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與記錄】——幼兒園教師如何寫好幼兒觀察記錄

2021-03-01 銅陵市吳小梅名教師工作室

為什麼幼兒在區域裡的表現是這樣的?這個年齡段幼兒的一般發展特點是什麼?對於很多類似的問題,教師需要藉助於某些教育理論才能尋找到答案。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讓理論與實踐對接,才能增進對區域、對幼兒、對幼兒教育的理解,提高觀察評價的能力。

值得幼兒教師關注的理論有很多,尤其是下面幾種:

◆斯金納的強化理論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

◆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

◆陳鶴琴的活教育理論

利用《兒童發展心理學》和《學前教育學》等專業書籍,或者圍繞某一主題進行文獻檢索,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很多他人的理論和觀點,這些觀點有助於教師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幼兒的行為,調整自己的教育行為。

將觀察到的信息資料與幼兒的發展常模聯繫起來,或進行比對,可以幫助教師更精確地分析幼兒的發展狀況。

常模是在身體發育、心理發展等方面代表性數值和變化的量化尺度。幼兒發展常模是專業研究人員經過多年對多名兒童的觀察研究得到的一般量,或叫平均量。比如我們都知道嬰兒6周左右開始微笑,大多數兒童18個月時能自己行走,3歲左右開始對交朋友感興趣,5歲左右開始對讀寫感興趣……這些都是發展常模。

把觀察記錄得到的幼兒發展資料與發展常模進行比較,可以幫助教師判斷哪些幼兒的發展存在問題、是否需要額外的支持和幫助以及應該如何為其設計適宜的活動。

要提高觀察活動的實效,避免觀察和記錄的形式化、表面化、膚淺化,讓觀察和記錄真正有利於幼兒發展的研究,有利於區域活動的研究,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在觀察和記錄時教師應注意以下問題:

1.觀察的目的性

很多教師的觀察記錄很隨意,也很盲目,這與觀察缺乏明確的目的有關。儘管隨機性的觀察也會搜集到有價值的信息,但不能僅靠隨機觀察,有針對性的觀察目的性更強,準備更充分,更有助於具體的觀察活動的有效開展。即使隨機觀察一開始沒有具體明確的目的,在接下來的追蹤觀察中也仍然要逐漸明確目的。

2.觀察的系統性

幼兒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連續的過程,所以,觀察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教師應該按計劃對幼兒各方面的發展,也包括各個區域幼兒的表現和發展狀況進行系統的、有序的、有計劃的觀察,不能寫完一次觀察記錄,交上去就算完事了。觀察幼兒的過程就是研究幼兒的過程,只有不停地研究幼兒才會尋找到有針對性的教育策略。

我發現很多老師的觀察和記錄缺乏跟進,僅僅滿足於一個個偶然事件的記錄,對於觀察中發現的問題,也很少開展系統的後續研究。

3.觀察前的準備

觀察是一種研究方法,要取得高效的研究成果,就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觀察前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

◆觀察計劃的制訂(包括觀察目標、內容、時間、地點、具體方法和步驟等);

◆觀察對象的選擇;

◆對觀察對象的前期調查了解;

◆觀察工具的選擇和熟練運用(如觀察對照表、記錄本、攝像機、照相機等)。

4、觀察內容的篩選

教師在觀察任何一次區域活動時,面對全班幼兒和大量的信息,到底觀察什麼、記錄什麼呢?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根據觀察的目的進行篩選、篩選觀察對象、篩選觀察對象有價值的信息,尋找問題或問題癥結所在。如果教師沒有明確的目的,記錄就會泛泛而談,或僅有籠統、簡單的描述,使觀察活動流於形式,失去意義。

5.觀察記錄真實、詳細、客觀,無偏見,無主觀判斷

觀察記錄時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實事求是,據實記錄。教師在觀察時,不要帶個人的感情,也不要有自己的主觀臆斷和猜想,應儘可能把自己當做「局外人」,冷靜、客觀、真實、詳盡地記錄幼兒的行為、語言和交往狀況,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有價值的具體資料。如果教師想在觀察記錄中寫出自己的判斷或分析,應該用別的字體或顏色表示出來,和客觀的記錄區別開來。

