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7月13日訊(通訊員 何穰 記者 龍騰)近日,益陽安化的張女士因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腹水入住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湖南省中醫院)消化內科,經完善CT、核磁共振及胃鏡檢查後,被診斷為「肝硬化失代償期+消化道出血」。該院內鏡中心專家團隊立即為張女士進行了「胃鏡下胃底曲張靜脈組織膠注射術」,有效避免了曲張靜脈再次大出血。
該院副主任醫師祁雙林介紹,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的首選檢查方式為胃鏡,出血後12-24小時內胃鏡檢查是診斷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最可靠的方法。內鏡下可見曲張靜脈活動性出血,或未發現其他部位有出血病灶,但有明顯靜脈曲張的基礎上發現有血栓頭,均可診斷為曲張靜脈出血。一旦發現有以上出血,通過消化內鏡下治療,可採取食管靜脈套扎術、食管靜脈硬化劑注射術、胃底靜脈硬化劑注射術、活檢鉗止血術等,可使大出血導致死亡的風險大為降低。
據了解,我國目前有慢性B型肝炎病人約2000萬,C型肝炎病人約1000萬,還有酒精性肝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等,由以上疾病導致肝硬化的病人也很多,約佔內科總住院人數的4.3-14.2%。胃底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的嚴重併發症之一,發生率約為5-15%,6周病死率高達20%。隨著醫學的發展,通過消化內鏡治療這類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以大大降低病死率。
祁雙林建議,預防肝硬化首先要重視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早期發現和及時治療是關鍵;注意飲食,合理營養,節制飲酒,加強運動保健;避免各種慢性化學中毒也是預防此病的積極措施。對於有上述病因而疑有肝硬化者,應及時進行全面體檢及相關檢查,爭取在代償期(早期)得到積極治療,防止向失代償期(晚期)發展。同時,祁雙林也提醒,所有肝硬化患者均應進行胃鏡檢查,以判斷是否存在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及病變曲張程度;無靜脈曲張的代償期肝硬化患者每兩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有輕度靜脈曲張患者每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半年至一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
【來源:華聲在線】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