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然博物館原館長周國興教授:軍山變樣了

2021-01-08 南通網
北京自然博物館原館長周國興教授:軍山變樣了

2019-09-13 06:53:16 來源: 南通網

    「山高氣清,水靜流深,鳥鳴花綻,這幾年,軍山又變得像我小時候那麼美了!」

    中秋節即將來臨之際,昨天,記者撥通了周國興教授的電話,隔著聽筒,都能感受到年逾八旬的周教授發自肺腑的欣喜。雖然常年居住在北京,但他無時無刻都在牽掛著家鄉的發展,對於軍山東南麓這片自然生態保護區,他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懷。

    曾任北京自然博物館館長的周國興,長期從事人類學與博物館學研究,先後倡議並參與籌建了7座自然科學技術博物館。10多年前,他開始關注軍山東南麓這塊自然生態保留地,持續記錄相關物種及自然生態環境的變化。

    「這裡可是世界上獨特的、『江海平原上難得的野生生物基因庫』!」軍山居南通五山東首,也是長江北岸最東面的一座山。軍山東南麓保存著周國興美好的兒時回憶,每年回通,他都要去軍山尋找從前的蹤跡,去探望他的竊衣草、金銀花、霹靂、石蒜、金鈴子……當看到這裡的生態環境一步步惡化時,他心碎了。2008年5月,南通中學百年慶典之際,作為通中傑出校友,周國興應邀與市領導座談時,提及軍山東南麓自然生態保留地價值,建議建立「軍山東南麓自然生態保護區」,引起高度重視。

    「變化太顯著了,出乎我的意料!」由周國興發起的保護軍山南麓生態環境的民間呼籲,一經報導,立即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同,各級媒體記者持續跟進,綠色環境志願者迅速行動,在政府主導下,我市出臺了相關生態保護規劃方案,軍山東南麓劃定了自然生態保護紅線,實行了封閉性保護。幾年前的調查顯示,軍山東南麓地區有植物389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6種,動物種類220多種,鳥類82種,昆蟲117種。周國興介紹:「隨著生態體系的修復,最新調查顯示,不斷又有新物種在繁衍。」

    一座山,帶來了一個城市的綠色蝶變。

    南通市是江蘇第一個將林木覆蓋率列入地方黨政主要領導任期資源環境責任審計,並把城鄉綠化建設納入全市重點綜合考核內容的設區市。近年來,特別是2016年以來,南通市啟動實施了城建史上生態修復和保護投資力度最大、措施最有力的工程——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復工程。全面建成後,將新增森林面積392公頃,陸域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城市綠肺」和「生態客廳」。通過實施「兩沿三園」的綠化思路,南通構建起「一核、兩帶、三網、七廊、多組團」的綠化格局,國家林草局考核後認為「南通是在華東平原地區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典範」。

    對於南通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以及即將舉辦中國森林旅遊節,周國興尤感欣慰:「千萬不要小看南通這片原生態的自然保留區!舉辦這樣的活動,南通有物質基礎,很有代表性、典型性!」在他看來,位於長江下遊,地處長三角地區的南通,在有限區域內集中了如此多的野生生物資源,形成了豐富的生態小環境,具有作為世界自然遺產進行保護的價值。他一再叮嚀:「我們不要把眼光局限在南通,一定要提升高度,站在中國乃至世界的角度來看待五山的生態保護」。他建議,南通的植物園、森林公園的建設,要以引進、繁殖本地野生物種為主,如此,才符合生態建設的理念。

    前不久,周國興專程回通,和復旦大學的相關專家組再次探訪了五山,對於南通生態保護工作倍加讚賞:「我去過世界上許多自然生態保護區,南通的思路、理念和工作舉措,可以說是與世界接軌的。」在周國興看來,南通近年來生態環境日新月異的變化,是整個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一個生動註腳。他說:「我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

