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人小溪裡的童年記憶……抓魚、遊泳

2020-12-22 大雜匯

小溪裡的童年記憶

劉其育

每次手機卡殼時,我都會習慣刪去一些曾經拍攝的照片,以節省空間。但有一張照片卻一直保留著,著實下不了手去刪除她,或者根本沒有想刪的念頭。

這張照片,我記得是去年夏天的一個中午,在老家(東留鎮大明村羅屋角自然村)門前的小溪邊,我用手機抓拍的。照片中,九歲的兒子和四個與他年紀相當的孩子圍成一圈,雖然彼此都不知道對方的名字,但都在熱火朝天地玩著泥巴,搭建他們心中的城堡。

一陣清風吹過,孩童們天真無邪的笑聲,伴隨著溪水的潺潺聲,宛如在大山深處,空靈般傳來的鳥兒歡快的叫聲。

在他們的身後,還是那棵熟悉的大楓樹。她身形碩大,仿佛一位嚴肅的老者,正張開她那寬厚的臂膀,為孩子們遮住了酷暑,護住了烈日下的童趣,也護住了讓我魂牽夢縈的那灣小溪。

我已不記得這棵楓樹的樹齡了。只記得從我記事起,便有了她。樹齡是否要比我的父輩們的年齡還要見長,但已無從考證,也無需考究。至少,她比我年長,至今仍鬱鬱蔥蔥,如此足已。

望著那棵婀娜多姿的楓樹,和樹下平地上把玩泥巴的孩童,特別是那一灣恬靜的小溪水,所展現給我的每一幅畫面、每一個細節,無不會勾起我對童年的記憶。

在我的記憶裡,我們也常在這棵楓樹下玩泥巴、打泥仗。但更多的,是對溪水的迷戀,投身於溪水的懷抱中,盡情嬉戲、打鬧,遊泳、抓魚……樂在其中,仿佛記憶裡的孩童時光,幾乎全被這灣溪水所佔盡。

我記得離這棵楓樹,也就是小溪的下遊方向,約五十米開外的地方築有一外壩基,壩基是農耕時蓄水、灌溉用的。在暑假時期,壩基往往會蓄水,這時便是遊泳的好季節。

那時我們的遊泳,與其說是「遊」,倒不如說是「爬」,具體應稱為「狗爬」或許更為貼切些。因為那時,幾個玩伴都是旱鴨子,對遊泳一無所知。在當時的條件下,也不可能有專業教練教授遊泳知識。但我們堅信——只要敢於喝溪水,沒有遊不會的泳。

於是,我們幾個不會水的,在淺水區常一字溜排開,雙手撐著河底的沙子,「狗爬」逆流而上,光溜著屁股苦練基本功的場面異常壯觀。

這時,經常會遇見幾個年紀大點的、會水的隔壁鄰居也在遊泳。他們都是自學成才,泳姿自成一體。遊起泳來,五花八門,形態各異。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不屑於我們這群仍基於「狗爬」的初學者。在我們正埋頭苦練基本功的時候,他們往往會冷不丁地將我們中的一個抬起,然後扔進足以將我們淹沒頭頂的深水區。

而此時此刻,被扔者只能奮力自救,幾乎是用盡全身力氣,兼天生遇水具有「狗爬」的本能,在水中半潛半浮、跌跌撞撞地回到岸邊。

被扔者在異常落魄的用手揩乾臉部的水珠後,全身直哆嗦,牙齒能打出幾個八拍節奏。回望著曾經與之殊死搏鬥過的溪水,暗自慶幸總算撿回了一條小命。

這時,稍有膽大點的,對著扔自已入水的「嫌疑」對象,張口就是一頓臭罵。引來的是對方一陣詼諧、詭秘的歡笑聲。

有膽小點的被扔者,此時往往已是聲淚俱下,淚水伴著溪水,任由在臉上直譁啦。更有甚者在抽泣著餘,帶著哭腔喊道「我要講給大人聽」!

那夥人聽後,歡笑聲更加的詼諧、詭秘,鬼臉也自然多了起來。

「我們是為你好,不扔你下水,不喝它幾口,怎麼學得會遊泳」!

