一種質量綜合的好古董。不會有兩個古董落地大鐘是一樣的,所以顯示了這種古董的稀缺性。工藝複雜,藝術的多元性,顯示了這種古董很高的欣賞價值。所以,一直是達官貴人才能擁有的實用藝術品,由於落地大鐘體積大難保管,歷史長於兩三百年的留下不多,完整的原作存世量很有限,所以成為世界藏家追求的古董藝術品。

  (以上內容由石永聯提供)

相關連結(中國經濟網玉石頻道):http://finance.ce.cn/jade/ 

相關焦點

  • 三大畫廊擊敗拍賣行,獲收藏家馬龍4.5億美元藏品出售權
    澎湃新聞了解到,2月18日,在佩斯畫廊的馬克·格裡姆徹(Marc Glimcher)牽頭下,全球三大頂級畫廊佩斯(Pace)、高古軒(Gagosian)和阿奎維拉(Acquavella )擊敗了一線拍賣行,拿到出售去年12月去世的著名收藏家和金融家唐納德·馬龍(Donald B. Marron)的藏品的權力。有消息稱,這批藏品的估價約為4.5億美元。
  • 專訪|收藏家曹興誠:文物的最好歸宿只能是國有機構?未必
    收藏家買東西,要花大量金錢,把文物當命一樣保護,收藏家對文物是有愛的。我常說收藏家對文物,就像娶回來的嬌妻一樣,要呵護。我對文物比對太太好多了。所以文物在收藏家之間,是在愛的中間傳承、呵護、研究。       你看到日本和歐洲的古董商如何呵護文物,會很感動的。唐朝這樣昌盛,留下文物那麼多,但是很少傳世的,只有出土的。其他都毀了。
  • 劉益謙近2000萬網拍古董「廣鍾」引關注
    而古董鐘錶收藏家劉基賢更直言:「這是一個很好的信號,但僅僅是大鐘收藏高價成交的一個起步,還將會有更加精美、更加高價的拍品出現。」  對此,季濤認為,「這大概是國內藏家通過純網絡拍賣買到的最貴的古董了!」  劉益謙在接受收藏周刊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自己第一次通過網上拍賣購的超過千萬元的藏品,而且也是自己收藏的第一座鐘。  據Auctionata拍賣行介紹,這尊音樂鍾在1900年左右,被一位週遊亞洲各國的愛爾蘭紳士重金購得,並被帶回了歐洲。
  • 民間藏友為什麼一談到拍賣行,無不咬牙切齒?揭秘拍賣行絕對不會...
    全國至少有數百家這樣的偽拍賣公司,極盡吹捧之能事,只要有藏友聯繫上他們,不論什麼歪瓜裂棗的老物件,甚至是假貨贗品,都搖身一變成為價值百萬的天價古董。什麼拍賣費、檢測費、服務費、備案費、鑑定費費等等,不把藏友的存款吸乾不罷休。 大量藏友的上當受騙已經讓古董收藏這行蒙上一層陰影,而最令人恐懼的是,偽拍賣公司還造就了一種可怕的現象:人人都覺得自己家裡有「國寶」!
  • 拍賣行越俎代庖 畫廊將何去何從?
    接下來還有許多日積月累的推廣與後續展覽,要有計劃、有步驟地為藝術家逐年鋪陳,為藝術家尋找到藝術追求和市場接受度最好的契合點。在漫長的努力之後,畫家最終形成成熟的藝術風格,擁有不斷提升的知名度、學術地位、市場價格、忠實的收藏人群。  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各有自己的使命和價值,如果有哪一部分越俎代庖,必然會對藝術市場的生態造成破壞。
  • 英國媒體:中國收藏家正在世界各地追尋中國文物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報導:「中國收藏家正在世界各地追尋中國文物。」 早前對此感興趣的僅限於香港居民和海外僑民,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內地買家也蜂擁而至。」  美國《紐約時報》發文稱,中國買家正頑強地從全世界的拍賣行追溯中國文化遺產的精品。
  • |收藏界的大佬|為何喜愛收藏|收藏家投資人為何在拍場 購賣呢?
    中國有哪些收藏大佬?馬未都實際上現在的收藏市場,都是資本說了算,也就是說有錢的人都可以收藏那些價值不菲的收藏品,就連馬未都也望洋興嘆,覺得自己現在也玩不起那些高端的收藏品,實在是太貴了。投資收藏介紹2014年4月8日,玫茵堂珍藏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在香港蘇富比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春拍上,以2.8124億港元成交價刷新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買家為上海收藏家劉益謙。香港蘇富比稱,除本拍品外,存世的雞缸杯僅有三件為私人收藏。
  • 臺灣知名收藏家徐政夫:好藝術顧問就像好醫生
    徐政夫:我跟其他收藏家稍有不同,我除了收藏,還主持過拍賣,做過買賣,教過書,更重要的是我喜歡研究。因為到處跑,我個人的收藏是以藝術為中心的,無分國界。中國的東西固然重要,但藝術是不分中外的。正因為以藝術為軸心在收藏東西,今天才會有那麼多東西。不過,一個人的財力和經驗總是有限的,你只能挑自己喜歡的,所以在裡面是快樂多於所謂的收藏。
  • 荷蘭收藏家倪漢克承認錯誤,將收藏的古董藝術品帶回中國
    根據這位荷蘭收藏家的說法,他捐贈的這些中國古董價值超過了一百萬歐元。在上海博物館的地下室中,Henk Nieuwenhuys說:「你可以把這些古董珍品放在壁櫥裡,但立法變得越來越嚴格。我已經決定把這些珍品歸還給中國,我認為這是最好的事情:我不打算出售贓物,這是不正確的,我在入手的時候,沒有做足夠的研究,這是我的錯。」
  • 工藝品的美多種多樣,各有特點,如何判斷一件金銀器收藏價值高低
