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化語文」教育實踐探索

2021-02-19 荀以勇名師工作室

內容摘選:

在學校管理工作中必須有規章制度,規範管理是保證管理合理性的必要前提和基礎,但它忽略了「人本」這一理念。學校管理的核心是人,教師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有各種需要,渴望自身價值的實現――這些正是作為生命體的人的主要特性。學校內部管理機制的優化,關鍵在於張揚人性管理,樹立為教師服務的思想,激發教師的熱情,讓他們安心、舒心、熱心、盡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人文管理」療治教師「心理疲憊」

   從支教教師角度看,自身的利益是他們首先考慮的。現實是,部分縣城老師「以支教之虛、謀職位、職稱之實」,眼睛緊盯的是交流制度中所規定的「實惠」,而將支教的初衷——幫助農村薄弱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拋之腦後,工作不安心,得過且過。甚至少數縣直學校把支教作為懲罰手段,將平時難管理的或教學能力差、責任心不強的教師「充軍發配」到農村學校,促其「反省」。顯然,以上兩種狀況都是「亂彈琴」,必將造成教師交流制度的異化,使其失去應有的作用。

              ——《淺談義務教育均衡化目標下的城鄉教師交流》

  今天,我站在這裡既高興又慚愧。高興的是,我的工作得到了領導的肯定和大家的認可;慚愧的是,在我們學校,在我們身邊,有一大群愛崗敬業、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老師,他們的事跡都可以編撰成一部部感人至深的巨著,他們的模範行為都能譜寫成一首首動人心魄的愛心史詩!而我,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也沒有感召別人的豪言,有的只是一顆做好本職工作的平常心。是在座的各位領導和同仁,是你們兢兢業業、日夜操勞的身影,是你們恪盡職守、嘔心瀝血的精神,無時無刻不在感染著我、影響著我、改變著我。

  所以,在座各位就是德高望重的「英雄豪傑」,你們永遠是我前行的榜樣。

              ——《寫在被評為「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之後》

  23日,網上直播開始。和全國眾多的語文老師一樣,我端坐在電腦前聆聽著專家、名師的講座和授課,敬佩於他們精深的理論水平和高超的教學技藝。同時,作為一個局中人,對我仰慕的眾多名師、大家成功背後的辛勤付出,更是多了一份欽佩和感動!

  不管多麼險峻的高山,總是為不畏艱難的人留下一條攀登的路!成長,真好!

      ——《寫在參加全國小學語文名師展示暨新教材教學研討會之後》

  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細心地打開了信封。一張練習簿紙上,不太整潔地寫著幾行字:我是一個讓老師頭疼、同學們討厭的差生,我看不到希望,我對一切都失去了信心。我的爸爸遊手好閒,從來不問我。我的媽媽外出打工,和老闆生了一個孩子,拋棄了我。沒有人看得起我,我沒有一個朋友……

  淚水迷糊了我的雙眼。可憐的馨承受著多大的心理煎熬啊!難怪她整天自我封閉,自暴自棄。

                         ——《孩子,我願意做你的朋友》

  「感恩四(3)班老師的辛勤付出,其實四(3)班一直沒有解散,他以另一種形式存在著,永遠定格在師生的心中,定格在我們家長心中!」

  「人別了,心依舊。感謝荀老師的諄諄教導,感謝孩子們的快樂陪伴!」

  「感恩三位老師的教導和關愛,孩子們永遠是您們的學生,四(3)班永遠不散場!」

  「每年的9月都是在這略帶『痛感』的小別離中開始新的徵程,衷心感謝荀老師為孩子們所付出的一切,也祝願四(3)班的孩子們新學年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感謝這一年幾位老師給了孩子們父母般的愛,也很遺憾我的孩子五年級沒能和你們再續師生情誼……再此深深感謝你們,祝願你們桃李滿天下!」

  ……

                                   ——《分班後

  讀完《「涵化語文」教育實踐探索》一書,荀老師的形象日益清晰(只有稱他為「老師」,才能真正表達我內心的敬重):      他,一個白屋寒門、家無儋石的農村苦娃,一個雞鳴而起、學而不厭的莘莘學子;  他,一個腳踏實地、砥礪前行的平凡老師,一個胸懷仁愛、奉為楷模的學生兄長;  他,一個焦灼不安、腹熱腸慌的普通家長,一個忍痛割愛、割肚牽腸的為人父親;  他,一個不斷思索、革故鼎新的教改踐行者,一個崇尚自然、追尋本真的教育探索者……

讀書,一種教師生活的行走方式;