「想當初,我們就是這樣過來的」!

那些遊泳健將你一言、我一語的喊道。

扔我們入水的理由足夠充分,讓涉世未深的我們不知所以然。

事畢,他們仍趾高氣昂地遊他們的泳,我們繼續我們的「狗爬式」訓練。井水不犯河水,互不相干。

但我記得,後面的那些日子裡,我們偶爾還是會被他們扔到深水區去「歷練」。

如此反覆,也確實或多或少幫助我們克服了對深水區的恐懼。偶爾也會主動冒險,藉助汽車內胎的浮力,膽戰心驚地在深水區來回那麼一兩趟。

就在我信心滿滿,準備完全徵服深水區的時候,有一件事,卻徹底阻止了我在遊泳領域自學成材的步伐。

記得那年夏天的一個中午,我正感冒發燒,精神低迷地的躺在老家大廳的板凳上。此時,玩伴們在大門口一閃而過的飄逸身影,以及那再熟悉不過的遊泳手勢,使我一個激靈地從板凳上爬起來。情不自禁地跟在他們身後,脫光衣服跳入溪中,加入了他們的行列。

可好景不長,一刻鐘不到的功夫,玩伴們脫在溪邊的仍帶著餘溫的衣物,「熱情」地投入到了我的那位當村支書父親的懷抱,他手中還多了一根平日裡犁田趕牛時用的竹鞭子。

這時,兒時的玩伴怕遮羞的衣物被我父親抱走,趕忙從水中站起身,無懼「走光」,朝我的父親大喊:「那是我們的衣服,他的在那邊」。

玩伴們的手指整齊的指向我,一種被出賣的感覺油然而生,我的臉部比來時更加的燙手。

那天也許是「天助我也」。因我是後來者,所以陰差陽錯,單獨把衣服脫在了溪的對岸,父親只有望溪興嘆的份了。

因場面有點混亂,等到我的父親順著玩伴們的喊叫聲,望向我這一邊時,我已差不多就著溼漉漉的身子穿好衣服了。

父親指著我,隔溪大罵,手中的竹鞭子在陽光的照射下,異發鋥亮。

我選擇匆忙逃離。這一過程中,對父親罵的內容未聽清楚隻字。在回頭觀察事態進展之際,忽然瞟見了我隔壁家那位慈祥的婆婆的身影,「得意」的站在橋頭觀戲。

在支書父親嚴肅認真、旁徵博引,擺事實、講道理,給我上了一堂有經、有典,內容深刻的思想教育課後(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父親手中的竹鞭始終沒有落在我身上),我痛定思痛,深刻檢討,咬著牙作出了保證:未經父親允許,絕不私自到溪中遊泳。

事後我才聽說,是那位慈祥的婆婆向我父親通的風、報的信。原來,那天站立橋頭觀戲,之所以「得意」,是因為現場檢閱了其提供的情報的正確性。

我恍然大悟,一個迷團終於解開。我說怎麼到地裡幹活的父親,對我到溪裡遊泳的情報會掌握的如此及時,如此準確無誤。

我已不太記得當時自己對待通風報信者的心理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但我至今仍清晰記得的是,那位慈祥的婆婆經常會在我放學經過她家門口時,或母親帶我去鄉電影院看電影時,悄悄塞給我一小包花生米,或一小包糖,或一大把瓜子之類的零食。這些食物,足以讓我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有機會細細品嘗一下舌尖上的美食的滋味。

現如今,我敬愛的支書父親和那位慈祥的婆婆都已離我而去久已。若真有天堂,你們在那邊還好嗎?

