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娜·阿倫特的博士論文寫了什麼?

2020-12-11 新京報

撰文 |高樺

(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929年,漢娜·阿倫特出版了自己的博士論文《奧古斯丁愛的概念:一項哲學解釋的嘗試》。甫一問世,該論文就在《哲學年鑑》《康德研究》《日晷》《德意志文學報》等當時德國重要的雜誌上收穫書評。評論者們認為阿倫特主要犯了兩方面的失誤:第一,她沒有注意到奧古斯丁是神學家這個事實;第二,她並不顧及同時代的那些神學家對奧古斯丁思想做出的原創性解釋。

然而,這些批評似乎未能命中儀的,因為阿倫特的目標並不在於依據古典學闡發奧古斯丁的神學思想,而是在她兩位老師雅斯貝爾斯和海德格爾構建的生存哲學的領域,對奧古斯丁的愛的概念進行考察。她在博士論文中的任務,實際上就是對奧古斯丁、雅斯貝爾斯、海德格爾三者的哲學做出自己富有勇氣與技巧的融合。

聖奧古斯丁的視野(Vision of St Augustin),1502年,蛋彩畫。聖奧古斯丁正在聚精會神地工作。

奧古斯丁給予的思想素材

從內容上看,博士論文的三章依奧古斯丁的概念構架而展開。第一章探討的是作為欲求

(appetitus)

的愛;第二章研究作為人與創世上帝之關係的愛;第三章則處理鄰人之愛。  

奧古斯丁給愛的概念所下的定義是:「愛不過是為了自身的緣故對某物的欲求」。某種形式的愛總是關於某個確定對象,而對象本身使人發動欲求。這個對象因其自身、而不是作為手段而關涉另一個事物並得到欲求,因此它就是「善」。只要欲求達到了它的目標,它就會停止;但此時會出現失去此目標的威脅,也就是對「惡」的害怕或畏懼。作為欲求之愛的最高目標,就是一種免於懼怕的自由。

在這個語境下,阿倫特揭示了奧古斯丁思想中暗含的緊張關係:一種沒有死亡的生命是不可能的,或者說,在當下無所畏懼地預期未來也是不可能的。作為欲求的愛必須避開塵世以及一切非持存的事物,因為它們都是暫時的相對的善。在這個意義上,阿倫特引出了奧古斯丁另外一組關鍵概念:奧古斯丁把那種對永恒生命的欲望,也就是對正確的欲求對象的愛稱作「聖愛」

(caritas)

,而把那種對於暫時的事物的錯誤欲求稱作「貪愛」(cupiditas)

。前者能夠達到自由、自足與自愛,後者卻始終指向他物而不回歸到自身。  

而奧古斯丁的這種區分以及對聖愛及其自由的強調,會使他陷入一種困境:一方面,自由或自足在這個世界上是無法達到的,因為所欲求的世上之物都是暫時的;另一方面,如果某人因此從世界退回到自身之中,那麼他就必須設法使自愛擺脫時間性因素。

「欲求真正指向一個超越的、超現世的未來,因為它最終建立在對一種永恆幸福的渴望之上。」在此,阿倫特完成了一項轉換工作:將作為欲求之愛,轉換為對我們作為上帝創造物之本性的回憶。這意味著,人不是作為主體,而是作為上帝的創造物而愛著。人愛他的鄰人不是為了鄰人或他本身;他否認他自己的自我與他人的自我。人真正愛的是在他自身以及在他人中的永恆者,因此,所有人也是相同的,既然他們對於愛具有如此相同的動機。

阿倫特始終將愛的概念與其生存思想結合起來,而當我們要去理解人與上帝之關係的愛與鄰人之愛間的相互轉換時,這種結合的意義就必須得到重視。眾人具有的共同威脅就是死亡,他們是在共同知曉這個威脅的情況下互相愛著的。但在這個愛的統一體中,仍然存在著某種疏遠或不誠實:每個人都獨自面對他的死亡,沒有其他人能夠給予幫助。而在鄰人之愛中,人們之所以互相愛著,是因為他們以這種方式愛著他們的拯救者基督。奧古斯丁所談論的鄰人之愛是一種在塵世之上的超越性的愛,它雖在世界之中,但不指向世界。阿倫特實際上把鄰人之愛描繪為了一種基礎性的愛,它支撐著其他的兩種愛。