相關焦點

  • 培養一專多能小學語文教師的實踐探索
    本專業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勵精圖治,已建設成為重慶市特色專業,入圍重慶市高校本科一流專業立項建設名單,是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的重要成員,是重慶市中小學語文骨幹教師培訓基地,具有培訓國家級別小學語文骨幹教師資格。該專業培養培訓了重慶市70%的小學語文骨幹教師。
  • 《用遊戲化點亮教育——教育遊戲化的探索與實踐》 專題講座學習分享
    把遊戲化思維注入班級管理,是提升00後學生管理有效性的創新模式。為提高我校班主任教育管理的實效性,進一步促進學校德育工作再上新臺階,南沙區名班主任楊文娟工作室邀請了班級遊戲化管理實戰專家駱小華老師作《用遊戲化點亮教育——教育遊戲化的探索與實踐》為主題的專題講座。
  • 同化與涵化
    涵化是同化的初步,同化是涵化的最後階段。涵化之發生系當一文化團體與另一文化團體相接觸時,竊來或借入某些文化原素而併入本文化,並將本文化加以改變。兩個團體相接觸,其影響往往是雙向的。文化上的弱勢團體常向強勢團體採借,可是強者亦會有向弱者借入之情形,如文明的白人優勢文化的某些特質為另一文化團體所採用,猶如鋪好一條路,等著劣勢文化去吸收。某些文化特質,只要兩個團體接觸,即能傳播。
  • 王岫廬:翻譯中的涵化之反思
    本文來源:《外國語文研究》2020年第2期 轉自:外國語文研究 作者簡介 王岫廬,博士,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翻譯研究和現當代中國文學研究
  • 北大研究生教育探索與實踐 | 工學院領軍人才創新實踐教育模式探索
    編者按:近年來,北京大學深入推進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各院系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新招生選拔機制、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導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經驗和成果。
  • 蔣蓉: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與實踐
    湖南25萬多名小學專任教師,聽過她課的不下3萬人;所主持的省級、國家級教師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程點擊率逾50萬人次。作為核心成員全程參與了所在單位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在全國率先啟動的面向農村基礎教育的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探索出「綜合培養,分向發展,注重研究,全程實踐」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 【關注】黃秀英:生涯教育「學科化」的路徑探索
    學科課程是生涯教育的主要載體。國家課程包括學科課程和綜合實踐課程。學科課程除了課堂教學活動,還有豐富的學科實踐活動,例如「研究性學習」「項目式學習」「STEAM教育」「創客教育」等形式的學科實踐活動。綜合實踐課程則包括考察探究、研學旅行、社會服務、設計製作、職業體驗等課程形式,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發展需要出發,從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轉化為活動主題,通過探究、服務、製作、體驗等綜合實踐形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科課程和綜合實踐課程作為落實生涯教育良好的載體,需要在生涯教育理論指導下進行一系列深入挖掘。
  • 理想主義的探索與現實主義的實踐—高中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核心問題
    理想主義的探索與現實主義的實踐——高中「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核心問題解析作者:孫移山閱讀提示:圍繞高中「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本文將重點解析以下四個核心問題:如何理解高中「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對突破語文教學困境的探索與實踐?如何體現高中「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叢書在編寫體例與內容等方面的突破與創新?如何完成實驗叢書與課堂教學二者緊密結合,從而真正面向教學實踐和面向常規課堂?
  • 學習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涵泳是最好的學習方法:答《中國教育報》問及澎湃答問
    所謂「讀經要從娃娃抓起」並不傳統,恰恰是非常現代性的急迫觀點、效率觀點、功利觀點。至於那種提倡十三歲之前死記硬背三十萬字經典的「讀經理論」更是毫無根據。建議小學階段除了在語文課本中學習詩詞和古文之外,應該加強書法、傳統音樂、武術、射禮的內容。中學階段應把古文內容從語文課本中獨立出來,專門設置古代漢語和經典閱讀課程,作為高考必考科目。
  • 餘清臣:論教育理論的實踐化改造
    在進一步的思考中,有一種現象值得特別關注:雖然一些成功的教育實踐者都宣稱應用了教育理論,但在他們的著述中可以發現這些教育實踐者所使用的教育理論都不完全是「教科書」樣式的經典教育理論,而是有了很多個性化的豐富、改造、剪切、變形和深化處理。這種發現可以引發我們進一步思考經典教育理論是否能夠直接應用於教育實踐之中的問題,對此問題的探索需要我們回到對教育理論自身的分析上來。
