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時代》王小波:「有趣,是一個人最大的魅力」

2020-12-13 小一歷史筆記

在國內,人們向來是談性色變,大家普遍認為這是一個不好的詞彙。

人們把性和「色情」「汙穢」掛鈎,覺得這有傷風化,難登大雅之堂,於是大家也都默許了這種觀點。

然而,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主角王小波,他對待性的態度卻截然不同。

王小波寫了29年的小說,他用文字向大家傳遞了一種新的思想:性是一門藝術,它並不骯髒,每個人都應該正確看待。

在他的作品中,將「性愛」與「人性」用樸實無華的語言,不加修飾地展現在了大眾面前。

王小波認為:「人們認為最羞恥、最該隱諱的東西,恰恰是最不值得羞恥、隱諱的東西。」

長相其貌不揚,卻憑實力脫單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

這句話旨在告訴我們,戀愛時不要只注意對方外在,要清楚內在也是很重要的特質。

王小波就完美詮釋了有趣靈魂的重要性,畢竟他長得實在太醜了,用其貌不揚來形容都不過分,這是王小波妻子對他的第一印象。

李銀河回憶丈夫王小波,然後說出了這樣一番話:「見到本人的時候,我當時真是嚇了一大跳,聽說過此人其貌不揚,沒想到這麼醜。」

聽起來有些調侃的意味,不過我們也可以從中得知,王小波外形條件確實很差,厚嘴唇皮膚黝黑,滿臉褶子蒜頭。

大家請不要嘲笑,因為王小波先天身體就有缺陷,心臟瓣膜閉鎖還缺鈣,這意味著他將無法和正常孩子一樣劇烈運動,只要過度勞累嘴唇就會發紫。

「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由於不能劇烈運動,王小波從小便養成了看書的好習慣,父親藏書室成了他的精神樂園。

與此同時,王小波看書時總是能沉浸其中,每次看到精彩的地方就會獨自蹲在牆角思考。

然而,大家對此嗤之以鼻,都認為這孩子腦子有病,便給他起了一個「傻波子」的綽號。

後來,王小波把自己從小獨立思考的瞬間,都轉換成素材融入了小說情節中。

歷時20年的經典之作,卻被低估視作「小黃書」

《黃金時代》這是王小波的經典之作,這本堪稱完美的著作前後編寫歷時近20年,最終於1992年在臺灣出版,王小波也因此獲得了一系列榮譽。

關於《黃金時代》這本書,如果全部讀懂了也就清楚何為「人性」,如果表示沒看懂,也就證明你還是不清楚「性」和「愛」的內涵。

不過談到這本書的出版,可以用山路十八彎來形容,由於該書大篇幅涉及到性愛,甚至還涉及很多細節描繪,該書被人們貼上了「小黃書」的標籤。

實際上,《黃金時代》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膚淺,後來結果證明,這是一部被人們低估了的經典之作。

這本書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通過對男女主人公的情愛和欲望描繪,一方面巧妙地揭露了荒誕的愛情真相,另一方面也對現實進行了嘲諷和抨擊。

生前無人知曉,死後備受追捧

正所謂天妒英才,王小波97年因心臟病突發不幸離世,妻子李銀河當時還在劍橋大學,聽聞噩耗後特別痛苦。

更加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作為文人的王小波,葬禮上文壇竟無一人出席,這大概是生前名聲不夠顯赫的緣故。

然而,王小波去世第四年,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他的著作《黃金時代》開始大賣。

小波的時代三部曲備受追捧,一度因為太火爆賣斷貨,還緊急加印10多次。

正是如此,後來才有了我們熟知的那句:「生前籍籍無名,死後聲名鵲起。」

關於王小波的《黃金時代》評價大咖一致認為:

如果你不懂「人性」,建議去讀黃金時代,

如果你不懂「性愛」,建議再讀黃金時代,

讀完後你就能明白,人性和愛的具體內涵。

京圈大腕兒王朔懟人無數,卻對王小波高度評價道:

「王小波是好樣的,當然我也是好樣的,我們兩個人之間不存在誰蓋了誰的問題,他若是今天還活著,我覺得他會更牛,他好並不意味著我不好,我們相得益彰,這可以吧。」

如果你想在喧囂中保持一絲清醒,或是想要在枯燥無味的生活中尋找一些趣味,那就和我一起來讀王小波吧!

