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李雲龍到梅長蘇,中國電視屏幕上男神形象的轉型還是顯示了某種「大國崛起」的印記。中國觀眾終於跨過了資本原始積累期對粗鄙力量的崇拜。
梅長蘇劇照
從李雲龍到梅長蘇:「男神」轉型折射社會轉型
作者:邵燕君(評論家,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或許是不期然的,在腐女們的欲望目光中,一種來自中國古典傳統的男性審美觀再度開出花來,讓我們再見「美丰儀」。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人的審美自信也被堅船利炮擊沉,全盤接受了健美性感的西方審美觀。我們或許已經忘了,中國男人眼裡的美女,雖有環肥燕瘦,但無豐乳肥臀;中國女人眼裡的美男子,也不是健美肌肉型,而是銀盔銀甲的白袍小將,玉樹臨風的白面書生——中國傳統戲劇裡的武生和小生,正代表了這兩種美男形象,《琅琊榜》男一號梅長蘇及其前身林殊也正是這兩種形象的合體。梅長蘇的「高逼格」裡,凝聚了那些中國正史、傳奇、詩詞、戲劇中最帥的人物和最帥的瞬間:淝水之戰謝安的輕描淡寫,赤壁之戰周瑜的羽扇綸巾,諸葛亮的運籌帷幄,王陽明的淡定超然……以梅長蘇為代表的網絡重生美男也不是魏晉風流的純種子孫,中間夾著歐美日韓文化和二次元文化。催生它的腐女們,也愛卷福(英劇《神探夏洛克》)和都教授(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也愛寧澤濤這樣的運動員型「小鮮肉」。與中國傳統上的文弱書生不同,梅長蘇一點都不弱。雖然風一吹就倒,但他是全劇最有力量的男人,他的力量正來自「文」,「文治」代替「武功」成為力量的核心。
在英劇《神探夏洛克》裡,夏洛克的神機妙算被指認為一種新的性感(Brainy is the new sexy),這不由讓人想起賈伯斯在全球製造的蘋果神話,這些都在回應著當年培根說的「知識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或譯為知識就是權力)。與蒸汽機時代不同,在網絡資訊時代,力量被數位化了,智與美結合成為一種以性感命名的新權力。所以,梅長蘇的智謀也可以被顏值化——夾雜著「腹黑」的權謀以顏值為外掛,唯「美可敵國者」方可「以帥治國」。
不管怎麼說,從李雲龍到梅長蘇,中國電視屏幕上男神形象的轉型還是顯示了某種「大國崛起」的印記。中國觀眾,至少是女性觀眾,終於跨過了資本原始積累期對粗鄙力量的崇拜。倉廩實而知禮節,入小康而慕風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裡不應只有「狼圖騰」,還該有「美丰儀」。在《琅琊榜》裡,服裝之美、器物之美被人屢屢稱道,「山影製造」的「良心劇」成為品牌。看著劇中的居室風景,很自然會想起東鄰日本。轉念一想,和風受唐風影響,劇中虛擬大梁朝尚在唐前。如此一來,自然升起「天朝大國」的文化自信。「山影製造者」和擁躉者中恐怕有不少哈韓哈日族,我們粗鄙的時間太久了,幸好鄰國尚存流風餘韻。不過,文化交流,投桃報李,受日韓文化滋養多年的中國ACG一代(ACG是動畫、漫畫、遊戲的英文單詞首字母縮寫),該到文化反哺的時候了。據說,這次韓國對《琅琊榜》的引進節奏明顯快於此前的《甄嬛傳》,與中國大陸同步推出。想想去年,華夏女性的芳心還要靠都教授撫慰,今年,我們終於可以派出梅長蘇了。
雖然有「腐文化」的隱秘動力,《琅琊榜》仍然是一部非常主流的電視劇,它的「主流性」正體現在它是「以美治劇」。美從來都是最大的政治,最深的政治,無論是性別政治還是國族政治,同時也是最「去政治化」的政治。在這裡,美與技術緊密聯繫在一起,「顏控」也是「技術控」,這種超價值的中立的技術至上原則,正是「後啟蒙」時代興起的主流價值觀。以美為器,無往不利,何況這個美以如此「萌」的方式與智力、技術結合,成為網絡時代的新性感,以此負載傳統文化,一定能在文化輸出中成為一把鋒利的軟利器。與主流保持距離,一向是亞文化者應有的警惕。但這一次,我想,所有的「腐女」,所有的「女性主義」者都會樂觀其成。因為我們知道,在這把利器的內裡,有一道暗鎖已經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