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遊戲直播平臺下半場,鬥魚領跑流量、領跑變現
時至2017年末,經歷了兩年時間的群雄割據,新一輪的遊戲直播行業進入戰國七雄爭霸,以鬥魚、熊貓、虎牙等為代表的遊戲直播平臺成為下半場爭霸賽的種子選手。近日韋神從鬥魚違約跳槽虎牙引發網友熱議,儘管幾個直播平臺「挖」主播大戰仍在持續,但對於已經穩定的用戶行為習慣和越來越多的內容生產者分流,個別主播的跳槽與否對於直播平臺影響已經影響不大,爭霸主戰場已逐漸從用戶流量、內容生產向資本積累、產業鏈布局全面展開。
2017年遊戲直播逐漸呈現幾大特徵,從中不難預測未來遊戲直播平臺走勢。首先,從各平臺周期活躍人數分析,各平臺網站流量已經持續一年時間沒有較大變化,甚至開始出現PC端向移動端轉移的趨勢,移動直播APP成為新的直播增量的關鍵核心;第二,內容生產從非專業向專業內容培訓生產發展;第三,經過多輪融資,直播平臺不得不開始產生自己的變現行為,直播成本的逐漸穩定,促使行業進入盈利期。
直播最後一戰:掌握流量主動權與突圍可能性
目前中國的大多數遊戲直播平臺已經完成了原始流量積累,PC端用戶較為穩定,僅等待移動端市場瓜分結束,國內遊戲直播流量將面對無處可挖局面,大平臺轉型產業布局,留給底層遊戲直播平臺的時間並不多。
移動直播流量上,易觀下半年10月最新數據顯示,App TOP1000排行榜中鬥魚上升至126位,為遊戲直播領域排名最高;虎牙位於171位。環比增長方面鬥魚月活用戶增長14.98%,而虎牙增長13.09%。在直播移動化趨勢下,虎牙在移動領域相對鬥魚持續較弱。
傳統PC端流量已經基本穩定的形勢下,PC端流量對移動端APP用戶影響力存在強粘度和選擇喜好影響,PC端流量排名基本可以與移動流量排名相對應。過去約半年時間,PC平臺的流量基本被鬥魚領跑,其他平臺則進入魚塘區,熊貓、虎牙略只能在流量紅利之外進行突圍。
變現規則將決定直播行業生死
11月份,鬥魚直播正式對外發布公告,上半年已完成D輪融資,領頭企業為招銀國際,南山資本通過元禾母基金跟投。據稱,經過D輪融資,鬥魚估值已達120億。鬥魚表示公司正式進入盈利狀態,將積極進行產業鏈上下遊投資。
在鬥魚最近推出的「魚樂盛典」活動中,憑藉陳一發、馮提莫等一系列直播明星的聯動效應,鬥魚首次商業化活動顯示出了恐怖的吸金能力。活動中觀眾參與程度非常高,單個觀眾充值打賞金額甚至能達到恐怖的七位數。鬥魚直播憑藉2014-2016年以「70776%」的營收增長速度,成為武漢光谷地區收入增長最高的企業,吸金能力可見一斑。
據了解,鬥魚小鎮正準備打通直播生態全產業鏈,建設網紅學院、電競學院、電競賽事直播中心、直播經紀產業區,引進與技術密切相關的大數據及雲計算中心,並籌建針對直播產業的創新創業孵化器。加上酒店住宿、娛樂健身、商鋪等生活服務配套設施,鬥魚小鎮將可容納1萬人辦公。鬥魚和武漢市政府的規劃當中,將以鬥魚小鎮為核心,在武漢打造一個全國網絡視頻直播平臺的生態基地。
工商資料顯示,鬥魚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已經對11加直播、遊戲相關公司進行投資,包括電競俱樂部LGD、電競社區伐木累以及霹靂爺們兒、九途文化(主播)、阿科魚樂(主播)、掛機文化(主播)、王猴文化(主播)等多家產業鏈上下遊公司,持股比例從4.81%至49%不等。
其他直播平臺有限的財務數據中,歡聚時代CEO李學凌7月份透露稱,虎牙直播將於明年在香港上市,2017年第三季度歡聚時代財報顯示虎牙部門的流媒體直播業務運營虧損為人民幣1010萬元,上季度虧損為1.11億。遊戲直播平臺的持續虧損也成為平臺運營飽受質疑之處。
運營方面,鬥魚、戰旗等遊戲直播平臺已經增加了遊戲聯運、電商等方面的盈利模式,而其他直播平臺的盈利模式則依然主要局限在打賞分成。
中國直播行業發展之快已經超過了國外直播平臺前輩,進入下片深水區之後,遊戲直播的參照物越來越少,行業標杆領跑的局面越來越分明。
不久前,鬥魚的投資公司之一騰訊科技宣布代理目前最火的PC遊戲《PUBG》,並連續發布多款《PUBG》手遊。大遊戲——大主播——大平臺——大版權的遊戲直播形式可能會出現。《PUBG》在重新激活PC端遊領域的同時,因其更好的表現形式可能會重新受到遊戲直播平臺的寵愛。版權鬥爭將成為遊戲直播徵戰的下個分戰場。
(責編:楊虞波羅、沈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