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深秋,梧桐成了城市中最靚麗的風景。片片金黃的落葉,像一個個精靈與世界作別,輕輕地從高大的梧桐樹上悄然飄落,為鋼筋水泥的城市增添了些許詩意。
梧桐又名青桐、碧梧、青玉、庭梧,在中國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現在中國的城市所栽種的梧桐樹,大多數是法國梧桐,與古代的梧桐並不一樣。
梧桐,被認為是樹中翹楚,由於其觀賞性與實用性俱佳,古人喜歡將其種在庭院中。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梧桐出現頻率很高,尤其受到詩人的青睞,他們給賦予了梧桐豐富而深刻的意蘊,使其成為了極具審美內涵的樹木。
象徵愛情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主題。浪漫的古人,常藉助一些動植物來表達愛情,常見的有鴛鴦、鳳凰、大雁、紅豆、梧桐等。
為什麼梧桐會成為愛情的象徵呢?可能原因有二,一是梧桐雌雄異株,其中「梧」為雄株,「桐」為雌株,因此古人看見梧桐樹,便聯想到比翼雙飛的愛情。
另外一個原因,梧桐樹高大茂密,常引來一些鳥兒共築愛巢,故常言道:「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傳說中,黃帝即位後,鳳凰聚集在東園的梧桐樹上,梧桐便成為了祥瑞的象徵。
因此,古詩文中,梧桐常與鴛鴦、鳳凰等代表愛情的鳥類一起使用,象徵著雙宿雙飛、白頭偕老、堅貞不渝的美好愛情,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詩經 ·大雅》:「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孔雀東南飛》:「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劉蘭芝、焦仲卿的愛情悲劇,讓梧桐成為了愛情的代名詞。
白居易《長恨歌》:「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詩人用「春風」對「秋雨」,「桃李」對「梧桐」,感情從喜悅到悲傷,恰如其分地表達了楊李之間的愛情悲劇。失去了楊貴妃的李隆基,就像悽清秋雨中的落葉梧桐。
賀鑄《鷓鴣天》:「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結伴飛。」這是一首悼亡詞,詞人在蘇州故地重遊,看到打霜後半死的梧桐樹,想起與亡妻曾經花前月下的美好歲月,含淚寫下了這首詞,感人肺腑。
表達悲傷、憂愁、失落等情緒
說到梧桐樹,它又總是與一個「悲」字聯繫在一起,古詩文中,用梧桐來表達悲傷意象的詩詞很多。
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到了深秋,梧桐就會落葉,而古人又習慣在自家院落裡種植梧桐這種吉祥之樹。所以,每當看到滿目的梧桐葉從樹上飄落,善感的人們就會悲從心中起。
因此,梧桐的悲傷意象,總是和秋天形影不離,秋風秋雨中的梧桐,更增傷感落寞。
漂泊在外的遊子,看到梧桐葉落,心中常會泛起思鄉之情。唐代詩人孟郊,聽到梧桐葉落的聲音,鄉愁油然而生:「梧桐枯崢嶸 ,聲聲如哀彈。」
在一個秋天清冷寂寥之夜,憂傷的南唐後主李煜,獨自在小院中徘徊,看見院中滿地的梧桐葉,聯想到國破家亡,寫出了一首《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
這種亡國之痛,是痛徹心扉的,因此李後主的情緒,就像秋天光禿禿的梧桐樹,只剩下寂寞與悲涼。
李清照《聲聲慢》結尾說:「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詞大家十分熟悉,但是筆者每次都不忍卒讀,原因是它太過悲傷了。人到晚景,山河破碎,丈夫逝世,煢煢孑立,形影相弔,幾種複雜的感情交織在一起,融合到悽冷的深秋的背景中,如泣如訴,能不讓人哀傷嗎?
碩大的梧桐葉,承載的不是滴雨水,而是一顆沉重的心,的確不是一個「愁」字能概括的。
代表高尚的人格,君子的比德之物
梧桐,由於其高大挺拔,蒼翠繁茂,木質優良,常被用來象徵高尚的人格,成為君子的比德之物。
孤桐,是古詩詞中常出現的一個意象。詩人常用其表達自己不被眾人理解,但是仍然堅守志向,孤直清高的處世姿態。
王安石變法,遭到重重阻力,在困境中他寫下了一首《孤桐》:
天質自森森,孤高几百尋。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明時思解慍,願斫五弦琴。
越是蒼老,越是環境惡劣,孤桐越是枝繁葉茂,生命力更加旺盛。通過「孤桐」這一意象,王安石表達了自己為國為民勇往直前、百折不撓的決心,同時也表明了自己孤獨無助的心態。
梧桐木常用來製作古琴,神農氏「削桐為琴,繩絲為弦」 被人們繼承並發揚光大。古琴是一種高雅的樂器,聲音渾厚沉靜,常與隱士聯繫在一起。
唐代王昌齡《琴》中說:「孤桐秘虛鳴,樸素傳幽真。」桐木製成的古琴,樸素幽雅,但是無人欣賞,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情。
貶謫黃州的蘇軾,在一個深秋的夜晚,獨自來到水邊,看到一隻孤獨的大雁棲息在沙洲,一輪殘月掛在梧桐樹上,想到自己的處境,寫下了《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沙洲上孤寂卻不願離開的鴻雁,葉子稀疏但仍傲然挺立的孤桐,不正是蘇軾不隨波逐流的品性,不正是他高潔人格的寫照嗎?
結語
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梧桐,在詩人們的心中,早已不是一種樹,而是美麗與憂傷情感的象徵。在秋風秋雨中,片片飄飛的梧桐葉,像一首悽美動人的樂曲,飛過滄桑的歲月,飛過萬水千山,來到詩人們的身邊,觸動著那些藏在心底最深沉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