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絕兒童專注青年人 圖書與電商同價……這家線下書店過得怎麼樣?

2021-01-08 中國小康網

「神獸之間」2020年1月開業 謝絕兒童專注青年人

圖書與電商同價 這家線下書店過得怎麼樣?

2020年1月2日,「神獸之間」書店在上海市8號橋創意園區內開業。圖書售價與京東等電商同價、放棄童書市場謝絕小孩進入是這家線下書店的鮮明特色,也意味著它放棄了兩大利潤板塊。開業一年來,這家書店活得怎麼樣?

定價策略:參考京東自營同價

在書籍的定價上,神獸之間的售價選擇參考京東自營,線下與線上同價。對於這個決定,神獸之間的創始人蔣巍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其實這是他不得不做的一件事。「對於服飾、化妝品等等的線下消費來說,很多消費者默認在線下買也不會有很大的價格差距,但對於書籍的購買,消費者的認知卻並非如此,多認為線下買書更貴。」

消費者在線上往往能以原價七八折的折扣購買書籍,例如原價109元的《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在京東上的售價僅為93元,趕上活動時更便宜。這樣的對比常常使消費者「不敢」在書店買書,蔣巍想做的,正是要消除這份顧慮。

儘管放棄了這份利潤,但給蔣巍帶來了自由和口碑。「現在上架的書籍暢銷與否對我來說其實差別不大,」蔣巍說,「因為這本書沒有給我帶來什麼額外的利潤,也就不用考慮這本書銷量情況,我只要考慮這本書的內容就好。從這一點來說,我們可以很自由地很純粹地幫讀者推薦我們認可的書。挺好的。」 而從反饋來看,線上線下同價使本來沒有注意到價格的消費者感到驚喜,也讓更多的人對神獸之間感到好奇,吸引更多的人去了解神獸之間。

這樣的逆向思維,可能也是「神獸之間」選擇疫情期間開業的原因之一:在這個電子書籍越來越普及、人們愈發依賴線上的時代,線下體驗的價值正在凸顯出來;在大家因為疫情不得不待在家中的日子裡,人們對線下空間的渴望達到了頂峰,這正反襯出「線下」活動的吸引力。

目標客戶:放棄童書聚焦青年

現在很多書店都專門設立兒童閱讀區,而神獸之間卻選擇放棄童書市場。

「作為一個家長,我很理解那種希望閱讀和書籍可以頂替掉手機在孩子心中的娛樂地位的心情,」蔣巍解釋道,「但對於年輕人來說,如果閱讀空間中有孩子跑來跑去,或者發出一些聲音,那麼閱讀的體驗感一定會下降的。」

神獸之間的附近其實有很多居民區,節假日常有家長要帶孩子來書店玩。但蔣巍和他的團隊決定放棄掉童書市場。「很多家長發現這邊有一個書店就默認這是一個可以帶孩子來玩的地方,但當他發現我們店的書籍可能並不適合小孩子之後可能就不會再來了。這也是我們想達到的感覺。」神獸之間的空間始終是一群年輕人置於其中。

書籍擺放:顯眼之處非暢銷書

與其他書店的陳列不同,神獸之間的書架上,顯眼之處並非只是最近的暢銷書,而是選擇搭建了一個包含16門邏輯性學科的知識框架階梯。書架被分為「好奇」「進階」「深入」三個梯度,所包含的學科囊括了哲學、經濟學、社會學、技術等多個方面。

「人們很多時候是會對自己不了解的領域感興趣的,」蔣巍說,「我們這樣劃分書籍就是為了更好地引導人們去接觸自己不熟悉的領域。」例如一個繪畫工作者想了解一些基本的經濟學知識,他通過網絡搜索或者去一般的書店的暢銷書區所得到的往往只是營銷層面的結果。神獸之間希望能通過空間陳列的設置,讓讀者和消費者覺得這家書店是值得選擇和信賴的。「我們希望能與讀者建立信任感。即便無法保證每一個人都覺得這些書是『好的』,但上架的每一本書的選擇都是有誠意的。」

