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經濟特區成立40年 走出一條「速度與質量齊升、發展與生態共贏...

2020-12-18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8月29日消息(記者周步恆 陳庚)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廈門經濟特區成立40年來,充分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田」、擴大對外開放的「窗口」、對臺交流合作的「橋梁紐帶」作用,走出一條「速度與質量齊升、發展與生態共贏」的高質量發展道路。2020-08-29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1981年10月15日,廈門經濟特區建設破土動工,發祥地「湖裡」當年還只是一個破舊、落後的小漁村,如今已建成現代化中心城區,「三高」企業雲集,新興產業群聚。六年前,「80後」海歸陳思恩看好這裡的產業基礎和營商環境,帶領團隊創辦了一家研發交通出行大數據的高新技術企業。

陳思恩:給我們很大的一個空間、支持,我們的智慧應用在廈門都能看到。

敢為天下先,愛拼才會贏。在特區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廈門不失時機地大力推動簡政放權,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激發和釋放新動能,推進高質量發展。近年來,廈門商事主體年均新增20%以上,穩居國內城市營商環境評價前列。今年以來,廈門市激活創新主體、匯聚創新人才,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中心。

廈門大學美籍教授潘維廉:外國人越來越多,未來也會有更多的外國人來到這邊。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近年來,廈門經濟特區大力推進自貿區建設,累計推出426項創新舉措,其中全國首創93項。

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胡昌升:全方位地推動廈門高質量發展超越。建設高素質創新創業之城、高顏值生態花園之城、現代化國際化城市。

成立經濟特區40年來,廈門市生產總值增長925倍,進出口貿易總值增長4548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7倍。呈現出「民生、環境顯著改善,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市民文明素質、城市文明水平全面提高,自然、人文良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態勢。

