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遊戲情況記錄:琳琳小朋友來到了語言區,她拿起了一本圖畫書。她翻開書本,一邊看嘴巴裡還要說一說。她看到了大象,忽然兩手抱在一起,往桌子上用力一砸,嘴巴裡發出「咚」的一聲;她看到了螃蟹,就對我說「老師,媽媽給我買螃蟹吃」;她看到了棒棒糖,就小音;看到一頁上有很多的小動物和小動物的影子,就問我「老師,這個是什麼呀?」我告訴她這是幫小動物找影子呢,你看看小熊的影子是哪一個?「她又在這一頁上看了好幾分鐘。
行為分析:語言——閱讀與書寫準備——目標1:愛護圖書,不亂撕、亂扔。在語言區的讀書氛圍中,琳琳在老師和小朋友們的陪伴下,能夠一頁一頁進行翻閱,愛護書本。語言——閱讀與書寫準備——目標2:會看畫面,能根據畫面說出圖中有什麼,發生了什麼事等。小班幼兒在閱讀時,會根據不同的內容作出不同的反應,這些反應往往是與自己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例如琳琳以前可能在動物園或者電視中看見巨大的大象,就模仿大象沉重的動作,看見生活中比較常見的螃蟹,自然而然想到媽媽,看見可以吃的棒棒糖就拿著吃了起來。
教師後續支持:根據這條目標「會看畫面,能根據畫面說出圖中有什麼,發生了什麼事等。」,可以對語言區中幼兒的閱讀書籍進行調整,除了放置圖片很多內容的書籍,還可以多放點帶有故事情節的圖書,幼兒在閱讀中,了解故事內容。同時也要慢慢培養班級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醒孩子不要發出過大的聲音,影響到其他正在閱讀的孩子。
角色遊戲:娃娃家(觀察記錄)幼兒遊戲情況記錄:班級的小菜場剛開出來,十分吸引孩子,小宇也其中之一。今天他是綠豆豆家的爺爺,他拿著小袋子,和其他幼兒在菜場一開門的時候就趕到了。他把小袋子打開
,然後手裡抓著一把茄子就想往裡面裝,我作為老闆問他:「你今天要買什麼呀?」小宇遲疑了一下,對我說:「老闆,我要買茄子。」然後我遞給了他一個茄子。我告訴他:「下次買東西的時候對我說一下,我來招待你。」後來小宇又來了菜場,他還是趁我不注意,抓了好多的蔬菜,就走了。如果被我看見了,他就會和我說出自己想買的東西,沒看到就自己亂抓一把東西。
行為分析:菜場剛開出來,幾乎是一大幫孩子都要來,即使在角色遊戲開始前特意提醒了孩子們,還是不管用。小宇在我問他要買什麼的時候,能夠很清楚地說出來,表示他對買賣流程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當老師沒看見他時,他還是會把一大堆東西都放到袋子裡,可能是因為新開出來的東西對幼兒是很大的吸引力,還有就是買賣的遊戲習慣還沒有形成。
教師後續支持:1.繼續培養幼兒良好的角色遊戲習慣,小宇對買賣這方面比較有生活驚訝,可以請他來當賣菜的。他自己賣過菜以後,在賣菜的時候也知道要去和老闆對話,而不是隨便拿。
2.在平時的角色遊戲講評環節,和幼兒討論應該買菜時要注意的地方,例如家裡買菜多少人要去,買菜的時候要怎麼說,禮貌用語方面的教育:歡迎光臨、謝謝、再見等。
小班語言區教師的觀察及指導策略
在小班語言區的活動中,教師的輔助指導是幼兒在閱讀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如何在區域中做到有效適時的指導需要教師在區域中不斷梳理總結經驗。下面我就結合實踐工作梳理一下教師在區域中指導的策略及方法,並對其進行分析。
一天,我在主題「好吃的食物」開展過程中發現了一本非常好的故事書《好餓的小蛇》,翻了一下裡面的內容,沒有過多的情節,沒有過多的文字,但每幅畫面中都是圍繞一條小蛇展開,給人感覺一目了然。我覺得這本書很適合小班的幼兒閱讀。在投放前,我先了解了一下作者。作者宮西達也1956年出生於日本,畢業於日本大學藝術學部美術學科。著作有《你看起來很好吃》《我是霸王龍》《你真好》等作品。
於是就這樣,我把故事書投放進了閱讀區中,孩子們的第一次閱讀也由此開始了。不久敖敖發現了圖書,然後對我說「老師這裡面有樹葉蘋果還有小樹叢,還有一個蟲子。」「這是什麼?」我指著他說的蟲子問道。「這是蚯蚓。」這時玥玥過來看了看說「不對這是蛇。」「為什麼呢?」我問道。「我也不知道。」玥玥搖搖頭說。「那蚯蚓是什麼樣子,身體是什麼顏色呢?」我問道「蚯蚓是黑色。」玥玥說。「這是蛇,因為它是橘黃顏色的。」敖敖聽了我們說的話肯定回答。
通過第一次投放我發現寶寶對書中的主人公小蛇平時並不經常見,也沒有很多的前經驗。於是,針對故事,我準備了小蛇和蚯蚓的圖品掛在了圖書區中。孩子們通過觀察發現兩種動物的外形並不同,大小也不一樣。就這樣我們解決了幼兒發現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次,我並沒有著急為寶寶們講故事,而是請寶寶自己翻閱。萌萌邊看邊說「小蛇吃了一個蘋果,然後它的身體就變成了圓的身體。」「小蛇吃了一根香蕉,它的身體就變成了彎彎的。」「它看見一個三角形的東西,它就吃掉了,身體變成了三角形。」「它看見一個葡萄,吃掉了,變成了彎彎曲曲的。」「它看見一個菠蘿,他吃掉變成了一個扎扎的肚子。」「最後,它看見蘋果樹,爬了上去,變成了一個蘋果樹。」我耐心的聽完,問道「寶寶,你覺得哪頁最有意思最好看。」萌萌笑了笑說:「我覺得蘋果圓圓的那張最好看。」邊說萌萌就邊翻開了那頁給我看。我問道「為什麼喜歡它呢?」「因為它是圓圓的。」
通過第二次的觀察,我發現,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觀察能夠說出故事的大概內容,孩子們大都喜歡圓圓的東西,對於圓的東西也會認識比較快。但是對於葡萄、菠蘿的形狀還不會用形容詞來形容。就這樣,我集思廣益。一起和孩子們觀看故事中水果和食物圖片及實物,一起引發孩子們說。孩子們的答案五花八門,千奇百怪。這當中,我又幫助孩子梳理了很多形容詞,比如:帶刺的菠蘿、一顆一顆的葡萄等。書中的「飯糰」對於孩子很陌生,有的寶寶說是包子、有的說像粽子。只有仙仙說出了飯糰。我問寶寶怎麼知道。仙仙說「我家裡紅袋鼠的書裡就有飯糰,我還吃過呢!」就這樣,我邀請家長們帶著寶寶一起品嘗飯糰。寶寶看到了也品嘗過了飯糰。
在整個過程中,每個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都會有新的發現和不同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通過圖片食物支持,提問激發孩子們方法。過程中,孩子們的語言得到了輸出。並且很好的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對於書中的內容也有了更深層的認知。
我想只有善於觀察、善於發問的教師才能激發起幼兒的不斷思考及表達。所以在閱讀區中,教師要做一個善於觀察、善於總結、善於梳理的人。幫助幼兒更好的在閱讀區閱讀圖書。