6.記錄後的分析、反思

一般教師觀察記錄之後會有自己的分析和反思。分析與反思是不同的。分析主要是指教師對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的語言、行為、交往等特點進行解讀,並探尋原因,得出結論。反思則是教師對於材料投放或自己在區域活動中所起作用的省察,以便尋找改進工作的措施。

縱觀收到的一些老師的分析與反思呈現表面化、膚淺化等問題,這與教師普遍的心理學、教育學素養不夠有關係。

7.觀察記錄的交流與研討

運用觀察記錄幫助教師提高研究幼兒,研究幼兒園區域活動和戶外自主遊戲的能力至關重要。作為幼兒園的管理者,應該重視觀察記錄資料的運用,經常組織開展交流活動,通過交流和對話,幫助教師拓展和豐富對於記錄的意義的理解。如果能夠圍繞觀察記錄所反映的問題繼續跟進教研活動,通過教研解決教師在區城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那就更好了。

目前,也有很多幼兒園注重教師做觀察記錄,要求每周必須寫1至2篇,並有檢查,但僅此而已,所以,很多教師就只是湊數,文本數量夠了就好,而且因為沒有體驗到其作用,所以,情緒上也會比較牴觸。

8.保障幼兒的隱私權

很多教師由於缺乏對幼兒隱私權的保護的意識,在觀察記錄中使用幼兒的真實姓名,甚至還有其父母的姓名和單位等信息,並把觀察記錄隨意地發布到網上、雜誌上,有時還會配有幼兒的照片。如果觀察研究不能保密和匿名,就會損害幼兒的權利。

◆有關幼兒的觀察記錄應該保存在安全的地方,除非有特殊需要,一般不外傳;

◆如果要使用觀察記錄進行學術交流,請用匿名,

◆如果要使用幼兒的照片或成長故事,請徵求其監護人同意。

9.處理好觀察記錄與正常區域活動指導的關係

很多教師有困惑:觀察記錄如何進行?真正作為「旁觀者」觀察的時候,幼兒的活動管不管了?區域活動還參與指導嗎?在這裡,教師要明確的是觀察記錄是為教育服務的,不能為了記錄而影響正常的保教工作,也不能為了觀察記錄而放棄了對幼兒的指導。