這次遊泳發生這樣的"重大意外事件"之後,每當父親偶爾外出的檔口,我也會偶爾忘記保證的內容,趁機偷偷遊過那麼一兩回。但這樣與溪水屈指可數的接觸次數,足以讓溪水把我疏遠,把我拒之門外。以至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仍會經常感懷,感嘆一位遊泳健將從此埋沒人間。

說來也怪,有些東西,很多時候,越有外在力量限制你不能這樣或那樣做的時候,你往往更有一種偏要這樣或那樣做的衝動。在我的記憶裡,孩童對溪水的眷戀便是如此,甚至更勝一籌。

在威嚴支書老爸的眼皮底下,脫光衣服到溪水裡暢遊,固然是一種奢侈、冒險的行為。但作為農村長大的孩子,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總能變著招兒與溪水親密接觸。諸如下溪摸魚,或站在岸邊釣魚,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總之,每個夏季裡的周末或暑假,我都在擠時間混跡於這條小溪中。甚至風雨無阻,畢竟下雨也是釣魚的好日子。

對待釣魚這件事,在我的孩童時期,那是認真的。從到山上砍竹子選魚杆,到拴魚線,綁魚鉤,那些都是精細活,每一個環節都得認真對待。

「釣鞭長,釣魚王」。選好魚杆顯得尤其重要。竹魚杆一定要選細長、筆直,尾部要稍稍帶彎的那種細竹子。有時為了選中這樣一根魚杆,往往要提前計劃,到屋後的竹山上物色好。有時甚至要翻山越嶺,才能砍回一根滿意的魚杆。在除去多餘的枝葉後,晾乾備用。若時間來得及,還得用柴刀將竹魚杆的周身刨光滑,以增加釣魚時的手感。

魚杆備好後,下一步驟就是拴魚線了。在拴魚線時,先取出花兩毛錢在食雜店買的魚線,根據魚杆的長度量身定製魚線的長度。先得把魚線的一頭在彎曲、細的那一頭綁緊。這頭需要在砍去多餘的枝葉時,留個心眼,要在竹節處下刀,這樣便有個竹節頭,便於固定魚線。另外還得在握手的那一頭,距底端約二十公分處釘上一枚小釘子,用於固定魚線,便於攜帶。

最後,便是在魚線底端部位安裝墜子跟魚鉤了。

墜子是用保險絲自製的。有時會講究一點,將保險絲放在火鏟上用火鍛燒溶化成一個圓球形狀,冷卻後纏繞在魚線上。通常都是用保險絲直接纏繞成彈簧狀固定在魚線上即可。墜子的大小、重量也是有講究的。重了,把裝蚯蚓的魚鉤快速帶入水底,不利誘魚上鉤;輕了,浮於水面,無法拿捏起杆時間。因此,時常會把保險絲墜子託在手心掂量掂量,或長度多預留一點,在釣魚實戰中再作刪剪、調整。

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綁魚鉤了,之前的魚鉤設計,很適合我們孩童,很人性化。只需把魚線穿過魚鉤的尾部的線洞打上死結即可。若擔心綁不緊,也可點上一根火柴靠近線頭,這魚線塑料的特性便暴露無疑,迅速長成一個黑球,堵住了線頭回竄的洞口。

如此這般,一根標準的魚杆便大功告成了。

接下來便是挖蚯蚓了。我記得以前的魚餌是很單一的。除了蚯蚓還是蚯蚓,沒有像現在這樣繁雜、多樣。曾聽喜歡釣魚的朋友說,南瓜葉子、青辣椒等,甚至我們老家種的李子、萘子等水果,都是很好的垂釣誘餌。聽後真讓人眼界大開、耳目一新,感慨世界之大無其不有。

準備魚杆、魚餌的過程,也是屬於釣魚的一部分,因此也樂此不彼。下一個環節,就是到溪邊釣魚了。在魚鉤上裝上蚯蚓,往水裡一放,數數不出十下,保準有魚來吃餌咬鉤。但能不能上鉤,並把魚給釣上岸,就要看你的技術水平啦。

但這樣釣魚,卻能使人精神專注,心情愉悅。不用提前「打窩」,不用講究釣魚技法,不用抽菸等待……,只需扛根竹杆,走到哪,釣到哪,一切都是那麼的隨意、自然。

那溪對我的誘惑,絕不亞於蚯蚓對魚兒的吸引力。開學了,總是盼望能早點到周末;冬天了,總是盼望能快點到夏天;暑假了,總是盼望能天天下雨,因為下雨的話,就不用幹農活了,這樣才有屬於自已的時間。而這種時候,在家門口的那條小溪旁,總能看見我的身影。哪怕是雷雨交加的間隙,也要到那裡過上一把釣魚的癮。