《愛與聖奧古斯丁》;作者:(美)漢娜·阿倫特;編者:(美)J.V.斯考特,J.C.斯塔克;譯者:王寅麗,池偉添;版本:灕江出版社 2019年9月

雅斯貝爾斯提供的哲學方法論

在1953年7月13日致雅斯貝爾斯的信中,阿倫特明確表示:「奧古斯丁還不是神學家」,這也是她一直以來的想法。阿倫特的博士論文向當時新教神學家們所持有的奧古斯丁解釋發起了挑戰。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她博士論文的指導者雅斯貝爾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阿倫特認為奧古斯丁的愛的概念主要存在以下三種不一致性。第一,奧古斯丁給愛下的唯一定義是「愛是一種欲求」,但當談及「愛的秩序」時,鄰人之愛無論如何不可能由欲求來決定。然而他依此「聲稱除了使用或享受的方式外,沒有其他辦法能與欲望對象連結」。「這顯然導致了對愛的貶低,從而跟愛在奧古斯丁思想中所佔據的中心地位相矛盾。」

第二,我們愛鄰人是出於對上帝命令的遵守,但是「一個與世間萬物隔絕、單單與上帝同在的人,何以會對他的鄰人真正感興趣」?

第三,人與這個世界的關係也是雙重的:一方面,「人被視為孤零零地、純粹偶然地來到這個荒漠般的世界」;另一方面,「人被視為憑代際相傳而屬於人類以及這個世界」。

雅斯貝爾斯把奧古斯丁思想的豐富性,歸功於其思想中的矛盾,而阿倫特也受到雅斯貝爾斯的觀點影響。她也認為「我們必須讓矛盾保持自身,使之被理解為矛盾,然後把握隱藏在它們下面的東西」。他們二人所要展現的是作為哲學思想家因而具有矛盾的奧古斯丁,而不是作為主教與神學家因而融貫一致的奧古斯丁。

正如雅斯貝爾斯後來在他本人的《奧古斯丁》一書中所說,他強調的是奧古斯丁思想中的矛盾與張力。「沒有什麼比在奧古斯丁那裡找到矛盾更為容易了。我們把這些矛盾理解為他的偉大的一種特點。沒有矛盾就沒有哲學」。

海德格爾編織的哲學語言

《阿倫特手冊》的編者認為,這篇博士論文題目的選擇,與阿倫特身為海德格爾學生和情人的身份有關。這種觀點至少代表了相當一部分熱衷依據軼聞趣事來從事哲學思考的人們的看法。但這種看法是皮相的。

從表面上看,海德格爾本人在《存在與時間》中沒有研究過愛的問題。阿倫特的學生、同時也是《漢娜·阿倫特,為了世界之愛》一書的作者伊莉莎白·揚-布魯爾在這一點上洞若觀火。揚-布魯爾認為,阿倫特的博士論文至少在三個方面受到了海德格爾特有的哲學語言的影響。

阿倫特與海德格爾

第一,阿倫特總是將愛與忠誠聯繫起來進行論述,而忠誠這個概念在海德格爾的代表作《存在與時間》中曾以一種生存論的語言得到表達:「決斷構成著生存對自我的忠誠」。雖然博士論文沒有直接受到來自海德格爾關於愛的哲學研究的任何幫助,但卻因為這種愛之缺失而受到激發。阿倫特在個人層面意識到,海德格爾的哲學缺乏愛,他早年作品的根本弱點在於:「這種自我最本質的特徵是他的自我性,他徹底與他的所有同類者分離」。

第二,毫不誇張地說,時間性問題對於《存在與時間》有多重要,它對阿倫特的博士論文就有多重要。

作為欲求之愛是預期性的、指向未來的,它必須在未來得到滿足;作為人與創世上帝關係的愛指向原始開端的過去,指向創世誕生的那個神聖過去;鄰人之愛乃是當下之愛,它包含了其他兩種形式的時間性生存,包含了希望與回憶這兩種能力。

第三,當海德格爾的作品圍繞著未來的死亡經驗展開時,阿倫特的博士論文則關注我們如何通過降生進入世界——她稱之為「誕生性」。她明確意識到,我們根本性地攜帶著出生時的各項條件、我們的鄰人、我們生來所屬的那個群體的烙印。《存在與時間》中關於日常生活的描述吸引著她,但她仍覺得意猶未盡。海德格爾只是透過死亡來展示,個體是如何被拋入給定的歷史世界之中,卻避而不談過去的力量,更不顧及創世和降生的始終在場。

阿倫特對「誕生性」的理解,對於她日後的政治哲學思考具有指明燈式的意義。當她撰寫博士論文時,她從生命經驗而非書本上最終學到的是:她生來即是一個愛著這個世界的猶太人。

作者:高樺;