一般來講,班級裡會兩名教師和一名保育員,在區域活動時間他們都應該見場,三個人如果有很好的分工與協作,就可以幫助教師解決上面的困惑。

編輯:錢文鳳

審核:李慧梅

相關焦點

  • 如何寫好幼兒觀察記錄?領取指導手冊!(附觀察記錄表)
    觀察是幼兒教師走進幼兒心靈的主要手段,寫好幼兒園觀察記錄是幼兒教師分析幼兒行為背後原因的一條通道,同時也是幼兒教師更好的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徑。可是,如何觀察?如何分析和記錄?幼兒園觀察記錄都包括哪些方面的觀察?每一種觀察記錄需要從哪方面來記錄?
  • 如何觀察?如何分析和記錄?幼兒園觀察記錄應該怎麼寫?|
    觀察是幼兒教師走進幼兒心靈的主要手段,寫好幼兒園觀察記錄是幼兒教師分析幼兒行為背後原因的一條通道,同時也是幼兒教師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徑
  • 北京雛鷹寶貝:幼兒園老師如何觀察、記錄幼兒的遊戲活動?
    老師們都該知道在幼兒園,觀察幼兒是老師的工作內容之一,學會科學地觀察幼兒,就更成為每個幼兒教師都必須掌握的教育技能。觀察,通俗地講,就是用眼睛看周圍發生的事,將眼睛作為捕捉信息的主要途徑,這就是觀察。那到底該如何觀察幼兒?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方向且比較持久的知覺活動。教師對幼兒的觀察伴隨著幼兒園一日生活隨時隨地發生著。
  • 蒙氏幼兒園裡,教師應該如何做好幼兒的觀察記錄?
    孩子在幼兒園,老師到底是怎麼教的呢?老師又是怎麼發現孩子每一天的變化呢?又怎麼從他們的變化中制定適合孩子成長的方向呢?小編在這裡要訴大家一個絕招——&34;。&34;同時,將孩子們每天的行為、語言等記錄下來,然後再進行日總結、周總結、月總結。時間一長,當大家將孩子們的觀察記錄拿出來之後,進行對比就會發現孩子自身的變化,並且發現下一步應著重培養孩子的方向,是不是很神奇呢?
  • 如何寫好一篇幼兒行為觀察記錄與分析
    >觀察記錄的內容要有依據,能夠反映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要避免使用帶有強烈感情色彩和主觀推測的語言:如傷心,憤怒、害羞、敵對、固執、自私和懶惰等,教師在原始真實的記錄中才能發現更多的問題。(三)分析的方法:在記錄的基礎上,教師要以專業的知識為依託進行分析,找出幼兒出現這種表現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
  • 幼兒園觀察記錄應該怎麼寫?(幼師必備)
    幼兒園觀察記錄應該怎麼寫?(幼師必備)——藝體寶觀察是幼兒教師走進幼兒心靈的主要手段,寫好幼兒園觀察記錄是幼兒教師分析幼兒行為背後原因的一條通道,同時也是幼兒教師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徑。可是,如何觀察?如何分析和記錄?幼兒園觀察記錄都包括哪些方面的觀察?每一種觀察記錄需要從哪方面來記錄……許多問題卻常常困擾著老師們,以下為您介紹幼兒園觀察記錄怎麼寫。
  • 幼兒園教師撰寫個案觀察記錄的現狀及提升對策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是幼兒園教師對幼兒學習和發展狀況進行觀察與評價的一種重要方式,其做法是教師記錄幼兒在園期間的一段行為表現,並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經驗對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情況給予分析和判斷,〔1〕進而形成一定的教育教學策略。個案觀察記錄簡便有效,實施方便,備受一線教育工作者歡迎。
  • 幼兒行為軼事觀察記錄兩則
    那麼,教師應觀察什麼、記錄什麼、什麼時間進行觀察記錄呢?  觀察幼兒是教師的日常工作  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教師是與其距離最近的群體,具有觀察幼兒的便利性。觀察幼兒是教師日常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方法。
  • 健康幼兒園組織教師學習撰寫觀察記錄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幼兒教師的必備基本功已經不止彈琴、唱歌、跳舞、畫畫、說課,還有觀察。近日,如城健康幼兒園多次組織教師集中學習觀察方法。該園先利用中午休息時間,組織教師們分批觀看海安縣大公鎮中心幼兒園繆小平老師的培訓錄像《幼兒園教師的必備基本功》,聆聽她關於遊戲觀察的指導,在觀看之前,副園長江晨先向老師們提出問題
  • 工業園中心幼兒園開展教師觀察記錄研討活動
