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惠陽區招聘了215名鎮村儲備幹部,平均年齡不到28歲,其中全日制大專47人,全日制本科164人,碩士研究生4人,黨員80人!有意思的是,此次招聘還從廣州、深圳、東莞三地就逆向吸引了51名人才回鄉任職!這些高素質人才將給惠陽鎮村工作注入新活力!
今天下午,記者由惠州市惠陽區了解到,惠陽正在努力為鄉村振興儲備幹部,做大人才蓄水池!
去年以來,惠陽區委根據惠州市委部署,針對農村幹部素質偏低、農村選人視野偏窄、鎮(街)專業人才偏少的實際情況,創新開展鎮村組幹部大儲備工作,面向全社會公開選拔鎮(街)中層負責人儲備幹部、村(社區)書記及「兩委」儲備幹部、村民小組長儲備人選,為鄉村振興「人才蓄水池」引入源頭活水,實現了從「無人可選」到「擇優遴選」、從「人才回鄉」到「人心回歸」的轉變。
現狀
農村優秀人才大量外流,「人才蓄水池」捉襟見肘
長期以來,由於農村發展不充分、城鄉發展不平衡,惠州市區和周邊城市對農村人才「虹吸」效應明顯,惠陽農村人才流失嚴重。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惠陽鄉村勞動力資源數為22.73萬人,其中從事農林牧漁業生產的僅3.34萬人,佔比約14.67%,也就是說農村勞動力大部分都外出務工了。
大量人口外出,直接導致「人才蓄水池」捉襟見肘。「一些鎮村臨近村級換屆才匆忙找人,造成『臨時抱佛腳』的困境。」惠陽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部分人才有志回鄉發展但缺乏黨委部門主動定向精準推送信息,雙向溝通渠道不夠暢通,營造海選人才氛圍不夠。
農村人才隊伍總體不足,現有農村幹部隊伍整體素質偏低。惠陽區委組織部此前調研發現,全區130個村(社區)書記平均年齡50.2歲;高中(含中專)及以下學歷63人,佔比48.5%,本科及以上學歷僅15人,佔比11.5%。村民小組長情況更嚴峻,1237個村民小組長平均年齡51歲,85%是初中及以下學歷。
鄉村振興涉及方方面面,還需要各類專業人才。但調研發現,惠陽各鎮(街)普遍存在幹部人才學歷偏低、專業化水平不高的問題,難以適應新時代專業化、高質量工作要求。全區9個鎮(街)2593名中層及以下幹部中,全日制本科以上385人,僅佔14.9%。經濟、規劃、環保、法學等專業畢業的幹部236人,僅佔9.1%;具有專業技術職稱的僅有30人,佔比1.2%。
措施
以「建檔立卡」發現人才,以「發展平臺」激活人才
針對上述問題,惠陽區委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堅持以公開擇優為導向,以村級換屆為契機,創新開展鎮村組幹部大儲備工作,聚焦鎮(街)事業編幹部、鎮(街)合同制幹部、村(社區)黨組織「頭雁」和「兩委」幹部、村民小組長五類儲備幹部,實行「一體化儲備」「系統化管理」。一年來,已選拔鎮級儲備幹部85名、村級儲備幹部130名,審查遴選村民小組長儲備人選2249名。
儲備幹部從哪裡來?惠陽區委組織部提出「建檔立卡」舉措作為「大儲備」工作的先手棋,原則上將「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45周歲及以下、本村戶籍」的外出務工、經商、求學等人員全部納入「建檔立卡」範圍。去年9月至今,全區「建檔立卡」登記近6000人,人才信息、動態一目了然,鎮村想找什麼人才一鍵可查,還可通過靶向發送招聘信息、動員潛在人選返鄉任職,提高選人用人精準度。
做大「人才蓄水池」後,惠陽區用好用活用足相關政策,以「平臺+待遇」提升崗位吸引力,吸引大批人才回鄉參加大儲備招聘考試。今年1月,靈活運用50個事業編制招聘鎮(街)中層儲備幹部,結合基層需求分別招聘了27個黨建指導員和23個土木、規劃、財會、法學等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吸引了413人報考。
人才招進來後,實施鏈條管理培育,對儲備幹部真管真用,助推人才成長成才。如鎮隆鎮以「四個一」(至少參與拆除一宗「違建」、參與一宗徵地、協調處理一宗信訪案件、幫扶一宗工業項目),鍛鍊人才實戰能力,讓一個個「尖子生」冒出來。
同時,惠陽區還以「發展平臺」激活人才,構建三級五類儲備人才之間向上晉升、橫向轉任、向下兼任的機制,使人才有序流動、激發活力。對優秀的村級儲備幹部推薦進入「兩委」班子,每年事業單位招聘預留一定比例面向儲備人選定向選拔,如34名村級儲備幹部在屆中調整當選為「兩委」班子,其中1人擔任社區黨組織書記。
成效
實現從「無人可選」,到「擇優遴選」轉變
「大儲備」吸引了大批優秀人才進入基層幹部隊伍,起到了立竿見影的作用。如此次屆中調整後村(社區)書記平均年齡從50.2歲下降到44.8歲,本科及以上學歷由15人上升到41人;「兩委」幹部平均年齡從43.3歲下降到40.3歲,本科及以上學歷從72人提升到171人,解決了「兩委」班子整體素質不夠高的問題。基層受益於「大儲備」帶來的變化,也從被動「參與者」變成主動「實施者」,為「長久儲備」打下堅實基礎。
「『人才池』源源不斷吸納優秀人才,促進基層人才數量質量『雙提升』。」惠陽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農村幹部隊伍真正實現從『後繼乏人、無人可選』到『好中選優、優中選強』的轉變。」
目前,惠陽招聘的215名鎮村儲備幹部平均年齡不到28歲,全日制大專47人,全日制本科164人,碩士研究生4人,黨員80人,整體素質較高,給鎮村工作注入新活力。如今年村級屆中調整共272人,其中就有34名村級儲備幹部和74名「建檔立卡」人員共計108人進入「兩委」班子,「大儲備」人選佔新進人員近一半。
人才引進來,還要用得好、留得住。惠陽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招聘的大儲備幹部本地戶籍佔近80%,其中從廣州深圳東莞三地就逆向吸引了51名人才回鄉任職。惠陽通過給政策、給待遇、給平臺、給空間,讓人才感受到重視、有發展、願紮根,基層幹部群眾和儲備人選對「大儲備」政策普遍叫好。如今,越來越多人才主動聯繫鎮村尋找回鄉發展機會,「建檔立卡」人員中有返鄉意願的達3600多人,形成「人才」「人心」雙回歸的局面。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蔣幸端 通訊員:王嵐濤、舒志堅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楊洪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