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奇資本唐小彬:文化產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城市發展水平的高階指標

2020-12-25 中國網財經

  中國網財經5月26日訊 今日,2019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金融供給側改革與開放」在北京隆重召開。北京上奇資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執行長,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文創金融研究中心聯席理事長唐小彬發表演講。她表示,在2019年中國經濟全面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文化產業的新版圖正在不斷延伸。同時,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正在影響和改變著各大城市的文創產業格局。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文化產業的發展水平也是衡量一個城市發展水平的一個高階指標。

  以下為部分演講實錄:

  我是來自上奇資本的唐小彬。很高興和大家再次相聚在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大家可能已經觀察到了,近年來,金融為文化產業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分別從廣度和深度上,有力的擴展了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版圖。

  首先,我們發現,在2019年中國經濟全面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文化產業的新版圖正在不斷延伸。比如,一部《流浪地球》,幾乎沒有多大的能源消耗和環保汙染,卻創造了超過46億元的票房,是名副其實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同時也讓科幻產業進入了我們的視野。

  說到科幻產業,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日本等國家就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比如,「哥斯拉」誕生於1954年的日本,至今翻拍衍生出來28部《哥斯拉》電影。美國漫威第一位超級英雄誕生於1939年,至今已經從黑白漫畫衍生出20多部超級英雄電影,在全球創造了近300億美元的票房紀錄。

  從歷史上來看,科幻產業的發展依靠著文化產業鏈的不斷延伸。早在上世紀30年代開始,好萊塢就已經形成了一個完備的、自我複製的電影文化產業鏈了。而內地電影產業鏈大概是在2010年前後才剛剛初具規模,時間相差了80年。讓我們把時光穿越回2019年,《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產業快速起步。2018年中國科幻產業已經創造了近200億元的規模,更重要的是,重新點燃了年輕人對於中國科幻的熱情,擴大了潛在的科幻產業消費群體,擴展了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版圖。

  這時就引出了第二種現象,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正在影響和改變著各大城市的文創產業格局。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文化產業的發展水平也是衡量一個城市發展水平的一個高階指標。因此,在文旅大融合的背景下,很多城市選擇文旅項目作為轉型升級的路徑。比如大江南北很多城市都將廢棄的老舊廠房,改造成各類藝術園區,在文化的改造下,實現城市景觀和產業的雙升級。還有一些城市,創新文化理念,打造音樂之都、科幻之都、創意之都等,包括許多文化節慶,讓文化產業帶動城市轉型發展,打造獨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

  當然,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以及對城市的改變,都不是能輕鬆實現的小事。它需要長期的人才培養,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需要完備產業鏈的建設,那它背後的「洪荒之力」將從哪裡來呢?當然是——金融的力量。這就是我要講的第三個話題,以金融的力量擴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新版圖」。

  先來說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就拿科幻產業來說,前幾年,科幻類IP在影視市場比較低迷,並不太受重視,推動科幻IP轉化特別困難。甚至《流浪地球》原創小說在1999年發表時,作者劉慈欣只收到2千元稿費,到今天轉化為40多億票房,用了20年。今年引發科幻熱的兩部電影《流浪地球》和《瘋狂外星人》、還有未來即將上映的《球狀閃電》、《超新星紀元》都是由作家劉慈欣的作品改編而成。科幻電影重度依賴少部分作者,暴露了中國科幻產業「潛力巨大,而人才太少」這一緊迫的問題。順便提一句,我們機構也在為科幻原創提供各種資金以及渠道支持,希望以資本之力推動科幻產業的高速發展。

  那麼,人才從哪裡來?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5年來,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1%,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位。隨著研發的投入增加,科技進步貢獻率由52.2%提高到57.5%。由此可見,科研成果的轉化、推廣和普及,創新人才的培養、引進,都需要資本的力量。尤其是文化產業融合度高,新興業態層出不窮,急需大量的文化投融資、文化法律、國際文化貿易、文化經濟、文化遺產數位化、博物館策展、公共文化管理等方面的文化產業人才等,都具有跨專業、跨領域、跨行業的特點。要高校、科研機構主動對接文化企業和金融資本,發揮政府、文化企業、學術界、研究機構和金融資本五位一體的創新模式,為文化產業長遠發展夯實人才基礎。

  其次,資金從哪裡來?只靠的民營資本可以對接一些中小型文化項目,但是對於城市文創產業升級來說,這種巨額資金需求,就需要擴大金融創新。比如,成立地方文化產業母基金,構建引導資金、產業資本、金融資本、創業團隊、創新項目等方方面面信息匯聚、創建資源整合的制高點。通過母基金及其參股直投基金吸引一批優秀的文化創投機構、文創空間、文化創新創業項目和人才向該城市匯集。文化產業基金的市場化運作,可以吸引和帶動更多的社會資金投資於文化企業,擴寬文化企業的融資渠道,增加融資機會,更有利於文化企業的科技創新,推動文化企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從長期來看,文創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政府更加完善的頂層設計,實現積極的引導作用。通過政府投資引導民間資本參與,盤活傳統文化資產,實現保值升值,同時激發產業活力。習總書記曾經強調:「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在政府的引導下,讓文化項目、金融資本、金融機構等各方有機結合,以金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效統一。

