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下心來,在最美的春光裡品鑑最美綠茶,無疑是一件美好的事。
4月25日,竹葉青茶業一場「一杯綠茶覓春光」品鑑沙龍在北京的金寶匯舉行,品鑑的對象很特別,不僅有竹葉青茶,還有雷達、勞力士這樣的世界級名表。
有人會問,為什麼要把這兩种放在一起品鑑呢?
主講嘉賓一語道出了其中的意境:「品鑑名表與品鑑好茶都有異曲同工之妙,都需要在一個寧靜的時光裡慢慢品味其做工、細節與韻味,不可急功近利。」
在2014年聯合國糧農組織主辦的「萬隆國際茶業大會」上,四川竹葉青茶作為唯一受邀的中國茶企,榮獲「中國最美綠茶」殊榮。從四川峨眉走向世界,竹葉青的「最美」生長於青山秀水之地,採摘於萬物靈動之季,熟做於精湛技藝之間,品鑑於知音摯友之口,將茶的品質與人生的美好發揮到了極致。
在竹葉青茶的產地——素有「秀甲天下」之稱的峨眉山茶園,海拔800-1200米,這裡終年雲霧繚繞,宛若仙境。秀美的風光與良好的生態環境,使生長於這裡的茶葉得以吸收最豐富的營養物質,宛如居士一般隱匿山中幽謐之處,遠離塵囂與汙垢。
竹葉青還突破了綠茶一芽一葉的極限,只取最鮮嫩的芽心作為精華之精華,追求選材上的極致。其採摘標準近乎到了嚴苛的地步,每一顆嫩芽只有一釐米長,即便是技術最熟練的女工,一天也只能選出300克左右的竹葉青茶。
峨眉竹葉青外形扁條,兩頭尖細,形似竹葉。在師傅們的嚴格篩選下,即使個頭稍大的優質芽頭也將被剔除,以保證芽頭大小的一致性。此外,特別黃、特別綠的芽頭也不能倖免,以保證茶葉整體色澤的一致性。層層把關後,最終展現在世人面前的竹葉青茶大小整齊、色澤青翠,個個飽滿壯實。
要想成為「茶中至美」,還要看茶葉在水中的形態表現。找一隻乾淨的玻璃杯,將竹葉青茶輕放其中,緩緩注入80℃左右的水,此時可以看到葉片慢慢舒展開來,上下沉浮、根根直立,色澤鮮翠均勻,仿佛凝聚了一個茶園的春光。
茶客們心曠神怡,茶未品而味已至,嚴格篩選的辛勞在這一刻得到了回報。
口感上,竹葉青茶內質香氣高鮮,湯色清明,滋味濃醇,讓喜愛綠茶的人往往欲罷不能。其實,竹葉青茶早在晉代就名噪一時,與佛教、道教的淵源頗為深厚。據《峨嵋讀志》載:「峨眉山多藥草,茶尤好,異於天下;今水寺後的絕頂處產一種茶,味初苦終甘,不減江南春採。」 佛教傳入中國,長時間的坐禪容易使僧徒們疲倦、困頓,而茶因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消除疲勞等功效,成為最理想的飲品。
佛文化中凝鑄著深沉的茶文化,而佛教又為茶道提供了「梵我一如」的哲學,更深化了茶道的內涵和神韻。縱觀竹葉青茶的誕生過程,又怎能不說其是一種歷練與修行?
一杯好茶,一段春光,一場身心浸潤的品鑑,生活可以這般簡單美好,這大概是竹葉青茶成為「至美」的原因吧。(郭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