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調整超出預期 險資入市或新增3000億且將優先配置股票資產

2020-12-25 金融界

來源:財富動力網

作者:黃敏

重磅利好!進口關稅迎來新一輪調整,送出惠民生和促經濟的政策「禮包」。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近日印發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調整部分商品進口關稅。我國將對883項商品實施低於最惠國稅率的進口暫定稅率。支持一些抗癌藥、醫療器材、嬰兒奶粉的價格下降,與新基建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相關的部分進口設備以及零部件將有更充足保障。據了解,儘管本次關稅調整暫不涉及備受關注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框架內的稅收安排,但相關準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推進,政策紅利落地可期。

關稅迎調整 促經濟迎重磅利好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關於2021年進口暫定稅率等調整方案的通知,從2021年1月1日起,部分商品的進口關稅將有所變化。本次關稅調整是近年來力度較大的一次調整,不僅涉及稅率調整,也涉及以往幾年觸及不多的稅目調整,因此頗具看點。調整後的稅目總數達到8580個,比2020年增加了31個。2021年關稅調整方案中明確,對部分抗癌藥和罕見病藥品原料實行零關稅;降低人工心臟瓣膜、助聽器等醫療器材的進口關稅;降低乳清蛋白粉等部分嬰兒奶粉原料的進口關稅,降幅甚至達到50%。有利於降低患者和消費者的經濟負擔,提高生活品質。

除了惠民生「禮包」,還有促經濟的重磅利好。記者注意到,燃料電池循環泵、鋁碳化矽基板、砷烷等產品的進口關稅進一步降低,從5%-8%降到2%-4%。像燃料電池循環泵這些聽起來有些晦澀的產品名字,實際上都是支持新基建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設備、零部件以及原材料。新一輪關稅調整還降低了一部分節能環保產品的進口關稅。例如,作為汽車節能減排的重要部件,廢氣再循環閥的進口關稅由7%降到5%。此外,為鼓勵國內有需求的資源性產品進口,降低木材和紙製品、非合金鎳、未鍛軋鈮等商品的進口暫定稅率,並適度降低棉花滑準稅。

對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解讀指出:「超出預期、互利共贏。從目前產業結構來看,我們國家的傳統優勢在於下遊製造業,尤其是加工製造環節。那麼降低這些中間產品的進口關稅,可以提高我們下遊製造業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可以更好地擴大出口,當然也可以更好地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同時,這些關稅調整措施有利於更好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既滿足國內需求,又提升我國產業技術發展水平,促進形成宏大順暢的國內經濟循環;有利於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機會。」

險資入市或新增3000億且將優先配置股票資產

多位險資人士昨日向記者透露,明年險企會隨保費增加而同比例增加權益投資規模,預計明年全年險資權益類投資增加3000億元左右,而且將優先配置股票資產。業內人士認為,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對擴大險資投資範圍和比例均出臺了相關文件,明年險資投資將會是從政策落地「嘗試期」到「明朗期」。

對於明年險資投資的重點和機會,光大永明資產相關人士認為,明年一季度之前,很難看到利率水平的顯著變化。展望明年一季度,險資在大類資產選擇上的排序是:股票、商品、債券。股票方面主要是通過定向增發、大宗交易、舉牌高分紅優質藍籌股等方式積極參與,同時加大對H股中優質藍籌股的配置。主題機會方面首先是中高端製造,這些行業既符合全球補庫存尤其是中遊補庫存的邏輯,又受益於內外需的共振。精選其中「偏硬」的板塊,例如元器件、半導體、專用設備、通用設備、新能源設備(光伏)、軍工核心零件等方向。其次是順周期板塊,經濟強修復趨勢中不會缺席盈利能力較強的板塊。另外還有全球定價為主的有色、化工,受益於價格彈性持續擴張的白酒以及非銀等。最後,醫藥、汽車、家電等內需行業也會保持一定的關注。

北京一家大型險企權益投資部負責人表示,2021年總體採取穩中求進,結構為主的權益投資策略。一季度維持較高倉位,配置上在消費、科技、藍籌三個方向總體均衡。二季度以後逐漸降低倉位,偏重防禦。如果出現快速調整則會考慮提高倉位。從長期配置角度看好消費升級中的醫美、新能源及新能源車、軍工,同時看好製造業中的全球龍頭或潛在龍頭。

最後關於資金面方面,《投資快報》記者注意到,年末流動性投放大戲正在上演。本周以來,央行連續三天開展超千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累計淨投放3100億元流動性。央行呵護之下,資金面由偏緊轉為寬鬆,債市也持續回暖。多位分析人士表示,央行或運用組合拳對衝流動性缺口,春節前資金面大概率維持寬鬆。比如,中信證券明明團隊認為,春節前資金面大概率維持寬鬆。近期的MLF操作預示著貨幣政策未來將更加靈活,銀行負債端壓力有望進一步緩解。

