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結構,通常是指文章內部的結合與構造。它體現了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係,是一種組合局部為整體的藝術。精心構思的文章結構,可以將主題的統帥作用通過對材料的巧妙組織、層次的巧妙布局、內容的巧妙搭配很好地體現出來,使文章的內容進一步條理化,各部分緊密關聯、遞進有序,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如果不重視結構構思或結構安排不合理,文章就會整體感不強,各部分之間比例不當,缺少必要的聯繫,中心不突出,缺乏邏輯性,就會影響文章的質量。
思路不清、結構不合理、層次混亂等,是科技論文稿件被拒的常見原因。即便是一些選題很好的科技論文,由於邏輯思維混亂,必然導致論文的論證過程是失敗的,就算佔有再豐富的材料,也無法把這些材料有效的組織起來論證一個論點。因此,達晉編譯認為,正確地構思結構,是寫作科技論文必須重視和解決好的關鍵問題。
一、理清思路。思路是寫作論文時思考過程的「路線」。思路是結構的內核,結構是思路的外在表現。只有思路清晰,結構才能嚴謹合理,所以思路對結構起著決定性作用,理清思路是構思結構的前提條件。關於怎樣理清思路:一是要理出頭緒。在眾多材料中理出一個正確的頭緒來,這個頭緒就是主題。以主題為主線,就抓住了文章的總線索。二是要注重連貫。在總線索的牽引與貫穿下,分清先後次序,有條不紊地組合,同時要注重各部分、各段落之間的有機連接,形成遞進、並列、總分、轉折、因果等邏輯關係。三是要防止疏漏。文章思路要周密嚴謹,防止出現破綻,防止出現片面性和絕對化,注意能夠自圓其說。
二、優選框架。框架是文章的骨架,是結構的主體部分。好的框架不但使文章組合有序,而且給人以整體的美感。文章的類型和主題不同,框架的組合方式也不同,要選擇適合自己文章的最優框架,注重體例統一。在寫科技論文時,一般按照事物靜態橫向組合的並列式框架,或者按照動態縱向組合的遞進式框架。在外在形式的組合方面:寫3000字以內的短篇文章時,一般優選「二二式」框架,即分為2個部分,每個部分再分為2個小點;寫5000字左右的中篇文章時,一般優選「三三式」框架,即分為3個部分,每個部分再分為3個小點;寫7000字以上的長篇文章時,優選的框架則可擴展為「三四式」「四三式」「四四式」「五三式」等。
三、統配內容。結構的內容包括開頭、結尾、層次和段落、過渡與照應等。統籌配置好這些環節,也是醞釀結構的基本要領之一。只有掌握好這一要領,才能組成條理清晰、前後連貫、首尾圓合的篇章形式。統配的方法,既要依據主題全局的需要,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安排開頭,或開篇點題,或形象導入,儘量新穎別致,一舉吸引讀者;安排結尾,或總結全文、揭示主題,或抒發情懷、感染讀者,或意在言外、發人深思,或戛然而止、乾淨利落,儘量留有餘味,言盡而意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