回想起過去的這三四十年,我對老家門前的那條小溪的記憶,如同在腦海裡翻動一幀幀黑白膠捲一般。曾經有過令人難忘的景象,但也有過令人難過的畫面。

但不管怎樣,兒時讓人迷戀的小溪經過整治,又悄然回到了我們的身邊。

值得慶幸的是,兒子同我一般,非常喜歡老家門前的這灣溪水,也常像我孩童時一般,在那棵大楓樹下,肆無忌憚地跳入溪中戲水,如此著迷、如此忘情、如此流連忘返。

此時此刻,已過不惑之年的我,也總會情不自禁地捧起一大把的溪水,對準太陽,撒向空中,期待呈現一彎美麗的彩虹。每每此時,總會引來在溪中洗刷衣物、菜蔬的大家們駐足欣賞一番。有話說?點擊右下角「寫留言」參與討論!喜歡這文章,就到文末點個讚吧!

相關焦點

  • 快來抓魚啦好大一群大魚在山腳下清澈的小溪裡活蹦亂跳遊來遊去
    家鄉的山腳下,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溪中的石頭都這樣的清晰可見,青青河邊草還有大樹襯託著清澈的小溪,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遊客們看見了就好像挪不動腿了,眼前的一切都像是一副人間仙境,真的太讓人喜歡了!大家看這裡的魚多不多,看的我這心裡痒痒的,真想一大網灑下去 ,來個大豐收。哈哈!我是一個出生和生長在農村的孩子,打小便喜歡漫山遍野的跑,是個野孩子。童年對於我來說充滿了童趣,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在童年的諸多趣事中,讓我記憶最深的就是來到山腳下的小溪裡遊泳還有抓魚。
  • 小溪 - 中國石化新聞網-- 小溪
    而九點後,小溪則成為孩子們的歡樂谷了。在小溪裡摸魚、捉小蝦、跟著螃蟹翻石塊,打水仗、摺紙船比賽,吶聲此起彼伏,有了輸贏後,用抓來的螃蟹折一下輸者小腿,大叫兩聲「汪汪」,然後繼續下一輪挑戰。    戲水過癮後,小溪邊種的桃樹,板慄樹、棗樹等,就成為我們摘果子的好去處。
  • 抓高空老鷹,我兒時的記憶
    我記得我們小時候,經常玩一些有趣的事情,在田間裡追野狐狸,在小山丘上挖穿山甲,在田野上趕野鴨,還有在田間趕麻雀,在雪地裡冬天捕鳥,去小溪裡抓魚,去水稻田裡抓泥鰍,就是我們經常幹的事情。還有去山裡採蘑菇,去扯豬草,去採野蔥,去撈松樹的針葉,去池塘裡遊泳,去草地裡放牛,哈哈,那些有趣的事情我都幹過。
  • 兒時遊泳的小溪你還記得嗎?
    行走在鄉間,見到一群小孩子在自家門口的小溪流裡來回穿梭,戲水本領那是遊刃有餘。擦了擦頭上的汗水,望了望天上的太陽,再看看透徹清涼的小孩子,羨慕急了。那個時候我們這個年齡的小朋友都這樣的,五六歲的時候就在水裡面遊泳了。約上三五玩伴一起戲水。那時,河水那麼清澈,朋友那麼單純,玩耍那麼快樂,暑假那麼幸福,沒有補習班,沒有培訓班,處處都是快樂。那是小時候最開心的時候,即使被母親抓到打一頓,下次還要偷偷去遊。遊泳打水仗,承載著一代人的兒時度夏記憶,帶來了很多歡樂。
  • 家鄉的小溪裡有很多溪石斑魚,只要方法對頭,這魚搶著上鉤
    家鄉有山有小溪,我的童年就是在家鄉的溪水裡長大的,當那些城裡的同齡孩子在上興趣班的時候,我們赤身裸體的在小溪裡玩耍正歡。家鄉的小溪很寬,水很清澈河床裡的石頭清晰可見,最可愛的是那些小魚。其實我更喜歡那些我叫不出學名的小魚們,它們伴隨我走過了整個童年,直到現在。