相關焦點

  • 保險行業專題報告:解密險資資產配置與投資偏好
    而 2018 年以 來保險資金監管整體進入放鬆階段,且當前對險資權益資產投資比例上限仍有進一步放 開的預期。我們以 2011 年以來的上市公司年報分析 險資偏愛的重倉股票,剔除集團對子公司的持股(如中國平安持股平安銀行),2019 年 險資出現在了 361 家 A 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合計持股金額達到6772 億 元。
  • 長期資產配置框架下 險資權益投資四種模式探索
    這亦是險資的重要課題之一。不妨從長期資產配置角度去看權益投資,從保險資金權益投資模式之轉型,包括險資權益投資轉型注意事項等多個維度,去探索可能的保險資金權益投資模式。其四,新會計準則IFRS9更加關注投資收益波動性IFRS9要求保險公司根據其管理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和現金流量特徵將金融資產重新分類為以攤餘成本計量(AC)、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FVTOCI)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當期損益(FVTPL)的金融資產三大類。
  • 給險資鬆綁,是一個充滿想像的黃金大門
    這一回,險資是不是該一鼓作氣挺進一波,帶大夥吃頓肉了?給險資鬆綁,是一個充滿想像的黃金大門。據天風證券估算,未來3年,每年股票市場新增險資資金在2900-5300億之間。未來三年或增配股市逾萬億。監管層各種好說歹說,到目前險資入市的資金量還是不多。截至10月末,險資配置於證券投資基金的佔比為4.76%,股票佔比為8.41%。也就是說,政策雖然給了45%的權益投資上限,但險資並不領情。那險資把錢花哪兒了呢?
  •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會長段國聖:險資股權投資瞄準三大領域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會長、泰康資產執行長段國聖日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以來,一系列政策落地為保險資管發展保駕護航,為險資提升長期投資回報提供了更多路徑和選擇。未來險資股權投資將重點挖掘大消費、大健康、大科技領域。此外,保險資管機構穩健的投資風格與居民長期養老儲蓄的投資需求相契合,保險資管機構應注重與其他金融同業機構的合作,積極布局養老財富市場。
  • 險資股票投資設立新規 「一致行動人」收購明令禁止
    ,進一步明確了重大股票投資和上市公司收購的監管要求,調整了自2015年股災以來的險資股票投資「紅線」  坊間傳聞事關規範保險股票投資的監管政策終於在春節前「靴子落地」。1月24日,保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保險資金股票投資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  這是去年12月以來,監管規範險資舉牌、收購的系列組合拳之一,從多項規定來看,其「殺傷力」將涉及險資股票投資、舉牌和併購等資本市場行為。
  • ...資產配置全透視!|重磅利好|資產|東方財富choice|保險資金|銀...
    值得注意的是,在比例監管之下,政策可能會依據資本市場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如 2015年7月原保監會發布《關於提高保險資金投資藍籌股票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權益資產餘額佔比達上季末總資產比例 30%的,可進一步增持藍籌股票,增持後權益類資產餘額不高於上季度末總資產的40%;並在2017年初下調回30%的監管比例。
  • 中國人壽又掃貨 增持3000萬股農行!今年以來險資頻頻舉牌
    香港聯交所3月5日信息顯示,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下稱國壽集團)於3月3日以每股平均價3.2176港元增持農業銀行(01288.HK)H股股份3000萬股,增持後國壽集團整體持股數量為18.63億股,持股比例升至6.06%。這是繼中國人壽2月份增持農業銀行H股後,國壽集團再次「掃貨」。
  • 險資密集舉牌上市公司引發市場矚目
    中國人壽與萬達信息緣起於去年險資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去年10月,國壽資產設立保險業首隻紓困專項產品「國壽資產——鳳凰系列產品」,這一專項產品落地的第二單便是入股並舉牌萬達信息。記者注意到,今年6月,中國人壽曾發布公告稱,與上海萬豪投資有限公司達成股份轉讓協議,受讓後者所持有的萬達信息5500萬股股票。
  • 重磅利好 險資入市要加速?330家公司四季度以來獲保險公司密集調研
    截至三季度末,險資配置銀行存款25796.20億元,佔資金運用餘額的比例為12.46%;債券75765.69億元,佔比36.59%;證券投資基金9951.73億元,佔比4.81%;股票16810.25億元,佔比8.12%。    對此,天風證券表示,未來3年每年股票市場新增險資資金在2900億元—5300億元之間,未來3年或增配股市逾萬億元。
  • 資本市場再迎多路巨量長線資金:年金、險資、外資三箭齊發
    聯儲證券溫州營業部總經理胡曉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年金、險資、QFII等都是長線資金,他們入市規模進一步擴大,對形成長期牛市有著積極作用。上海小鬱資產總經理左劍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年金基金和險資的政策調整,預示著作為兩項標杆類長線資金,入市門檻將進一步放寬。
