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 | 教師對幼兒行為的觀察記錄方法和案例參考

2021-03-01 無錫弗洛格

俄國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全部技巧就在於了解幼兒。觀察記錄是了解幼兒的重要工具,有質量的觀察記錄可以將幼兒的經歷變成可以看見和理解的東西,可使教師掌握幼兒的發展程度、幼兒已具有的技能以及了解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哪方面的幫助。

學會科學地觀察幼兒是當代教師必備的重要基本功!但是,如何觀察、分析和記錄呢?觀察記錄應該包含哪些方面的內容呢?.許多的問題常常困擾著老師們,在這裡,小編為大家介紹下幼兒園觀察記錄怎麼寫。

該記錄方式在局部觀察、隨機觀察中經常使用,類似於日記或記敘文。這種記錄常常是一種個案研究,或是對某一個特定問題的思考;它追求「質」,而不保證「量」;它常常沒有預先的結構,不對情境作人為的分解,而是儘可能地從某一個角度,保持情境、對象的真實和完整。寫作要求:對於特定事件的記錄,無論以事後或現場的方式進行,都應當儘可能包括以下要素:

(1)原始記錄:原始記錄應當儘可能是客觀的、具體的、直接引用的。不要對行為者的動機、目的、感受妄加揣測,而只應當追求可以直觀的完整性,即知覺到的過程與事件。

(2)記錄者的觀點和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研究不以研究自身為目的,不以發現為滿足,而是為了實用,為了指導和教學,將研究變成工作的一個流程、一個步驟,使研究附屬或內化到工作之中。

(3)完整的過程和場景:這主要指經過整理的、或是事後回憶的記錄,對於現場記錄則不可能作此要求。

表格記錄在整體觀察、結構觀察和實驗觀察中經常使用,它根據預先設計好的表格對場景中的內容進行反應和判斷。表格記錄根據觀察的目的、時間的跨度和長度,一般可以區分為三種:

(1)常規性、長期性和連續性記錄表格:該表格常用於分方面記錄個案幼兒的發展情況、園務制度和班級規範等成文條款的執行情況、各個環節活動的整體概況、幼兒園各部門的一般活動情況等等,也就是日常進行的、每天都會發生的事情。

(2)主題(問題)性、階段性和連續性記錄表格:教師為解決特定的問題,常常需要在採取具體的措施之前進行一定的調查和了解,制定有針對性的計劃、行動方案,檢驗計劃的效果並作出反饋。

(3)研究性、定期的、間斷進行的記錄表格:(1)與(2)都是連續性觀察,而(3)則是取樣觀察;前兩種觀察都針對一個整體性的情況,而第三種觀察則針對局部的發展或專門的行為。

現場記錄所獲得的是第一手的資料,相對而言容易保證局部和細節的真實性,缺點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它只能記錄行為的片段,以及一些突出的或者有顯著意義的行為,而不可能是全面的、完整的和連續的,尤其不容易注意到一些潛在的、次要的、或場景外部的因素和影響,因為觀察(有時候甚至是參與的觀察)和記錄同時進行,在時間和精力上得不到充分保障。如果有人進行輔助記錄,或者有錄音或者錄像等設備輔助記錄,則問題會得到一定的解決。

事後回憶方式用於開放的、質的記錄。採用這種方式通常與如下因素有關:觀察者採取深入的參與式觀察,要求完全捲入當前的事件中去,不能分心做觀察記錄,或者為了避免對對象產生不必要的幹擾,不得不採取事後回憶的記錄方式;記錄一個連續而完整的事件;人對於環境的知覺是整體知覺,其間獲得的大量信息都是本人沒有意識到也不能意識到的,因此,在觀察的過程中,現場沒有意識到,事後卻可能因為某種聯想或觸動而回憶起來,從而可以大大豐富記錄內容的背景和細節。

該方式通常用於質的記錄。在進行個案記錄的時候,由於基本上不可能在現場記錄完整的事件或行為,但又要保證第一手的、真實的和一些瞬間的信息,所以教師經常採取現場記錄和事後記錄相結合的方式。例如教師用速記的方式或者藉助錄音和錄像的手段記錄下若干重要的片段,然後進行事後的整理,就可以得到一個完整的記錄。

1.觀察:用眼睛仔細觀察孩子的表情、動作和行為;用耳朵傾聽孩子的語言表達。觀察的時候要注意兩點,首先是觀察的時候要有目的和重點;其次,在不同領域背景下,觀察應該根據不同活動、不同的特點和價值,要有不同的側重點。

