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智取前所火車站》、《建昌幾近失傳的鄉村小吃》、《難捨難分彎把犁》

2021-02-27 葫蘆島新聞網

  

鍋貼大餑餑

  作為邊遠山區成長的七零後,少時生活是窮苦的,更遠離了大米白面。除卻冬季的黏豆包,各種粗糧麵粉簡制的鍋貼大餑餑便成為了主要乾糧,也是裹腹充飢的美味麵食。

  遼西氣候寒冷,農作物無霜期短,而苞米抗寒性強、產量高,適合這一地區氣候成長,更成為貧困時期家庭生活的主要食糧。大 米查子、小 米查子、窩窩頭、發糕等種類多樣。當然,玉米面大餑餑也是最早且經常擺上餐桌的饃類。

  將玉米磨成面,或是浸泡後用輾子軋碎,用篩子篩出細面,用溫水和面,若時間急迫也可用開水燙麵。待面發酵,揉進小蘇達,老家俗稱面起子。面漸變得暄軟,透著氣孔,吃盡水分,呈稀稠糊狀,聞上去有一些酸酸的味道。適時摻進一些糖精顆粒或是糖精水,重新按揉均勻呈團狀。將鐵鍋添水,架火燒熱,最常見的是在鍋裡燉上土豆豆角、大白菜等應季菜蔬。待鍋裡蒸氣飄溢,也可等至鍋中湯菜向四周略冒小泡,習慣上稱為響邊,鍋沿熱度已是足可。隨手抓起一小團發酵好的、揉好的麵糊,在手掌裡團成球狀,對準鐵鍋鍋壁一拍一壓,就成了貼鍋餅子了。然後轉圈貼滿,為使菜餚或是水湯不至於漫浸鍋貼,貼餅時儘量不要太靠下,要高出鍋內湯餚一定距離;但又不能距離過大至頂端部位,以防火候不到、蒸烤不熟,大致在高出湯菜平面2.5公分左右。厚厚的面坨向下自然滑落些許後,便粘連在鍋壁上。蓋好鍋蓋後,為使餑餑熟透,使熱度恆定,也經常在鍋壁縫隙處用布或毛巾蒙好。熱騰騰的蒸氣四周滲出、瀰漫,誘人的菜香夾雜著米味香氣襲人。灶下柴薪續燃,既不可太小,以防餑餑不熟;又不能太旺,以防竄煙或餑餑糊成嘎巴,多了黴味。火力儘量要小,加柴時均勻在四周用中火燎燒,使四周鍋壁受熱均勻。待鍋開10多分鐘後,便可撤去帷布,揭開鍋蓋,用鍋鏟將一個個餑餑順底部剷除取下。大碗盛菜,大口吃餑,一個個金黃色、暄騰綿軟、呈長圓形的玉米面餑餑唇齒留香;就著大鍋燉菜,飲湯品食,不膩不淡,不幹不噎,有滋有味,遠比稀粥爛飯更能讓肚腹殷實持久,拿鄉村話說,就是禁餓得多。而且由於底部平整烙硬,不至於散亂碎屑,攜帶隨食,也甚是方便。

  在大米白面成為日常主食之前,隨著生活的漸趨好轉,餑類小吃也呈現出豐富多樣,以一種進步、上升態勢變幻著種類,為人們單調乏味的生活增加了諸多口齒上的愜意、富足。土生土長的農民總是善於捕捉舌尖上的信息,擅於各種米食的節約利用,即使是磨豆腐濾出的殘渣,也能做出美味窩頭,何況諸多餑、饃之類。如:高粱米麵餑餑、黏米麵餑餑、蕎麥麵餑餑、小米麵餑餑……

