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反覆做一件事,原因在這裡,家長正確回應,孩子更聰明

2020-08-23 果味童年時光

文丨果味童年時光(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發現孩子總是喜歡反覆做同一件事,家長有沒有遇到這種情況?

一個問題一天內問好幾遍:「媽媽你幾歲了?你叫什麼名字?」

衣服扣子反覆解下來再扣上去;

反覆地自言自語的說:「爸爸媽媽愛寶寶,爸爸媽媽喜歡寶寶。」

幼兒成長的過程中,可能有時會同一個問題、同一件事不厭其煩地反覆做。如果遇到你心情不好,控制不好脾氣時,可能還會生氣。其實孩子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認識這個世界,我們要正確的態度來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

學習過程的一種表現

當孩子問完的問題,又重新問一遍要你回答,其實這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孩子通過反覆詢問並要求你回答,也是一種刺激大腦加深記憶的表現。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給孩子反覆讀一首童謠,重複念一首詩的情況。當你不厭其煩一遍又一遍地讀書後,很快你就會驚喜地發現,孩子可以自己背出來了。

當孩子反覆問你問題的時候,你想一想是不是你也教過孩子回答類似的問題?孩子問:「媽媽你幾歲了?你叫什麼名字?」時我記得,前不久我剛教孩子,別人問你幾歲了?你叫什麼名字?應該怎麼回答。沒想到她不但學會了回答,更學會了反問問題。所以,你要多一些耐心、細心,抓住孩子想學習的機會,正確引導孩子會更聰明哦!

尋求安全感

孩子可能不會太多的表達,很多時候無法用語言表達清楚。可能你無意中的一些言語或生氣的表情,都會讓孩子焦慮不安,只能反覆做一些動作來尋求安慰。

記得我和寶爸對寶寶說:「爸爸媽媽愛寶寶。」時,她並沒有太多的反應,可是卻在不久後的時候,反覆地出現在孩子的口中。當我抱過孩子,與她對視時重複她說的話:「爸爸媽媽愛寶寶。」,她開心地笑了,並不再重複這句話。

當孩子想要尋求安全感,可能會反覆一句話或重複她認為有安全感的動作。例如:吃手指等。這時我們就要給孩子適當的安慰,讓孩子有安全感。

認知事物

孩子以前玩球的時候,喜歡拿在手中不鬆手,不小心掉落也會馬上撿回來。現在孩子喜歡把球扔出去,再撿回來。有時還會把東西扔過自己的頭頂,落在頭上,看到扔出去的東西回到自己身邊,會很開心地笑起來。即使已經這樣玩過好幾遍了,每次再重新玩,仍然是那麼開心。

其實,孩子對於物品能重新回來感到很好奇,所以反覆體會東西離開自己後,又重新回來的樂趣。這也是對事物的一種學習認知,不會再像小時候,怕物體丟失就不會回來了。讓孩子了解到,短暫的離開並不是失去,還是會回來的過程。

家長不要制止或忽略孩子的這種行為,孩子通過反覆地做一件事,通常是在學習、在認知周圍的一切事物,只要你做好心理準備,有足夠的耐心,善加引導,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果味童年時光,與你一起分享生活中實用的育兒的知識。喜歡請您點擊右上角「關注」哦~

