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人們向來是談性色變,大家普遍認為這是一個不好的詞彙。
人們把性和「色情」「汙穢」掛鈎,覺得這有傷風化,難登大雅之堂,於是大家也都默許了這種觀點。
然而,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主角王小波,他對待性的態度卻截然不同。
王小波寫了29年的小說,他用文字向大家傳遞了一種新的思想:性是一門藝術,它並不骯髒,每個人都應該正確看待。
在他的作品中,將「性愛」與「人性」用樸實無華的語言,不加修飾地展現在了大眾面前。
王小波認為:「人們認為最羞恥、最該隱諱的東西,恰恰是最不值得羞恥、隱諱的東西。」
長相其貌不揚,卻憑實力脫單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
這句話旨在告訴我們,戀愛時不要只注意對方外在,要清楚內在也是很重要的特質。
王小波就完美詮釋了有趣靈魂的重要性,畢竟他長得實在太醜了,用其貌不揚來形容都不過分,這是王小波妻子對他的第一印象。
李銀河回憶丈夫王小波,然後說出了這樣一番話:「見到本人的時候,我當時真是嚇了一大跳,聽說過此人其貌不揚,沒想到這麼醜。」
聽起來有些調侃的意味,不過我們也可以從中得知,王小波外形條件確實很差,厚嘴唇皮膚黝黑,滿臉褶子蒜頭。
大家請不要嘲笑,因為王小波先天身體就有缺陷,心臟瓣膜閉鎖還缺鈣,這意味著他將無法和正常孩子一樣劇烈運動,只要過度勞累嘴唇就會發紫。
「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由於不能劇烈運動,王小波從小便養成了看書的好習慣,父親藏書室成了他的精神樂園。
與此同時,王小波看書時總是能沉浸其中,每次看到精彩的地方就會獨自蹲在牆角思考。
然而,大家對此嗤之以鼻,都認為這孩子腦子有病,便給他起了一個「傻波子」的綽號。
後來,王小波把自己從小獨立思考的瞬間,都轉換成素材融入了小說情節中。
歷時20年的經典之作,卻被低估視作「小黃書」
《黃金時代》這是王小波的經典之作,這本堪稱完美的著作前後編寫歷時近20年,最終於1992年在臺灣出版,王小波也因此獲得了一系列榮譽。
關於《黃金時代》這本書,如果全部讀懂了也就清楚何為「人性」,如果表示沒看懂,也就證明你還是不清楚「性」和「愛」的內涵。
不過談到這本書的出版,可以用山路十八彎來形容,由於該書大篇幅涉及到性愛,甚至還涉及很多細節描繪,該書被人們貼上了「小黃書」的標籤。
實際上,《黃金時代》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膚淺,後來結果證明,這是一部被人們低估了的經典之作。
這本書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通過對男女主人公的情愛和欲望描繪,一方面巧妙地揭露了荒誕的愛情真相,另一方面也對現實進行了嘲諷和抨擊。
生前無人知曉,死後備受追捧
正所謂天妒英才,王小波97年因心臟病突發不幸離世,妻子李銀河當時還在劍橋大學,聽聞噩耗後特別痛苦。
更加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作為文人的王小波,葬禮上文壇竟無一人出席,這大概是生前名聲不夠顯赫的緣故。
然而,王小波去世第四年,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他的著作《黃金時代》開始大賣。
小波的時代三部曲備受追捧,一度因為太火爆賣斷貨,還緊急加印10多次。
正是如此,後來才有了我們熟知的那句:「生前籍籍無名,死後聲名鵲起。」
關於王小波的《黃金時代》評價大咖一致認為:
如果你不懂「人性」,建議去讀黃金時代,
如果你不懂「性愛」,建議再讀黃金時代,
讀完後你就能明白,人性和愛的具體內涵。
京圈大腕兒王朔懟人無數,卻對王小波高度評價道:
「王小波是好樣的,當然我也是好樣的,我們兩個人之間不存在誰蓋了誰的問題,他若是今天還活著,我覺得他會更牛,他好並不意味著我不好,我們相得益彰,這可以吧。」
如果你想在喧囂中保持一絲清醒,或是想要在枯燥無味的生活中尋找一些趣味,那就和我一起來讀王小波吧!
相信讀了王小波,你會驚嘆於他的勇氣和果敢,更會折服於他的智慧和才華。
王小波的作品中,以《黃金時代》為代表的時代三部曲最為經典,不到一頓飯的價格,便能在如沐春風的文字裡,與最有趣的靈魂相遇。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面商品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