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總要靠盯?如何提升孩子內驅力?增強「腦迴路」是關鍵

2020-09-11 天下小梁

堂姐家的孩子方方今年10歲,前陣子方方因為疫情一直放假在家無事可做,便在我家住了一陣子。偶然在抖音上看到了一些製作甜品的視頻,突然起了興說要自己做甜品來吃,還列了張表讓我買材料,信誓旦旦的跟我說一定能做出好看又美味的甜品。於是找了一天空閒的時間帶他上超市買了所有的材料,回到家後方方便風風火火地要幹起來。

他帶上了圍裙,把所需的材料都擺放在桌子上,開始按著教程裡的步驟一步一步地做起來,誰知忘記提前稱好一定的量,每加一樣東西稱一次,可煤氣爐已經開著了,等到他把材料的量稱好前裡面的牛奶已經滾燙了,澱粉麵粉什麼的黏糊糊的,還沒開始第一次的做甜品嘗試已失敗告終。

這時候方方像洩了氣的氣球一般,怎麼也提不起興趣再進行一次嘗試,最後直接把所有的東西丟在一邊,跑到客廳看電視去了。

看著方方這樣三分鐘熱度,我真的是哭笑不得。很多時候他都是這樣子,一開始做事情時就總是信誓旦旦地說一定可以做到最好,結果都是三分鐘熱度,一點也不認真,到最後就敷衍了事。

很多孩子都會存在這個問題,而父母經常是以責罵待之,因此導致親子關係陷入僵硬。其實,孩子們之所以會做事三分鐘熱度,這跟他們缺乏做事的動力有關係。

想要激發孩子的做事動力,就要提升孩子的內驅力,最關鍵的就是增強孩子的&34;。

一、 什麼是腦迴路?

腦迴路主要指的是我們生活中的各種事件在腦海中所留下的印記。我們可以把大腦想像成一個硬碟,那生活中的事件、學習中的知識點以及工作上的各項任務都會存於裡面,成為我們腦海中各種各樣的印記。

當然,每個人的印記自然都是不同,當我們的大腦中積累了越來越多的印記時,每個人腦海中的硬碟也就截然不同。

因此,作為父母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給予孩子一些正面的強化,讓孩子的大腦能夠多獲得一些正面的反饋,從而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而且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萌發出一種自豪的意識,相信自己的能力,並且不斷地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優秀。

不過,有些時候腦迴路也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困擾。例如現在很多孩子都沉迷於遊戲之中無法自拔。其原因就是遊戲給孩子們帶來了感官刺激,孩子們在遊戲中獲得了愉悅的體驗,釋放了內心積壓的情緒,所以腦迴路就在大腦中建立了,而且難以被替代。

孩子腦迴路的形成,絕大時候是通過外界的評價反饋建立的,也就是說,孩子腦迴路的建立很大程度也源於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交流互動。因此父母在與孩子的交流之中,要注意自己到底是增強還是削弱孩子的腦迴路,從長遠的角度為孩子考慮,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二、 如果家長不注重孩子的腦迴路建設,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家長不注重孩子的腦迴路建設,就會讓孩子失去內驅力,從而就會對孩子個性的養成造成很多負面的影響。

1、 孩子會缺乏責任感

家長若不給予孩子足夠的正面反饋,那孩子就失去了內驅力,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缺乏動力。他們習慣於被動地接受他人的安排,而不願意主動去承擔責任。很多時候還會選擇能不動就不動,只想著享受結果而不願意去付出。

這樣的孩子會缺乏責任感,對分配到的任務不上心,成長之後終將會被社會所淘汰。而導致孩子如此的原因便是孩子小的時候家長未能通過增強腦迴路來提升孩子的內驅力。

2、 孩子會缺乏自信心

家長忽視腦迴路的建設,那孩子便會缺乏內驅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很少會給他們鼓勵和讚賞,孩子們所接受到的更多的是父母的批評與指責。在外界的各種壓力下,孩子會開始變得自卑,認為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產生自我否定的心態,漸漸地便失去了自信心,面對困難與挑戰也不願嘗試。

3、 缺乏抗壓力

如果孩子的腦迴路沒有得到增強,那他的經歷便會比其他人少很多。缺少經驗的他們很容易因為一點小事而被打壓勸退,他們習慣於依賴他人,缺少自我面對困難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當他們遇到困難或者獨立面對問題時,很容易就會因為無法承受壓力而受傷,甚至崩潰。

三、 家長應該如何增強孩子的腦迴路,提升孩子的內驅力?

