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左右翼學者話語權嚴重失衡(當今聚焦)

2020-12-17 人民網國際

  現在,很多西方國家民粹主義高漲、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暴恐事件頻發、右翼極端主義思潮泛起,西方精英多年來精心構築的價值觀和所謂「政治正確」遭到底層民眾的質疑、嘲弄和挑戰。西方社會亂象叢生、暗流湧動,成為世界和平發展的不確定因素。但西方社會對此卻並不自知。這是為什麼?從學術界來看,西方左右翼學者的話語權嚴重失衡,一些偏頗的思想輿論缺乏有效制衡,是一個重要原因。

  右翼學者要麼視而不見,要麼知而不語

  始於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是「西方之亂」的導火索。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許多西方國家經濟增長乏力,社會不公現象加劇。為解決國內矛盾,一些西方國家打著反恐的旗號,試圖通過對外幹預轉移國內民眾視線,造成了阿富汗和中東一些國家的混亂。反過來,對西方國家幹預的憤怒則轉化為仇視性的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一些恐怖主義組織頻繁在西方國家製造暴恐事件,加上戰亂導致的難民潮使歐洲國家疲於應付,加劇了西方國家之間及其國內不同社會階層的分裂。

  對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及其後遺症的嚴重性,儘管世界各國有目共睹,但西方右翼學者僅僅將其原因歸結為金融自由化、宏觀政策失誤或技術發展差異等非制度性因素,沒有把資本主義內在矛盾視為經濟危機的根源。他們認為,當前的危機只是「資本主義發展歷史中的一個正在演進的階段」,走出危機是早晚的問題。

  眾多西方右翼學者對「西方之亂」視而不見,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自我優越感作祟。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地區衝突的發生,並沒有改變西方國家主導世界秩序的基本格局,也沒有根本改變其在經濟、軍事和文化等方面的優勢地位。因此,任何批判資本主義制度弊端、西方社會亂象的聲音,都是西方右翼學者所不能接受的。另一方面,激進運動的力量過於弱小。近些年,除「佔領華爾街」等零星運動之外,西方國家沒有發生過大規模、有組織的激進運動。此外,西方國家面對著恐怖主義等外部壓力,這減緩和轉移了其國內鬥爭的壓力。這些情況給西方右翼學者造成了可以高枕無憂的錯覺。

  少數西方右翼學者雖然意識到了「西方之亂」,但他們看破卻不說破,寧願選擇知而不語或者含糊其辭。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政治投機。有的右翼學者沒有固定不變的理論體系和價值體系,他們依附於政黨、政府和政客,專門為現行政策作辯護。二是利益代言。有的右翼學者依附於跨國企業、大型財團,甚至本人就是企業家或大企業的股東,為現行政策鼓譟有助於維護自身的經濟利益和社會地位。三是避免政治迫害。西方國家儘管標榜民主自由,但實際上難以容忍對政府的批評和反對,這導致有的學者不敢就現實政治問題發表真實意見。

  左翼學者要麼勢單力薄,要麼開錯藥方

  「西方之亂」暴露出資本主義社會內部不可調和的根本矛盾。一些西方左翼學者看到了「西方之亂」的癥結所在,對這些亂象及其深層原因進行了揭露。比如,在經濟領域,美國學者諾姆·喬姆斯基和大衛·科茲都把20世紀70年代以來新自由主義的泛濫視為當前發達國家金融危機和發展中國家生存危機的根源。又如,在政治領域,有的左翼學者對西方金錢政治的虛偽本質進行了質疑,認為西方政府由極少數大利益集團操控,民主成為利益集團謀求私利的工具。

  一些西方左翼學者對「西方之亂」的揭露和批判,應該說是比較深刻的,但他們的觀點並沒有產生實質性影響。這是因為他們勢單力薄,聲音自然微弱。在當今西方國家,左翼學者的人數本來就少,有重大影響的更是少之又少;而且,他們的聲音難以進入西方主流媒體,更談不上影響執政黨和政府的決策。還應看到,西方左翼學者大都沒有切實可行的變革方案,「未能締造出超越社會—民主黨派的黨派和社會運動」,也沒有深度參與工人運動,因而不能為群眾利益發出呼聲。「作為純粹的理論家他們是無齒的老虎,只有舌頭」,無法凝聚改變現實的力量。

