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人窮莫與親來往,馬瘦別在軍中行」說的是啥意思?

2020-12-25 老胡說三農

與老農坐在一起聊天,有時候也會感覺到非常有趣,儘管有些老農的文化程度並不高,但他們卻經歷過許多事情,因此,有著很豐富的社會經驗,因此,多與老農坐在一起聊天還是非常有好處的。

前兩天,在與一位老農聊天時聊到了人生的話題上,老農說:人啊!需要有自知之明,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或所處的環境究竟如何。如果一個人沒有這種認識,就會遭人看不起。在咱們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人窮莫與親來往,馬瘦別在軍中行」,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什麼?咱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我不解地問。

老農說:咱農村的確是有這麼一句俗語。如果你不知道這句俗語的意思,我就給你絮叨絮叨。

緊接著,老農開始給我講解起了這句俗語。老農說:

一、人窮莫與親來往

人都是自私的,這是無可更改的事實。當自己有錢的時候,自己會有很多人圍繞在身邊;而當自己無錢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棄自己而去。因為在自己有錢的時候許多人都想在自己這裡「沾沾光」,佔一些便宜;而當自己沒錢的時候,別人就以為沾不到光了,也佔不到便宜了,所以,就會遠離自己,甚至還會躲避自己。

而當自己沒錢的時候,就會讓別人看不起,同時,別人也會害怕自己問別人借錢,因此,對自己心生戒備。所以,在自己沒錢、窮困潦倒的時候,就儘量不要與別人有什麼來往了,包括自己的親戚。否則,自己就有可能難堪,讓自己不開心。

在現實生活當中,其實是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的。這種例子不但存在於親戚之間,甚至在兄弟姊妹之間也一樣存在。具體的事例想必我們都能夠想起來一兩起,因此,就不再贅述。但總的來說,當自己貧窮的時候是儘量不要隨意與親朋好友來往的。

二、馬瘦別在軍中行

所謂的「馬瘦」,也就是指很瘦的馬匹。這樣的馬匹甚至連行動都困難,還怎麼能夠馱載著將士們上前線殺敵呢?想必是不行的。因此,瘦馬是不受將士們歡迎的,是不可以出現在軍營中的。

