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來天津參加「西青非遺蹟」之旅,老友極力遊說我去了解天津西青的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它就是開合太極拳。老友拍著胸脯說:你去看看吧,它與你見過的所有太極拳都不一樣,而且會讓你震驚!
恰逢太極拳申遺,那一段時間太極拳備受關注,再加上老友的那句描述,都令我充滿了好奇和興趣,於是就登門拜訪了開合太極拳第六代傳承人之一於經元先生。
我們去拜訪於經元先生的地方是他經營的茶室和書店,房間不大卻古色古香,其實在登門拜訪之前,我們已經了解到天津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的於經元先生於2006年辭去薪資優厚的外企的工作,專心致力於「國術茶書館」的承襲和經營,同時為了讓開合太極拳這項孤本拳種傳承下去,在收徒教學的同時,也經常走進社區和校園推廣開合太極。
咋一見面,熱情的於先生就拿出他最好的茶葉招待了我們,寒暄片刻我們就直入主題,於先生侃侃而談,他講得盡興,我們也聽得著迷。
他介紹說:開合太極拳公諸於世已經有180年的歷史,共計傳承了六代,於經元先生便是第六代傳承人。他2000年開始跟隨開合太極大師李仁平先生習武,2008年成為李仁平先生的入室弟子。
由於我太急於想知道開合太極拳與常見的太極拳到底有何不同,於經元先生索性就在茶室裡演練起來。他一出招,即使是我們這些外行,也能一眼便看得出來開合太極拳確實與眾不同,更讓人震驚的是,在於先生演練過程中,他的關節從始至終都在咔咔作響,這大大超乎了我們的想像。
重新落座的於先生面對著目瞪口呆的我們,臉不變色氣不短地繼續娓娓道來。他說:開合太極不適合參加太極拳表演賽,每次參加都排不上名次,因為它太過另類了。另外開合太極拳的套路,一共有108個招式,屬於拳、功、法一體的太極拳,習練起來需要極大的毅力。
我們還了解到開合太極拳要求推手雙方保持粘、黏、連、隨、的同時,所有動作要求在「四兩」之內完成。
民國著名武術家孫祿堂先生曾以「極盡柔順之至」來評價開合太極拳,在柔弱中尋找到恆久的生命驅動力,這不僅是人生哲學,也是開合太極拳的智慧。所以說要想熟練地完成其中的一套動作,都絕非一朝一夕的功夫,正所謂「十年太極不出門」,已經研習開合太極20年的於經元先生仍然表示,開合太極學無止境才是它的魅力所在。
見識了開合太極以後,更加讓我覺得太極拳的博大精深,太極拳是中華民族璀璨的文化遺產。太極拳的申遺成功,更加意味著現在及將來,太極拳的文化價值都是難以估量的。
蜀黍在這裡寫了很多的文章、拍攝了很多的視頻,但是仍然覺得不過癮,依然想用更直接的方式跟你交談,蜀黍願意蹲坐在溫暖陽光下的一處牆角兒,坐在小板凳上,慢條斯理地再給你講講最新的旅行故事,也許這一講,就是一生!請你關注我吧,我們路上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