  • 每一個人的過去都流淌著一條小溪
    每一個人的過去都流淌著一條小溪幾乎每一個人的過去都流淌著一條小溪,它發源於少年時代,一路潺潺絮語而來。An old man’s voice weakens as he talks of a boyhood creek in Louisiana where he swam and fished.
  • 童年回憶:抓魚時光
    兒時抓魚不外乎兩種方法,一是用人力把小河或是魚塘的水舀幹,另一個就是用茶枯餅藥魚。因為茶枯餅成本較高,所以兒時我們都是用人力把小河或是池塘的水舀幹,然後看著魚兒因為水越來越少在水中活蹦亂跳的場景而興高採烈。抓魚最多的時候是在暑假。卸下學習的重擔,把書包往家裡一丟,整個人都如小鳥般可以飛起來了。幾個夥伴一聚一商議,一個抓魚計劃就成了。
  • 那些童年裡的體育記憶
    說到自己童年喜歡玩的遊戲,許惠芬說:「現在大家都住樓房,一個單元的人可能相互之間都不認識,但原來大家都是住在一起的,院子挨著院子,基本上都是年齡相近的一群孩子一起玩,女孩子比較多的就是丟沙包、跳房子、捉迷藏和丟手絹,男孩子喜歡去家旁邊的小河遊泳、打陀螺、彈彈珠,總之是離不開體育的。」  跳皮筋是許惠芬童年裡最喜歡也是最常玩的體育遊戲。
  • 這小溪裡,水這麼少,魚又小,直接拉回來都得了,還遛魚乾啥
    試問釣友們,釣魚的時候,誰不想有魚上鉤呢,但是釣到小魚和大魚還是有區別的呢?平時釣上小魚了,如果沒有什麼阻礙的話,很多人都是直接拉回來或者是直接提竿甩上來,根本就不遛魚。但也有一些人並沒有這樣的哦,而是像釣大魚一樣,讓人無法理解。
  • 玉昊說農村:還記得小時候在農田小溪裡洗澡嗎?農村孩子過來看看
    但是小編的童年依然很快樂,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去田地中的小溪洗澡。夏天天氣炎熱,農村家裡都沒有空調,當然這說的是十幾二十年前,現在空調家家戶戶都有了。熱得受不了啦怎麼辦呢?不要緊,我們有避暑神器-水溝。說水溝有點不好聽,還是說小溪吧,哈哈。
  • 平和船底人記憶:小溪的橋
    當時建橋有三個民工隊,分別是高南農民隊,縣城居民隊,還有一個是小溪船民隊,合計1千多人(已退休的造橋師傅黃友華先生對我說,建這樣的橋,要是現在10個人就夠了)。我母親也是船民民工隊裡的一員,她對我說:當年你弟弟還在我肚子裡,我參加了橋墩建設;你弟弟出生剛滿月,我就去參加橋面欄杆的建設。新建成的南山大橋全長150米,命名 「衛東大橋」,不過平和人還是習慣叫它「南山大橋」。
  • 我們老家的溪水,夏天清涼徹骨,冬天反而溫熱,小溪裡的魚味道特別鮮...
    我們老家的溪水,夏天清涼徹骨,冬天反而溫熱,小溪裡的魚味道特別鮮美,老一輩說是給皇上進貢的御品!……七八歲的時間,不管冬天夏天,只要小溪裡有魚,就沒有我抓不到的!!……那時候熊孩子多,小溪裡根本看不見魚!!
  • 一條黑魚六種味道,全國魚火鍋市場就這樣被魚小溪檸檬魚拿下
