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壽跨領域與質子重離子醫療機構展開合作

2020-12-17 金融界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訊近年來,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在科技引領發展、豐富產品供給、深化服務合作等方面持續創新、積極探索,與質子重離子醫療機構跨領域創新合作。

繼去年5月份中國人壽與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開展合作之後,日前,中國人壽甘肅、陝西兩家省級分公司與甘肅省武威腫瘤醫院展開合作。雙方在西安聯合舉辦了「中國人壽百萬醫療+重離子就醫綠色生命通道」新聞發布會。

此次中國人壽聯合武威腫瘤醫院推出的「百萬醫療+重離子就醫綠色生命通道」項目,整合發揮了甘肅武威腫瘤醫院在重離子醫療技術方面的優勢,以及中國人壽在保險服務方面的優勢,通過資源共享、合作交流、技術支持、宣傳推廣,為客戶提供快捷服務。

武威重離子中心裝配了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離子治療系統,於2020年4月1日正式開診。重離子治療療效確切、創傷小、副作用低,且對大部分實體腫瘤有很好的療效,特別適合於不宜手術、對常規射線不敏感、常規射線治療後復發的部分實體腫瘤的治療。

(記者/蘇向杲)

(編輯李波)

相關焦點

  • 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打響 「中國品牌」—新聞—科學網
  • 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讓腫瘤治療的「中國方案」成為現實
    曾經要遠渡重洋到國外先進粒子機構接受的質子重離子治療,如今在家門口就能實現。位於浦東張江科學城的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正讓越來越多患者享受到國家醫療事業發展帶來的福祉。
  • 直播|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名醫團隊:帶你深度了解質子重離子
    十年磨劍,五載芳華——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即將迎來開業五周年。作為國內首家同時擁有質子和重離子兩種尖端放療技術的醫療機構,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始終以高標準、嚴要求推進臨床診療工作,已累計治療腫瘤患者2600餘例,積累了豐富、成熟的診療經驗。
  • 這裡有治療常見惡性腫瘤的中國方案!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在國際...
    5年來,這裡累計治療患者出院2692例,年度質子重離子治療患者數遠超國際同類機構同期最好水平,治療瘤種基本覆蓋中國居民常見惡性腫瘤,打響了尖端放療技術的「中國品牌」。「2019年,我們質子重離子治療患者出院828例,創開業以來的新高,單日治療患者數、單月治療出院患者數等,均創開業以來的新紀錄,並超越國際同類機構同期最好水平。」醫院院長郭小毛說。精耕重點病種形成「中國方案」四年半前,64歲的張先生罹患高危局限期前列腺癌。
  • 質子重離子醫院的科技「創新說」
    作為國內首家同時擁有質子和重離子兩种放療技術的醫療機構,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以下簡稱「醫院」)開業5年餘,目前已累計治療患者出院2800例,其中,2019年治療患者出院828例,創開業以來新高,躋身國際同類粒子機構先進水平。
  • 十年磨一劍 透視全國首家質子重離子醫院崛起之路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中國上海,一座正在打造醫療高地的城市,全國首家質子重離子醫院便坐落在這裡。這裡有我國唯一一臺、世界第三臺質子重離子放射治療「一體機」。
  • 上海有了最牛「治癌利器」:全球第3家質子重離子醫院將開業
    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的醫護人員在介紹醫療設備。澎湃新聞記者 高劍平 實習生 沈震宇 圖       位於浦東國際醫學園區的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質子重離子中心)即將開業。這是國內首家以質子重離子技術治療腫瘤的醫療機構,同時也是全球第三家同時擁有質子和重離子技術的醫療機構。       運用質子或重離子射線治療腫瘤,是當今國際公認的最尖端的放射治療技術,以殺癌效果好、毒副作用小而被譽為「治癌利器」。該技術除對頭頸部、腦、前列腺、軟組織、肺、肝等部位腫瘤有較好療效外,對一些難以手術或常規放療效果不佳的腫瘤療效也十分顯著。
  • 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打響尖端放療的中國品牌!
    單純採用重離子或重離子聯合質子治療的患者2542例,佔總數的94.4%。隨著醫院質子重離子治療技術提質增效和自主創新步伐的加快,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已從粒子技術應用的「追趕者」到重離子技術臨床應用創新領域「領跑者」的華麗嬗變,打響了尖端放療技術的「中國品牌」。
  • 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澄清治療須等候兩年等誤導信息
    誤傳1:  需多療程或百萬「天價」  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指出,患者在醫院接受質子重離子放療,根據腫瘤位置、大小的不同,將接受8-35次的放療,按國際粒子治療慣例,統稱為「單一」療程。  根據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已治療近2000例腫瘤患者的統計情況,平均住院治療費用(包括質子重離子放療費、住院費、檢查費、護理費等)在31萬元左右。不存在外界傳言的需要多個療程或百萬元「天價」。
