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寶寶們,對於彈簧專題是否超級喜歡呢?不考能量就考力,有時還連帶著動量、運動學。今天這個題引出的點,你真的需要多做兩遍去理解,這道典例要保存起來的,便於隨時查閱。
典例:
如圖,質量為m的物體A經一輕質彈簧與下方地面上的質量為m的物體B相連,彈簧的勁度係數為k,A、B都處於靜止狀態。一條不可伸長的輕繩繞過輕滑輪,一端連物體A,另一端連一輕掛鈎。開始時各段繩都處於伸直狀態,A上方的一段繩沿豎直方向。現在掛鈎上掛一質量為m的物體C並從靜止狀態釋放。已知它恰好能使B離開地面但不繼續上升。若將C換成另一個質量為(m+m)的物體D,仍從上述初始位置由靜止狀態釋放,則這次B剛離開地時D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少?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

分析:
(1)運動過程:
一開始,A和B靜止,A在彈簧上面;

當掛鈎上掛上C後,C與A一起先做加速運動,而後做減速運動。當A、C速度減為0,彈簧處於伸長狀態,此時彈簧對B的拉力正好等於B的重力。

當掛鈎上掛上D後,D與A一起先做加速運動,而後做減速運動。當D、C運動至上述過程的這個位置(B剛好離開地面),彈簧處於跟上述相同的伸長狀態,此時D和A速度不為零。

(2)考查知識點:
機械能守恆定律、重力勢能、彈性勢能、動能、彈簧特徵屬性、彈力、重力、受力分析、裡的平衡方程。
(3)隱含條件:
B剛好離開地面,即地面對B的支持力為0,即B受到的支持力等於重力;
D的質量大於C的質量,所以D、A運動到C、A運動的速度為0的位置時,由於D減小的的重力勢能大,D、A一起增加的動能多,此時D、A的速度不為0;

研究的D、C和D、A從同一位置出發,到達同一位置,彈性勢能的變化量相等。
解答過程:


C、A力從一開始運動到B剛好離開地面的過程中,C、A、彈簧
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恆,設彈簧彈性勢能的變化量為ΔEp



總結:
(1)對於彈簧的題型,機械能守恆定律、能量守恆定律是常考的點,會熟練運動彈性勢能、彈性勢能的變化量;
(2)對於彈簧,重點理解形變量大小對彈性勢能、彈簧彈力的影響,大小影響大小。
(3)彈簧專題是高中物理#37度物理#學生一開始的痛點,後來的喜悅點,關鍵處理好彈簧四位置:原長位置、平衡位置、題中伸長到最長、題中壓縮到最短。
這類高考物理專題,電磁感應中電流不變,只是為了培養你這項能力
高考物理,電磁場中的勻速直線運動,受力分析居然可以這麼有趣
高考物理中,動量守恆定律、能量守恆定律這樣用,思維升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