  有的西方左翼學者對當代資本主義的分析批判比較深刻,如法國學者德希達曾對資本主義制度以及「歷史終結論」進行抨擊,認為資本主義非但不是人類歷史的終結,恰恰相反,當代資本主義早已千瘡百孔,必然為一種更高形態的社會所取代。但他們對令人不滿的危機提不出可行的出路,對日益嚴重的社會亂象也開不出真正管用的「藥方」。比如,德國學者薩拉·薩卡等人棄馬克思主義理論不用,轉而運用生態學分析資本主義危機;英國學者詹姆斯·富爾徹則乾脆將資本主義終結的希望寄託於生態災難。其實,肇始於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表明,馬克思主義的危機理論並未過時,其基本思想和觀點仍然是人們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的科學理論依據。試圖靠生態學方法來解決日益嚴重的「西方之亂」,甚或寄希望於生態災難,顯然沒有抓住事物的本質,只能是不切實際的一廂情願。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17年07月16日 05 版)

(責編:崔東、袁勃)

深度閱讀

「人類命運共同體」必然贏得認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具有雙重基本內涵。其一,它是中國的世界觀,反映了中國對當今世界的看法和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把握。其二,它反映了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從「實然」即客觀現實看,當今世界越來越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中國與外部世界愈發密不可分、榮損與共,聯動加強。這一中國方案對構建當代新型國際關係意義重大。【詳細】

中文成美國居民第二常用外語美國24/7華爾街網站近日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在美國居民最經常使用的外語中,中文位居西班牙語之後,排名第二。美國有超過4000萬西班牙裔人口,西班牙語在各州幾乎都是居民最常使用的外語,經常講中文的人口有210萬,位於次席。此外,他加祿語、越南語、法語、阿拉伯語和韓語的經常使用人口也超過100萬。【詳細】

