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兒》
辛棄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恨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迷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樓,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這首詞有三重含義,一是道眼前之景,二是想像中人,三是發內心之怨。眼前之景就是春歸,詞人見此而感哀傷。開篇即說幾番風雨後春天就匆匆而去,「長怕花開早」,是因為花早開便自然早謝,而花謝之日,也就證明春天即將終結了。那麼花早開便可哀傷,更何況已到落花滿地的春去之日了呢?於是詞人想要挽留春天,說芳草萎萋,直接天際,已經遮斷了歸路,歸路既斷,春天你就暫且不要走吧。當然,春天是不會回應詞人的,自然規律更不會因為詞人的哀愁而就此改變。
詞人看到畫簷下有蜘蛛結網,網上沾惹了飛揚的柳絮,他不禁繼續聯想,那蜘蛛是不是故意結網,就為著捕捉柳絮呢?柳絮滿天,是晚春之象,那麼蜘蛛捕捉柳絮,倒像是和自己一樣,想要挽留春天的腳步呢。然而「算只有」三字,卻甚為悲涼,可見欲留春天之人或之物,實在是太過稀少了呀。下閥以《長門賦》的典故引出「脈脈此情誰訴」,然後說「君莫舞」,這君又指的是誰呢?對照上闕所言,應該是指柳絮了。詞人對柳絮說,你不要再飛舞了,你知道嗎,歷史上最善舞蹈的楊玉環和趙飛燕都已經化作塵土,杏無痕跡了,你想靠著舞蹈送走春天,恐怕未能如願啊。
但是柳絮真的難以如願嗎?春天終於還是離去了,最終難以如願並感到哀傷失望的只有詞人自己,所以他登高臨遠,望見斜陽下的煙柳,才會倍覺肝腸寸斷。這第一重含義是眼前之景,惜春、傷春,怨柳、恨絮,但從來寫景是為了抒情,傷春之意每每是感傷青春逝去的表象,所以第二重含義也便呼之欲出了。這第二重含義乃是美人之怨,詞人虛構出一名「蛾眉曾有人妒」的美人,那麼從這個角度來看,上閱的感傷春去,其實是感傷年華老去,情愛不在。《長門賦》的序言說:「孝武皇帝陳皇后,時得幸,頗妒,別在長門宮,愁悶悲思,聞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天下工為文,奉黃金百斤,為相如、文君取酒,因於解悲愁之辭。而相如為文以悟主上,陳皇后復得親幸。」
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而已,事實上司馬相如並沒有作這篇賦,實乃後人偽託,而陳皇后也最終沒能重得漢武帝的寵愛。所以詞人借美人之口,說我遭別人妒忌,被情人拋棄,就算能夠花費千金買得司馬相如作賦,也終究無法向情人傾訴心中的相思和幽怨。那些靠著能歌善舞來魅惑情人的女子啊,你們不要太過得意,歷史上的楊貴妃、趙飛燕也都靠著能歌善舞來迷惑人君,最終落得悽慘的下場。然後結尾又作轉折,怨歸怨,恨歸恨,情人終究不再來到身邊,所以只能登高臨遠,看晚春景象而愁腸百斷。
當然,這終究不是一首普通的閨怨詞,詞人別有懷抱,是繼承《離騷》的傳統,用「香草美人」作譬喻,以蛾眉見妒的美人自況,抒發自己報國之志難伸的憤懣之情。宋高宗退位以後,宋孝宗重用主戰派張浚等人,整兵經武,立志北伐,然而終因實力不足、準備倉促,再加上張浚指揮不得法,導致了符離之敗,於是主和派再次甚囂塵上。此詞的上閥寫春去匆匆,就是說明這一背景,恢復中原、收復失地的大好時機,對於矢志報國的詞人來說,就是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的短暫的春天了。「蛾眉曾有人妒」一句,或在影射史浩。史浩字直翁,是高宗、孝宗兩代重臣,理論上來說,他不算主和派,曾經向孝宗推薦過陸遊,還竭力主張為嶽飛平反。然而史浩認為朝廷實力不足,還不能撕毀與金人的和約,因此反對張浚北伐,並且頗為猜忌辛棄疾等南歸之人。
辛棄疾從江西安撫使被調為湖北轉運副使,據說便出自史浩的建議,安撫使有一定兵權,轉運使則純粹是文官,負責地方錢糧。也就是說,史浩把辛棄疾從整軍抗金的第一線給拉到了後方第二線,辛棄疾為此大感不滿,所以才寫下此詞。通篇而論,辛棄疾是用「香草美人」的傳統筆法,借美人以自況,一方面抒發壯志難酬的悲怨,同時也針砭時事,諷刺史浩之流為小人,詛咒說你們現今魅惑君主,也終有倒黴的一天。據說孝宗見到此詞後,立刻就理解了辛棄疾的想法,為此甚感不快。這首詞表面委婉,內在激烈,手法非常獨特而巧妙,梁令嫻在《藝衡館詞選》中引梁啓超的評價,說此詞「迴腸盪氣,至於此極,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實在不是過譽啊。
參考資料:詩詞鑑賞
本文乃「曹壽林遊記」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