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幼兒觀察記錄?領取指導手冊!(附觀察記錄表)

2021-02-19 小康軒學前教育

觀察是幼兒教師走進幼兒心靈的主要手段,寫好幼兒園觀察記錄是幼兒教師分析幼兒行為背後原因的一條通道,同時也是幼兒教師更好的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徑。

可是,如何觀察?如何分析和記錄?幼兒園觀察記錄都包括哪些方面的觀察?每一種觀察記錄需要從哪方面來記錄?……許多問題卻常常困擾著老師們,以下為老師介紹幼兒園觀察記錄怎麼寫:

就教師局部的行為而言,有些觀察顯然是不需要做記錄的。如果教師的觀察是為了眼下的判斷和即刻要採取的教學行動的話。

而就教師全部的教學行為而言,從有意識的程度來排列,則是從無觀察的教學行為、以觀察為基礎但無記錄的教學行為,最後到以有記錄的觀察乃至以系統的長期觀察記錄為基礎的教學行為。

所以,從這個序列上來看,要建立教學活動的規範和科學的充分依據,僅僅知道要觀察、觀察什麼和如何觀察,是遠遠不夠的。沒有合適的記錄工具的觀察,就像沒有反思和計劃的教學一樣,很難保證有切實的進步。

記錄可以有多方面和多層次的目的。其最基本的目的,在於它是觀察的一個輔助環節,是觀察的一個因素或後期的延續。因此,常見的情況是,要觀察什麼,就要記什麼。當然,從記錄的過程中產生新的觀察目的,也是很可能的。

觀察記錄的計劃性在於它需要有一定時間安排和方式進程等方面的規劃,其中包括記錄的規模、頻率、時間段、總時間長度、輔助工具(包括表格和各種機器設備)的設計與使用、保存與整理等等。

有規律的記錄和良好的記錄工具,不但本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且能夠產生許多附帶的、有時候是不期而至的效益:

(1)書面的記錄比大腦的記憶,在客觀性和真實性上更有保證,更不容易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退。

(2)書面的記錄可以進一步加深大腦的記憶。

(3)記錄是對現象進行重新整理、在意識中進行澄清和思考的過程。

(4)記錄還可以幫助教師。

(5)記錄對於觀察行為的反作用:它規範、便利教師的觀察,使觀察成為教師的習慣,保證有效省時,它也使得教師在以後觀察的時候更有方向性。

(6)長期記錄的積累,可以產生多方面的效益。

(7)持續的、有方向的記錄,可以檢驗教師的某些假設、措施的效用如何,是否需要以及如何進行調整。

(8)它對於教研活動、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以及家園信息之間的溝通等等,起到媒介作用。

(9)它是教師個人的檔案庫的重要部分,是其日後進行自我反思和專業提升的歷史基礎。 

(1)開放的日記式或軼事性記錄

該記錄方式在局部觀察、隨機觀察中經常使用,類似於日記或記敘文。

①原始記錄

特定事件的記錄並不完全排除觀察者的感受、評論和其它主觀的意見,但是第一步的工作,則必須要保留一個事件的原始記錄,而且該原始記錄應當儘可能是客觀的、具體的、直接引用的。

②記錄者的觀點和理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研究不以研究自身為目的,不以發現為滿足,而是為了實用,為了指導和教學。教師一切的觀察工作,收集信息的工作,都不能離開她的理解和判斷。

 ③完整的過程和場景

這主要指經過整理的、或是事後回憶的記錄,對於現場記錄則不可能作此要求。這不僅因為時間的緣故,主要是因為現場記錄要求最大的客觀性、直接性和豐富性,這些要求和完整性都是有衝突的。事件的記錄有兩個側重點,一個重在現象,一個重在人的行為。

(2)表格記錄

該記錄方式在整體觀察、結構觀察和實驗觀察中經常使用,它根據預先設計好的表格對場景中的內容進行反應和判斷。

表格記錄根據觀察的目的、時間的跨度和長度,可以區分為以下三種:

①常規性、長期性和連續性記錄表格。

②主題(問題)性、階段性和連續性記錄表格。

③研究性、定期的、間斷進行的記錄表格。

(1)現場記錄

現場記錄所獲得的完全是第一手的資料,相對而言容易保證局部和細節的真實性。

(2)事後回憶記錄

這種方式用於開放的、質的記錄。

(3)現場和事後相結合

該方法通常用於質的記錄。

(4)事後對現場記錄進行整理時通常要遵循如下步驟

①描述:

以客觀、具體描述的方式整理現場草記,將片段的記錄或一張張的表格還原成連續的事件。在整理過程中,很有可能在質的記錄和量的記錄之間,產生互相的補充和印證。

②回想:

在整理的過程中,很可能會回憶起來在此之前的觀察和記錄中被忽略不計的細節或背景情況。

③分析和推論:

觀察者的分析意見和推論,包括事情的原因(動機)、現象的本質、問題的關鍵、意義、影響因素、各種相關關係等等,其中涉及到判斷、歸納和各種假設性的觀點。

④印象和感覺:

對事件的純粹個人性的印象和感覺,它比起前面的分析推論來,更帶有觀察者的主觀性和模糊性。

⑤進一步的信息:

即在前面觀察和記錄的基礎上,針對暴露出來的傾向和遺留的問題等,作進一步的思考,有待下一次的觀察。

小豆苗整理了幼兒園觀察記錄表和範文資源包,需要的老師可添加小豆苗為好友,回復關鍵詞【觀察記錄】領取哦!

*聲明:內容來源網絡,本文由小豆苗老師整編,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觀察與記錄】——幼兒園教師如何寫好幼兒觀察記錄
    比如我們都知道嬰兒6周左右開始微笑,大多數兒童18個月時能自己行走,3歲左右開始對交朋友感興趣,5歲左右開始對讀寫感興趣……這些都是發展常模。把觀察記錄得到的幼兒發展資料與發展常模進行比較,可以幫助教師判斷哪些幼兒的發展存在問題、是否需要額外的支持和幫助以及應該如何為其設計適宜的活動。
  • 小班幼兒觀察記錄表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小班幼兒觀察記錄表   班級:苗苗班   觀察者:肖群華   觀察日期:9月   觀察對象
  • 一套手冊幫老師搞懂幼兒發展評價(附評價工具、培訓課件)
    但是,老師們寫的觀察記錄或者分析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觀察方法與觀察目標不匹配✦ 觀察記錄過於主觀✦ 對觀察的分析缺乏有效性……今天,園長薈就為老師們系統梳理應該如何做好幼兒評價這件事,提升幼兒行為觀察質量,優化幼兒行為分析水平。
  • 如何寫好一篇幼兒行為觀察記錄與分析
    >觀察記錄的內容要有依據,能夠反映幼兒的年齡特點。它是做好觀察記錄的先決條件。(四)教育措施:教師應該利用幼兒的興趣,挖掘相應的教育價值,實施有效的教育,寫記錄的目的是發現其中的教育價值,讓教育效果達到最佳,單純的記錄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 如何觀察?如何分析和記錄?幼兒園觀察記錄應該怎麼寫?|
    觀察是幼兒教師走進幼兒心靈的主要手段,寫好幼兒園觀察記錄是幼兒教師分析幼兒行為背後原因的一條通道,同時也是幼兒教師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徑
  • 一套手冊幫老師搞懂如何做幼兒評價(附評價標準、記錄工具)
    ▲點擊圖片獲取全套評價標準(長按可保存圖片)02 記錄有工具《幼兒園工作規程》中,將「觀察、分析並記錄幼兒發展情況」列為「教師工作職責」的一部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更是專列「評價」一章,給兒童發展評價提出了一些原則。
  • 一套手冊幫你搞懂幼兒發展評價(附評價工具、培訓課件)
    ,是一項專業又嚴謹的工作《幼兒發展評價實用手冊》1.做好幼兒發展評價,教師首先需要明確,觀察記錄的重點:哪個年齡?哪個領域?哪些指標?哪些行為?這套《幼兒發展評價手冊》的評價體系,分為小、中、大三個年齡層,分別詳細列出了對應的評價項目。目的是讓教師觀察更有目的、評價更有依據。
  • 幼兒園小班語言區觀察與分析,閱讀書籍及指導策略(觀察記錄)【幼兒教案】
    幼兒遊戲情況記錄:琳琳小朋友來到了語言區,她拿起了一本圖畫書。她翻開書本,一邊看嘴巴裡還要說一說。
  • 幼兒發展評價如何做?這份指導手冊,幫園長省心,體現教師的用心,讓家長開心!
    《幼兒發展評價實用手冊》 是教師開展幼兒發展評價的實用工具,共分為三部分:1. 幼兒發展評價的標準、記錄、評估報告3.幼兒園發展評價課件ppt更多詳細內容這本評價手冊的評價體系,分為小、中、大三個年齡層,分別詳細列出了評價項目,讓教師觀察評價有依據。
  • 幼兒園觀察記錄:如何讓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真正動起來
    如在《稻穀香》的主題活動中,教師不僅在美工展示區設置了「稻草真奇妙」專欄,提供多種材料,引導喜歡動手製作的幼兒通過觀察,製作稻草人、草繩、草蒲等用於戶外體育遊戲中;在種植區投放穀子和米讓幼兒種植,引導其通過觀察記錄穀子和米的變化,最後確認水稻的種子到底是誰, 還在生活勞作區投放了幹稻草、各種型號的筐等,讓幼兒學習分揀稻草,體驗勞動的快樂……當然,區角活動內容的設置及目標的定位,不可能單純是與主題融合而產生
  • 北京雛鷹寶貝:幼兒園老師如何觀察、記錄幼兒的遊戲活動?