相關焦點

  • 西方左右翼學者話語權嚴重失衡
    從學術界來看,西方左右翼學者的話語權嚴重失衡,一些偏頗的思想輿論缺乏有效制衡,是一個重要原因。  右翼學者要麼視而不見,要麼知而不語  始於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是「西方之亂」的導火索。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許多西方國家經濟增長乏力,社會不公現象加劇。
  • 爭取中國話語權不必建構一個「衰朽的西方」
    鑑於當今世界「西強我弱」的國際話語權基本結構,中國要爭取國際話語權,就必須突破這一由西方話語主導的結構,尤其是西方中心主義的話語霸權。如此,中國才能在國際話語權競爭中不僅有防守之功,更有反擊之力。事實上,某些學者與媒體雖然努力建構了一個「衰朽的西方」形象,這一建構卻很難成為中國獲得國際話語權的當然理由,反而暴露了一種狹隘的國際觀。確實,一方面,中國學者與媒體為了中國贏得國際話語權,不僅對來自西方的話語指責進行了必要的回應,還在深層的學理上對西方中心主義加以了辯駁,其政策意義與學術價值都不容否定。
  • 人民日報:西方之亂何以成了「燈下黑」
    (辛 鳴)  西方左右翼學者話語權嚴重失衡(當今聚焦)  現在,很多西方國家民粹主義高漲、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暴恐事件頻發、右翼極端主義思潮泛起,西方精英多年來精心構築的價值觀和所謂「政治正確」遭到底層民眾的質疑、嘲弄和挑戰。西方社會亂象叢生、暗流湧動,成為世界和平發展的不確定因素。但西方社會對此卻並不自知。這是為什麼?
  • 新時代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一)基於綜合視角對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面臨機遇與挑戰的研究  部分學者基於綜合視角對新時代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進行分析,將當今世界發展所呈現的時代特徵和總體發展趨勢概括為「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文化多樣化、社會利益不斷分化」,認為這些新的時代境遇必然為話語權建設帶來諸多新挑戰。
  • 楊謙:建構全球化話語權
    「當今世界的文化交流中,西方的範式依然佔有主導地位。這種主導地位的形成,背後既有全世界人類文明的薈萃,更有西方早期的一些帝國主義強力塑造的力量。」「話語權的影響力不是調門的高低,而是知識體系的能量。當今世界的話語權是怎麼形成的呢?知識很重要,但是真正起作用的,可能是一種叫範式的東西。在知識泛化的當今時代,也許培根的話可以改為「範式就是力量」。「範式」一詞來自希臘文,原意是指語言學的詞源,詞根,後來引伸為範式、規範、模式、模型、範例等含義。在學術界範式通常指被學術界共同奉為標準的一系列普遍性規則、方法、概念及理論。
  • 海報時評丨99歲老人落淚背後是親子間話語權的失衡
    江蘇揚州99歲的老人因保姆被辭退落淚 視頻截圖這則新聞很容易讓人想起聚焦成年子女與父母關係的熱播劇《都挺好》,蘇大強一家和保姆蔡根花之間的劇情曾引發熱議。現實中,近百歲老人落淚令人心疼,其家人擔心高齡老人被騙也並非毫無緣由,誰是誰非並不能概括事件全貌。但老人的委屈無助,還是折射出親子關係的失衡狀態。
  • 陳嶽 丁章春:國家話語權建構的雙重面向
    此為國家話語權建構基礎性的第一步。 其次,多元話語的主客轉換。不得不承認,無論是現實上的「中國模式」論證,還是學術討論中的「中國研究」範式,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西方話語體系。為改變這一狀況,國內學者做出了很多努力,如近年廣泛提倡的「本土化」概念。王思斌認為:「本土化所反映的是一種變化和過程,它指的是外來的東西進入另一社會文化區域並適應後者的要求而生存和發揮作用的過程。
  • 中國學者能否「修訂」西方經濟學教科書?
    中國學者能否「修訂」西方經濟學教科書?「修訂」他們學了多年的西方經濟學教科書。  「這種理論是對目前西方流行的正統經濟學分析框架的顛覆」,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副理事長張可雲說。  張可雲也對被奉為西方經濟學經典的科斯定理提出異議。這條定理認為,如果市場交易成本為零,市場機制會自動使資源配置達到帕累託最優。在張可雲看來,如果考慮空間因素,該定理關於「資源配置自動達到最優」的表述就「站不住腳」。
  • 專家學者聚焦我國英文學術期刊發展
    長期以來,中國學術界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較為缺乏,很多學術議題和研究體系一直由西方掌握,許多研究只是對西方研究成果的吸收,而具有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高水平的原創性成果不多,國際化的對話能力欠缺。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在思想和學術領域逐漸改變了西方壟斷的局面。
  • 楊光斌:中國面臨的危機真比西方國家要嚴重?