2.記錄:記錄的時候要注意三點,首先要記錄時要交代清楚其背景或特定的情境是什麼,否則會影響到信息的正確解讀;其次,記錄文字要能反映幼兒所思所想所感的有意義的情境、行為細節、行為結果等,再次跟進觀察目的,選擇有價值的、值得記錄的兒童行為;最後要客觀記錄幼兒的原始表現,教師不可以先入為主,不要用解釋性或判斷性的文字,避免主觀和態度詞彙。

3.賦予意義:對觀察記錄的分析和建議就是對觀察記錄的結果賦予意義的過程,要整體看待幼兒行為表現。賦予意義很重要的兩點是,一是教師要有兒童發展意識和課程意識,即從觀察記錄中,看懂幼兒某一方面的發展現狀和需求,並能形成及時有效的教育內容和策略。二是要積極評價幼兒行為,全面分析、評估幼兒發展。幼兒的行為表現要做各種各樣的收集,避免單一片面的評價。

科學地觀察記錄幼兒有利於深入了解幼兒、深刻反思教學和有效改進教育教學行為,以此讓幼兒的學習看得見,讓老師的教學更有意義!

相關焦點

  • 乾貨|寫給幼兒園教師的幼兒行為觀察秘笈!
    然後從幼兒的行為和行為變化中分析出他們的情感和需要並進行相應的指導。近年來,當我們越來越強調幼兒園教師觀察幼兒行為重要性的同時,不少幼兒教師卻在觀察幼兒的實踐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惑。作為剛剛工作半年的新教師,在觀察幼兒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像個無頭蒼蠅!!!不知道從何看起。
  • 讀懂孩子| 幼兒行為的觀察與記錄
    案例互動二:1.幼兒洗手的觀察記錄;2.幼兒晨間入園的時間案例。案例互動三:新生入園適應,了解一日生活中觀察的技術1.觀察前,制定詳細的觀察計劃——尋找一日生活中,幼兒出現情緒反應的環節;2.觀察中,理解孩子的情緒感受與反應;3.觀察後的有效支持與跟進;4.再觀察與再跟進。
  • 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檢核表(九)
    >6.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時間取樣(三)7.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時間取樣(四)8.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時間取樣(五)9.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時間取樣(六)10.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時間取樣(七)11.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時間取樣(八)12.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時間取樣(九)13.
  • 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檢核表(一)
    ,發現教師對觀察和記錄方法很陌生。          檢核表:在幼兒行為觀察的相關研究中廣泛使用。是一種用來記錄行為出現與否的便利方法。通常是依據觀察目的、情境特性與觀察者特性等,在實際觀察前即備妥記錄表格,表格內容通常包括觀察行為、觀察行為的類別,以及記錄的時間等。
  • 幼兒行為軼事觀察記錄兩則
    那麼,教師應觀察什麼、記錄什麼、什麼時間進行觀察記錄呢?  觀察幼兒是教師的日常工作  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教師是與其距離最近的群體,具有觀察幼兒的便利性。觀察幼兒是教師日常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方法。
  • 幼兒教師如何對幼兒進行行為觀察與分析
    在主題探究活動、幼兒觀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前所未有重視的當下,幼兒教師作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教師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觀察能力,引導幼兒進行觀察,還必須具備觀察幼兒的能力、分析幼兒的能力,「因為了解兒童是教育兒童的前提和基礎」。所以重視和提升幼兒教師對幼兒行為的觀察與分析能力,已成為眾多的幼教工作者的共識。對於幼兒教師個人而言,提高對幼兒行為的觀察與分析能力也是提高本人專業成長的有效手段和途徑。
  • 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檢核表(四)
    為了更加詳細地記錄幼兒發生某種行為的情境,可以在每項行為項目後面加「備註」或「說明」一欄,在觀察過程中,對觀察行為進行簡單的文字敘述。 相關內容:1.「觀察是理解幼兒的第一步」2.解讀幼兒的行為3.觀察程序4.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時間取樣(一)5.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方法:時間取樣(二)
  • 【觀察與記錄】——幼兒園教師如何寫好幼兒觀察記錄