    老師們都該知道在幼兒園,觀察幼兒是老師的工作內容之一,學會科學地觀察幼兒,就更成為每個幼兒教師都必須掌握的教育技能。觀察,通俗地講,就是用眼睛看周圍發生的事,將眼睛作為捕捉信息的主要途徑,這就是觀察。那到底該如何觀察幼兒?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方向且比較持久的知覺活動。教師對幼兒的觀察伴隨著幼兒園一日生活隨時隨地發生著。
  • 幼兒行為軼事觀察記錄兩則
    運用軼事記錄法觀察幼兒行為,首先要求教師將感興趣且認為典型的幼兒行為記錄下來,包括事件發生的順序、活動場景和在場的其他人等,都應給予客觀、準確、完整的記錄。其次要有一個基本的格式,有助於教師弄清觀察行為記錄與觀察分析之間的聯繫,提高觀察記錄的效果。下面是一個記錄實例。
  • 觀察記錄撰寫指南
    教師應當學會觀察、善於觀察,基於觀察開展適宜、有效的教育教學,透過觀察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水平,最終達成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目的。通過觀察記錄的撰寫,深入解讀兒童,並形成系統文字,得以看見幼兒成長的軌跡及教師自身發展的脈絡,這是幼兒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 讀懂孩子| 幼兒行為的觀察與記錄
    案例互動二:1.幼兒洗手的觀察記錄;2.幼兒晨間入園的時間案例。案例互動三:新生入園適應,了解一日生活中觀察的技術1.觀察前,制定詳細的觀察計劃——尋找一日生活中,幼兒出現情緒反應的環節;2.觀察中,理解孩子的情緒感受與反應;3.觀察後的有效支持與跟進;4.再觀察與再跟進。
  • 筆記式觀察記錄在幼兒園自然活動中的創新運用
    在自然活動中,幼兒對自己的感知經驗和觀察成果有相互交流和表達的意願,教師應為幼兒創造更多參與其中的機會,使幼兒能在表達自己的想法的同時了解他人的經驗。例如,秋末,大一班幼兒種的橘子樹結滿了果實,他們採摘下來分享給其他班的孩子, 並介紹了他們種植橘子的經驗,在聽到「橘子好甜」的稱讚時, 他們的幸福感就會油然而生。
  • 幼兒園觀察記錄應該怎麼寫?(幼師必備)
    幼兒園觀察記錄應該怎麼寫?(幼師必備)——藝體寶觀察是幼兒教師走進幼兒心靈的主要手段,寫好幼兒園觀察記錄是幼兒教師分析幼兒行為背後原因的一條通道,同時也是幼兒教師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徑。可是,如何觀察?如何分析和記錄?幼兒園觀察記錄都包括哪些方面的觀察?每一種觀察記錄需要從哪方面來記錄……許多問題卻常常困擾著老師們,以下為您介紹幼兒園觀察記錄怎麼寫。
  • 蒙氏幼兒園裡,教師應該如何做好幼兒的觀察記錄?
    &34;同時,將孩子們每天的行為、語言等記錄下來,然後再進行日總結、周總結、月總結。時間一長,當大家將孩子們的觀察記錄拿出來之後,進行對比就會發現孩子自身的變化,並且發現下一步應著重培養孩子的方向,是不是很神奇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嘮一嘮蒙氏班裡的觀察記錄!
  • 幼兒教師如何對幼兒進行行為觀察與分析
    也是發現幼兒心理發展、在五大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發展普遍規律的一種有效手段。是發現幼兒個體差異的重要途徑,解釋是幼兒行為普遍規律,了解幼兒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滿足的一種方法。義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說過:「唯有通過觀察和分析,才能真正的了解孩子內在的需要和個別差異,決定如何協調環境,並採取應有的態度來配合幼兒成長的需要」。
  • 幼兒「穿襪子」觀察記錄
    觀察目的:了解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和穿襪子動作的熟練程度觀察內容:穿襪子觀察班級:中班觀察對象:圖中的四位小朋友觀察記錄:總體觀察發現:左邊第一個小男孩雖然掌握了穿襪子的方法,但是對於動作還不是很熟練,但也看得出在很努力的想要穿好襪子。左邊第二個小女孩穿襪子動作不太熟練,看得出並沒有掌握好穿襪子的方法。左邊第三個小男孩穿襪子動作較快,動作也基本熟練。左邊第四個小女孩穿襪子速度最快,正確穿好了襪子,動作嫻熟。
  • 小班幼兒觀察記錄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小班幼兒觀察記錄   爭吵是小班幼兒中不可避免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