    記者苗蓓

一鍵分享至

相關焦點

  • 北京自然博物館館長親自操刀,解答孩子的為什麼!
    全書分為上下兩輯,每輯8冊,分別圍繞著太空、恐龍、昆蟲、交通工具、自然、人體等16個主題展開,涵蓋範圍非常廣,簡直堪比幼兒版「十萬個為什麼」。上輯:✔ 北京自然博物館館長孟慶金博士擔綱主編這套繪本的主編是北京自然博物館館長孟慶金博士,孟慶金館長深感孩子們需要這樣一套能夠解答他們所有疑問的繪本,親自帶領團隊歷時兩年編寫出這套繪本的第一輯。
  • ...5.18國際博物館日特別節目「館長說」之 走進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每年夏天,有兩個重要的日子都會與溫暖的好天氣一起到來——「5.18國際博物館日」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博物館和遺產地作為歷史的守護者,為我們揭開神秘過去的面紗,引領我們展望燦爛美好的未來。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走過70載,新時代的博物館將擔任怎樣的社會角色呢?博物館又將如何增進公眾的文化認同感、搭建不同文明交流對話的平臺?讓我們一起開啟今年的「5.18 國際博物館日」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兩日」之旅吧!
  • 道格·古爾將出任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新館長,有危機也有挑戰
    澎湃新聞獲悉,今年年底,出生於紐西蘭的道格·古爾(Doug Gurr)將接替擔任館長長達15年的麥可·迪克森爵士(Sir Michael Dixon),成為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新館長。據悉,古爾曾在阿斯達(Asda)擔任開發總監近5年,之後於2011年加入亞馬遜,負責亞馬遜的中國業務,並於2016年接管亞馬遜的英國業務。
  • 20名館長主任清華科博縱論「科學博物館建設」
    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印刷博物館、中國地質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電影博物館、中國鐵道博物館、中國考古博物館、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博物館學會、首都博物館、北京天文館、大鐘寺古鐘博物館、中國文物報、博物館頭條、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清華大學科學史系等機構的館長、部門主任或代表20餘人參加了研討活動。
  • 臺灣國立自然博物館館長訪問華南植物園
    12月14日,臺灣國立自然博物館館長周文豪一行訪問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交流探討有關科普教育合作事宜。周文豪結合臺灣自然博物館科普開放和自身的工作經驗,細述對科普傳播理念與定位、科普場館規劃、人才管理與可持續發展、資金引進等方面體會和經驗。     雙方還就科普活動策劃、科普知識傳播方式、臺灣科普走進華南植物園等方面進行了交流和探討。   隨後,周文豪一行還參觀了華南植物園溫室群展示區。
  •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裁員 20%,館長:「心如刀絞,被逼無奈」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5 月 6 號,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宣布人員調整計劃,約 200 名全職員工被解僱,另有 250 名全職員工無限期無薪休假。博物館共有員工約 1100 人,此次人員調整比例接近 20%。博物館發聲明說,這 200 名員工裡有 68 人是優化掉的、70 人是自願退休的、其他的是合同到期的。據說,選擇自願退休的人裡有好幾位策展人(Curator)。
  • 北京自然博物館館長親自解答小朋友的大問題,開拓娃的眼界
    而且,和市面上一般的科普繪本相比,這套書的優勢也非常明顯:※ 創作團隊陣容強大,北京自然博物館館長和多領域科研人員把多年的經驗積累匯集適合3—9歲這套《小朋友的大問題》雖然是給低年齡段孩子看的,但質量一點也不含糊,相反還非常權威,書籍主編是北京自然博物館館長孟慶金博士
  • 館長訪談|港大美術博物館館長:博物館得重傳承,並非遊樂場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館長羅諾德(Florian Knothe)與會並發表主題演講,研討會期間羅諾德館長接受了《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的專訪,他認為,最重要的是思考一所美術博物館存在的意義,為何要建立一個公共空間的博物館。「我非常看重私人博物館如何傳承博物館的使命,為社會帶來新的東西,否則博物館僅僅是私人的遊樂場。」
  • 館長吳國盛教授告訴你,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未來的樣子
    2018年4月24日,清華大學第14屆黨委第31次常委會決定成立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籌)。同日,吳國盛教授被任命為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籌)館長。籌建中的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是中國綜合性大學開設的第一個綜合類收藏型科學博物館。
  • 廣東三大文化場館館長履新 肖海明任省博物館館長