  • 探索構建課程思政與德育實踐一體化育人模式
    山東省輕工工程學校黨委統籌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探索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課程思政與德育實踐一體化育人模式。一、加強領導,確保思政課改革有序開展學校黨委將課程思政作為重點工作之一,定期召開專題會議,抓住制約思政課建設的突出問題,在工作格局、隊伍建設、支持保障等方面採取有效措施。建立黨委書記、校長帶頭抓思政課機制。
  • 新時代國際教育資源本土化之路與成都華德福探索
    近期,人民智庫課題調研組以「探索新時代國際教育資源本土化之路」為主題,在實地調研、問卷調查、專家研討及相關訪談座談的基礎上,對成都華德福學校的國際教育資源本土化實踐進行了系統梳理與深入研究,期待能夠為我國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更符合人民需要的教育,貢獻智慧。
  • 【大師研究】何立新:知行合一,破立結合 ——劉永康語文教育實踐智慧摭談(一)
    劉永康老師有著對語文教育事業無比的熱愛,對語文教育理想境界的執著追求,有著對同儕後輩的積極影響與備至呵護,更有著審視語文教育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寬廣視野和累累碩果,其語文教育思想蘊含著豐富的實踐智慧。(一)杏壇勤耕耘,春風正育人實踐出真知,躬行長智慧。劉永康老師首先是一位語文教育實踐家。
  • 【教育動態】幼兒教學遊戲化,我們在探索前行
    隨著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園的教育模式在悄然發生變化,建構式教育理念已滲透在幼兒教育課程中,幼兒園在努力以遊戲為形式,貫穿於幼兒教學的目標之中,把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要求融於各種遊戲之中,讓孩子們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
  • 浙江財經大學「三三制」人文通識教育探索與實踐
    因創作結緣、因書法結緣、因戲結緣、因參賽結緣、因創業結緣……多年來,浙江財經大學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在通識教育目標和理念上始終一脈相承,與時俱進持續開展人文通識教育改革,探索「三三」育人路徑實踐,如今,由閱讀、欣賞、溝通、表達、表演等人文通識教育所鑄就的別樣情懷,已成為財大學子不可或缺的大學體驗。
  • 人民智庫|新時代國際教育資源本土化之路與成都華德福探索
    成都華德福學校成立十五年來,始終堅持「國際教育,非常本土」的發展定位,探索出了一套符合中國教育發展要求的華德福本土化辦學模式。近期,人民智庫課題調研組以「探索新時代國際教育資源本土化之路」為主題,在實地調研、問卷調查、專家研討及相關訪談座談的基礎上,對成都華德福學校的國際教育資源本土化實踐進行了系統梳理與深入研究,期待能夠為我國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更符合人民需要的教育,貢獻智慧。
  • 小學母語教育的「民族化」探索
    民族化,應成為母語教育最重要的文化個性。美國哲學家、語言學家喬姆斯基曾說:「學習一種語言,就是進入一個文化系統。」張志公先生也指出:「語文是個民族性很強的學科。這不僅受一個民族語言文字特點的制約,而且還受這個民族文化傳統以及心理特點的影響。」語文有別於其他學科,語文學科承擔的主要任務是母語教育,而母語的根在於民族文化。
  • 中國人民大學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摘要: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中國人民大學秉持「立學為民、治學報國」的辦學宗旨,不斷探索和加強大學傳統文化教育新途徑、新方法,注重「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實踐活動」的有機結合和相互促進,通過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課程課堂教學、系列公開講座、課外讀史讀經典、人文知識競賽等方式,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於人才培養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立體化
  • 語文師說4:天津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蔡正學的中學語文自主教育實踐
    ,面對學生對封閉式、灌注式語文教育的日久生厭從而對母語和母語教育公然賤視與遠離的語文教育的背反,他,在長期的艱苦探索中踐行出了一條語文自主教育之路。基於幾十年來基礎教育語文教學的痛苦現狀,他一方面汲取中國傳統語文教育的精華,一方面吸收外國成功的教育思想,努力探索和實踐新的語文教學之路。雖然歷史上重倫理、重權威的價值取向對母語教育及整個教育過程和師生關係影響至深,對我國學生自信心、主動性、獨立性、自覺性和進取性的養成存在深刻制約。
  • 力邁中美國際學校「深度學習」的實踐與探索
    力邁中美國際學校「深度學習」的實踐與探索——STEAM課程開發及學生核心素養培育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基本出發點,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並掌握深度學習的方法,是新時代對學校教育的要求與挑戰,是加快中國經濟轉型,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