  「舉目已是千山綠,宜趁東風揚帆起。」可以預見,未來二三十年,隨著科技革命的不斷深化,金融力量將繼續為實體經濟賦能,為百業提質增效。文化金融將源源不斷的助力文化產業擴張新版圖,讓金融和文化同頻共振,共同實現我國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上奇資本願與大家一起共同擁抱美好的未來!

  根據嘉賓現場演講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責任編輯:趙雅芝)

相關焦點

  • 問答:經濟發展的含義,與經濟增長的關係,衡量經濟發展水平?
    經濟增長是指一個國家一定時期產品和勞務的實際產量的增長,可以用GNP、GDP的總量或其人均數來衡量。經濟發展不僅包括經濟的增長,還包括生活質量的提高、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等的總體進步。經濟發展是經濟增長的結果,生活質量提高、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等的總體進步也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經濟增長,二者密不可分。
  • 廖茂林:判斷中國城市是否是國際一流城市,應完善城市發展水平評價...
    :12:06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執行研究員廖茂林表示,可以考慮加入人口撫養比這樣的指標,來幫助判斷城市發展潛力水平
  •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七大核心理念
    而以服務業為主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理念,其資產形態表現為以文化價值、個人創意、企業創新能力、品牌價值和知識與技術等無形資產。知識經濟時代,無形資產主要包括知識資本、關係資本、制度資本和組織資本四個層面。
  • 「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連續11年發布、北京連續5年「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綜合指數」排名第一
    「2020中國文化產業系列指數發布會」以「線上」的方式正式發布,本次發布內容包括:2020年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2020年中國省市文化產業資本活躍度指數、2020年中國省市文化產業投資吸引力指數以及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發布會上,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曾繁文博士接受採訪並對指數結果做出深度解讀。
  • 以資本力量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當前產業發展競爭趨勢以及文化體制改革走向深入的背景下,要進一步用好資本這個產業放大器,通過資本運作整合資源、優化布局,推動精品打造、融合發展、業態創新和文化走出去,助推文化資源優化配置、文化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提升中國文化產業的規模實力、發展質量和競爭力、影響力。
  • 文化產業融入城市發展的朝陽實踐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成就】近日,2020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發展論壇在北京市朝陽區舉辦。論壇上透露,國家文創實驗區已聚集文化企業3.48萬家,轉型升級59個特色文化產業園。經過幾年的發展,文創實驗區文化產業發展活力持續釋放,產業發展質量穩步提升,各項指標不斷攀升。目前實驗區登記註冊文化企業達3.48萬家,其中「十三五」期間新增1.88萬家,文化市場保持了繁榮活躍的狀態。2019年,文創實驗區1111家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收入1362.2億元,同比增長7.5%。
  • 巴南:提升經濟證券化水平 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巴南區充分發揮作為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的核心帶動功能,按照「上市一批,培育一批,儲備一批」的原則,把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作為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壯大特色產業的重要路徑,強化政策引導,健全工作機制,提供「保姆式」服務,加快企業上市掛牌步伐,切實提升區域經濟證券化水平,全力助推「一區五城」建設,推動區域「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
  • 中國縣域產業發展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產業發展能力指標體系是由一個複雜系統的多個指標所組成的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統計指標群,構建這個指標體系應當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第一,  完備性原則。完備性意味著綜合測評指標體系的信息量既必要又充分,由若干指標構成一個指標的完備群。從理論上講,對一個統計指標的完備群來說,多一個指標就會造成信息的重疊和浪費,少一個指標就會造成信息的不充分。最好一個指標反映縣(市、區)產業發展能力的一個層面,各指標間相互獨立,構成一個多維空間,空間中的每一個坐標代表著縣(市、區)產業發展某方面的水平。
  • 提升醫院醫療服務水平 帶動中醫藥產業發展
    希望共建醫院認真落實好共建協議內容,追求卓越建設目標,提高醫院整體發展水平,不斷拓展中醫藥事業發展平臺,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衛生健康事業振興發展。 劉吉致辭說,惠州正處於轉型升級、建設國內一流城市的關鍵時刻,中醫藥產業在惠州被賦予新興支柱產業的戰略定位。發展壯大中醫藥事業,需要凝聚各方力量,特別是需要充分借重廣州中醫藥大學的人才、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和資源。
  • 國家文創實驗區:文化產業融入城市發展的朝陽實踐