    建料包加工廠,做產品標準化,鎖定二三線城市和鄉鎮市場發展,這是魚小溪檸檬魚快速實現連鎖化和規模化的方法。魚小溪認為速度非常重要。生意火起來之後,感覺發展的時機到了,便開始迅速開店。「當時想,要快速佔領全國市場。檸檬魚這個品類火起來之後,會有很多仿冒的品牌出現。一旦被這樣的品牌超過,就會很被動,別人很可能會覺得我是仿冒的。」於是,魚小溪創始人用速度制勝,在快速開店的同時,成立了魚小溪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搭建管理框架,開始規範地運營一家餐飲公司。
  • 承德記憶——童年遊泳的快樂
    記憶——童年遊泳的快樂顧亞嫚 承德老土著(六十歲以上的),沒有幾個不會遊泳的。大的,標準的遊泳池尺寸,21m×50m ,水深 1.8m 。小遊泳池,水深也就一米吧,是專門給少年兒童修建的(現在沒了?我不知道),有這麼好的條件和設備,誰要不會在水裡撲騰兩下絕對被人瞧不起。
  • 湘江裡的遊泳
    昨天去城市邊上的湘江裡面遊泳了。剛好發過大水,雖然水不是黃色的,還是能看到洪水的痕跡,很多原來淹不到的地方現在都還泡在水裡,長了青苔,滑的很。入水以後,往江心遊了一會,感覺身心舒暢,很久沒有去河裡遊泳,快二年了。遊泳很消耗體力,既能鍛鍊身體,也能看出身體是否健康。當年主席為什麼要暢遊長江,裡面包含的蘊意慢慢體會吧。
  • 作文精選 / 周妍利 《記憶中的小溪》
    周妍利在我的記憶中,有一灣清涼的小溪。小溪像一條晶瑩似鏡、潔白如玉的緞帶似的。在神秘的夜色下流淌著。樹林深處,傳來幾聲「咕咕」的鳥叫聲,這更增加了小河幽深靜美的感覺。小溪就像一首優美的歌曲,伴我進入了夢鄉。
  • 廣東有個景美人少的好地方,被譽為珠三角的九寨溝,還可下水抓魚
    裡面可以在大型山泉活水泳池中遊泳,也可以觀看大型雜技表演、進入自然生態景區中溯溪徒步,或者到觀音廟紫竹林祈福,山下還可以進行自助燒烤,是團建、聚會的好地方。景區大門不遠處,建有一個雜技舞臺,每天定時有精彩的節目演出,上圖是我們經過時正在表演的節目,一隻猴子騎在山羊背上,然後山羊爬上鐵梯、過獨木橋,非常精彩。
  • 我的大學室友盧俊卿之抓魚神器
    我們也有過快樂的童年,也有過美好的青春,在我的腦海中還有許多美好的記憶,我的大學校園生活,我的同窗室友盧俊卿,我們那些搞怪離奇的事情,是我向後輩們炫耀的資本。為什麼我的回憶錄裡總是有盧俊卿呢?盧俊卿不僅是我的同窗室友,而且還是我下鋪的好兄弟,他是在大學裡對我影響最大的一個人,可以說,我的大學因為盧俊卿而更加精彩。
  • 山腳下小溪裡有一種野生河魚,徒手就可以抓幾斤,不禁讓人羨慕
    山腳下小溪裡有一種野生河魚,徒手就可以抓幾斤,不禁讓人羨慕。農村有山有氣候宜人,是一個非常適合生存的地方,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野貨也是喜歡生活在這樣子的環境中,像是在農村山裡就有著不少野貨,在山腳下也是有很多。
  • 昆蟲館裡抓魚真開心
    拐彎處溪水潺潺,在又長又熱鬧的魚塘裡,一群「居民」個個都是「貪吃鬼」,只要撒一把魚食下去,一轉眼就被這些調皮的魚兒你爭我奪地瓜分了。還有一些小箱子裡養著稀奇古怪的世界頂級「隱藏大師」——青蛙和蜥蜴,「花」面獠牙的蟒蛇與人造的玉米蛇。一群活蹦亂跳的猴子個個都是「挑剔鬼」,只見他們東挑西選才選中了某樣水果,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