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檢核表(四)

2021-02-19 檸檬君科研坊

       檢核表的記錄方式,除了「是否」出現某種行為外,還有介紹記錄「次數」、發展等級檢核表、課程學習狀況的檢核表。

       如果不僅僅是了解觀察行為出現與否,更在於了解每一觀察項目在特定時間內的出現次數,那麼就可以在行為前做記號,常常用「正」字或者累計符號加以記錄,從而提供不同的行為信息。

        檸檬君列舉兩個記錄次數的檢核表。

        

幼兒處理衝突方式的檢核表

姓   名:                  觀察地點:                  

觀察情境:                 觀察時間:                  

          1.先動手打人

   正     2.先哭泣

          3.先告狀

          4.旁觀、不知如何處理

        

與同伴互動的狀況檢核表

姓   名:                 觀察地點:                   

觀察情境:                觀察時間:                    

         1.主動

     丅  2.被動

     丅  3.跟隨某友伴

         4.獨自一人

         5.退縮不回應

               

       檸檬君覺得這類檢核表比較容易製作,簡便易行。為了更加詳細地記錄幼兒發生某種行為的情境,可以在每項行為項目後面加「備註」或「說明」一欄,在觀察過程中,對觀察行為進行簡單的文字敘述。

 

相關內容:

1.「觀察是理解幼兒的第一步」

2.解讀幼兒的行為

3.觀察程序

4.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時間取樣(一)

5.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時間取樣(二)

6.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時間取樣(三)

7.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時間取樣(四)

8.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時間取樣(五)

9.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時間取樣(六)

10.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時間取樣(七)

11.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時間取樣(八)

12.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時間取樣(九)

13.幼兒行為觀察中的「行為定義」

14.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檢核表(一)

15.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檢核表(二)

16.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檢核表(三)

