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識別積食苗頭
■■■■
Accumulated Food Hazard
積食的定義
您的寶寶出現過這些情況嗎?
食慾下降,不肯吃飯;舌苔厚膩,有口氣;鼻梁青筋隱現,眼袋部位腫脹發青……當有這些表現的時候往往提示寶寶可能有積食了。積食是中醫的說法,小兒脾常不足,且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吃不飽、沒營養、不長肉,一味地讓孩子多吃,尤其是進食大量高蛋白、高脂肪食物,飲食物進入體內不能及時消化,就特別容易造成孩子積食。
但是,循證醫學卻並沒有「積食」一說,然而臨床上卻時常遇到小孩子發熱伴咳嗽、舌苔厚膩等表現,西醫抗生素治療效果不顯,然而經中醫消食導致治療卻往往能藥到病除,可見積食確實是普遍存在的,廣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許尤佳老師也曾說過:「我在臨床上發現,90%的孩子生病都是跟積食相關。」
積食的危害
孩子反覆積食,身體多個系統都可能受到影響,首先受到影響的就是脾胃運化功能,主要表現為嘔吐、腹脹、腹痛、便秘、腹瀉等,當積食很嚴重的時候,會形成疳積,和西醫的營養不良有類似表現,只吃不長,甚至越吃越瘦,生長發育受到嚴重影響;其次呼吸系統很快會受到牽連,繼而出現發熱、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咽喉腫痛等表現,有些孩子反覆出現呼吸道疾病,其實源頭就在於積食;此外,小兒積滯日久,還容易出現皮膚問題,如蕁麻疹、溼疹等。
■■■■
如何判斷積食
既然積食危害如此之多,那麼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判斷寶寶是否積食呢?下面我們就來分享一些積食早期的判斷方法。
1.大便異常:正常大便應該是黃色條狀軟便(小嬰兒除外)。大便異常主要體現在寶寶大便的量、色、質、味的變化。
量:比如寶寶平時大便一日1次,這幾天突然一日2-3次,或者2-3天也沒解大便;色:如果寶寶的便便突然色深偏黑,在排除飲食因素外多考慮積食的可能;質:如果寶寶大便突然乾結如羊屎狀或者不成形,稀糊狀,稀水樣,粘馬桶,有不消化食物殘渣等表現;味:寶寶大便如果非常臭,明顯的酸臭味,甚至打屁多且臭穢。
2.睡眠異常:中醫認為「胃不和則臥不安」。寶寶睡覺的時候如果翻身多、喜歡踢被子、時睡時醒、喜歡趴著睡甚至跪著睡,多與積食有關。
3.舌苔:正常的舌像應該是淡紅舌,薄白苔,舌苔薄薄的一層,顏色是白色的,透過舌苔隱隱可見舌體。一旦出現了積食,寶寶的舌苔就會增厚(如圖所示),有些還會變得膩膩的,家長可以每天晨起進餐前觀察寶寶的舌苔,不妨留個圖片,每日對比就能很好的區別正常舌苔和異常舌苔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4.口氣:每天早上觀察寶寶舌苔的時候順便聞一聞寶寶是否有口氣,若孩子有積食,口氣一般會有酸臭味;有些小朋友平時雖然沒有口氣,但打嗝卻有明顯酸臭味,也提示有積食可能。
5.食慾下降:孩子平時吃飯很香,突然食慾下降,挑食,拒食,這時候要考慮寶寶可能有積食,家長可不能再盲目哄勸寶寶進食了。
6.體感溫度:並不是指我們用體溫計來測量體溫,而是用手感受寶寶不同部位的溫度。可以每天睡覺後摸摸寶寶手心、腹部溫度,如果比其他地方摸起來都熱,睡眠時翻來翻去,很不踏實,可能是積食的先兆。
7.面色:寶寶的臉頰突然一側灼熱,有些寶寶也會嘴唇突然很紅,提示可能有積食。
■■■■
積食
除了以上幾點外,有些寶寶還會有腹脹腹痛表現,當寶寶出現上述表現中的1-2項時(尤其是舌苔、睡眠、大便、口氣有異常),積食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當然,發現積食的苗頭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知道當寶寶出現積食後該怎麼辦,我們將在下一期文章和各位家長交流積食的幹預措施。
END
言康兒童健管
致力於成為朋友式的家庭兒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