    應該認識到,「觀念世界」的中國政治其實就是「西方中心 論」下的中國政治,以西方模式的標準去衡量中國,中國就不算是正常國家。但是這符合常識嗎?為此,我們需要跳出「觀念世界」,去觀察世界的政治常識。當今的中國固然有很多問題,有的問題甚至還非常嚴重。但是在大歷史的緯度中來觀察不難發現,當今中國所面臨的同樣是西方國家都經歷過的治理危機,問題的嚴重程度真的比它們更嚴重嗎?
  • 專訪:西方當前危機源自資本主義體制性缺陷--訪法國知名學者於松
    新華社布魯塞爾6月20日電 專訪:西方當前危機源自資本主義體制性缺陷——訪法國知名學者於松  新華社記者潘革平  法國知名學者、《資本主義十講》一書作者米歇爾·於松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當前西方各國面臨的問題從根本上說源自資本主義的體制性缺陷,即勞動生產率無法持續提高成了資本主義的根本制約。
  • 西方學者談中國制度:內部官員選擇機制有價值
    「民主」這個詞本身具有模糊性和概念上的不確定性,很難界定中國與西方的區別  競爭式西方民主政治並非當今世界的唯一最好政治模式,中國也無須對此進行複製  中國的選任和定期政治權力交班制度有利於避免整體性的政策短視,值得深入探究
  • 全球財富分配失衡的現狀與解析
    從「阿拉伯之春」到「華爾街之秋」,無論是西方精英集團策動的顏色革命,還是西方左翼力量領導的民眾抗議浪潮,我們不難發現其中蘊含著共同的癥結,也是一個普遍存在的事實——世界財富分配失衡。    一、全球財富分布的現狀與特點    研究世界財富分配失衡問題,我們首先要從全球財富的分布說起。
  • 全球經濟治理變革與新興國家制度性話語權提升研究
    其二,規則缺陷下的治理權力結構失衡扭曲,畸輕畸重,難以凝聚合力。多邊治理組織本來是依據內部權力配置來共同協調決策和行動的,而嚴重失衡扭曲的權力結構必然導致組織內部衝突加劇,產生離心傾向,進而抑制組織規則與決策的制定和執行。
  • 從《資本主義十講》看西方學者對當代資本主義的反思與批判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西方學者對資本主義反思和批判的聲音持續不斷,其中法國著名經濟學家米歇爾·於松的批判堪稱最深刻也最尖銳。這主要體現在他2013年出版的《資本主義十講》一書。雖然迄今已有四年之隔,其間,發生了諸如英國脫歐、歐盟內部分裂、西方國家民粹主義盛行、逆全球化抬頭等變化,但該書的基本觀點依然能夠切中西方的現實。
  • 西方左翼學者看資本主義
    當然,更多的西方左翼思想家並不籠統地否定當今的資本主義經濟是一種市場經濟體制,但他們強調的是這種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並不能確保資本主義經濟以及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繁榮昌盛,並不是能醫治資本主義百病的靈丹妙藥。他們對當今西方的市場經濟體制弊端的揭露和批判是振聾發聵的。他們揭穿了西方市場經濟體制高效率的假象。
  •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話語權實現路徑研究述評
    黨的十八大以來,學術界對中國話語權的實現路徑進行了多方面的闡述,主要包括提升國家實力、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問題導向、重視話語形式、加強理論宣傳和隊伍建設等,反映出學術界對這一問題的重視以及研究內容的廣泛性。但是在現有的成果中,也存在著諸如理論性和實證性失衡等問題。關注、分析、汲取這些成果,有助於學術界深化對中國話語權的研究。
  • 西方國家經濟裂痕惹眼 評論稱折射失衡心態
    西方國家經濟裂痕惹眼 評論稱折射失衡心態 2014-08-05 08:51:35難怪美國學者塞繆爾·亨廷頓要擔心,歐洲一體化只會是「美國利益的一種重大威脅」。  有目共睹,大西洋兩岸的罅隙不斷加深。否則,就很難解釋美國監聽歐洲盟友「稜鏡門」事件和最近曝出美德「雙面間諜風波」;終於,在烏克蘭危機中,藉由美國助理國務卿紐蘭針對歐盟的那句粗口,將美歐之間的信任危機公之於眾。
  • 中國話語權的五個基本層次
    中國話語權應包括五個基本層次。一是「堅實的話語基礎」,有底氣。這主要指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科技、軍事等在世界上具有發展實力及國際地位。有實力就有地位,有地位就具有無聲的話語權。今天,中國道路促進中國成功,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表明我們已經擁有話語權的堅實基礎。二是「科學的話語體系」,有思想。
  • 中國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專家建議考慮「一妻多夫」,你能接受嗎?
    當今社會就有很多家庭,如果一胎是男孩一般就不會生了,如果一胎是女孩,就會有第二個女兒,第三個女兒……一直生到兒子出現。王燕(化名)因為第一胎是女兒,婆婆沒有給好臉色,一直讓她趕緊生兒子,但生男生女並不是她可以控制的,接下來的四年裡,她一共懷孕4次,但都沒有生下來,原因是不想要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