  常見的高粱米麵餑餑,一般是不發麵貼烙的,不似玉米面餑餑的外焦裡嫩和酥軟暄透,略顯薄質發硬,但卻頗有嚼頭,是少時最喜的餑類之一。

  農村的日子是緊巴、拮据的,每種靠天倚土的植物都有它存在與生長的緣由。貧苦百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總是善於利用各種資源,四季取材不斷,田園山野,各種可食之物,源源不絕。人們經常將高粱面餑餑內摻進各種園摘樹掛,成就各種風味,且營養充沛不一。如將高粱面摻進洗淨鹽漬的榆樹葉,做成榆葉鍋貼,老家習慣叫高粱面榆梢餑餑。富含多種營養物質,有安神、利小便之功效,且吃起來透著榆葉的清香,沁鼻潤腸。榆錢兒性平、味清甜,有清熱除火、安神除煩、化痰止咳、健脾合胃、健胃消食、利尿消腫的功效;捊取後將根部剪去,細細摘洗乾淨,揉進面中,做成色澤誘人、饃中有花的榆錢兒餑餑;味道甜美,色、香、味俱全。用五月的刺槐花,貼制「槐花餑餑」,消暑止渴,清甜、鮮香、爽口。園中隨意捊一把灰菜、韭菜、蘿蔔纓,或是切一小把蔥葉,榨一點楊樹葉……·各種蔬菜餑餑便應季、應時、應味而貼,面香菜鮮,舌尖上自是蓓蕾綻放。村裡的孩子,經常是一邊拿著餑餑奔跑嘻戲,一邊吃咽隨意,歡欣備至。

  黏米麵餑餑,一般是用黏高粱去殼後浸泡輾碎、濾渣取面,因為大黃米稀缺薄產、價高,所以人們還是捨不得用小米烙制鍋貼的,認為很奢侈。也可發麵蒸烤,儘管看上去灰黑,但吃起來卻風味獨特。黏黏地附在牙齒上,像是扯著面絲一樣咀嚼吞咽,連同腸胃一起泛著綿軟黏香。

  蕎麥麵、黑米麵、小米麵,以致後來出現的白面、玉米、黃豆、小米組合在一起的東北四合面……總之,各種面類,取材不同,口味不一,做法大同小異。各種鍋貼大餑餑,在鄉村鍋灶上,衍生出了各種滋味,豐富了餐桌。

  而今,各種精細食糧走進鄉村千家萬戶,大米、白面已佔去了主食的大半江山。而窮苦年代的農村大餑餑反倒是開拔進城,物以稀為貴,民以食為天;農村鍋貼大餑餑已然成為垂涎受寵,倍受追捧的美味小吃。

  

散狀

  窮困時期,散狀可以稱得上是建昌鄉村一種飲食上的奢侈品。只有在端午、中秋等重要節日,或是家裡來了尊貴的客人,才能破例吃上一頓。現在,它已被大多數人所遺忘,市面上也很難見到,也許只有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人,才能記憶完整、清晰。

  據了解,當年建昌鄉村的散狀,多用高貴的精糧食品小米碾面,粗糧細做。將小米用石碾推磨,篩出極細的麵粉,用少量溫水調溼。放水決不能過多,潮潤即可,以防過溼糊在篩底粘連,篩落不出。把鐵鍋裡添上水,鍋中間放好鍋屜,並用屜布蒙好、遮嚴,以防洩漏;灶坑裡填柴燒火,待蒸氣四溢、水泡翻滾之時,將潮溼的小米麵適量舀進面篩,用面篩將小米麵篩落;篩時掌握好尺寸力度,並用手隨時攪搓篩底,使篩出的面均勻地撒落在屜布上,同時受熱至熟,形成一層。繼續在覆層之上篩落米麵,邊蒸邊篩,基本達到篩出一層,將熟一層。這樣反覆多次,層層壓覆,達到一定厚度一般近兩寸左右。然後蓋好鍋蓋,小火燜蒸近五、六分鐘,即可掀開鍋蓋,將鍋屜上金黃色呈年糕狀的整個散狀取出,色澤誘人,透著米麵的香味。等到熱氣略減,用菜刀把散狀進行切割,像切豆腐一樣成四方的豆塊形狀。也可以從小塊散狀上下之間再橫刀切割,加以分層,切成薄片,裝在盤子裡,端上餐桌。

