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是幼兒教師走進幼兒心靈的主要手段,寫好幼兒園觀察記錄是幼兒教師分析幼兒行為背後原因的一條通道,同時也是幼兒教師更好的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徑。
可是,如何觀察?如何分析和記錄?幼兒園觀察記錄都包括哪些方面的觀察?每一種觀察記錄需要從哪方面來記錄?……許多問題卻常常困擾著老師們,以下為老師介紹幼兒園觀察記錄怎麼寫:
就教師局部的行為而言,有些觀察顯然是不需要做記錄的。如果教師的觀察是為了眼下的判斷和即刻要採取的教學行動的話。
而就教師全部的教學行為而言,從有意識的程度來排列,則是從無觀察的教學行為、以觀察為基礎但無記錄的教學行為,最後到以有記錄的觀察乃至以系統的長期觀察記錄為基礎的教學行為。
所以,從這個序列上來看,要建立教學活動的規範和科學的充分依據,僅僅知道要觀察、觀察什麼和如何觀察,是遠遠不夠的。沒有合適的記錄工具的觀察,就像沒有反思和計劃的教學一樣,很難保證有切實的進步。
記錄可以有多方面和多層次的目的。其最基本的目的,在於它是觀察的一個輔助環節,是觀察的一個因素或後期的延續。因此,常見的情況是,要觀察什麼,就要記什麼。當然,從記錄的過程中產生新的觀察目的,也是很可能的。
觀察記錄的計劃性在於它需要有一定時間安排和方式進程等方面的規劃,其中包括記錄的規模、頻率、時間段、總時間長度、輔助工具(包括表格和各種機器設備)的設計與使用、保存與整理等等。
有規律的記錄和良好的記錄工具,不但本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且能夠產生許多附帶的、有時候是不期而至的效益:
(1)書面的記錄比大腦的記憶,在客觀性和真實性上更有保證,更不容易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退。
(2)書面的記錄可以進一步加深大腦的記憶。
(3)記錄是對現象進行重新整理、在意識中進行澄清和思考的過程。
(4)記錄還可以幫助教師。
(5)記錄對於觀察行為的反作用:它規範、便利教師的觀察,使觀察成為教師的習慣,保證有效省時,它也使得教師在以後觀察的時候更有方向性。
(6)長期記錄的積累,可以產生多方面的效益。
(7)持續的、有方向的記錄,可以檢驗教師的某些假設、措施的效用如何,是否需要以及如何進行調整。
(8)它對於教研活動、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以及家園信息之間的溝通等等,起到媒介作用。
(9)它是教師個人的檔案庫的重要部分,是其日後進行自我反思和專業提升的歷史基礎。
(1)開放的日記式或軼事性記錄
該記錄方式在局部觀察、隨機觀察中經常使用,類似於日記或記敘文。
①原始記錄
特定事件的記錄並不完全排除觀察者的感受、評論和其它主觀的意見,但是第一步的工作,則必須要保留一個事件的原始記錄,而且該原始記錄應當儘可能是客觀的、具體的、直接引用的。
②記錄者的觀點和理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研究不以研究自身為目的,不以發現為滿足,而是為了實用,為了指導和教學。教師一切的觀察工作,收集信息的工作,都不能離開她的理解和判斷。
③完整的過程和場景
這主要指經過整理的、或是事後回憶的記錄,對於現場記錄則不可能作此要求。這不僅因為時間的緣故,主要是因為現場記錄要求最大的客觀性、直接性和豐富性,這些要求和完整性都是有衝突的。事件的記錄有兩個側重點,一個重在現象,一個重在人的行為。
(2)表格記錄
該記錄方式在整體觀察、結構觀察和實驗觀察中經常使用,它根據預先設計好的表格對場景中的內容進行反應和判斷。
表格記錄根據觀察的目的、時間的跨度和長度,可以區分為以下三種:
①常規性、長期性和連續性記錄表格。
②主題(問題)性、階段性和連續性記錄表格。
③研究性、定期的、間斷進行的記錄表格。
(1)現場記錄
現場記錄所獲得的完全是第一手的資料,相對而言容易保證局部和細節的真實性。
(2)事後回憶記錄
這種方式用於開放的、質的記錄。
(3)現場和事後相結合
該方法通常用於質的記錄。
(4)事後對現場記錄進行整理時通常要遵循如下步驟
①描述:
以客觀、具體描述的方式整理現場草記,將片段的記錄或一張張的表格還原成連續的事件。在整理過程中,很有可能在質的記錄和量的記錄之間,產生互相的補充和印證。
②回想:
在整理的過程中,很可能會回憶起來在此之前的觀察和記錄中被忽略不計的細節或背景情況。
③分析和推論:
觀察者的分析意見和推論,包括事情的原因(動機)、現象的本質、問題的關鍵、意義、影響因素、各種相關關係等等,其中涉及到判斷、歸納和各種假設性的觀點。
④印象和感覺:
對事件的純粹個人性的印象和感覺,它比起前面的分析推論來,更帶有觀察者的主觀性和模糊性。
⑤進一步的信息:
即在前面觀察和記錄的基礎上,針對暴露出來的傾向和遺留的問題等,作進一步的思考,有待下一次的觀察。
小豆苗整理了幼兒園觀察記錄表和範文資源包,需要的老師可添加小豆苗為好友,回復關鍵詞【觀察記錄】領取哦!
*聲明:內容來源網絡,本文由小豆苗老師整編,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