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9 10:20 |共享聯盟長興站
「秋風起,蟹腳癢」。金秋時節,長興縣洪橋鎮的河蟹養殖基地又熱鬧了起來,養殖戶們忙著打撈個大肥美的河蟹。平整的道路旁,一排排裝飾著紅色小螃蟹的路燈,形成一道亮麗的蟹鄉風景線。沿路,水塘的隔網上,「精準幫扶、助農增收」幾個大字格外醒目。
一大早,洪橋鎮澤農家庭農場裡的蟹農就在蟹塘裡忙活開來了,120畝的蟹塘裡,蟹農駕著小舟將一個個蟹籠放入水中,不一會兒一隻只體肥個大、「張牙舞爪」的河蟹就應聲出水,在蟹籠中爬來爬去。農場負責人盧新權笑著說:「今年河蟹不僅產量增多了,個頭也比去年大了不少,去年一隻蟹的個頭只有3至4兩,今年有不少5至6兩的。」
水質清冽 漾蕩大閘蟹有點甜
洪橋鎮地處南太湖河網地帶,境內水域廣闊,天然湖泊星羅棋布,歷來是大閘蟹生長的理想之地。當地百姓將大小不一的湖泊稱之為「漾蕩」,漾蕩牌太湖大閘蟹便由此得名,有著「雙螯囉出瓊酥香」的美譽。
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當地漁民售賣的「長興漾蕩河蟹」就名聲在外。90年代初,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有村民開始大膽嘗試人工養殖河蟹。「剛開始,整個鎮不超過10戶人家養殖。」長興洪橋漾蕩牌河蟹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錢金元回憶當初時說道,「我們吃過很多苦也走過不少彎路,但因為蟹的價格賣得不錯,第一批村民基本都靠著養蟹發家致富了。」
嘗到甜頭的村民開始相互取經,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養蟹的隊伍中。2003年,長興洪橋漾蕩牌河蟹專業合作社成立,並推出統一品牌——「漾蕩牌太湖大閘蟹」。作為河蟹的一種,「漾蕩牌太湖大閘蟹」殼薄,背青色油亮,隱有黃色紋路,肚呈象牙白,金爪黃毛特徵顯著,活動能力強。熟制後,外殼脆、背橘紅透黃,肉質細膩,味鮮帶甜。「漾蕩河蟹有點甜」已經深入食客心間。
蟹的品質好不好,水質是關鍵。為了保護太湖水質,當地政府一直禁止有汙染的企業進入。漫步在太湖周圍,時常能看到一行行白鷺在湖面翻飛起落。「這樣綠色生態環境下養出的蟹怎麼會品質不好?」皮膚黝黑的錢金元興致勃勃地介紹起自己套養沼蝦和河蟹的經歷。只見他熟練地用手一拉、一擰,一網活蹦亂跳的沼蝦躍出湖面。「我們一直在嘗試科學的混養模式。自然狀態下的水生物是多樣的、混合的、立體的,青蝦的特點是生長周期短,自繁殖快,受市場歡迎,蝦能吃掉蟹吃剩下的殘渣,還能淨化水質。此外,我們還在逐步提高套養技術,推廣鱖魚、沼蝦、澳洲小青龍、河蝦等。」通過更新養殖技術、提升蟹苗品質、改造蟹塘、嘗試多元化套養等方式,河蟹養殖產業更加健康、綠色、可持續發展。
政策扶持 村民增收甜到心坎上
為做大做強河蟹產業,2006年,長興縣政府出臺了老魚塘改造扶持政策,2009年加大對標準化魚塘和河蟹、生態鱉規模化養殖的補助,推動了河蟹養殖產業的飛速發展。
2009年底,長興將洪橋鎮定位為以水產養殖為特色產業的特色鄉鎮。品牌統一、收購價統一、包裝統一、售價統一,讓養蟹大戶吃下了「定心丸」。利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管理模式,洪橋生產的「漾蕩牌太湖大閘蟹」是浙江省綠色食品認證的唯一淡水產品,先後榮獲浙江省名牌產品、浙江省著名商標及浙江省農業博覽會金獎、全國河蟹優質獎等多項榮譽。今年「長興漾蕩河蟹」將申報農產品地理標誌。
2015年,洪橋鎮被命名為「中國河蟹之鄉」、浙江省省級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為了讓河蟹走得更遠,洪橋鎮近年來大力扶持和推進「漾蕩牌太湖大閘蟹」特色產業的發展。鎮裡建起河蟹幫扶基地,結對困難退役軍人、困難黨員、困難大學生10戶,進入基地養殖河蟹、青蝦。基地不僅免費提供蟹塘、蟹苗蝦苗、生物製劑及飼料,還提供蟹蝦收購、銷售幫扶等服務。此外,基地還組織河蟹養殖「土專家」提供「一對一」「點對點」精準服務,讓低收入戶實實在在學到技術,實現從「輸血式」幫扶到「造血式」幫扶的轉變。
為了使嘗鮮期更長,去年,長興洪橋漾蕩牌河蟹專業合作社創新河蟹保膏技術,延長河蟹品嘗期3~4個月,讓市民在春節期間也能吃到鮮香味美的河蟹。目前,洪橋鎮河蟹養殖面積達14000餘畝,其中核心園區河蟹養殖基地面積7750餘畝,去年年產成蟹1400噸,年收入1.2億元。對2020年的市場銷量,鎮裡充滿了信心,洪橋鎮農業農村辦副主任高利輝說:「預計今年銷量比上年可增長25%左右。」
留得住綠水,記得住鄉愁。而今,河蟹基地另闢蹊徑,走上了鄉旅融合的發展道路。鎮裡新開發了江南水鄉漾蕩之旅,通過七㘰漾旅遊觀光區、河蟹垂釣園,融合周邊三產發展,讓各地的遊客能夠零距離感受賞心悅目的水鄉風景,品嘗滋味鮮美的漾蕩蝦蟹。
(原標題《漾蕩河蟹有點「甜」》,原作者郭威、彭明。編輯阮鴻詩)
160134600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