相關焦點

  • 滄桑巨變 中國經濟特區四十年
    1980年,我國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立經濟特區,邁出我國改革開放和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步伐。40年春風化雨,40年春華秋實。經濟特區的滄桑巨變是一代又一代特區建設者拼搏奮鬥幹出來的。
  • 開放之門——記廈門經濟特區建設發展的探索與實踐
    近40年,一萬四千六百多天,歷史長河的短暫一瞬,打開開放之門的廈門,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式發展,創造了令世界驚嘆的奇蹟——佇立在廈門港東渡港區的海天碼頭上,只見遠處一艘艘大型貨輪來來往往,近處大型貨櫃船在碼頭裝卸作業……每天這樣的畫面在廈門港碼頭重複成千上萬次,但今年已逾六旬的吳偉建卻百看不厭。
  • 經濟特區40年 | 深圳創新成長的文化基因
    【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  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橫空出世。深圳這個曾經的小漁村,在短短40年的時間裡奇蹟般地成長為一座創新之城,被描述為「史詩級巨變」。深圳為什麼能?歷史機遇論、地域優勢論、政策支持論、舉國支援論等,眾說紛紜。從社會演進的視角,我們勾勒出深圳與創新高度契合的基因特質和文化特徵,並以此透視40年深圳創新成長的基礎邏輯。
  • 記廣東汕頭經濟特區40年
    新華社廣州9月7日電 題:從「百載商埠」到「活力特區」——記廣東汕頭經濟特區40年新華社記者詹奕嘉、洪澤華今年8月,國內最大直徑越海盾構隧道在廣東汕頭實現全線貫通,這是國內首條在8度地震烈度區建設的海底隧道。
  • 中國一個發展落後的經濟特區,開放40年毫無起色,比不上三線城市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一直穩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世界人民重新認識了中國,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可以說是開啟了「高速」模式,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走向小康社會,中國現在的經濟發展速度放眼世界,幾個國家趕不上,多虧了我們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
  •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從區位角度講,深圳的地理優勢在哪?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深圳經濟特區已經成立40周年了,40年時間裡,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到地級市、省轄市、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一線城市,可謂步步飛躍。特別是當前深圳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隔壁廣州,一躍成為國內經濟第三城市,僅次於北京、上海, 發展速度可謂火箭一般。
  • 輝煌30年:廈門 大葉樟見證巨變
    總設計師親手奠定廈門特區發展基礎  1984年2月7日,鄧小平同志在視察廈門經濟特區時留下「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的題詞。在他的直接推動下,廈門經濟特區從湖裡2.5平方公裡擴大到廈門全島131平方公裡,發展壯大的基礎就此奠定。
  • ​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桃源人」大沙河生態長廊歡樂開跑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王志明 通訊員 王麗英)8月29日清晨,伴隨一聲響亮的發令槍聲,「桃源街道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大沙河生態長廊健康跑」活動在大沙河公園歡樂開跑。清晨7時,來自桃源轄區各行業、各領域的140多名跑者齊聚大沙河畔,用一場健康跑活動慶祝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結合國際化街區建設,以自己的方式獻上對深圳的美好祝福。他們沿著大沙河生態長廊東岸,用腳步丈量這片熱土,用速度釋放激情,用活力展示健康,用汗水詮釋成長。沿途大沙河風光旖旎、早晨空氣清新,為參跑者帶來了一次怡人的「換肺」之旅。
  • 經濟特區40年再出發!深圳、珠海、汕頭提升治理現代化能力,助推...
    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正式設立。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場」和「窗口」,經濟特區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 廈門與龍巖攜手推進區域協同發展 山海相擁謀共贏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廈門龍巖山海協作經濟區成立以來,廈門和龍巖兩市聯繫愈加緊密,山海協作的方式也在不斷地探索、磨合中,從原來單一的幫扶向促進社會經濟全面協作發展轉變,真正實現了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整齊劃一的廠房、錯落有致的綠化帶、寬闊筆直的道路、往來穿梭的汽車……日前,記者來到廈門龍巖山海協作經濟區(也稱合作區)雁石產業園。
  • 從「百載商埠」到「活力特區」——記廣東汕頭經濟特區40年
    新華社廣州9月7日電 題:從「百載商埠」到「活力特區」——記廣東汕頭經濟特區40年新華社記者詹奕嘉、洪澤華今年8月,國內最大直徑越海盾構隧道在廣東汕頭實現全線貫通,這是國內首條在8度地震烈度區建設的海底隧道。
  • 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廈門生態建設觀察
    本文轉自【新華網】; 這是9月2日拍攝的廈門園博園風光。 國家生態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際花園城市、聯合國人居獎、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這一系列榮譽,是廈門經濟特區設立40年來打造高顏值生態花園之城的豐碩成果。
  • 【「兩高兩化」看廈門】 蝶變騰飛氣如虹
    時代的大潮澎湃鷺江兩岸,對於廈門經濟特區來說,40年所經歷的,是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也能從一張張最新航拍圖中看到:匱乏落後的彈丸之地,如今已變成繁榮富裕的海上花園;偏居東南一隅的海防小城,華麗蝶變成「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
  • 珠海經濟特區40周年:從邊陲小鎮到魅力之城
    40年來,珠海經濟特區始終勇立潮頭——從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以「蹚出一條新路」的氣魄與膽識書寫新篇章,到在人才資本引進、生態環境保護、城市建設管理等領域先行先試,率先探索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再到從根本上破除制約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發展。
  • 深圳市水務局局長胡嘉東:努力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型城市特點和規律的...
    2016年以來,全市累計投入超過1200億元治水,用4年時間補齊40年汙水處理設施的歷史欠帳,在全國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全市水環境質量實現歷史性轉折。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展覽時,對深圳水汙染治理予以充分肯定。  深圳在短短幾年間在水汙染治理方面就取得了突出成效,我認為原因有很多,有機制方面,有工程方面,有管理方面等。
  • 「「兩高兩化」看廈門」蝶變騰飛氣如虹
    時代的大潮澎湃鷺江兩岸,對於廈門經濟特區來說,40年所經歷的,是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也能從一張張最新航拍圖中看到:匱乏落後的彈丸之地,如今已變成繁榮富裕的海上花園;偏居東南一隅的海防小城,華麗蝶變成「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廈門通過城市賦能、城市更新,讓建設之美轉化成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圖為美麗的白鷺洲風光。
  • 2020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夥伴關係論壇今天在廈門舉行!
    如果說過去40年經濟特區的改革開放,是廈門從地處海防前線的海島小城向世界城市蛻變的重大時代機遇,那麼3年前的金磚廈門會晤,成為廈門實現城市功能優化、管理能力升級、人民素質提升的又一個重大歷史契機。3年來,廈門市委市政府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牢記總書記對經濟特區建設、對廈門發展的指示批示,牢牢把握千載難逢的金磚機緣,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省委省政府的謀劃部署下,帶領數百萬鷺島兒女全力以赴持續放大金磚效應,努力將總書記為廈門擘畫的「高素質創新創業之城、高顏值生態花園之城、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
  • 《求是》雜誌刊發福建省委副書記、廈門市委書記胡昌升署名文章...
    40年來,廈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04倍,工業增加值增長787倍,財政總收入增長948倍,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大了8倍以上,榮膺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等榮譽。廈門經濟特區設立40年來的生動實踐,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中譜寫了壯麗篇章。
  • 廈門經濟特區40年:「絲路海運」「中歐班列」雙翼齊飛跑出「加速度」
    (特區40年)廈門「絲路海運」「中歐班列」雙翼齊飛跑出「加速度」中新社廈門8月28日電 8月27日上午,在廈門港海天碼頭,海陸馬士基運營的穆勒青島輪緩緩靠泊。1022個貨櫃被裝載上船,將隨著「絲路海運」駛向越南、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
  • 廈門特區成立25周年 已成為福建發展的龍頭老大
    中新社廈門十二月十九日電 題:廈門成為福建發展的「龍頭」  中新社記者 楊伏山 陳悅  生活在眼下的廈門,人們感受到的不再僅僅是這座花園城市的溫馨與美麗,伴隨經濟特區快節奏的經濟、社會脈動,在這片熱土的每一個角落還有激情與熾熱觸手可及,演繹著每一天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