1、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很多家長都喜歡做孩子的保護傘,不管孩子做了什麼事情,都為他們承擔後果,看似是愛孩子,可卻是害了孩子,使孩子失去了他們應有的責任感。

舉個例子來說,前陣子我堂哥的孩子去學校的時候忘記帶試卷了,而堂哥堂嫂都是做生意的,還專門叫檔口小弟跑回家去拿試卷送到學校給孩子。遇到這些類似的事情,很多家長都會選擇為孩子解決問題,卻沒有想過可以通過這件事情來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孩子上學的時候落下某項東西沒有拿,可能是他在學校沒有認真聽老師講話,也可能是他在家收拾書包時馬虎落下,這個時候父母要讓他自己承擔這件事情造成的後果,讓孩子知道,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能只接受事物好的一面,而規避壞的一面。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孩子才會對自己所做的事情上心,這樣自然而然會增強孩子的腦迴路,從而提升孩子的內驅力。

2、 正面強化孩子的行為

有些家長總喜歡運用打擊式教育去對待孩子,殊不知這樣只會讓孩子貼上負面的標籤。你自以為是用激將法在激勵孩子,卻不知這樣的打擊在孩子心底留下了怎樣的傷痕。

在孩子進步的時候,家長不能吝嗇鼓勵,只有給予孩子一些讚美和肯定,孩子的大腦獲得正面反饋之後才能增強腦迴路,從而提升內驅力。

當孩子遇到困難或挫折時,作為父母也要理解孩子的心情,站在孩子的角度安慰鼓勵孩子。只有這樣做,孩子才能逐漸樹立自信心,心中有了信念,內驅力就會被激發。

3、 堅持及時的反饋

有時候家長確實鼓勵了孩子,但卻沒有看到孩子所獲得的成績,這時家長可能會變得有點急躁,認為自己應該改變教育方式,於是想用打罵的形式來教育孩子。

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孩子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長期的積累反饋。因此家長要堅持及時反饋,讓孩子能夠不斷地接受到父母的鼓勵和讚揚,從而不斷的進行自我強化,獲得有效的腦迴路來提升自己的內驅力。