  這種蒸好的小米麵散狀,咬一口渣軟酥香,味道濃鬱厚重,順著齒頰、口鼻、食道、腸胃貫通迂迴,久蕩不去。但嚼咽之間,稍顯發乾噎嗓,可配以菜蔬湯類,更易入腹消化。直到咀嚼吞咽到腸腹許久,也時時向上嘔著米麵之香,令人舒心愜意,飽而不舍,屢啜垂涎。

  在當年的湯神廟鎮、王寶營子鄉一帶,人們也往往將地瓜或土豆抿碎成面,同小米麵一同攪拌篩蒸,使散狀吃起來更多了綿軟、甘甜的口味,也使營養更加均衡全面,同時也節省了小米的用量。

  因為當時的小米相對稀缺,人們也經常在眾多莊稼中擇類遴選,做成散狀。用玉米、高粱、黍子等,軋成細粉,各自篩蒸;或是將碾碎成面的黍子面、小米麵、黃豆面混制,按比例調勻篩蒸,做成精品散狀,更是難能享受得到的。每種搭配,口味不一,但各有風味、色澤及營養含量,更是裹腹禁餓、利尿養腎、健脾養胃的上等乾糧。

  散狀,這種粗糧細做的美味食品,曾是民間流傳甚廣,享受尊貴推崇、倍受讚譽的珍貴小吃,現漸已淡出當地人的視線,被人所忘卻。但品食過的人每每回味起來,卻都是垂涎欲滴,堪稱舌尖上的盛宴。 