    近日,2020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發展論壇在北京市朝陽區舉辦。論壇上透露,國家文創實驗區已聚集文化企業3.48萬家,轉型升級59個特色文化產業園。在文創實驗區的輻射帶動下,朝陽區登記註冊文化企業達6.8萬家,居北京市首位。
  • 黃海燕:讓品牌賽事與城市互動發展
    品牌賽事是體育產業的核心內容之一,是衡量國際化水平的唯一指標,是帶動運動項目普及、助力健康城市和賽事名城建設的關鍵。      11月26日,在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成都大運會執委會主辦,成都市體育局承辦,北京華奧星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協辦,上海運動與健康產業協同創新中心支持的2020世界賽事名城發展大會暨成都市體育產業大會上,上海體育學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 北上深蟬聯中國城市綜合發展2017三甲 用大數據提升城市智力水平
    光明網訊(記者彭揚)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展規劃司與雲河都市研究院共同編制的《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2017》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正式公開發行。該指標運用龐大的數據指標演繹世界格局的變化和城市發展的機理,促進城市智力水平的提升。
  • 《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白皮書(2020)》在京發布首都文化產業發展繼續...
    2019年,北京文化產業綜合實力持續增長,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市場主體快速成長,產業集聚水平日益提升,文化新業態不斷湧現,區域協作和國際交流日趨頻繁,發展環境持續改善,產業發展總體上呈現出穩中有進、進中有新、新中有強的良好發展態勢。
  • 喻開志 趙東偉 劉琪:生態城鎮化發展水平評價及對策研究
    本文以四川省為例,對四川省各地級市區域生態城鎮發展水平進行綜合評價。在此基礎上,提出改進生態城鎮化建設的政策建議。 二、數據、指標與研究方法 (一)數據來源及指標預處理 所有數據均來自歷年《四川統計年鑑》、《中國區域經濟統計年鑑》、《中國城市統計年鑑》、《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鑑》、《成都統計年鑑》、《綿陽統計年鑑》、《德陽統計年鑑》。
  • 越南的「上海」胡志明市,在我國是什麼發展水平,真想不到!
    每座城市的經濟發展規劃不同,這也導致每個城市的經濟增長也不同,每年有關部門都會公布各省市的GDP。然而去年的這個數據令不少人感到驚訝,身為煤礦大省的山西,竟然不如晉升新一線城市的成都,這著實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下面一起來看看越南的「上海」胡志明市,在我國是什麼發展水平,真想不到!
  • 2018年上海文化產業發展報告
    上海文化產業按照中央總體部署,圍繞國家戰略和上海發展實際,以提升城市經濟創新力、產業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為發展目標,深入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本市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上海文創50條」),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自貿試驗區建設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契機,以重大項目和品牌建設為抓手,著力挖掘產業新動能,注重培育新興產業,加快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發展融合業態,構建文化金融服務體系
  • 讓文化點亮城市夜色!2020世界城市文化空間與夜經濟發展論壇在南京開幕
    「把脈」夜間經濟,可衡量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和繁榮程度。疫情常態化的當下,如何利用城市空間彰顯城市文化,培育夜間市場,是值得世界範圍內思考的命題。現場,由英國文化產業知名諮詢機構BOP文化諮詢與中國知名新經濟產業諮詢機構廣州艾媒數聚信息諮詢共同調研、編寫的《創造蓬勃健康的夜間經濟:世界城市的重要文化指標》重磅發布。
  • 文化創意產業釋義與產業發展條件
    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被公認為是建立創意理論的鼻祖,他在著名的《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提出,現代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不是資本和勞動力而是創新,他這裡所指的創新並不特指某一個產業的創新,而是具有普遍意義。  文化創意產業就其名稱本身包含了三個內容,分別代表了文化創意產業既有區別又相互關聯的三個階段,三位一體,共同構成了文化創意產業的內涵。
  • ​葉卡捷琳堡,俄羅斯第三大城市是什麼水平?
    意外的是,這個有點陌生的遙遠內陸城市,卻憑藉人口經濟綜合指標,在蘇聯解體後一直位列俄第三大城市,僅次於莫斯科和聖彼得堡。  *長按複製【 地緣谷 】或【 Geo-Valley 】從其他發展指標上看,葉卡捷琳堡年人均投資額長期維持在90000盧布(約合1270美元)的較低水平,體現出經濟增長的前景不佳。
  • 中國工程院發布中國生態文明發展水平評估報告
    廈門市和杭州市生態文明指數得分都超過了80分,達到A級水平,即整體上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評估報告是基於中國工程院開展的《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體系研究與評估》作出的。這一研究構建了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突出主體功能區差異的中國生態文明指數(Eco-Civilization,ECC)評估方法,完成了2015年和2017年32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不含港、澳、臺、三沙市及數據缺失地區)生態文明發展水平評估及變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