編輯:董牧孜;張婷

相關焦點

  • 《愛與聖奧古斯丁》漢娜·阿倫特的博士論文寫了什麼?
    ·阿倫特的博士論文基礎上修訂而成的,是阿倫特學術生涯的起點。編者J.V.斯考特和J.C.斯塔克基於阿倫特本人的修訂版,為這本書撰寫了導讀和研究論文。我們該如何透過阿倫特的早期作品,追溯她的思想脈絡?1929年,漢娜·阿倫特出版了自己的博士論文《奧古斯丁愛的概念:一項哲學解釋的嘗試》。甫一問世,該論文就在《哲學年鑑》《康德研究》《日晷》《德意志文學報》等當時德國重要的雜誌上收穫書評。
  • 一個月能寫好博士論文嗎?怎麼寫?
    也因此,很早,我就開始了博士論文的撰寫,在博士第二年,已經完成了博士論文的第一稿。然而,當時不知道受了什麼刺激,不甘落後的我居然跑過去申請了學校的優秀博士論文資助,並成功了。在籤名的時候,我很猶豫,和博士導師商量,因為籤字後博士必須比正常時間延期一年畢業。由於當時早已留校,導師又明確表示希望我衝擊一個優秀博士論文。於是,一個原本計劃提前畢業的我,後來比同屆同學晚了一年畢業。
  • 文科博士寫好論文的10條建議!
    ……這不是一篇畢業論文,只是我出於興趣和分享的態度想要寫出來的文字,但是我的思考過程中涉及選題、架構、舉例、字數分配、邏輯關係、時間截點等等要素,這些在寫博士論文的過程中間非常重要。1.提早開始,早比晚好關於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學論文這個事情,我覺得我卡住了一個很好的點:博士資格考試通過以後,我花了一個學期做研究計劃以及獲得研究課題的校方審批同意,然後一個學期搜集數據,然後就馬不停蹄開始準備論文的寫作了。
  • 博士寫不出好論文?上海交大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來分享經驗了!
    為激勵博士研究生專注於高水平、創新性科學研究,鼓勵導師對博士研究生的悉心指導和精心培養,建立崇尚學術、勇於創新的氛圍和導向,進一步提高我校博士學位論文質量,上海交通大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辦公室特制定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辦法。優博論文評選活動每年評選一次,每次評選出博士學位授予數3%左右的論文入選校優博和提名論文,其中校優博論文不超過15篇。
  • 寫博士論文的10個提示
    通常,博士學位論文是在你辛勤工作數年後,在你學位階段的最後幾個月以近乎瘋狂的方式寫成。但是,你可以按下面的提示來增加你成功的機會。提示1不要被書寫博士論文給嚇倒當你的博士論文工作開始成形時,就開始書寫。同時要記住,任何作者都需要修改。另外,使用本文提供的基本技巧來幫助自己,以使生活更輕鬆。在開始之前,先讀一些偉大的作家怎麼說如何寫作的,並把他們的建議放在心上。
  • 翟天臨博士論文原文哪裡看 翟天臨問知網是什麼博士論文遭質疑
    #翟天臨論文##翟天臨問知網是什麼#的瓜大家吃了嗎。我來詳細總結一下吧。網友對翟天臨的質疑主要是:2,北電要求較低,只要求在國家級專業期刊上公開發表至少2篇與研究方向相關的學術論文,每篇不少於3000字。翟天臨是電影學專業的博士,該專業博士理應發表c刊,最次應該在北大核刊發表論文。
  • 一篇博士論文意味著什麼呢?
    「一篇博士論文意味著什麼呢?」 筆者發現自己一直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直到… 「我和你們說,一篇博士論文值 30 萬,我看也就 80 多頁,一周寫三分之一,都可以掙 10 萬。」
  • 博士論文究竟是怎麼寫出來的?本科生也可以借鑑!
    博士論文寫作的方法與技巧!博士論文是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所撰寫的論學術論文。它要求作者在博士生導師的指導下,選擇自己能夠把握和駕馭的潛在研究方向,開闢新的研究領域。那麼,寫博士論文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四條準則助你快速寫好論文!
  • 寫好一篇博士論文的方法與技巧都在這裡
    寫好一篇博士論文的方法與技巧都在這裡!論文,是檢測一個學生對學業的掌握程度,也是在另一個層面衡量教學和人才的標準。很多同學在本、研經歷了論文的歷練之後,面對更加有難度的博士論文又該如何寫好呢?下面我們就一起探討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博士論文。
  • 寫好一篇博士論文的技巧與方法都在這裡