    石焰和劉滄海現在的藏品也算是很豐富了,種類多而且成系列,他們為我們簡單介紹了各種工藝的特點。青年收藏家石焰說到,北京工、山西工、福建工,太不一樣了。都有它的不可替代性,都有它的包容性,從各個方方面集合在一起,美就是多種多樣的。寶華藍鎏金龍耳琺瑯孔雀瓶那麼如何去判斷一件金銀器物收藏價值的高低?
  • 收藏傳統源於家庭:大衛·洛克菲勒的收藏之路
    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國最顯赫的家族之一,根據福布斯美國最富有家族排行榜,該家族健在成員有200人左右,擁有的淨資產總計約110億美元。據福布斯估算,戴維洛克菲勒身價32億美元,位居全球富豪榜第603位。 洛克菲勒家族龐大的收藏是從洛克菲勒第二代小約翰·洛克菲勒和其妻艾比開始的。艾比很早開始接受良好的教育,包括英國文學、藝術歷史和古代歷史等,同時受家庭的薰陶,艾比對藝術有著極好的鑑賞能力。
  • 最值得欽佩的收藏家:2億多買3000件文物,成立博物館,免費開放
    如今收藏家確實是越來越多了,這個名銜其實是很容易有的,只要酷愛收藏文物,其實就可以稱之為收藏家,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幾乎所有收藏家收藏古董,其實就是為了賺錢,所謂愛好收藏其實無非是個藉口而已,而真正為了收藏而收藏的人,其實是很少的,這些人把收藏當作自己的終身愛好,不會為了錢去賣掉自己的藏品。
  • 海外拍品精品稀少 華人藏家:異國淘寶看比買重要
    有媒體報導,在西方尋求藝術品和收藏品的中國億萬富翁數量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新興的中國收藏家活躍在海外拍賣行,各大藝博會以及畫廊上也同樣能看到他們的身影。這一切都讓人聯想起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買家不惜代價在全球搜羅沃霍爾、畢卡索甚至雷諾瓦的作品。儘管一些人堅信,中國收藏家將步日本買家的後塵,在海外大舉收購西方頂級藝術家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業內人士對此深表懷疑。
  • 國家寶藏方罍之王的它有何傳奇之處?光信用卡就刷了1200多次
    「那次拍賣之後,我在《中國收藏》上寫了一篇文章,覺得很惋惜,擔心這個東西回不來了。」不過,繼任館長陳建明透露,博物館並沒有完全放棄。2012年前後,博物館通過美國的同行了解到,皿方罍有可能在拍賣場上梅開二度,就斷斷續續和藏家保持間接聯繫,也一直在爭取資金。「我們問他要多少錢,他說要7億元人民幣。」
  • 知名華裔收藏家吳靜熱心慈善 翱翔鐘錶世界 分享美好人生
    浙江在線4月2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劉慧)她收藏古董鐘錶,尋找時間的刻度。她是華裔女企業家,也是知名古董鐘錶收藏家和鑑賞家。  人生的路有多長,時光就有多長。祖籍溫州的吳靜從小隨家人移民義大利,而後定居法國,成為有名的古董鐘錶鑑定師。5年前,吳靜遊走在西子湖畔,被人間天堂的人文美景深深吸引。
  • 最有收藏價值的隕石種類
    科研人員可以通過研究這些隕石對早期宇宙了解更多,科研價值極高,一些發達國家必爭之物,形成如今玻璃隕石瘋漲局勢,真正的一石千金。讓無數科學家為之瘋狂的「玻璃隕石」極為珍貴,價格一路上漲,成為如今在古玩收藏市場裡最昂貴的石頭,鑽石也難以媲美。宣亦藝術這幾顆玻璃隕石極為稀有,價值十分可觀,非常適合投資和收藏。
  • 當90後00後開始玩收藏:1年砸千萬人民幣 引海外拍賣行來華掘金
    不同於父輩,這一代年輕藏家有獨樹一幟的收藏口味,常年沉浸在二次元世界並從中感悟真理的他們,入門時對卡通藝術情有獨鍾,探索時對現當代藝術痴迷不已。也難怪在上海,富藝斯拍賣與保利拍賣合作舉辦的「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和設計」香港秋拍預展上,年輕觀眾充斥其中,在奈良美智代表作《溫室女孩》前打卡拍照,在匿名「叛逆」藝術家班克斯作品《猴子雷管》前駐足良久。
  • 古玩藝術品收藏,他們又多了一張新名片:收藏家
    在中國收藏界,老一輩藏家正逐漸淡出藏界,而民營企業家則成為收藏主力。 作為文化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國的藝術品市場正在成為民營資本關注的新領域。國內外大型拍賣會上越來越多地出現民營企業家的身影。於是在很多企業家身上,又多了另一張名片:收藏家。
  • ...黃庭堅 項氏 拍賣行 名作 贗品 文物局 作品 南宋初 曲肱寮...
    今年,臺灣藏家將《砥柱銘》送拍至北京保利,一位神秘的中國買家電話競拍以4.3億元將其買走。  ●質疑之聲早已有  其實,自清以來一直有人質疑《砥柱銘》的真偽。就連「挺真派」主力臺北故宮博物院指導委員傅申先生也在論文中毫無諱言地表示,「在三十五年前的黃庭堅研究論文中,對有鄰館墨跡本《砥柱銘》的真偽不能遽斷而存疑」。
  • 收藏家:只能靠血本回購
    這種通過國與國的交往、廣義的交易方式,比直接去海外的博物館、或者拍賣行去購買要好得多,也更加合理。    我相信,隨著我們國力的不斷增強,流散海外的文物、特別是眾多真正的國寶級文物,也有機會以此種方式回歸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