以上所言就是這句俗語的大概意思。

聽了老農的講述後,我總算是明白了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其實,我們可以仔細想想,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的確屬於無可辯駁的真理,不但具有很深遠的歷史意義,而且,還具有非常貼切的現實意義。是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牢記和領會的。以免使我們在窮困潦倒的時候被別人所嫌棄,以免使我們在窮困潦倒的時候被親人看不起。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姨夫不是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姨夫不是親」,啥意思?有道理嗎現在的農村建設的好,風光迷人,好多朋友節假日,都會回到農村體驗一下安安靜靜的日子,看看流水聽聽蛙鳴,簡簡單單的放鬆一下心情。好多朋友注意到在農村從待人接物、穿著打扮、從日出日落好像都有一些不同的講究。常住農村的人會知道,這些講究其實就是農村遵循傳統的一部分,有些歲時光流逝漸漸淡了,有些則一直存在,這些講究一直對農村的結構運轉起到促進作用。在各種講究的催化下,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俗語,這些俗語有時候稱之為俚語,說白了就是鄉下話。
  • 農村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不走了」,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從字面意思理解,意思是堂親關係非常持久,而表親卻關係非常疏遠。同樣都是具有血脈親戚,為何會有這麼大的差別?首先來說一下堂親。在過去農村,一個姓氏的家族大多住在一個村子裡,抬頭不見低頭見,家族內的人經常走動,互相之間也會在各種大事上幫忙。例如誰家有紅白喜事,整個村裡的堂親都回來幫忙,你幫我,我幫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種非常親厚的堂親關係。
  • 農村俗語:「人窮『三不往』,人富『三不想』」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人窮『三不往』,人富『三不想』」。雖然我對這句俗語認真思考了好久,但還是沒有整明白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人窮「三不往」所謂的「人窮」,也就是指的窮困之人。在過去的時候,窮困之人容易遭人看不起,因此,他們會講究「三不來往」。
  • 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
    農村俗語: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而我們的先人,把自己一代又一代的經驗,通過用簡單易記的農村俗語的方式,在民間流傳,一直流傳到現在。
  • 農村俗語中的「男人行千裡,切莫吃枸杞」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中的「男人行千裡,切莫吃枸杞」是啥意思?有道理嗎?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一直傳承至今,其中農村的俗語就是文化的一種,而這些農村的俗語也非常有意思。而這句俗語說的意思就是,只要是帶七的一些日子就很不適合出門,如果帶八的日子就不適合回家,最適合外出的日子,可能會給你帶來好運氣的,就是有三六九的日子。那麼為什麼在農村,會有這樣的說法呢。因為,對於在農村生活的人來說,他們看七看感覺和匕首的匕字很像,所以他們認為,逢七的日子並不是一個良辰吉日,出門的話也不是很安全。
  • 農村俗語「姨表親,不是親,死了姨娘斷了親」,什麼意思?
    在農村,都說俗語是反映當地風土人情的一扇窗戶,是農民生活的百科全書!
  • 農村俗語「一親壞,九代敗,人要窮,斷六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廣大農村流傳著許多俗語,這些俗語由上一輩的人口語相傳,傳到我們這一輩時,大家如果不去仔細推敲,未必能真正理解,不能理解的原因,就連我們上一輩的人,也未必各個都能明白。而我們做這個系列的初衷,就是想重拾傳統俗語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方便下一代更好得傳承。
  • 農村俗語「家親三代,宗親萬代」,說的是什麼意思呢?你知道嗎?
    在農村,經常能聽到老人說一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話語。這些話語都是經過老一代的經驗總結下來的,聽起來十分有趣,但仔細品來,卻發現十分有道理。這些有趣的言語,便是農村俗語。有些是關於生活經驗總結的,例如「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體現了父母教育的重要性。
  • 農村俗語「姑舅親不是親,出了五服成路人」啥意思,什麼是五服?
    由於農村的居住比較集中,所以農村人的親戚體系特別的強大,在每個村子都有這樣的情況,看似毫無關係的兩家人,往上面數兩三代卻是很親近的親戚關係,也正是如此,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關於親戚關係的俗語,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姑舅親不是親,出了五服成路人」,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了,啥意思?親戚關係現實?
    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了,啥意思?親戚關係現實?常說在親戚多的家庭會比較好,以前常聽一些老人對女孩子說嫁人就要嫁到大家族裡,這樣日子就會好一些,但是親戚間也是得多來往、多走動才會更好啊!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句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了,啥意思?難道親戚關係也這麼現實嗎?我國自古以來都是很注重血緣關係的,那麼在血緣關係中,是不是越到後面就會變得越現實是吧?我們今天就分代來看吧!
  • 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啥道理呢?
    導語: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何道理呢?話說農村人沒有什麼文化水平,可是現實生活中,農村人所知道的知識和人生道理,一點也不比現在讀書人少。甚至在現代社會中還有很多讀過很多書的人,所知道的道理和做人做事的方法都比不上農村人。
  • 農村俗語「男怕三行,女怕三狼」,啥意思?老祖宗留下的諄諄教誨
    農村俗語「男怕三行,女怕三狼」,啥意思?老祖宗留下的諄諄教誨 中華文明之悠久綿長、包羅萬千,讓其在世界舞臺上散發著獨有的魅力,在這龐大的文明寶庫中,相比較於曲高和寡的詩詞美賦,俗語、民諺顯得更加接地氣而又樸實無華。
  • 農村俗語「兩高夾一低,一世被人欺」,啥意思?農村老人:在理
    導讀:農村俗語「兩高夾一低,一世被人欺」,啥意思?農村老人:在理農村這幾年也開始逐漸的納入城鄉規劃範疇,過去的農村很多都是老宅基,不但面積很大,房屋的坐落、走向也都是根據地勢而建,這也導致了一些農村的整天規劃很難做到整齊、一致。
  • 農村俗語「寧做螞蟻腿,不做麻雀嘴」,說的是什麼意思?
    敢說真話的農民公號:農村的日與夜在古代,能夠受教育的人數有限。農民朋友們就發明了言簡意賅的俗語來傳遞知識和道理。農村的這些俗語凝結了農民的智慧,並且通俗易懂,郎朗上口,其中蘊含的道理流傳到今天也值得深思。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來學習下農民朋友的智慧吧。
  • 農村俗語:「白虎蓋青龍,代代有人窮」,說的啥意思?
    農村俗語「白虎蓋青龍,代代有人窮」,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住在農村,對農民而言很重要的東西,一個是房子,一個是土地。房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見證了一個農民家庭的一代又一代的延續。
  • 農村俗語:「五服之內是一家,出了五服成外人」是啥意思?
    在農村,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同是一個姓氏的人家,有的人家之間來往的非常緊密,比如,某一戶人家有婚喪嫁娶之事,來往緊密的人都會悉數到場;而有的人家之間來往的就不那麼緊密了,即便是某一戶人家有婚喪嫁娶之事,也不一定會到場。
  • 俗語「兄弟不共財,姐妹少來往」,老祖宗說透了親戚之間利益關係
    俗語在農村很流行,很多有智慧的俗語,都是老祖宗總結出來的至理名言。因為說到人們的心坎上,給人以啟發,實用性很強,受到人們廣泛的關注和應用。人的一生最親的當然是自己的父母,再就是一奶同胞的手足之情。老祖宗告誡人們,即使是最親的人,也要在錢財上分清楚。
  • 「人窮莫說三句話,沒錢少管三件事」有道理嗎?這老農的解答我服
    那麼這句農村老話「人窮莫說三句話,沒錢少管三件事」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認為具有不同經歷的人,對它的感受和認識肯定也不會是一樣,所以這句話在我看來,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就總體而言,這句農村老話是一句很有人生哲理、很有教育指導意義的俗語,謹記這句老話,對於我們日常的工作生活,我覺得是非常有幫助的!
  • 農村俗語:「舅家風,三代傳」,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生活在農村,常聽到長輩們說一些口頭禪,其實這就是大家常說的俗語,而民間的這些俗語,雖說聽起來比較糙,但是細細品味的話,會有頗多的感受。記得多年前,回鄉下摸不到路了,就問到旁邊幹活的老伯怎麼走,當時由於著急,語氣稍微有點重,老伯直接說上了一句俗語,「問路不施禮,多走五十裡」,雖然是簡短的一句俗語,但是卻告訴了我一些道理,至此以後,但凡出門在外,我都以禮相待,語氣謙卑。其實俗語雖叫俗語,但是一點也不俗,只有我們細揣摩,深領悟才能深知之中的道理。比如下面的這則俗語,農村俗語:「舅家風,三代傳」,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 農村俗語:表親千裡遠,堂親萬年近,為啥?老農道出三個現實原因
    農村俗語:表親千裡遠,堂親萬年近,為啥?老農道出三個現實原因觀古今故事,到如史我聞,人生哲理,古今智慧,與您分享。中國農村的俗語都是農民們根據自己常年勞作的經驗,總結出來的一些寶貴的東西。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值得我們學習,弘揚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