    《綱要》明確指出:「教師必須觀察,分析並記錄幼兒的發展情況。」觀察記錄為教師的因材施教提供了依據,沒有科學有效的觀察記錄,就難以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引導。為了繼續幫助教師找準觀察的「眼」,掌握記錄的「式」,解讀幼兒的「行」,12月4日工業園中心幼兒園開展了關於「如何撰寫幼兒觀察記錄」的專題研討活動。
  • 【乾貨】幼兒園觀察記錄應該怎麼寫?(幼師必備)
    是幼兒教師走進幼兒心靈的主要手段,寫好幼兒園觀察記錄是幼兒教師分析幼兒行為背後原因的一條通道,同時也是幼兒教師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徑。可是,如何觀察?如何分析和記錄?幼兒園觀察記錄都包括哪些方面的觀察?每一種觀察記錄需要從哪方面來記錄……許多問題卻常常困擾著老師們,以下為您介紹幼兒園觀察記錄怎麼寫。
  • 讀懂孩子| 幼兒行為的觀察與記錄
    案例互動二:1.幼兒洗手的觀察記錄;2.幼兒晨間入園的時間案例。案例互動三:新生入園適應,了解一日生活中觀察的技術1.觀察前,制定詳細的觀察計劃——尋找一日生活中,幼兒出現情緒反應的環節;2.觀察中,理解孩子的情緒感受與反應;3.觀察後的有效支持與跟進;4.再觀察與再跟進。
  • 幼兒園教師「觀察記錄」不用愁
    寫觀察記錄是幼兒園教師的一項基本功。說它「基本」,意思不是它簡單,而是說它特別重要。在追求教育質量、看重幼兒個性化發展的時代,如果不能很好地觀察和解讀幼兒,就沒有辦法做好教育指導。怎樣才能寫好觀察記錄呢?今天我把自編的幾句打(shun)油(kou)詩(liu)講給大家,希望能有所幫助。
  • 市實驗幼兒園:觀察與記錄,讓孩子的學習看得見
    「教育為本,觀察先行」,為了提高幼兒教師觀察和解讀的能力,幫助教師更好地用專業的視角審視教育的適宜性,近日,市實驗幼兒園組織全體教師開展了「如何寫好觀察記錄」的培訓。  「什麼是觀察?觀察的目的是什麼?觀察記錄的幾個要素又有什麼?」活動中,單思嘉、葉曉梅兩位教師用豐富的語言及圖片等方式,分享交流了她們學習中的體會、感悟和所學到的新的教育理念。
  • 幼兒園觀察記錄應該怎麼寫?
    而就教師全部的教學行為而言,從有意識的程度來排列,則是從無觀察的教學行為、以觀察為基礎但無記錄的教學行為,最後到以有記錄的觀察乃至以系統的長期觀察記錄為基礎的教學行為。記錄可以有多方面和多層次的目的。其最基本的目的,在於它是觀察的一個輔助環節,是觀察的一個因素或後期的延續。因此,常見的情況是,要觀察什麼,就要記什麼。當然,從記錄的過程中產生新的觀察目的,也是很可能的。
  • 乾貨 | 教師對幼兒行為的觀察記錄方法和案例參考
    俄國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全部技巧就在於了解幼兒。觀察記錄是了解幼兒的重要工具,有質量的觀察記錄可以將幼兒的經歷變成可以看見和理解的東西,可使教師掌握幼兒的發展程度、幼兒已具有的技能以及了解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哪方面的幫助。學會科學地觀察幼兒是當代教師必備的重要基本功!但是,如何觀察、分析和記錄呢?觀察記錄應該包含哪些方面的內容呢?.
  • 靜心觀察 記錄成長-大豐港實驗幼兒園觀察記錄交流與分享活動
    觀察是一門藝術,記錄是一種語言,分析是一種能力,指導是一種智慧,它們都是教師讀懂幼兒生活、走進幼兒內心世界的橋梁。為進一步提高教師觀察幼兒、解讀幼兒的能力,幫助教師從專業視角有效的分析幼兒的遊戲行為與發展,並能給予正確指導策略,大豐港實驗幼兒園於7月15日——16日中午開展了觀察記錄交流與分享活動。
  • 淺談幼兒活動觀察記錄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淺談幼兒活動觀察記錄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導讀:幼兒活動觀察記錄看起來很複雜,事實上它的確複雜,是需要教師花許多時間和努力去學會的技巧
  • 浦江縣大許中心幼兒園播報︱觀察記錄,讓幼兒的發展看得見
    為進一步提高教師觀察
  • 幼兒「穿襪子」觀察記錄
    觀察目的:了解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和穿襪子動作的熟練程度觀察內容:穿襪子觀察班級:中班觀察對象:圖中的四位小朋友觀察記錄:總體觀察發現:左邊第一個小男孩雖然掌握了穿襪子的方法,但是對於動作還不是很熟練,但也看得出在很努力的想要穿好襪子。左邊第二個小女孩穿襪子動作不太熟練,看得出並沒有掌握好穿襪子的方法。左邊第三個小男孩穿襪子動作較快,動作也基本熟練。左邊第四個小女孩穿襪子速度最快,正確穿好了襪子,動作嫻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