相關焦點

  • 建昌幾近失傳的鄉村小吃
    建昌微生活就在你的身邊建昌幾近失傳的鄉村小吃  作者:吉廣旭鍋貼大餑餑   作為邊遠山區成長的七零後,少時生活是窮苦的,更遠離了大米白面。除卻冬季的黏豆包,各種粗糧麵粉簡制的鍋貼大餑餑便成為了主要乾糧,也是裹腹充飢的美味麵食。
  • 紅柳羊腸烤肉:巴楚一種幾近失傳的美食
    在巴楚當地,紅柳羊腸烤肉是一種幾近失傳的美食。目前,巴楚知曉其製作程序和方法的不足10人。
  • 建昌今日停電通知,更多停電信息關注掌上建昌!
    建昌供電公司最新停電通知 (掌上建昌受權發布) 6)2020年03月25日07時30分至13時30分建昌縣建綏路火車站、火車站家屬院、冶煉住宅、鐵路百貨所有用電戶停電。 7)2020年03月25日09時00分至15時00分雷家店鄉龍潭溝村所有用電戶停電。
  • 即將失傳的民間小吃,古傳手藝不易,00後基本沒吃過
    即將失傳的民間小吃,古傳手藝不易,00後基本沒吃過   在原來,小吃種類很少,還有部分都不是當時普通人吃得起的東西。但是流傳至今,小吃的種類越來越多,市場的形勢千變萬化,順應時代生產的小吃也越來越齊全。口味也有非常多種,總有一款適合你,生活條件好了,人們對食品的要求就越來越高了。
  • 夫妻倆賣「傳統小吃」,5元一碗,等的人比吃的人還多,將要失傳
    推薦語:看著好香呀,這份傳統美食真的不要失傳了,我得先收藏起來了......下文轉載自作者:朱麗葉的後花園夫妻倆賣「傳統小吃」,5元一碗,等的人比吃的人還多,將要失傳世界上唯有美景和美食不可辜負,我們中國的美食可以說是數不勝數,每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的特色小吃,想要嘗遍世界美食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可以不管走到哪裡,都不要錯過了當地的美食!
  • 百餘成都小吃瀕臨失傳 83歲「食神」招學徒(圖)
    上百種成都小吃麵臨失傳 83歲"食神"招學徒  18年前,他開始騎著自行車遊走成都大街小巷,尋覓縈繞在記憶中卻已失傳的成都小吃;18年來,他一直為成都小吃的傳承復甦奔走呼籲;現在越來越力不從心的他希望找到合適的人,把他搜集整理的成都傳統小吃保留下去。
  • 「卡茲頓之犁」
    離郡府艾爾斯伯裡不遠,有一個名叫卡茲頓的小村,著名酒吧「卡茲頓之犁」就位於村莊入口處。  深秋時節,幽靜的道路兩旁,大片山毛櫸層層疊疊地染上了耀眼的金黃,那般熱烈,那般張揚,令人驚豔。當我還沉醉在這秋色詠嘆調之中時,就看到路邊一塊醒目的牌子,上面赫然寫著「卡茲頓之犁」字樣。  酒吧坐落在一處山坡下,是一幢紅磚瓦牆體、黑色屋頂的兩層建築。
  • NBA十大幾近失傳絕技,這三個難找傳人了!
    NBA十大幾近失傳絕技,這三個難找傳人了!前兩年還能看到喬-詹森利用自己的體重和技術背身單打,壓到身位之後進行後仰跳投,這個賽季只剩下杜蘭特偶爾利用身高進行後轉身跳投,可是用的很少,不到萬不得已,基本用不著後仰跳投了。此外,即使有些人仍在使用這項技術,可是也早已失去了當年那幾位後仰跳投的神韻。因此,這門技術也幾乎絕跡了,真是可惜!
  • 《智取威虎山》角色都有原型,原著就是「少劍波」寫的
    《林海雪原》小說作者曲波遺孀到徐克《智取威虎山》片場探班。       八大革命樣板戲之一的《智取威虎山》,源自曲波所著小說《林海雪原》。曲波是山東黃縣人,比楊子榮小6歲,但投身革命要早,他1938年參加八路軍,當時15歲。後進入膠東抗日軍政大學,畢業後在膠東軍區任報社記者。1945年初,曲波擔任牡丹江軍區二團副政委,一年後,曲波帶領一支小分隊,深入東北林海雪原,與國民黨在牡丹江一帶的殘匪周旋。經過近半年的艱苦鬥爭,終於殲滅了這些頑匪。這也成為他日後創作《林海雪原》的重要素材。
  • 收藏於民間的幾近失傳的武林秘籍,武術和拳法秘籍150本
    過去的擂臺哪怕是最低等級的鄉村擂臺,都是要籤生死狀的,比賽的傷亡概率,哪怕是現在最高等級的搏擊比賽都遠不能比的。換句話說,就是中國傳統武術從來就不是為體育運動服務的。沒有規則就是它的規則,用現代有規則的體育運動來衡量或者類比都是不公平的。
