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核表的記錄方式,除了「是否」出現某種行為外,還有介紹記錄「次數」、發展等級檢核表、課程學習狀況的檢核表。
如果不僅僅是了解觀察行為出現與否,更在於了解每一觀察項目在特定時間內的出現次數,那麼就可以在行為前做記號,常常用「正」字或者累計符號加以記錄,從而提供不同的行為信息。
檸檬君列舉兩個記錄次數的檢核表。
幼兒處理衝突方式的檢核表
姓 名: 觀察地點:
觀察情境: 觀察時間:
1.先動手打人
正 2.先哭泣
3.先告狀
4.旁觀、不知如何處理
與同伴互動的狀況檢核表
姓 名: 觀察地點:
觀察情境: 觀察時間:
1.主動
丅 2.被動
丅 3.跟隨某友伴
4.獨自一人
5.退縮不回應
檸檬君覺得這類檢核表比較容易製作,簡便易行。為了更加詳細地記錄幼兒發生某種行為的情境,可以在每項行為項目後面加「備註」或「說明」一欄,在觀察過程中,對觀察行為進行簡單的文字敘述。
相關內容:
1.「觀察是理解幼兒的第一步」
2.解讀幼兒的行為
3.觀察程序
4.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時間取樣(一)
5.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時間取樣(二)
6.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時間取樣(三)
7.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時間取樣(四)
8.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時間取樣(五)
9.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時間取樣(六)
10.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時間取樣(七)
11.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時間取樣(八)
12.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時間取樣(九)
13.幼兒行為觀察中的「行為定義」
14.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檢核表(一)
15.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檢核表(二)
16.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檢核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