    論文,是檢測一個學生對學業的掌握程度,也是在另一個層面衡量教學和人才的標準。當你本、研經歷了論文的歷練之後,又該如何寫好博士期間的論文呢?對於論文的格式,百度百科給的步驟是這樣的。但是要避諱「小題小寫」,不要把論文寫得跟工作總結,甚至不如工作總結,這樣還不如不寫。因為論文要求的是嚴謹深刻,不是簡單了事。可以嘗試全方位,多角度地去剖析一個問題,爭取做到立意嚴明,有跡可循,論證有力,層次清晰,語言規範。學會多用具體材料,圖表、公式來證明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不僅可以使論文具有充分說服力,也可以彌補字數不足的問題。
  • 博士們寫論文「咬文嚼字」
    如果以為博士們寫論文僅僅為了滿足好奇心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她們從事的方言研究,不但可以更好地知古通今,促進語言規範化,甚至在人機處理、刑偵等諸多領域均有建功。  B 博士們  做調查寫論文完全不是負擔  孫勇關注的論文作者之一是史慧媛博士。記者了解到,她在我市一所大學任教,論文是她在黑龍江大學就讀期間所著,她調查了上千人,最終寫了一篇《哈爾濱方言中「哈」的讀音變異情況分析》的論文。
  • 【博士論文寫作】博士論文的寫作進度如何安排
    博士論文也是所有學歷論文中論文寫作要求最高,論文寫作難度最大的一個。因此博士論文的寫作是需要一定時間來完成的,如果不能合理安排寫作的時間,寫起來就會斷斷續續,艱難重重。寫好博士論文按要求來寫是最基本的,還有一點也是需要注意的,我們要學會如何安排博士論文的寫作進度,下面筆記就這方面具體來講講,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 撰寫博士學位論文需要注意什麼
    博士論文不很簡單,不就那樣嗎?規避抄襲即可,比如下面某人的回答!本人以自己指導博倫的經驗來廢話兩句,博士論文寫作說來輕巧,寫的時候就難以下手。還有,特別重點說的是,博士論文偏向於理論型文章,套路一般偏向先建模然後再個案分析,別理論和個案混著揉!碩士的傾向於,第三章就開始切入個案的問題然後用人家的模型去分析問題然後給對策。至於本科的,碩士的頭兩章都不要玩了,直接幾百字引言,然後個案分析!
  • 博士抄襲論文被取消學位!告訴你寫論文四大陷阱不要踩
    高等教育從本科生(部分高等院校專科也須寫論文)開始進入論文書寫、答辯階段,就意味著學生即將完成本階段學習任務,有的同學離開曾經溫暖的象牙塔,有的繼續提升學歷,曾經的捨不得,留戀即將成為過去,憧憬著美好未來!那麼論文如何書寫,有哪些坑千萬不能踩呢?
  • 斯坦福教授| 什麼是博士論文?
    --spafLet me start by reviewing some things that may seem obvious:第一,你的論文是獲得博士學位要求的一部分。除此之外,研究、理論、實驗等本身也是你獲得博士學位的條件。一個人不會試圖在自己的論文中面面俱到地寫下所有這些。Your dissertation is par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a PhD.
  • 寫博士論文遇見的各種困難,其實都是你性格和才能的短板
    首先聲明一點,寫論文對誰來說都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如果有些人說不難啊,那是他好了傷疤忘了痛,相信我,就像女人生孩子一樣,都賊疼,過後都忘了,然後還不耽誤生第二個……(我好像在說我自己,哈哈,關於論文為什麼這麼難請參看《從教育學角度,什麼是最好的學習方式》)所以,如果你在寫論文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困惑、迷茫、焦慮、沮喪、甚至抑鬱……這都正常
  • 不知知網也能博士畢業?談談讀博期間寫論文的過程
    本文不談如何寫論文,因為之前寫過,如《如何高效撰寫科研論文》、《如何在科研論文中體現創新點》,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在我百家號找到。這篇是以本人經驗,來說明我讀博期間寫論文的過程,中間會穿插一些寫論文的技巧。
  • 漢娜·阿倫特:平庸之惡
    是的,當一次次令人痛心的社會新聞曝光之後,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一下20世紀唯一堪稱最偉大哲學家的漢娜·阿倫特(HannahArendt)著名的「平庸之惡」:這種惡,是不思考。不思考人,不思考社會。惡是平庸的,因為你我常人,都可能墮入其中。
  • 北大教授張曉波談寫博士論文:平常心是道
    「論文難,難於上青天!」 許多博士在讀生如此仰天長嘆,有些因論文未果而幾度畢業延期,有些因徹夜整理數據、鑽研模型而「熬白了少年頭」。
  • 評論:博士論文寫滷雞肉不悖科學
    原標題: 評論:博士論文寫滷雞肉不悖科學  針對一項研究,公眾的評價標準往往是有用沒用,管理機構更是往往期待研究成果能夠儘快轉化為GDP,這些都造成了學術研究宗旨和體系的異化,改變起來,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