相信讀了王小波,你會驚嘆於他的勇氣和果敢,更會折服於他的智慧和才華。

王小波的作品中,以《黃金時代》為代表的時代三部曲最為經典,不到一頓飯的價格,便能在如沐春風的文字裡,與最有趣的靈魂相遇。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面商品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

相關焦點

  • 《黃金時代》是王小波對人性自由的探索,及自我情感的靈魂救贖
    在妻子的支持下,王小波才有了更多寫作的時間與空間,而那時的他也一直在改寫《黃金時代》。1992年,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在臺灣聯合日報上首次得以發表,並斬獲聯合獎25萬臺幣。王小波說,很多理智健全辨別善惡的人需要讀小說,而他的書就是為他們而寫。他人心中的王小波與《黃金時代》《黃金時代》是一個時代的融合,更是一代人精神為之振奮的焦點。王小波的文字不止是幽默,更是理性、情感、精神的聚合。
  • 身體的快樂,是我們唯一的精神武器——王小波《黃金時代》
    總之,對於王小波以及他的作品,這二十多年來一直是褒貶不一。喜歡他的,依然喜歡他;討厭他的,依然還是討厭他。不過我想無論這個時代怎麼變,王小波的作品依然還是有人讀的。就比如他的一部小說《黃金時代》。王小波曾經說過:「我寫《黃金時代》,寫了很長時間。現在這篇小說已經寫完,從此屬於讀者。」可以說《黃金時代》這本書,王小波在這上面上花費的時間是最多的,也是他自己最看重的小說,從構思到成文一共十多年。在王小波短暫的一生中,耗費心力最多的作品就是《黃金時代》。
  • 王小波《黃金時代》:荒誕的時代,壓抑的人性,肆意張狂的靈魂
    每個作家都有一顆放蕩不羈的心,王小波把他的這顆心寫在了他的作品裡。王小波二十歲的那一天,正是他的《黃金時代》。王小波被稱為中國的喬伊斯兼卡夫卡一樣的人物,在我心裡中國文壇的領袖。你也許還未讀過他的書,但一定聽過他的一句話:「一輩子很長,要跟有趣的人在一起。」
  • 王小波《黃金時代》:用幽默大膽的口氣,諷刺現實,說出人生事實
    1997年,王小波在寫作的時候突發心臟病去世,他捲曲著自己的身體,不斷的掙扎,直到一個人孤獨地死去。他的身邊沒有一個人,但卻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遺產,豐富了我們的精神世界。雖然他只活到了45歲,短短的一生,但無數的現代人,卻還在讀著他的書,討論這裡面的思想。
  • 王小波《黃金時代》被眾多出版社拒之門外:男女之事描寫過於露骨
    帥氣的王小波,哪裡醜了?李銀河也同樣深愛王小波。李銀河去美國念書,王小波給她做陪讀。無論是學歷還是收入,王小波都不如李銀河,但是李銀河卻從沒讓王小波出去打工。兩個人的生活全靠李銀河一個人的獎學金,她說:「他那麼一個智慧的頭腦,我捨不得他去幹粗活。」
  • 世界在下沉,越發讓人懷念王小波的黃金時代
    後來弟弟長大,按捺不住開始跑出去玩,只剩王小波一個人繼續蹲那發呆。王小波七歲時,「三年自然災害」開始。那年母親被調到鄉下,父親也無暇他顧,他們兄弟姐妹五人只能讓年邁的姥姥照顧。最大的問題就是沒飯吃,只能把地瓜蔓剁碎了,放點豆面拌著吃。王小波正長身體,也顧不上扎嘴,每次都能吃好多。父親心疼他們,偶爾帶點肉回來,每人分一小塊。看見肉,弟弟高興地大喊:「吃大魚大肉了!」
  • 王小波《黃金時代》赤裸和粗俗的描述、顯現出坦坦蕩蕩的真性情
    王小波《黃金時代》赤裸和粗俗的描述、顯現出坦坦蕩蕩的真性情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個人,會大膽直白的把人性在你面前露骨的展現,毫不掩飾的剖析?
  • 《黃金時代》背後的女人,為王小波生前身後事嘔心瀝血、背盡罵名
    拼身高,1米84的大高個子,可能是王小波外在上的唯一優點了,「下隊插秧時,撅在田裡,就像是一個大蘿蔔」。雖然,拼外在拼不過,但是拼內在,王小波卻勝在有趣。一天,李銀河在《光明日報》上班,同事給她看了一篇文章《綠毛水怪》,李銀河看得十分感動,心中便偷偷刻下了那個署名叫王小波的印記。
  • 王小波的痛楚:他把《黃金時代》當寵兒,而有讀者卻當「黃書」看
    在中國文壇,有一位作家憑藉自己有趣的靈魂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絕倫的花花世界,在他的筆下,每個人物都是那麼獨特。他的愛人才初見他時曾笑稱他的長相是種「障礙」,可他卻憑藉自己的幽默風趣,譜寫了一曲令無數人豔羨的愛情樂章。他與愛人之間的書信被很多年輕朋友當作表白的經典臺詞,他就是王小波。
  • 42年前高考,王小波及格全靠記不住,網友:有趣的靈魂
    《黃金時代》書中描寫大膽,但是這本書讓王小波自覺寫得最用心,寫得最好的一本書,也是王小波「生前寂寞、死後爆紅」的最具代表的作品。《黃金時代》榮獲第13屆《聯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書中以上世紀70、80年代為創作背景,是以下鄉知青王二為「破鞋」陳清揚證明她不是破鞋的故事為引子,正面大膽寫出當時那個時代的人的禁錮,對「性 愛」和「自由」的追求,反思作為一個人的當下的生存現狀和作為一個人該有的生存狀態,並彰顯了人性中的自由與本真。
