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泛指學齡前兒童接受的各種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生活教育、幼兒園(託兒所)的學校教育,範圍及其寬泛。真正的幼兒教育是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進行多方面的教育,不是簡單地傳授知識,「寓教於育」正是其精髓所在。
全世界都羨慕法國的幼兒園教育,遊戲和樂趣是幼兒園的主要內容,但是「寓教於玩」也是幼兒園教育內容的一部分。幼兒園會教給孩子多方面的知識。
一、幼兒園教會孩子們一起共同生活
2~3歲的孩子解決小朋友之間糾紛的辦法,就是拳頭、牙咬和揪頭髮。小班的孩子是借著衝突同別人接觸的,他們不會一塊兒玩,不會相互借玩具。應該說,他們還處在非常個人化的世界中。對於他們來說,集體沒有任何意義。幼兒園的主要挑戰是教會這些完全以自己為中心的孩子向別人敞開大門,讓他們學會與別人相處。孩子慢慢知道,他不是生活在自己的個人世界中,而是生活在一個集體的內部;在集體中,大家相互尊重,學會給予和獲得。
二、幼兒園教會孩子長大
雖然在幼兒園裡被稱為「學生」,但事實上,孩子還很小,有的甚至還不到36個月,所以他們把老師當成媽媽的替代物就不會令人吃驚了。對他們來說,就像自己的媽媽不能是別人的一樣,老師是不可以同別人分享的。幼師貝爾特講了一件有趣的事:「有一個小女孩引起了全班人的憤怒,因為她叫我『我的貝爾特』,別人馬上毫不留情地打破了她的幻想,說:「她不是你一個人的,她是我們大家的。」
幼兒園幫助孩子在自主的道路上緩緩前進,這是激發孩子學習願望的必經之路。事實上,如果孩子太依賴別人,他就不想去看別處發生的事情,就不能產生激發他去開拓的小小動力。共同生活,長大,共同遵守紀律。要舉手發言,要聽別人發言,當老師要大家到閱讀角集合時,要停下自己正在玩的遊戲。
三、幼兒園教會孩子說話
語言是幼兒園教育「大綱」中的一項主要內容。面對著不會讀不會寫的孩子,口頭表達就成了老師同孩子交流的唯一辦法。教師要適應孩子不同的水平。每個孩子的語言進步速度不一樣,任何一種鼓勵孩子自我表達的方法都是好的。基本原則是:從生活場景出發,從具體例子出發。比如,老師決定一天早晨做一道湯,她會利用這個機會教會學生蔬菜名稱和使用的廚具。她也會描述做湯的程序,教孩子按邏輯的順序講述做湯的過程。
四、幼兒園教孩子運動
5~6歲以前的孩子,運動是不可缺少的。休息時間不足以捆住他們要動的腿。因此,幼兒園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圍繞著運動機能而組織的活動。這裡是指真正的運動機能的活動,讓孩子從長凳的上邊或下邊穿過,或從鐵環中穿過等等;還有肢體表達課程:讓孩子的身體採取不同的姿勢,像蝸牛一樣,變成一個滾球,或像貓一樣伸長身體。最後是跳圓圈舞或其他舞蹈。在這些「動」的過程中,孩子的運動機能提高了。
運動機能可以同線條認知聯繫起來。在一張紙上畫一條水平線和一條垂直線,孩子們馬上會躺在地上表示水平線,或站得直直的表示垂直線。對弧線也是一樣,孩子們會把身體擺成球形。」運動機能訓練是讓孩子掌握「上」、「下」、「前」、「後」定義的機會,之後,他們會學習「左」、「右」的概念。至於圓,一個漂亮的圓,孩子們手拉手組成的圓,其教育作用遠遠出乎人們的想像,他們也會更好地明白空間的意義。
在大肌肉運動中,孩子們發洩能量,發現空間。同樣,而且更加重要的還有他們的小肌肉鍛鍊,比如訓練他們的握筆姿勢,剛開始時,孩子們要畫一個人或寫一個筆畫,需要使用全身的力氣:他的上身帶動他的胳膊,胳膊帶動他的手!慢慢地,他會掌握他的姿勢,用肩膀(不再使用上身),然後使用手腕的力氣寫字畫畫了。
五、幼兒園教孩子科學
賦予我們未來數學家的最初的使命是畫線條。他們會興高採烈地完成,因為他們在玩「吃晚飯」的遊戲時,要把餐刀放在一邊,把叉子放在另一邊。具體做法是在一張紙上用紅色勾畫出叉子,用藍色勾畫出勺子!幾個月後,他們的線條會畫得越來越精確。表面上看來,老師讓孩子穿紅色、綠色、黃色的珠子沒有蘊涵著多少科學原理。然而,這被稱為「進行邏輯推理」!再讓他們把珠子畫在一張紙上時會很容易,因為他們在接觸理論之前已經用手進行了實踐。
至於計算,什麼是最好的學習方法呢?做蛋糕。孩子們發現做蛋糕時,麵粉比糖多,也就是說糖比麵粉少,加和減等於蛋糕。但是科學不僅僅停留在數學和數量上。孩子們對每周的天數、時間的利用、天氣預報也會感興趣。漸漸地,孩子們會發現天氣和時間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