  • 早知道:550億資金候場 險資看好本輪反彈"不下車"
    證監會:推動放寬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比例和範圍證監會在京召開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工作座談會。會議提出,推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強化證券基金經營機構長期業績導向,推進公募基金管理人分類監管。推動放寬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比例和範圍。推動公募基金納入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金投資範圍。
  • 尤爾:欲知後市如何 且看新增股票開戶數
    1.大熊市時期:開戶數「水波不興」熊市時,新增開戶數與股市關係表現為「水波不興」:投資者開戶入市意願低迷,開戶量少且沒有大的波動。原因很明顯,投資者是否進入股市參與股票買賣主要取決於其對後市的預期,更本質地是取決於進入股市後能獲取利潤的預期。熊市時,投資者的預期收益不確定性極大,而且需要耗費大量精力,直接影響了投資者入市意願。所以,場外投資者較少會關注股市,更少會選擇開戶入市。
  • 險資參與化解股權質押風險具體方案正在制定中
    面對嚴峻的市場情況,近期,多地國資對質押股票的上市公司大股東伸出援手,化解流動性風險。而保險資金在發揮穩定資本市場和價值投資的作用方面,首例險資入市案例也已經出爐。10月14日,華安保險與精達股份的控股股東特華投資籤訂股份轉讓協議,轉讓特華投資所持有的公司無限售流通股1.76億股,華安保險持股由原本的0.99%升至9.99%,華安保險成為精達股份第二大股東。
  • 險資獨立帳戶去年前11個月賺20% 收益率超險資平均值4倍
    對比來看,獨立帳戶收益率是險資平均收益率及非獨立帳戶的4倍有餘。有險資資管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獨立帳戶指的是投連險獨立帳戶等帳戶,收益率較高的原因是,投連險等獨立帳戶由保單持有人承擔投資收益和風險,險企可配置於權益市場的資產更為靈活,在去年權益市場向好的大環境下,獨立帳戶普遍出現高收益率。
  • 調研「量少而精」 險資配置緊扣科技和穩增長主題
    隨著滬倫通開通、科創板開板,加之監管部門正在研究提高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投資比例,多位險企人士日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沿著近期險企調研的上市公司脈絡可以發現,保險機構對電子行業板塊調研較為頻繁,且調研板塊與科創板申報企業所屬行業重合度非常高,預計2019年下半年險資會緊扣以科技成長股為代表的新經濟方向進行配置。
  • IFRS9新會計準則 險資股市投資策略變局
    去年3月,財政部修訂發布中國版的IFRS9,對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產生了巨大影響,從而影響了保險機構投資行為的調整。在股市動蕩、IFRS9新會計準則實施等多重背景下,市場傳言平安資管有「大動蕩」,即權益部門將被撤銷,壽險、財險的委外都給平安大華等,平安集團和平安資管隨之否認了這一傳言。
  • 加徵關稅一旦實施影響有多大、投資者如何應對?六大機構解讀來了
    華泰宏觀李超:中美貿易摩擦對經濟有負面衝擊 點評美國擬對3000億商品加徵關稅 新增關稅對經濟增長將產生負面衝擊 8月2日凌晨,美國總統川普通過社交媒體發文稱,將從9月1日起對價值3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10%的關稅
  • 美股操盤必讀| 波音業績超出預期 特斯拉調高Model3售價
    馬斯克是當地時間周二在推特上宣布縮減Model S和Model X內飾選擇的,其在推特上表示,為簡化生產,許多Model S和Model X內飾配置,在11月1日之後將不再提供。特斯拉還將上周剛剛發布的新款Model3車型的售價上調了1000美元,至4.6萬美元。
  • 險資權益投資持續「鬆綁」 險企看好年末及明年權益市場投資價值
    根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資產負債管理能力及風險狀況等指標,明確了八檔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最高可佔上季末總資產的45%。   在《通知》發布時,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通知》下發後,保險公司的自主運作空間將得以加大,配置權益類資產的彈性和靈活性不斷增強。
  • 解碼險資選股路線圖:一季度 「雲摸底」289股 TMT行業較受青睞
    來源:財富動力網在監管層鼓勵入市背景下,險資的一舉一動備受關注。一季度,險資通過視頻會議等形式對289家上市公司進行了「雲調研」。從行業來看,包括電子、計算機、傳媒在內的TMT行業最受險資青睞。險資 一季度「雲摸底」289股近日,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表示,下一步將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保險公司適度提高權益類資產投資比重,可以超過30%上限。「接下來,銀保監會仍將鼓勵支持理財資金和保險資金在合規前提下,增加價值投資。」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肖遠企前不久表示,我國的金融資產估值總體處於較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