利潤之外:付費會員+文化活動

談及書店的收入,蔣巍表示放棄書籍售價的毛利對整體營業額影響並不大,「利潤肯定會少些,」但目前這部分的利潤僅佔書店收入的三分之一,其他兩塊來自售賣飲品和會員。而付費制度會員,正是他們想做起來的。「很多書可能並不值得買來收藏,看完還回去就好。這可能也是一種比較健康的模式。」為此,他給會員設計的一個核心權益就是借書。

另一會員權益則是高頻舉辦文化活動。蔣巍特地在書店中留了一塊作為活動空間,命名為Poor Theater(質樸戲劇),借用的是波蘭戲劇理論家格洛託夫斯基的理念:演員和觀眾是好戲劇的根本元素,而非繁複舞臺布景和服裝。藉由這個理念,神獸之間希望打造一個門檻低且多元的體驗場地。「下決心看本書,其實是要花很多時間的,」蔣巍說,「參加一場一兩個小時的活動的門檻卻低很多,也不會那麼耗資力。」

2020年的疫情讓「神獸之間」一度經營艱難。不過,蔣巍表示,最差的時候已經過去了,「月底線下的客流剛剛恢復時,神獸之間在大眾點評上為上海書店的第一名,我還是挺驚喜的」。

2021年,蔣巍正在計劃著開分店。同時,嘗試跟一些獨立的咖啡師、調酒師建立合作。「書籍是神獸之間的立身之本;飲品方面,我們需要把短板補足,既是商業層面的考慮,也是希望能讓年輕人感興趣的飲食文化在神獸之間立足,從而探索出一個『新玩法』。」