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家長要為孩子做長遠考慮,當孩子有拖延症或者做事情三分鐘熱度時,要找對方法,通過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多給予孩子鼓勵和認可,讓他們獲得足夠的正面強化、堅持對孩子進行及時的反饋來增強孩子的&34;,提升孩子的內驅力,讓孩子獲得做事情的動力,這樣家長就會慢慢的發現其實孩子一直都有在進步。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保護好2歲孩子的成就感,就是在培養孩子的內驅力?
    一個孩子,怎麼才能變成得主動追求成就感,內驅力充足呢?這是個特別好的問題,但不少父母都會忽視。因為父母主要是在孩子上學後才開始關注他的內驅力,在學齡前更注重自己對孩子學習活動的驅動,比如積極給孩子做各種啟蒙、安排他學各種才藝。但實際上,孩子內驅力的核心——成就動機,在兩歲之前就逐漸萌發,忽視學齡孩子內驅力的培養,就很容易收穫一個對學習不上心的孩子。
  • 大人是如何摧毀孩子的內驅力?
    這意味著,真正的學霸,即使在小學階段,也不是靠家長督促(雞血)出來的。只有孩子真正喜歡學,有發自內心的動力去學,才有可能在學霸的路上持續前進。家長的監督,家長的執念,不僅不會提升孩子的成績,到了高年級還會給孩子幫倒忙。可能有家長要質疑了,身邊很多家長使勁推(雞)孩子學習,然後孩子成績非常好。
  • 為什麼說,保護好2歲孩子的成就感,就是在培養孩子的內驅力?
    01/ 孩子的內驅力從哪兒來?但實際上,孩子內驅力的核心——成就動機,在兩歲之前就逐漸萌發,忽視學齡前孩子內驅力的培養,就很容易收穫一個對學習不上心的孩子。比如,對於1歲以內的孩子,能自己拿著小勺子,舀起一勺飯餵到自己的嘴裡,就是一個讓他非常開心的小成就,但父母很少注意孩子拿勺吃飯的興奮,卻總在擔心他把飯吃得到處都是,所以經常會制止孩子從媽媽手裡搶勺子,或者批評孩子吃得不好。
  • 提升孩子學習內驅力的秘訣
    想提升孩子學習內區驅力,就要培養孩子自律的精神,去激發他內在的那份內驅力。一,歸屬感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核心觀點,就是每一個都在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對學習者來說,歸屬感可以讓人全身心投入,不受負面情緒幹擾,從而提升學習效果。對孩子來說,如果他在學校感受融入學校的集體,那麼他更能全身心投入學習。1,通過歸屬感來促進學習。(1)改變對問題本質的認知。即幫助孩子重新去理解自己在整個學校和班級當中的位置。
  • 如何親手「毀掉」孩子的內驅力?
    由此可以想像,如果孩子真心喜歡一件事,他們就會有發自內心的動力去學習,主動解決問題並持續前進,不需要別人的督促,也不害怕負面的評價和失敗。 而那些靠著外驅力前進的孩子也可以非常優秀,但是當他們的外界驅動力消失時,他們更容易迷失方向,停滯不前。
  • 孩子厭學,不要強迫孩子學習!學會這幾招喚醒孩子的學習內驅力!
    孩子不學習,不在於孩子學習的外部條件,決定因素在於孩子是不是想學,在孩子是不是有很高的學習內驅力!那麼,我們怎麼做才能提高孩子學習的內驅力,讓孩子愛上學習呢?彭老師提出了幾條建議,供家長們參考。1、家長不要對孩子過高的期望值,不要給孩子產生太大的心理壓力。
  • 繡川講壇|家庭教育專家周毅君《如何提升孩子學習內驅力》專題講座開講啦!
    9月12日下午第二期繡川講壇由家庭教育專家周毅君帶來的《如何有效激發孩子學習的內驅力》講座了解和尊重孩子的人格與心理發展給予最合適的教育引導講座圍繞《如何有效激發孩子學習的內驅力》,讓孩子把「要我學,每個階段要有針對性的方式方法,讓孩子獲得足夠的自我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
  • 如何培養孩子的內驅力?小豬佩奇中的做法堪稱教科書!
    如何讓孩子能夠積極持續地主動做一件事呢?有三樣東西,非常重要,那就是「自主感」、「勝任感」和「情感聯結」。今天帶來的文章,作者邱天就要和大家聊聊培養孩子內驅力的三大核心要素。整篇文章結合動畫片《小豬佩奇》來進行剖析,生動形象,接地氣,非常值得讀一讀!不得不說,養大一個孩子真是太太太難了!
  • 「沒有內驅力的孩子,怎麼管都沒用!」
    內驅力對於日後孩子學習的重要性和影響力,顯而易見,對我們整個人生起到了槓桿作用。那麼,我們對於孩子給予獎勵,例如承諾孩子考好了給他買什麼東西,或者考不好了禁止娛樂活動之類的,是否可以激發內驅力呢?其實,這些給孩子的獎勵或懲罰,本質上是我們施加給孩子的外在刺激或者說是外在學習動力。
  • 中考狀元獲得70萬獎學金:有內驅力的孩子,讓父母有多省心?
    內驅力也是孩子學好任何一項技能、做好任何一項工作的基礎能力。把孩子的內驅力培養起來,也是對父母精力的很大「解放」。咱們只需要做好後勤保障,孩子自己可以乘風破浪。道理都懂,只是不知道怎麼培養。內驅力拓展起來有很多東西,但我覺得核心就3件事兒。
  • 孩子做事拖沓磨蹭,如何來根治?提高孩子的做事效能勢在必行