    ,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很多他人的理論和觀點,這些觀點有助於教師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幼兒的行為,調整自己的教育行為。要提高觀察活動的實效,避免觀察和記錄的形式化、表面化、膚淺化,讓觀察和記錄真正有利於幼兒發展的研究,有利於區域活動的研究,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在觀察和記錄時教師應注意以下問題:1.觀察的目的性很多教師的觀察記錄很隨意,也很盲目,這與觀察缺乏明確的目的有關。
  • 幼兒行為觀察,真的這麼難做嗎?
    對於一名專業的幼兒園教師來說,第一個技能,也是最重要的技能就是讀懂幼兒,能夠從幼兒的行為和行為變化中分析出他們的情感和需要並進行相應的指導。近年來,當我們越來越強調幼兒園教師觀察幼兒行為重要性的同時,不少幼兒教師卻在觀察幼兒的實踐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惑。
  • 如何寫好一篇幼兒行為觀察記錄與分析
    >觀察記錄的內容要有依據,能夠反映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要避免使用帶有強烈感情色彩和主觀推測的語言:如傷心,憤怒、害羞、敵對、固執、自私和懶惰等,教師在原始真實的記錄中才能發現更多的問題。(三)分析的方法:在記錄的基礎上,教師要以專業的知識為依託進行分析,找出幼兒出現這種表現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
  • 幼兒園教師撰寫個案觀察記錄的現狀及提升對策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是幼兒園教師對幼兒學習和發展狀況進行觀察與評價的一種重要方式,其做法是教師記錄幼兒在園期間的一段行為表現,並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經驗對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情況給予分析和判斷,〔1〕進而形成一定的教育教學策略。個案觀察記錄簡便有效,實施方便,備受一線教育工作者歡迎。
  • 浦江縣大許中心幼兒園播報︱觀察記錄,讓幼兒的發展看得見
    為進一步提高教師觀察
  • 幼兒行為觀察要點!值得收藏
    本周向各位幼兒教師推薦的是福建學前教育專家林菁教授《基於遊戲活動背景下兒童行為觀察與分析的視角》看了就懂的兒童行為觀察。具體如下:  了解幼兒,是教育的前提,也是幼兒園教師必備的一個基本能力。近年來,幼兒園教師越來越明確對兒童行為觀察的意義,但在實踐中對如何去觀察、應把握哪些基本的觀察與分析要點並不十分明確。
  • 目標連結行為,教師觀察才有力
    如在主題開展中,針對「生氣」情境,原來教師的處理方法是「滅火」,但有了這樣的具體化目標後,教師可能會退一步觀察幼兒是如何解決的,其他幼兒是如何表達對「當事人」的關心的。這樣的觀察可以讓教師有能力評價基於關愛目標的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同時基於不同幼兒表現出的行為進行有針對性的談話或進一步的主題推進。
  • 定海區開展幼兒教師遊戲觀察能力培訓
    為提升教師觀察幼兒遊戲的能力,幫助教師進一步理解幼兒在遊戲中的學習與發展,近日,定海區幼兒園教師「基於兒童視角的遊戲觀察與點評」培訓在城關第二幼兒園舉行。40餘名幼兒園教師參與此次培訓。《幼兒遊戲行為的觀察與指導》專題講座。
  • 靜心觀察 記錄成長-大豐港實驗幼兒園觀察記錄交流與分享活動
    觀察是一門藝術,記錄是一種語言,分析是一種能力,指導是一種智慧,它們都是教師讀懂幼兒生活、走進幼兒內心世界的橋梁。為進一步提高教師觀察幼兒、解讀幼兒的能力,幫助教師從專業視角有效的分析幼兒的遊戲行為與發展,並能給予正確指導策略,大豐港實驗幼兒園於7月15日——16日中午開展了觀察記錄交流與分享活動。
  • 幼兒「穿襪子」觀察記錄
    觀察目的:了解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和穿襪子動作的熟練程度觀察內容:穿襪子觀察班級:中班觀察對象:圖中的四位小朋友觀察記錄:雖然也在很努力嘗試穿好襪子,行為上看上去很吃力,可能在家中太依賴父母,自己穿襪子的次數不是很多,並沒有很好的掌握好基本的穿襪子的動作和方法。雖然能夠解決生活方面的自理問題,但是也存在一些依賴父母的可能性。
  • 【案例】軼事記錄法:抓住幼兒有價值的行為
    那麼,教師應觀察什麼、記錄什麼、什麼時間進行觀察記錄呢?  觀察幼兒是教師的日常工作  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教師是與其距離最近的群體,具有觀察幼兒的便利性。觀察幼兒是教師日常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方法。
  • 教師說 | 記錄幼兒的學習
    可能是因為第一次看到幼兒完成一項任務;可能是因為幼兒比以往更加熟練的完成了某件事情;也可能是洞悉了幼兒的每一次成長和進步,這樣的記錄方式是自然而然的,無需刻意為之。教師往往是通過觀察、等待,記錄下幼兒尋常的學習時刻,並不是為了記錄而專門設置出一個場景。有些用心的家長也會為自己的孩子寫成長記錄。
  • 惠濟區開展「戶外幼兒自主遊戲活動行為觀察」經驗交流活動
    惠濟區教育局組織開展「戶外幼兒自主遊戲活動行為觀察」經驗交流活動參會教師認真聆聽戶外自主遊戲是幼兒進行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一項必不可少的活動。為進一步提升教師科學觀察、正確解讀、有效支持幼兒遊戲的能力,深入開展遊戲專題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