相關焦點

  • 3-4歲的孩子,多做這3件事培養邏輯思維,讓大腦變得更聰明
    等等相信家裡有三到四歲孩子的家長,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這些問題。都會覺得孩子太煩了,明明很正常的事情,為什麼孩子就這麼多事?其實作為家長,我們要理解,孩子這個階段正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邏輯思維在逐步成型,發育得越好,孩子就越聰明。
  • 3-4歲的孩子,多做這3件事培養邏輯思維,讓大腦變得更聰明
    都會覺得孩子太煩了,明明很正常的事情,為什麼孩子就這麼多事?其實作為家長,我們要理解,孩子這個階段正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邏輯思維在逐步成型,發育的越好,孩子就越聰明。在這個階段父母們要做正確的引導,多做這四件事情,讓孩子的邏輯能力更清晰,變得更聰明!
  • 孩子為啥喜歡重複做一件事
    安徽讀者王女士問:我家孩子3歲多了,總喜歡幹一些重複的事情,比如重複讀一本書、說一句話、看一個動畫片、玩一個玩具,請問這是為什麼?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琚金民答:孩子各項閱歷和生活技能都處在不斷進步發展中,喜歡重複一件事,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1.重複中提高認知。
  • 孩子經常反覆的積食,家長做2件事,孩子脾胃好了,積食消了
    孩子出現反覆積食,是每一位家長都不想看到的。由於我國的氣候原因,不少人都有脾虛的問題,而且孩子大多數也有,因為孩子的脾胃沒有發育健全,如果沒有細心的照顧和保養,那麼,就很容易出現積食的情況。很多家長不明白積食的什麼情況,積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長期出現食物過剩或者營養過剩,導致食物和營養在體內堆積過多,形成的一種疾病,嚴重還能夠危害孩子的身體健康和生長發育,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
  • 都說愛問問題的孩子更聰明,家長若輕信的話則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當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通常是三至五歲)以後就總會纏著家長問各種「為什麼」。多數家長會覺得這是正常現象,因為孩子到了求知慾很強的年紀。甚至多數人覺得任由孩子提問家長耐心解答會讓孩子變得更聰明,但是今天我要告訴你,這個想法打錯特錯。
  • 讓孩子自己動手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8月1日讓孩子自己動手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有一種能力叫做獨立自主,有些人仿佛一開始就已經具備這種能力,有些人卻要用一輩子去學習。這就在於小時候的教直,是否做了正確引導。如果孩子能經常主動和獨立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對孩子從小養成責任感和關心他人的習慣是十分有利的。尤其是當孩子有這方面的要求時,家長不要剝奪他們的這份「快樂」。 但目前,很多孩子面對需要自己處理的事情時,即使力所能及,也不願自己動手,而一味推給父母。
  • 孩子睡覺前1小時,家長堅持帶他做這3件事,孩子會更聰明
    而聰明的家長再忙也會珍惜孩子睡前1小時的「黃金親子時間」。入睡前的情緒、活動等也會影響孩子的睡眠質量。所以,這段時間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智力有很大的影響。孩子睡覺前1小時,家長堅持帶他做這3件事,孩子會更聰明。
  • 3-4歲的孩子,常做這4件事可以培養邏輯思維,大腦更聰明
    孩子逐步開始將具體形象事物進行抽象改造,執著於因果關係,其實都是邏輯思維萌芽的體現。這個階段父母要正確引導,讓孩子常做這4件事,會培養其邏輯思維的能力,大腦更聰明。常做這4件事可以培養邏輯思維,大腦更聰明
  • 孩子睡覺前1小時,父母堅持帶他做這3件事,孩子更聰明
    在孩子睡前一小時,你家孩子都在做什麼?玩手機還是看電視?聰明的家長絕對不會怎麼做,因為他們知道睡前一小時對孩子極為寶貴,在這個時間你對孩子做什麼,將會影響到孩子的情商和智商。1小時,父母堅持帶他做這3件事,孩子更聰明一、帶著孩子閱讀(鍛鍊語言表達能力,積累知識)心理學教授尼古拉斯曾在《大腦皮層》雜誌上發文稱:睡前看書可提高記憶力。
  • 孩子睡覺前1小時,父母每天堅持帶他做這3件事,孩子會更聰明
