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在網上或者電視上看到一些「小神童」,比如3歲就能識千字,背誦唐詩等等,每一次家長都很羨慕,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優秀呢?特別是採訪「神童」家長的時候,我們總會發現他們的教育方式也沒有什麼不同,而且每個孩子的智商也相差不多,為什麼差距會這麼大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你只要抓住孩子大腦的發育期就可以了,特別是孩子出生的頭三年尤為重要,如果你不想讓自家孩子落後的話,趕緊準備一下吧!
①大腦發育的高峰期
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的智商是遺傳因素的,跟後天培養關係不大,其實則不然,人的智力有40%靠父母遺傳,60%是靠後天培養的。
根據兒童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腦發育在3歲之前就發育到了成人的80%,可以說,出生頭三年是大腦發育最快的時候,如果家長們能夠抓住機會,孩子的記憶力、想像力、思維能力等等都會得到提升,這對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有很大的影響。
②0-3歲的寶寶存在很多敏感期
義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研究發現,孩子幼兒時期一共需要經歷31個敏感期。
孩子每次經歷敏感期的時候,他們都會表現出特殊的行為,比如他們會反覆做些事情,這其實是學習的表現。0-3歲的孩子主要會經歷閱讀敏感期、物權意識、秩序敏感期、自我意識等等,家長抓住敏感期並進行正確的教育,很大程度會決定孩子未來的性格發展。
1、少看電子產品,多閱讀書籍
建議家長平時少給孩子看一些電子產品,因為他們年紀小沒有自控能力,一旦上癮後果會很嚴重。長期沉迷於電子產品的孩子,他們性格會變得很內向,不願意與別人交流。而且還會讓大腦處於被灌輸的狀態,導致孩子缺乏自主性,長期下去,會損害孩子大腦結構,導致智力下降。
美國有一位學者研究證明,「孩子每天使用電子產品超過一個小時,會很大程度影響語言、認知能力的發展」,而且發育水平明顯比同齡人低。
所以,家長千萬不要將電子產品當做是「保姆」一樣,平時多帶孩子閱讀書籍,培養他們讀書的好習慣,讓他們嘗到書籍中的樂趣,這樣不僅可以促進親子之間的關係,還能夠提高孩子的自主能力,想像力、發散思維等等,同時也為將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陪孩子一起運動
老話說得好:生命在於運動,人的一生,大部分都是在運動度過的,家長培養孩子運動的習慣,會讓他們受益終生。
我們都要知道養成運動的習慣不僅能夠鍛鍊身體,還可以讓增強孩子的四肢協調能力,從而達到鍛鍊大腦的作用,平時家長也可以帶孩子去一些新奇的地方,這樣還能增強孩子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所以,家長們不要跟孩子一起宅在家中了,多帶他們出門運動玩耍,可以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3、跟孩子一起遊戲
有的家長總認為孩子最好是每天都在讀書,不希望他們遊戲,這種想法是錯誤,遊戲並不是學習的敵人,它更像是學習的活動,是幫助大腦成長的養分。當然,這裡說的遊戲並不是電子遊戲,而是親子之間進行的。
家長們可以利用益智書籍跟孩子遊戲,在過程中,孩子大腦會產生一種特殊的物質,這種物質可以幫助大腦神經快速生長。
給孩子做全腦開發,就是為了刺激左右腦的潛能,同時對IQ和EQ進行提升,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為了滿足家長們的需求,提升孩子的智商,我找到了一本很好的書籍《幼兒左右腦潛能開發遊戲書》!
系統的開發孩子的大腦很重要,多做開發左右腦的遊戲,鍛鍊孩子的大腦思維,激發孩子的大腦潛能。通過找鞋子、找位置、拼積木、部件組合等小遊戲提高孩子的「藝術思維」,讓孩子的思維發散,並且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專注力以及觀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