    經常有家長給我說孩子做事磨蹭拖沓,不知道如何解決?試了各種方法,最後還是以催促吼叫結束,每天都要上演上好幾次,非常苦惱。只有孩子意識到時間的重要性,他才會知道做事什麼時候結束是最好的,才能有意識去規劃他的時間。找到了問題的關鍵點,下一步培養孩子的做事效率,提高孩子的做事效能就變成了刻不容緩的事情了。我們對孩子做的事有什麼要求?對事情的最終的結果有什麼要求?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如何指導孩子?如何訓練孩子的做事效率?這不是紙上談兵,是在實踐中不斷地訓練的。
  • 孩子做事總走神?育兒三大忌,家長要牢記,輕鬆提高孩子專注力
    「上課溜號」,「做事總走神」你的孩子也有這些情況嗎?雖說這聽起來很尋常,大多數家長不會放到心上,覺得孩子只是貪玩,等到有自我約束力的時候就好了。可是,專注力薄弱的孩子在入學後就會顯現出與別人有一定差距,一不小心就被落下一大截,家長們還不擔心嗎?
  •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喚醒孩子的學習"內驅力",方法超簡單但管用
    學習內驅力簡單來講就是孩子學習或者想做成某件事的一種身體內部驅使動力,與我們所說的動機相似。但不是動機,因為動機指的是一種原因或目的,而內驅力是一種真實的力量。如果孩子有這種內驅力,他們是可以做成很多事情的。孩子的學習需要內驅力,孩子的各項興趣的培養也需要內驅力。那麼如何使得孩子獲得這種學習內驅力呢?
  • 如何幫助孩子找到內驅力,讓孩子學會為自己負責、主動學習
    顯而易見,家長不可能永遠陪在孩子身邊逼著孩子往前跑,而且,被家長驅趕著的孩子,自主能力也會越來越差,越來越離不開外在的約束,久而久之,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面對這樣的局面,找到孩子的內驅力才是關鍵。所謂內驅力,就是和外驅力相對應,指的是孩子有內在的動力,能夠自發自主的安排和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的能力。
  • 孩子學習總靠盯?心理學「鳥籠效應」,再也不怕孩子學習偷懶了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過這樣一段痛苦經歷:孩子學習的時候總要在旁邊盯著,不管是寫作業還是看書,只要家長一走開,孩子就開始偷懶或者開小差了。甚至有家長和我反應,他家的孩子那是一刻都不能離開,哪怕是家長在旁邊因為工作看了會手機,孩子也能趁著幾分鐘的功夫在書桌前上演一場星際大戰。
  • 戲劇如何通過「體驗式教學」,挖掘孩子學習內驅力?
    戲劇如何通過「體驗式教學」,挖掘孩子學習內驅力?「體驗式教學」,挖掘孩子學習內驅力?「我們希望讓孩子保有探索世界的熱情和好奇,用藝術家的創造力和嚴謹的工作能力去呈現他所理解的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蔡潔說到。而老師的作用,是幫助孩子去實現結果,至於結果如何,需要孩子自己來承擔。包括幕前幕後的各項準備工作:如舞臺監督、統籌管理、服裝管理、化妝等等,甚至門票銷售和海報設計都由孩子們自己完成,成本預算也由他們自己把控,超出成本要自己想辦法負擔,或是找到更多元的運作方式。
  • 學生厭學,不能總靠父母,喚醒內驅力,讓孩子愛上自主學習
    如何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家長要樹立學習的榜樣其實學生在學習時,家長想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首先家長就應該以身作者,如果學生問父母一個問題,家長一定要及時進行合理的回答,千萬不要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甚至說一些:「我哪有功夫之類的話」。
  • 《繼承者》之教育發展系列論壇:提升內驅力從核心成長
    「點燃內驅力才能讓孩子獲得真正的持續的成長,具備核心能力才能讓孩子擁抱未來的各種變化。」2020年8月16日,由深圳財經生活頻道《繼承者》和睿語國際教育共同舉辦的「提升內驅力從核心成長」教育論壇在深圳寶安召開。
  • 如何培養孩子做事的長性 | 告訴你2個關鍵因素
    為什麼有的孩子做事情就能堅持,而有的孩子做事情總是缺乏長性呢當然,一方面孩子成長過程中,不知道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是什麼,需要一些探索和嘗試,是可以理解的。 但另一方面,家長還是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恆心與毅力,才能養成做事堅持到底的品質。在培養孩子做事的堅持性上,主要有2個關鍵的因素。
  • 如何提升孩子的英語水平呢
    方法在哪裡呢,不是在單詞上,在孩子的身體力行中。如果不按方法去聽說讀寫,單詞就得不到展示。單詞不能展示,孩子的需求或情感也得不到分享;沒有辦法分享,怎麼去互動和溝通呢。在實踐中,從自身上去求情景,就可以找到適合孩子的方法。如何才能找到,適合孩子的英語學習方法呢?課堂上,跟著老師模仿和互動,是在英語環境和條件下學習。相對比較輕鬆,活潑,也比較容易一些,跟著老師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