  • 《黃金時代》:王小波對社會最簡單、最純樸狀態的渴望和回歸
    但是他們有一個最大的優點,那就是有著最頑強的意志。並且具有巨大的力量。他們死亡之後,只能下降到地獄永恆的黑夜之中去。黑鐵時代則是最恐怖的時代。這一季的人類已經儼然成為罪惡的代名詞了。甚至出現了父子兄弟相殘的情況。同時這還是完全的弱肉強食的時代,強權就是真理。善良的人不會有好下場,作惡者則會享受榮光。古代高貴的誓言在此時如糞土。
  •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到底講了什麼故事?導致它成為「禁書」
    說到王小波,在上個世紀後半段,他的名聲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甚至他的妻子李銀河曾宣稱:「如果小波不死,或者最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就是他了」。而王小波的小說《黃金時代》,更是被視為這位怪傑最傑出的代表作。在如何評價《黃金時代》方面,文化界一直褒貶不一。
  • 《黃金時代》「賤」的6句話,初讀不懂王小波,如今再讀已淚目
    從這一方面來說,王小波是個嚮往自由的人,浪漫有趣,特立獨行中帶著理性。都說王小波長得醜,但是李銀河卻愛得深沉,丈母娘曾經因為王小波太醜,不讓李銀河跟他來往,於是王小波便對李銀河說了一句:「你也長得不怎麼好看」,李銀河又氣又笑。
  • 王小波:一輩子很長,要跟有趣的人在一起
    而在那個時候,幾乎沒有編輯和出版社會認為這類書是容易出版的,就算很多編輯很喜歡王小波的書稿,但誰也不敢發。王小波自己說:「寫《黃金時代》用了我很多時間和才華,寫得很精緻,傾注了我對小說的許多想法。性是一個人隱藏最多的東西,是透視靈魂的真正窗口,這段《黃金時代》寫得有些境界。」1997年的4月11日,王小波因突發心臟病在家中去世,年僅45歲。這個有趣的靈魂走了,卻點燃了很多人心中的火種。
  • 王小波《黃金時代》:肉體歡愉的殼裡,包裹著人性的本真
    在《黃金時代》中,王小波如此寫道:「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
  • 王小波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讀者:自由的思想者
    導讀:你好哇,說到王小波,相信很多人對這位作家是不陌生的。提到王小波,我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兩個詞兒,有趣和幽默。第一次讀王小波的書,你會被它的講述方式所震驚。在中國作家群體中,王小波不被納入任何的體系,而他在讀者群體中卻非常的受歡迎。
  • 《黃金時代》尺度大堪稱「小黃書」,王小波:沒有性的人生不完全
    然而,最近無意中看到了作家王小波的一部《黃金時代》,卻刷新了我的認知與見解。在《黃金時代》中,作家王小波硬是將避諱的「性」寫到了極高的高度,讓人不禁心頭一震。故事發生在七十年代早期雲南西部某農場,男主名叫王二,二十一歲,被安排到雲南「插隊」。而女主名叫陳清揚,二十六歲,在王二插隊的地方做醫生。
  • 王小波:為什麼就從黃金時代到了黑鐵時代?這中間到底經歷了什麼
    《黃金時代》投稿內地出版社遭拒,原因是低俗《黃金時代》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作品,全書僅僅3萬字,但是對於性的描寫,佔據了很長的篇幅。在大部分的人眼裡,雖然語言非常赤裸,卻讀不出什麼色情的味道。1992年,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在香港和臺灣地區出版,並且獲得第十三屆《聯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獎金足足有250000元新臺幣,這在當時可是一筆「天文數字」!隨後,王小波利用這筆錢買了房子,趁著手裡還有餘錢,便下定決心,開啟了自己的寫作生涯。
  • 讀完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後:王小波筆下的性,秒殺一切寫性小說
    這就是王小波的成功。其實,《黃金時代》之所以這麼出名,靠的就是大膽直白的性描寫,這在當時真是非常非常少見的。《黃金時代》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故事其實很簡單,就是寫的王二和陳清揚的愛情故事。王二說,那段黃金時代,如果少了陳清揚,必定黯然失色。陳清揚說,那也是她的黃金時代,即使說出愛是罪,也願意為他分開雙腿。這所有的經歷,無論好壞,都是我們無法避免的生活,沒有後退可言,只能英勇抗擊。
  • 《陳清揚:情人》前言: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到底好在哪裡?(上)
    網上有人這樣評價王小波的《黃金時代》:「表面上的小黃文,其實是天馬行空的隨意想像」。我對此評論的評論是:此人的兩句評論說明此人根本沒有看懂《黃金時代》,第一句說明不是太懂,第二句說明根本沒懂,連看懂的門都沒有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