相關焦點

  • 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檢核表(九)
    >6.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時間取樣(三)7.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時間取樣(四)8.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時間取樣(五)9.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時間取樣(六)10.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時間取樣(七)11.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時間取樣(八)12.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時間取樣(九)13.
  • 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檢核表(一)
    檢核表:在幼兒行為觀察的相關研究中廣泛使用。是一種用來記錄行為出現與否的便利方法。通常是依據觀察目的、情境特性與觀察者特性等,在實際觀察前即備妥記錄表格,表格內容通常包括觀察行為、觀察行為的類別,以及記錄的時間等。
  • 檢核表在幼兒園自主遊戲觀察中的應用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教師雖能運用一些方法觀察幼兒的遊戲,並將觀察結果記錄下來,但操作往往比較繁瑣、費時,也不利於遊戲後的分析與發現問題。而檢核表是一種操作起來既方便快捷,又能清晰看到幼兒成長與變化的觀察記錄方式。那麼,什麼是檢核表,怎麼擬定,如何應用檢核表為教師對幼兒自主遊戲的觀察聚焦,助推幼兒發展,筆者對此進行了研究。
  • 幼兒園常用表格匯總(一)2-6歲幼兒發展檢核表
    比如出勤統計、通訊錄、教學計劃、周計劃、觀察記錄、評價考核等內容都是通過表格的形式呈現出來的,可以說,表格的建立和使用,能使我們日常工作更清晰透明、簡便簡潔;同時,表格的建立也是實現系統化辦公教學的表現,在園所管理和日常教學活動等方面都非常實用。藝雲今天給大家整理了幼兒園常用的49個表格,近期將連續發布,敬請關注,期望能給大家的日常工作帶來幫助。
  • 幼兒行為軼事觀察記錄兩則
    軼事記錄法:抓住幼兒有價值的行為      軼事記錄法,是教師常用的觀察記錄方法,其主要是對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表現出的有價值的行為情景進行觀察記錄
  • 目標連結行為,教師觀察才有力
    如在主題開展中,針對「生氣」情境,原來教師的處理方法是「滅火」,但有了這樣的具體化目標後,教師可能會退一步觀察幼兒是如何解決的,其他幼兒是如何表達對「當事人」的關心的。這樣的觀察可以讓教師有能力評價基於關愛目標的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同時基於不同幼兒表現出的行為進行有針對性的談話或進一步的主題推進。
  • 讀懂孩子| 幼兒行為的觀察與記錄
    案例互動四:不同環節、不同場景中,對幼兒一日生活的觀察。1.混齡戶外活動中,對「每一個、每天」的觀察與了解。2.一日生活中,對幼兒進餐、午睡等方面的觀察與了解。【實踐篇】中(二):《從幼兒觀察到家長工作》分組討論:「每一天、每一個的觀察記錄有意義嗎?意義是什麼?」。案例互動五:「一周、每天、每個」的晨間來園觀察。
  • 如何寫好一篇幼兒行為觀察記錄與分析
    >觀察記錄的內容要有依據,能夠反映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要避免使用帶有強烈感情色彩和主觀推測的語言:如傷心,憤怒、害羞、敵對、固執、自私和懶惰等,教師在原始真實的記錄中才能發現更多的問題。(三)分析的方法:在記錄的基礎上,教師要以專業的知識為依託進行分析,找出幼兒出現這種表現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
  • 乾貨 | 教師對幼兒行為的觀察記錄方法和案例參考
    俄國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全部技巧就在於了解幼兒。觀察記錄是了解幼兒的重要工具,有質量的觀察記錄可以將幼兒的經歷變成可以看見和理解的東西,可使教師掌握幼兒的發展程度、幼兒已具有的技能以及了解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哪方面的幫助。學會科學地觀察幼兒是當代教師必備的重要基本功!但是,如何觀察、分析和記錄呢?觀察記錄應該包含哪些方面的內容呢?.
  • 區域評價:觀察在前支持在後
    即使幼兒在遊戲中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教師也應站在幼兒的角度,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進去,與幼兒一起「商量」解決問題的可行辦法。科學的觀察,是評價的保證幼兒教師在對區域活動進行觀察時,如果只是走馬觀花式地巡視,往往只會對幼兒的遊戲有個模糊的、大致的、籠統的印象,對幼兒具體的遊戲內容、行為和語言,不會有更具體形象的認識。
  • 區域活動中幼兒自主性發展多維檢核表的編制
    本文擬以區域活動為載體,以前人研究成果為理論檢索,以教師觀察記錄和問卷為質化資料,建構幼兒自主性三維度結構模型,編制一套「區域活動中幼兒自主性發展檢核表」, 以期能客觀、真實地解讀幼兒自主性的發展,從而為下一步正確分析幼兒自主性行為背後隱藏的心理,有效地指導幼兒自主性的發展研究提供依據。
  • 幼兒教師如何對幼兒進行行為觀察與分析
    [關鍵詞]幼兒行為;行為觀察與分析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比較持久的知覺活動,是人們認識世界,研究世界的一種方法,是從事科學研究的重要手段。行為觀察是透過行為事實來收集的,但是要把所有觀察對象的所有行為都收集起來進行分析是不可能的,觀察者也不可能時時刻刻注意到被觀察者。所以取樣觀察時非常必要,常用的取樣的方法有時間取樣法和事件取樣法兩種。時間取樣是一定的時間間隔,為取樣標準來觀察、觀察對象,事件取樣是觀察者在某一事件發生時,自然發生時,將事件記錄下來進行分析。第四,要明確觀察記錄的方法。
  • 【觀察與記錄】——幼兒園教師如何寫好幼兒觀察記錄
    ,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很多他人的理論和觀點,這些觀點有助於教師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幼兒的行為,調整自己的教育行為。3.觀察前的準備觀察是一種研究方法,要取得高效的研究成果,就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觀察前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觀察計劃的制訂(包括觀察目標、內容、時間、地點、具體方法和步驟等);◆觀察對象的選擇;◆對觀察對象的前期調查了解;◆觀察工具的選擇和熟練運用(如觀察對照表、記錄本、攝像機、照相機等
  • 幼兒「穿襪子」觀察記錄
    觀察目的:了解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和穿襪子動作的熟練程度觀察內容:穿襪子觀察班級:中班觀察對象:圖中的四位小朋友觀察記錄:觀察分析:觀察四位小朋友穿襪子,發現在同一年齡階段的幼兒的生活能力和動作發展程度都存在著明顯差異,穿襪子的熟練程度也是不同的。左邊第一個小朋友穿襪子的熟練度不是很好,動作發展和自理能力也太好,穿襪子的速度適中,襪子穿得不是很整齊,可能方法不到位。
  • 乾貨|寫給幼兒園教師的幼兒行為觀察秘笈!
    在和幼兒相處的時間裡,我還是很願意觀察幼兒的,我會詳細記錄幼兒各種有意思的言行舉止,但是,做這樣的記錄往往很花時間,我對幼兒的記錄往往都束之高閣,不知道這些記錄到底對後續教學有什麼用。試想一下,如果小濤老師在觀察之前有一個具體的觀察目標,那麼他也許就會知道觀察哪些對象;如果小王老師的觀察記錄是建立在明確的觀察目標的基礎之上的,那麼她會知道怎麼樣利用觀察信息來更好地分析幼兒行為,並對幼兒實施後續的行為指導
  • 教師說 | 記錄幼兒的學習
    可能是因為第一次看到幼兒完成一項任務;可能是因為幼兒比以往更加熟練的完成了某件事情;也可能是洞悉了幼兒的每一次成長和進步,這樣的記錄方式是自然而然的,無需刻意為之。教師往往是通過觀察、等待,記錄下幼兒尋常的學習時刻,並不是為了記錄而專門設置出一個場景。有些用心的家長也會為自己的孩子寫成長記錄。
  • 幼兒行為觀察,真的這麼難做嗎?
    相信大多數的教師在進行幼兒行為觀察的時候也都有著相同或相似的感受和困惑:1.不知道觀察什麼2.沒有時間觀察3.不知道怎樣記錄4.不會利用觀察信息5.不知道應該怎樣解讀6.不知道該給予幼兒怎樣的幫助7.……所有的所有,匯成一句話:想做好幼兒行為觀察,怎麼這麼難!
  • 幼兒發展的關鍵裡程碑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成長的環境是否能支持他的發展,將決定他是否有好的發展結果,對孩子的一生影響至巨。嬰兒與幼兒期的關鍵發展父母要幫助孩子的成長,了解並掌握孩子各領域發展的情況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醫生也常會拿顆紅球在孩子眼前晃來晃去,或在孩子耳邊東敲敲西敲敲,這是在檢查孩子的視知覺和聽知覺發展的情況,包括孩子是否能順利的追視物體,以及聽到聲音會不會轉頭往音源方向去找,可反映孩子基本知覺發展的情況。這些基本的檢測,爸媽也可以自己做,如果發現孩子的反應異常,就要儘快帶去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 幼兒行為觀察要點!值得收藏
    本周向各位幼兒教師推薦的是福建學前教育專家林菁教授《基於遊戲活動背景下兒童行為觀察與分析的視角》看了就懂的兒童行為觀察。具體如下:  了解幼兒,是教育的前提,也是幼兒園教師必備的一個基本能力。近年來,幼兒園教師越來越明確對兒童行為觀察的意義,但在實踐中對如何去觀察、應把握哪些基本的觀察與分析要點並不十分明確。
  • 浦江縣大許中心幼兒園播報︱觀察記錄,讓幼兒的發展看得見
    為進一步提高教師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