文/本報記者 張恩傑 實習生 王潤祺

相關焦點

  • 亞馬遜書店:線上圖書銷售霸主為何開起線下店
    依託海量信息資源,號稱傳統書店終結者的亞馬遜走向線下,涉足實體書店領域。從商品種類、店面布局到營銷技巧,顧客體驗成為亞馬遜書店著力打造的名片。2015年歲末,全球知名電商亞馬遜直營的首家線下實體書店在美國西雅圖開門迎客。被外界認為頗具諷刺意味的是,20多年前,從西雅圖起家的亞馬遜,正是憑藉無需實體店帶來的成本優勢,發起了針對傳統圖書零售體系的進攻。
  • 書店測評|上海新開的神獸之間:與電商同價的實體書店
    神獸之間,聽起來怎麼也不像一間書店的名字。不過書店就像店主的孩子,起什麼名字是他們的自由。在這家書店的創辦人看來,神性代表邏輯與遠見,獸性代表審美與感悟,神獸之間即為人性之美。因此,書店的目標消費者是那些對邏輯與審美感興趣的閱讀者。從名字開始,就註定這家店有著濃濃的表達欲。
  • 這家「書店圖書館」太酷了!鼓勵借閱,電商同價,還有看理想和戲劇……
    書店與電商同價,交會費可免費借閱 神獸之間位於8號橋四期,是「最便宜的米其林二星餐廳」喜粵八號的鄰居。 門口是與「看理想」合作的海報。頂上掛了一個屏幕,打出了對話體的「彈幕」。而在地板上,寫著「know yourself」,很希臘哲學。
  • 專注英文兒童圖書,躋身細分市場「隱形冠軍」——宜昌綠山牆公司...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陳會君黃璐通訊員張國榮論產品,這家公司只有「一款」產品:原版英文兒童圖書;論時間,這家公司成立才4年,銷售額卻每年翻番,去年突破1.2億元。在檢查出版物市場中,宜昌市夷陵區發現了偏安一隅的湖北綠山牆英文圖書有限公司。
  • 全英最佳兒童書店創始人麥克法蘭:兒童圖書需賣出兩倍於成年人圖書...
    每經記者 蓋源源 實習生 張玉路 每經編輯 杜蔚泰晤士河對岸,倫敦南部,坐落著一家專營兒童圖書的書店,它有著夢幻浪漫的名字——「月巷故事書店」。「小時候,我是一個非常靦腆、不願社交的小孩,我非常喜歡牛津的一家兒童書店,幾乎在那兒度過了整個童年時光。」麥克法蘭說,後來這家兒童書店因為經營的問題不得不和一個賣書給成人的書店合併,「但那個書店的員工並不是很喜歡兒童書籍,他們對兒童書籍沒有熱愛,所以我就想能建立一個可以給兒童提供很好的閱讀環境的書店。」
  • 噹噹線下書店入駐濟南貴和,濟南「醉」美書店!
    噹噹線下書店入駐濟南貴和,濟南「醉」美書店!濟南貴和五樓引入噹噹,濟南是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群眾閱讀基礎沒的說。貴和樓頂上,環境還算不錯,就是開在貴和總覺著很高冷的樣子。濟南是歷史文化名城,歷來不缺少書店,也不缺少具有情懷的人。
  • 入局線下書店 二手書電商多抓魚求利還是引流
    在北京大望路電影產業園,二手書電商平臺多抓魚的首家線下二手書店已開始試營業。據多抓魚線下書店負責人思凡介紹,這是多抓魚首次試水線下開店業務,預計在2020年3月左右正式開業,如果能持續盈利,會考慮擴張。實際上,由於二手書品類垂直、小眾、利潤空間狹小,加之電子書的圍攻,不少私營二手書店掙扎在生存邊緣。
  • 快要逼死書店的亞馬遜自己也開了一家線下實體店
    Amazon Books副總Jennifer Cast在有關該書店的介紹中提到:「這家名為『Amazon Books』的書店將成為Amazon.com的實體延伸,我們將利用超過20年的在線書籍銷售經驗去建設這座商店,而這座商店本身將集合線下和線上書籍銷售的優勢。」這本身就是一個有趣的現象,這個幾乎快要逼死實體書店的網際網路巨頭此番舉動的背後動機,值得深思。
  • 記者探訪圖書大廈等實體書店 借圖書外賣轉型自救
    疫情「突襲」讓實體書店一度手足無措,北京圖書大廈等4家大型書城和近50家在京新華書店的營業額驟降至疫情前的15%至20%,網紅書店言幾又北京8家門店的營業額損失了9成左右,自在博物書店2家在京門店疫情中全部停業……而上線電商平臺又難敵京東、噹噹這些巨頭,實體書店轉型新業態迫在眉睫。
  • 實體書店向線上遷徙,只能為電商引流嗎?
    這場由單向空間聯合淘寶直播、薇婭共同發起的「保衛獨立書店」直播企劃,最後共吸引了14.5萬觀眾,總計售出近8000份書店盲袋,銷售額超70萬元。許知遠與南京先鋒書店創始人錢小華然而,並不是每場線上活動都能有這樣的「成績」。甚至還有實體書店人說,無論線上活動做得如何,最後還是為電商平臺「引流」。對各類實體書店而言,線上活動究竟意味著什麼?效果如何?
  • 線上書店線下開店 實體書店該如何轉型應對?