  • 質子放療十大設備商「圍城」 首都醫療集團進軍腫瘤治療(圖)
    目前,幾乎所有的生產商開始在中國展開激烈競爭。  2015年9月25日,「第一期中國粒子線醫療沙龍」在北京召開,來自國內外的7家質子、重離子設備生產商向中國的潛在客戶竭力推銷自己的產品。  質子治療屬於放射治療的一種方式,它通過一臺上百噸的設備,打出時速約為2/3倍光速的高能粒子,用以消滅腫瘤細胞,並極少傷及正常人體組織,可用於多種癌症的治療。
  • 質子醫院不堪重負 質子治療裝置360°旋轉機架面世有望破局
    到目前為止,質子治療被譽為全世界最好的「治癌利器」。2015年5月8日,中國國內首家同時擁有質子和重離子治療技術的醫療機構——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正式開業,引來患者連夜排隊。據院方透露,臨床實踐一年來,醫院共治療了近300例患者。但這一數據與《2015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我國去年新發癌症患者420萬人相比可謂杯水車薪。
  • 盤點| 中國各地質子治療中心
    2009年7月19日成立「蘭州重離子治癌中心」使用自主研發的重離子治療裝置。3.北京質子醫療中心位於中日友好醫院,由民營長安信息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香港健昌集團有限公司出資,中日友好醫院出地,共同興建。2004年10月起因故停工。直至2008年初,中國泰和誠醫療集團有限公司和長安信息合作,才正式開始重建。
  • 又一家癌症質子中心正式開業!中國質子治療中心大盤點
    目前,放射治療使用最多的是光子線,而隨著放射治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質子治療作為放射治療領域裡的「新貴」,其曝光率越來越高,被國際公認為最尖端的放療技術好消息據質子中國報導,10月29日,臺灣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質子治療中心即永慶尖端癌症醫療中心正式開業,成為全國第四個質子治療中心,每年可為1.5萬例患者提供質子治療。
  • 樊明武院士:質子重離子腫瘤放療裝備發展較快 將更好滿足民眾需求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原校長樊明武做題為《質子重離子腫瘤放療裝備發展現狀及趨勢》的報告。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武漢11月27日訊(記者 李方) 11月27日,中國醫療器械產業峰會暨2020國藥器械生態大會在武漢舉行。
  • 腫瘤重離子醫學研究中心建設策略(下)
    在醫院增量整體布局中,區分板塊,聚焦重離子放療頂級領域、集約頂峰技術等高精尖品牌特色,儘可能區隔、封裝、分化綜合醫院的一般性醫療服務功能,既並軌又獨立運營,力求防止「喧賓奪主」和「本末倒置」。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考和實踐,其整體解決方案足資借鑑參考。當然,根據各地的特色優勢和項目具體條件,並不排除區域更多的獨立思考和選擇。
  • 方守賢為廣東省發改委領導介紹質子重離子治癌進展
    8月20日,應廣東省發改委的邀請,在廣州分院院省合作協調委員會副主任劉民義的陪同下,中科院高能所方守賢院士前往省發改委就質子、重離子治癌的基本知識、各自的優缺點和國外的進展情況作了介紹,省發改委副主任張軍、王亞明和有關處室及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的領導參加了會議。
  • 厚樸方舟解析:日本竟是質子治療性價比最高的國家
    雖然目前中國也已經開展了質子重離子治療,但是由於起步較晚,目前仍然處於起步階段,無論治療經驗還是可選擇性距離美國、日本這些質子重離子技術發達的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日本擁有質子重離子治療設施數量處於世界前列,治療經驗和技術水平也領跑全球。日本除了質子重離子治療水平先進,醫療資源分布也比較平均,患者在日本的就醫體驗也更好。2018年,日本接受質子重離子治療的患者就有6452名。現在質子重離子常被用於治療前列腺癌、腦腫瘤、兒童腫瘤、胰腺癌、乳腺癌、肺癌等。
  • 質子治療在中國方興未艾:治療腫瘤放療新武器
    從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獲悉:全球接受質子重離子治療的患者已經突破13萬人次,且每年治療人數增長率超過30%。該機構預計,2020年,全球接受質子重離子治療的患者將超過20萬人次;考慮到人口基數、老齡化、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中國質子重離子治療人數或超過5萬人次。
  • 第一屆中國腫瘤粒子治療工程技術大會在清華大學舉辦
    中國科學院院士、腫瘤粒子治療領域知名專家方守賢,中國工程院院士夏佳文、周永茂、於金明,以及世界著名重離子腫瘤學者辻井博彥擔任大會名譽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長趙振堂,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系主任王學武,日本大阪重離子治療中心主任溝江純悅,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彭明強任大會主席,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醫學物理所副所長唐勁天任大會執行主席。
  • 質子治療成治療癌症新利器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簡稱「清華長庚」)與臺灣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簡稱「林口長庚」)1月4日籤訂合作交流意向書,雙方約定,以林口長庚醫院的質子治療中心為依託,將在癌症患者精準治療方面展開聯合診療服務,通過遠程會診、聯合制定診療計劃等形式,進行兩岸醫師資源、診療技術交流互動,實現兩岸醫師交流合作和診療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