  • 唐山十大長城鄉村特色美食榜揭曉,遷安美食榜上有名
    國慶長城鄉村美食節評選結束遷安特色菜香椿板慄仁、叉核桃、魚頭泡飯入選「唐山十大長城鄉村特色菜餚」遷安特色小吃徐流口豆片、德順齋饊子、李家餎餷、張家蛤蟆吞蜜入選「唐山十大長城鄉村特色小吃」唐山十大長城鄉村特色小吃遷安鄉村特色小吃01徐流口豆片(遷安市徐流口村)
  • 健身屆幾近失傳的真空腹你了解多少?自弗蘭克-贊恩後還有他
    健身屆幾近失傳的真空腹你了解多少?
  • 臺中景點探尋:臺中市小吃(圖)
    位居臺灣地理與交通樞紐的臺中市,既是西部走廊南來北往的轉運站,亦是各地美食的大熔爐,地融全臺小吃於一爐,集各式美味光環於一身,道地小吃麻葉羹的獨特、泡沫紅茶的風味、豐仁冰的口感創意、蜜豆冰的咀嚼快感……,琳琅百味,一如其薈萃的人文。
  • 建昌農村環境整治從最難處入手
    與此同時,既然是持久戰,先易後難慢慢騰騰建成美麗鄉村是一種打法,雷厲風行先從最難、骨頭最硬處啃起,進而形成轟動震撼效應立竿見影也是一種打法。兩相權衡,建昌從百姓幸福出發,選擇了走後一條道路,從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中的最難的拆除違章建築入手,掀開了借整治提升政府公信力、贏得百姓群起響應的良性多米諾骨牌連鎖效應大幕。
  • 老武漢幾近消失的油香,我在中山路上這家小店尋到了
    老武漢幾近消失的過早小吃——油香,現如今還能吃到的人屈指可數了。好在武昌尚存一家油香老店,28年如一日的堅守,只為這門手藝不會失傳!老闆有些傷感,說誰願意來學做油香,她都願意免費教,失傳了就蠻可惜。這家開了28年的油香早點攤,曾是老武漢人的記憶烙印,但願,別成為新武漢人的味蕾懷念!
  • 即將「失傳」的6種民間小吃,全吃過有故事,00後你吃過嗎?
    推薦語:生醃海鮮,潮汕地區還很多啊,應該不會那麼快失傳的,好吃就會有市場的!下文轉載自作者:一食之家呀即將「失傳」的6種民間小吃,全吃過有故事,00後你吃過嗎?民間小吃可以說是小吃最開始的一種形態,但是隨著我們現在社會發展越來越快,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現代人吃的零食小吃都是有著精美的包裝,雖然說很多小吃口味也是非常好,但是總感覺少了一點風味在裡面,還記得小時候手上有個一兩塊錢就能跑去外面買上很多街邊小吃,跟著鄰居朋友一起坐在大馬路上吃,那時候的時光,真是非常幸福的。
  • 人均千元吃川菜,江湖菜大佬重現失傳「金絲面」!
    幾近失傳的坐槓大刀金絲面經典傳統的高級清湯獨具特色醬豉香味的鮑汁真正高階的川菜料理,都在這裡。說起川菜,大家的第一聯想就是重麻重辣,然而「麻辣」,實際上只是24種味型之一而已。這裡的椅子和沙發竟然是丹麥國寶級的品牌Carl Hansen & Son, 還和前世界第一餐廳Noma撞款,連燈具也是丹麥頂級燈具設計師Louis Poulsen的經典款!不過最吸引我的,還是那一排放滿了各類瓷器的餐櫃。
  • 再見了,犁川高中
    最近在抖音上看到了一則消息,犁川高中已經被撤銷了。雖然我並沒有在犁川高中上過學,但是聽到這個消息,還是被深深地震驚到了。小的時候住在高中附近,經常聽到高中上下學的鈴聲,看到高中放學後三五成群的學生在學校周邊活動。如今聽聞犁高撤銷,既遺憾又不舍。
  • 長城鄉村美食節一站吃遍唐山小吃
    我們就借著「唐山周末·國慶長城鄉村美食節」去了解體驗了一把。唐山周末·國慶長城鄉村美食節集合了唐山特色的飲食,從9月28號一直到10月7號,貫穿整個國慶假期。一大早很多父老鄉親和外地專程來的遊人就已經熙熙攘攘穿梭在小鎮上,攤販們,各個小店也早已開門迎客。不吃早點是正確的,來這兒有無數沒見過的小吃等著我們。
  • 晉豫咽喉犁川鎮,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犁川憑古道而興 起於春秋戰國,明清達到鼎盛 歷史上有皇帝登泰山祭祀時都會經過犁川 犁川又是澤州曲藝的發祥地 犁川的秧歌小調、地方戲曾聲聞陝魯 犁川河沿線幾個大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