    過去的十年裡,有近五成的實體書店倒閉,這也一度引起外界的猜測,實體書店是否已經日薄西山,將被線上書店給代替?不過,最近的兩條新聞卻讓人對這種猜測再度起疑,線上書店的兩大巨頭當當網和亞馬遜都逆勢而上,在線下開起了實體書店。
  • 實體書店如何花樣「自救」?美國:亞馬遜從線上開到線下
    美國:亞馬遜從線上開到線下自2017年開始,美國零售業開始進入「大潰敗」時期,不計其數的商家因業績大幅下滑而破產、關店、裁員,圖書零售業也被認為是首當其衝的行業之一。實體書店的困境不僅在於線下購物的日漸衰微,紙張減產、印刷業萎縮、批發商減少使傳統出版業舉步維艱,也給紙質書的零售造成巨大衝擊。
  • 新華書店網上商城上線運營
    據了解,讀者下單後,系統會自動識別配送,與配送區域所在的線下門店對接,就近發貨。  新華互聯總經理許維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新華書店從2015年起開始啟動網上書店的方案設計和合作洽談,主要目的在於整合全國新華書店1.2萬家門店,進行線上的有效聯合,同時提供就近服務,相較其他電商平臺,新華書店線下門店就在用戶身邊。
  • 全英最佳兒童書店創始人麥克法蘭:賣出兩倍於成人的圖書才能存活
    一家書店的風格必然是書店人本身風格的體現,全英最佳兒童書店創始人麥克法蘭基於兒時的夢想,為兒童提供了一個尋找樂趣、自我的書香嘉年華——月巷故事書店。然而,伴隨著倫敦經營書店的成本不斷升高,書店也面臨著難題:需要賣出兩倍於成人圖書的量才能存活。
  • 這家新晉美書店兒童區竟佔半壁江山
    尋找帝都有親子閱讀區域的書店,一度成為我最關心的事情。每當有書店新開張,定會第一時間去探店。這不,號稱「上海最美書店」的鐘書閣,在西單老佛爺開新店後,拎上孩子冒著雨就去了。西單老佛爺百貨在四號線靈境胡同C口上來,交通很便利。如果開車,也不用怕沒有停車位,老佛爺的地下停車場是電動升降停車位,在周末一般也能有空位。
  • 開書店的麥子又開了一家兒童書院
    除了看展覽,麥子更對紐約的書店生態感興趣,帶他去過好些書店,都逛得仔細,還能對各間書店的特點異同分析得頗為透徹。與其說是個精明的投資人,麥子更像個好奇的大男孩,一路上都在用手機拍照記錄紐約街上看到的人和景,不會厭倦。後來得知,除了從事投資和併購諮詢等工作,他還在廈門經營著一家書店,名叫「不在書店」。
  • 十點書店:從線上到線下只為面對面
    而其中的《挖鼻史》等奇奇怪怪的小眾書,據說是十點書店選書師的用心小安排,因為「每一本書裡面都是浩瀚的宇宙,都會在讀者身上長出更多的視角和觸角」。網上閱讀時代,從20萬冊中挑出2萬冊圖書上架,紙質書挑選得如此「嚴格」,是否有助於實現銷售量?面對疑問,黃曉玲說:「我們選書的理念是『閱讀拾典,閱讀始點』。希望大家多讀經典,從十點書店開始回歸閱讀本質。」
  • 想開書店?或許這家獨立書店的經營模式能給你一些啟發
    廖宇:剛畢業那兩年做的都是本專業相關的工作,下過車間、待過工地,也幹過銷售和管理。對於後來辭掉工作、自主創業,也經受各種波折和坎坷,當然邁出這一步最關鍵的還是最終說服了父母並得到了他們的支持。像當我謀劃開家書店的時候,已是足足做了兩年的準備,比如用開書吧每個月的盈餘來囤書,當書店正式開業時,店內的幾千冊圖書幾乎都是平時攢出來的,這樣便省下了很大一批進貨的開銷。再比如我每天泡電商平臺,瀏覽各家出版社和出版商的書目,以此建立自己的版本目錄學知識。
  • 實體書店電商平臺出版社 春節營銷看誰棋高一著
    杭州曉風書屋老闆朱鈺芳給記者發了兩張正月初二讀者在曉風浙江省人民醫院書店看書的照片。照片裡,一名推著輸液杆的年輕女讀者正在專心地翻閱圖書,還有一位媽媽一邊輸著液一邊給女兒讀書。朱鈺芳說,這家書店去年10月開業後,發生了許多關於閱讀的感人故事,留言冊幾天就會被寫滿。春節期間,這家書店讀者一直非常多。曉風書屋能做的,就是提供溫馨周到的服務。
  • 單向街書店營業額下滑80%,九成線下書店面臨求生大考...優等生已交...
    在這樣的劣勢下,據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發布的《全球背景下的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國內實體書店零售市場的碼洋規模及增速已連續兩年呈下滑態勢,其中2018年與2019年較上年整體規模分別下滑了6.7%及11.74%,有逐步擴大的態勢。且縱觀網際網路普及的這十年,從2010年到2020年,實體店的圖書零售規模佔總體零售規模(包括線上和線下零售規模)的比重從84.6%下滑到不足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