    聰明的家長絕對不會這麼做,因為他們知道睡前一小時對孩子極為重要,在這個時間你對孩子做什麼,將會影響到孩子的情商和智商。著名的央視主持人董卿,她曾在一次採訪中提到過,自己每天睡前一小時會雷打不動的閱讀。曾經有專家研究得出結論:「睡前一小時是教育孩子的黃金期,這段時間孩子大腦接受能力非常強,所以,這時候你對孩子做什麼,直接關乎到孩子的智商。」
  • 3-4歲的孩子,常做這4件事可以培養邏輯思維,大腦更聰明
    為什麼狗不能和我們聊天……相信家中有3-4歲孩子的家長,都會遇到這個問題,是不是覺得很煩?自己眼中那些理所應當的事情,為什麼孩子這麼執著於為什麼?作為家長要理解,孩子的邏輯思維正在慢慢發展,邏輯思維發展得越好,孩子的大腦也會越聰明。
  • 孩子睡覺前1小時,父母堅持帶他做這3件事,孩子更聰明
    在孩子睡前一小時,你家孩子都在做什麼?玩手機還是看電視?聰明的家長絕對不會怎麼做,因為他們知道睡前一小時對孩子極為寶貴,在這個時間你對孩子做什麼,將會影響到孩子的情商和智商。著名的央視主持人董卿大家都知道吧?她曾在一次採訪中提到過,自己每天睡前一小時會雷打不動的閱讀。
  • 孩子睡覺前1小時,家長堅持帶他做這3件事,孩子會更聰明
    孩子睡覺前1小時,家長堅持帶他做這3件事,孩子會更聰明。陪孩子閱讀(提升語言能力)心理學教授尼古拉斯曾在《大腦皮層》雜誌上發文稱:睡前看書可提高記憶力。睡眠期間,大腦並沒有停止活動,而是不斷「回放」。如果實在沒時間,可以給孩子挑選一些帶拼音的故事,輔助孩子閱讀。情緒復盤(鍛鍊情商、學會社交)美國加州大學做過一項調查研究,選取275個0-4歲的孩子,結果發現睡前經常聊天的孩子,情商和語言能力得分都要更高。
  • 家長回應孩子情緒的正確打開方式
    而面對孩子的情緒時,家長的回應方式尤其重要。最最重要的就是接受孩子的情緒,再對具體情況作出應對。一、關心孩子內心需求孩子哭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內心需求得不到滿足,如果他們哭鬧一直不止,除了事件本身,不如思考這件事背後孩子想要傳達的信息。
  • 太原天使兒童醫院:自閉症孩子,家長迫切需要解決哪些情緒問題?
    對於有自閉症寶寶的家庭來說,怎樣與自閉症寶寶交流,怎樣正確且合理的調節孩子的情緒應該是每位父母最關心也最頭疼的問題了。那麼孩子有哪些情緒問題?該怎樣穩定寶寶的情緒呢?兒科醫生有話說。 自閉症的孩子更需要家長們多留意生活中的小事,寶寶會因為很久以前的一件事情而突然難過
  • 孩子「說謊」了 怎麼辦?聰明的家長這樣做!孩子會更聰明
    首先家長要做到的就是發現孩子撒謊了以後,一定要把自己的情緒給控制好,用平靜、溫和的態度去跟孩子交談。孩子在他成長過程中不可能說是一帆風順,沒有一點小錯誤,我們作為孩子的家長一定要允許孩子犯錯,不要去強制孩子不犯錯。
  • 「左撇子」的孩子更聰明嗎?不一定,家長要正確看待孩子智力發育
    「左撇子」的孩子真的比普通的孩子要聰明嗎?很多家長心目中的答案是肯定的,所以他們會有意無意地培養孩子用左手的習慣。但真相是:用哪邊手只是個人習慣罷了,並不能以此來判別孩子是否智商高或低。所以很多父母希望通過從小鍛鍊孩子用左手,挖掘右腦的潛能,讓寶寶更聰明。同事小姜對此深信不疑,她從小就開始鍛鍊寶寶用左手練字、畫畫、吃飯……可是寶寶特別不習慣,有好幾次小姜把孩子換到右手去的筆塞進寶寶左手,寶寶「哇」地就哭了,這讓小姜頗為頭疼。
  • 寶寶有這3種表現,將來可能更聰明,家長別埋沒了孩子的才能
    寶寶有這3種表現,將來可能更聰明,家長別埋沒了孩子的才能現今社會總是有在某一方面天賦異稟的孩子,人們都稱之為神童。但是有很多的神童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的天賦異稟不存在了,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孩子的父母沒有正確的培養方式。
  • 家長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拖延症?
    其實不只是孩子,我相信要說幾乎人人都有拖延症的話,應該多數人都支持這個觀點吧,畢竟這是我們人性的一部分。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作為家長最重要的是正確看待這件事。現在孩子的學業壓力太大了,還要面對各種競爭、興趣班等等,所以他們出現拖延是很正常的。 所謂拖延症,不是天大的事情,也不是沒辦法解決的。
  • 想要孩子智商高,出生頭三年是關鍵,這3件事家長要做到位
    其實,原因很簡單,你只要抓住孩子大腦的發育期就可以了,特別是孩子出生的頭三年尤為重要,如果你不想讓自家孩子落後的話,趕緊準備一下吧!孩子每次經歷敏感期的時候,他們都會表現出特殊的行為,比如他們會反覆做些事情,這其實是學習的表現。0-3歲的孩子主要會經歷閱讀敏感期、物權意識、秩序敏感期、自我意識等等,家長抓住敏感期並進行正確的教育,很大程度會決定孩子未來的性格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