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 星期日
08:30-12:00
【實踐篇】中(一):《觀察VS幼兒生活》
案例互動一:感受一日生活中觀察的內容與意義
互動話題1:一日生活中,你們經常進行觀察的環節有哪些?觀察的內容呢?
互動話題2:一日生活中的觀察對於我們日常生活有意義嗎?
案例互動二:1.幼兒洗手的觀察記錄;
2.幼兒晨間入園的時間案例。
案例互動三:新生入園適應,了解一日生活中觀察的技術
1.觀察前,制定詳細的觀察計劃——尋找一日生活中,幼兒出現情緒反應的環節;
2.觀察中,理解孩子的情緒感受與反應;
3.觀察後的有效支持與跟進;
4.再觀察與再跟進。
案例互動四:不同環節、不同場景中,對幼兒一日生活的觀察。
1.混齡戶外活動中,對「每一個、每天」的觀察與了解。
2.一日生活中,對幼兒進餐、午睡等方面的觀察與了解。
【實踐篇】中(二):《從幼兒觀察到家長工作》
分組討論:「每一天、每一個的觀察記錄有意義嗎?意義是什麼?」。
案例互動五:「一周、每天、每個」的晨間來園觀察。
案例互動六:一對一微型家長會(「牛牛的故事」)。
緣起——發現問題(理解認同)——藉助觀察素材分析原因(尋找幼兒行為背後的真需求)——達成共識——持續觀察跟進(20天)——幼兒之「變」與家長之「變」。
(常州銀河幼兒園骨幹團隊)
12:00-13:30
用餐、午休
13:30-16:30
【實踐篇】下:《區域活動:幼兒行為觀察與分享交流》
話題互動1:幼兒行為觀察在區角遊戲中的重要性
話題互動2:如何觀察和收集觀察信息?
【現場討論1】:觀察計劃需要嗎?如何制定觀察計劃?
【總結分享1】:制定觀察計劃需關注四種需求。
【現場討論2】:如何制定觀察量表?
【總結分享2】:觀察量表結合幼兒發展所需、研究所需、教師發展所需,靈活設計、便於使用。
話題互動3:現場如何實施觀察?關注觀察的「兩全原則」
【總結分享】:結合現場教師行為、觀察數據與記錄等解讀教師的站位與行動路徑。
話題互動4:如何分析和解讀觀察信息?
【現場討論1】:觀察信息是否需要解讀?為什麼?
【現場討論2】:如何進行分析與解讀?
話題互動5:如何分享和運用觀察信息?
【現場討論1】:觀察信息有用嗎?為什麼?
【現場討論2】:觀察信息如何使用?
【總結分享】:
(1)觀察信息依作用的不同與四類人分享:搭班教師、當事幼兒、全班(或部分)幼兒、家長。
(2)運用觀察信息中幼兒新經驗、存在困惑、下一步需求等差異資源分享,以促一或全天經驗共享、貢獻計策等。
(3)多次多天觀察信息結合運用。
(常州銀河幼兒園骨幹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