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選:
在學校管理工作中必須有規章制度,規範管理是保證管理合理性的必要前提和基礎,但它忽略了「人本」這一理念。學校管理的核心是人,教師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有各種需要,渴望自身價值的實現――這些正是作為生命體的人的主要特性。學校內部管理機制的優化,關鍵在於張揚人性管理,樹立為教師服務的思想,激發教師的熱情,讓他們安心、舒心、熱心、盡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人文管理」療治教師「心理疲憊」》
從支教教師角度看,自身的利益是他們首先考慮的。現實是,部分縣城老師「以支教之虛、謀職位、職稱之實」,眼睛緊盯的是交流制度中所規定的「實惠」,而將支教的初衷——幫助農村薄弱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拋之腦後,工作不安心,得過且過。甚至少數縣直學校把支教作為懲罰手段,將平時難管理的或教學能力差、責任心不強的教師「充軍發配」到農村學校,促其「反省」。顯然,以上兩種狀況都是「亂彈琴」,必將造成教師交流制度的異化,使其失去應有的作用。
——《淺談義務教育均衡化目標下的城鄉教師交流》
今天,我站在這裡既高興又慚愧。高興的是,我的工作得到了領導的肯定和大家的認可;慚愧的是,在我們學校,在我們身邊,有一大群愛崗敬業、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老師,他們的事跡都可以編撰成一部部感人至深的巨著,他們的模範行為都能譜寫成一首首動人心魄的愛心史詩!而我,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也沒有感召別人的豪言,有的只是一顆做好本職工作的平常心。是在座的各位領導和同仁,是你們兢兢業業、日夜操勞的身影,是你們恪盡職守、嘔心瀝血的精神,無時無刻不在感染著我、影響著我、改變著我。
所以,在座各位就是德高望重的「英雄豪傑」,你們永遠是我前行的榜樣。
——《寫在被評為「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之後》
23日,網上直播開始。和全國眾多的語文老師一樣,我端坐在電腦前聆聽著專家、名師的講座和授課,敬佩於他們精深的理論水平和高超的教學技藝。同時,作為一個局中人,對我仰慕的眾多名師、大家成功背後的辛勤付出,更是多了一份欽佩和感動!
不管多麼險峻的高山,總是為不畏艱難的人留下一條攀登的路!成長,真好!
——《寫在參加全國小學語文名師展示暨新教材教學研討會之後》
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細心地打開了信封。一張練習簿紙上,不太整潔地寫著幾行字:我是一個讓老師頭疼、同學們討厭的差生,我看不到希望,我對一切都失去了信心。我的爸爸遊手好閒,從來不問我。我的媽媽外出打工,和老闆生了一個孩子,拋棄了我。沒有人看得起我,我沒有一個朋友……
淚水迷糊了我的雙眼。可憐的馨承受著多大的心理煎熬啊!難怪她整天自我封閉,自暴自棄。
——《孩子,我願意做你的朋友》
「感恩四(3)班老師的辛勤付出,其實四(3)班一直沒有解散,他以另一種形式存在著,永遠定格在師生的心中,定格在我們家長心中!」
「人別了,心依舊。感謝荀老師的諄諄教導,感謝孩子們的快樂陪伴!」
「感恩三位老師的教導和關愛,孩子們永遠是您們的學生,四(3)班永遠不散場!」
「每年的9月都是在這略帶『痛感』的小別離中開始新的徵程,衷心感謝荀老師為孩子們所付出的一切,也祝願四(3)班的孩子們新學年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感謝這一年幾位老師給了孩子們父母般的愛,也很遺憾我的孩子五年級沒能和你們再續師生情誼……再此深深感謝你們,祝願你們桃李滿天下!」
……
——《分班後》
讀完《「涵化語文」教育實踐探索》一書,荀老師的形象日益清晰(只有稱他為「老師」,才能真正表達我內心的敬重): 他,一個白屋寒門、家無儋石的農村苦娃,一個雞鳴而起、學而不厭的莘莘學子; 他,一個腳踏實地、砥礪前行的平凡老師,一個胸懷仁愛、奉為楷模的學生兄長; 他,一個焦灼不安、腹熱腸慌的普通家長,一個忍痛割愛、割肚牽腸的為人父親; 他,一個不斷思索、革故鼎新的教改踐行者,一個崇尚自然、追尋本真的教育探索者……讀書,一種教師生活的行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