    記者梳理發現,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直屬四大文化場館中,已有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博物館等三大文化場館在近期調整領導班子,新館長已到任履新。今年7月,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率先調整領導班子。該館官網顯示,王惠君擔任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黨委書記、館長、廣東省古籍保護中心主任,原館長劉洪輝擔任首席研究館員。此前,王惠君為廣東省文化館館長。
  • 南京大學圖書館原館長計秋楓教授逝世
    我國著名國際關係史學者,南京大學圖書館原館長,南京大學歷史學系原副系主任,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
  • 檔案文博管理中心舉行上海交通大學博物館(籌)館長聘任儀式
    6月30日,檔案文博管理中心在徐匯校區舉行上海交通大學博物館(籌)館長聘任儀式,聘任上海博物館原副館長陳克倫研究員為學校博物館(籌)館長。上海交大原黨委書記王宗光,原黨委書記姜斯憲,上海交大黨委常委、副校長張安勝,著名國畫家戴敦邦教授及其親屬,檔案文博管理中心相關領導出席儀式。聘任儀式由檔案文博管理中心主任張凱主持。
  • 上海自然博物館綠螺講堂解讀琥珀中的雛鳥—新聞—科學網
    尤其是約2釐米長的金黃色鳥足特別醒目 6月24日,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舉行了其品牌活動之一綠螺講堂第78期暨「新問題沙龍」第6期講座。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騰衝虎魄閣博物館(籌)館長陳光以及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古生物館館長瑞安·麥凱勒教授等為聽眾講述了9900萬年前古鳥類琥珀背後的秘密 今年6月8日,中加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有史以來第一件琥珀中的雛鳥標本。研究論文發表於國際知名刊物《岡瓦納研究》。 這件標本來自著名的琥珀產區之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康河谷。
  • 中國茶葉博物館館長吳曉力:茶文化與杭州
    在這背後致力於推動茶文化發展的,便是中國茶葉博物館館長吳曉力。  嘉賓簡介  吳曉力,中國茶葉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文博研究員,兼任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中國古陶瓷學會理事,浙江省茶葉學會副理事長,浙江省博物館學會副會長,吳覺農茶學思想研究會副理事長,浙江大學文博系兼職教授,復旦大學碩士生專業導師。
  • 阿爾法·羅密歐110周年對話博物館館長
    今年是阿爾法·羅密歐品牌誕生110周年,阿爾法·羅密歐將舉辦各種紀念活動,而日前阿爾法·羅密歐博物館館長Lorenzo Ardizio先生也和中國媒體通過視頻連線的形式介紹了阿爾法·羅密歐品牌的歷史,以及阿爾法·羅密歐博物館的情況
  • 北京自然博物館實現立體化展陳 讓觀眾暢享大自然神奇之旅
    內容提要:為把收藏的珍稀標本「活化」,更好地呈現給觀眾,北京自然博物館一方面堅持內容為王,精心選擇新穎有趣的主題,把最新科研成果展示給觀眾,另一方面努力實現立體化展陳、場景化布展。進入博物館,一座座巨型恐龍化石矗立,令人驚嘆,仿佛置身於侏羅紀時代。北京自然博物館現有建築面積2.1萬餘平方米,前身為中央自然博物館籌備處,始建於1951年。該館是新中國依靠自己力量籌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歷史博物館,主要從事古生物、動物、植物和人類學等領域的標本收藏、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工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 北京文博 | 「探索多種模式運營博物館案例交流會」在京召開
    4月16日,由中國文物報社、北京博物館學會主辦的「探索多種模式運營博物館案例交流會」在北京市西城區什剎海文展中心(廣福觀)召開,全國各地各運營模式博物館代表齊聚於此,共同研討博物館持續健康發展、探索不同層次尤其是中小博物館代管託管等多種運營模式的經驗與建議。
  • 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到重慶科技館考察交流
    【每日科技網】   11月8、9日,臺灣大學物理系教授、臺中自然博物館館長孫維新來到重慶科技館考察交流,不僅與科技館員工進行了工作交流會,還參與了重慶科技館館校結合綜合實踐活動,應重慶科技館之邀走進人和街小學,開展了題為《星空之美和宇宙之奇》的科普講座。
  • 北京文博 | 「博物館,有範逛」,帶你逛兒童節裡的博物館
    在這段時間內,博物館和遺產地張開雙臂迎接新朋友、擁抱老朋友,呼籲大家一起關注文物保護與文博事業的發展。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為「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北京地區將圍繞「新技術護航文化遺產未來」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新技術如何助力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又將引領文化遺產走向怎樣的未來?
  • 「第六屆中國高校博物館館長論壇」在京舉行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陳毓娟):11月27日,「第六屆中國高校博物館館長論壇暨2020年全國高校博物館優秀講解案例展示頒獎儀式」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行。「第六屆中國高校博物館館長論壇暨2020年全國高校博物館優秀講解案例展示頒獎儀式」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